第九章 视网膜病 (6)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医案程某,男,21岁,社员。
初诊:1974年7月11日。半月前左眼忽然发病,自觉眼前一片红光,视物不清,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积血症,经治疗有所好转。现觉眼前有红色彩云漂动,时隐时现,头痛耳鸣,两胁胀痛,口苦。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6。左眼玻璃体内有少量积血,呈片状或条状飘浮其间,眼底比较模糊,尚能窥见,网膜颞侧周边部静脉支有白鞘附着,其上下各有一块不规则****大的出血斑,黄斑中心凹反射良好。舌质红,脉弦数。此为云雾移晴,治以羚羊散血饮。服药12剂。
【处方】羚羊角(代)0.3g,酒黄芩12g,青黛0.3g,赤芍、牡丹皮、茜草各9g,小蓟12g。
7月24日复诊:玻璃体积血全部吸收,眼底网膜颞侧周边部出血斑缩小,视力左眼1.0,又服上药25剂。
8月21日三诊:自觉眼前有米粒大2块黑影飘动,视力:双眼均为1.5,网膜出血已全部吸收,该处见有螺旋状血管新生,嘱其常服明目地黄丸。观察2年没再复发。
【解析】本例证属气郁化火,迫血妄行,治宜清肝解郁,凉血活血,方用羚羊散血饮。方中羚羊角(代)、酒黄芩、青黛除肝中郁火;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茜草、小蓟凉血止血,活瘀通络。诸药合用,防治并重,活止结合,瘀血得去,热平血静,幻影无踪。
(二)陆南山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验案(《眼科名家陆南山学术经验集》)医案杨某,男性,19岁。
右眼于3年前因患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大量出血,致视网膜全部脱离而完全失明。左眼于2年前开始患视网膜周围炎复发出血,于1957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该日期内出血次数最多,虽服西药及其他中药等,每隔数日即发现新出血,至11月21日视力大减,仅见手动,从那天起开始服用减味阿胶汤。
【处方】炒阿胶6g,炒牛蒡子9g,炙甘草4.5g,杏仁9g,糯米9g。
药后新出血即行停止,服第1个月视力进步至0.2,服至第3个月视力进步至0.5,最后进步至0.7,后遗症为玻璃体机化及絮状混浊,目前已满1年又1个月,并未发现新出血,已于3个月前返回生产岗位工作。
【解析】本例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引起的反复性出血,方用减味阿胶汤治愈。此方由阿胶散(又称补肺阿胶散)发展而来,原方用于痰带血丝,咳有血点,陆南山在临床实践中删去马兜铃,改名为减味阿胶汤,具有补血止血之功,可以控制本病的反复出血,对于结核性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反复性出血,疗效尚属满意。
(三)陈达夫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验案(《陈达夫中医眼科临床经验》)医案1伍某,女,25岁。
右眼突然失明1天而来门诊。眼不红、不痛,亦无全身不适,只因失明而精神有些紧张。检查:视力右数指/眼前,左眼1.5,外眼正常,右眼玻璃体混浊浓厚,裂隙灯下玻璃体中可见游动红细胞,小瞳孔窥视不清眼底,以新福林散瞳后检查,后极部眼底仍很模糊,周边部较清,发现各支网膜静脉的远端,都有不同程度的灰白色渗出物,颞下静脉有扭曲变形及白鞘。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少阴里热实证。
治则:凉血止血,佐以活血化瘀。
方药:生蒲黄汤加味。
【处方】生蒲黄25g,墨旱莲25g,丹参15g,牡丹皮12g,荆芥炭12g,郁金15g,生地黄12g,川芎6g,牛膝15g。
服17剂,视力右眼0.1。改服血府逐瘀汤加味。
【处方】柴胡10g,枳壳10g,桔梗10g,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6g,当归10g,生地黄15g,赤芍15g,墨旱莲25g,荆芥炭15g。
服12剂,视力右眼1.0,继续服至18剂,视力恢复至1.5。玻璃体尚有极轻度混浊,眼底出血全部吸收,其余病灶同前,改服驻景丸加减方,巩固疗效。
【处方】楮实子25g,菟丝子25g,茺蔚子18g,枸杞子15g,木瓜15g,三七粉3g(冲服),炒谷芽25g,炒麦芽25g,山药25g。
【解析】陈达夫教授认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为少阴的里虚内热所致,治疗分三个阶段:初期以凉血止血为主,活血化瘀为辅;中期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清热止血;后期以破瘀生新、软坚散结为主,或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故本例先予生蒲黄汤、继以血府逐瘀汤、后期以驻景丸加减方巩固疗效。
医案2文某,男,24岁。
主诉:4个月前,劳动时双眼突然视物模糊,几天后右眼失明。经当地医院用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著。检查:视力右眼手动,左眼1.0。外眼正常,右眼玻璃体混浊浓厚,瞳孔区无红光反射,眼底不能窥视,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网膜静脉稍充盈,下方网膜片状出血。舌、脉无特殊变化。
诊断:少阴里热实证。
治则:凉血止血,活血化瘀。
【处方】生蒲黄汤加减:蒲黄25g,生地黄15g,赤芍15g,郁金15g,白茅根30g,荆芥炭15g,藕节30g,牡丹皮15g,墨旱莲30g。
服上方12剂后,视力好转,出血有吸收,但较缓慢。改用血府逐瘀汤,加墨旱莲30g,荆芥炭15g。服6剂后,视力突然下降,又发现新出血,说明热还较盛,仍改服首次方。连续服用3个月,视力双眼1.5;检查:双玻璃体各留一薄纱样纤维带,随眼球运动而飘动,后与视盘连接,右大左小,双视网膜未遗留病灶。3年后来院复查,仍无变化。
【解析】生蒲黄汤系陈达夫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创立的方剂,多用于眼科血证的初期阶段,以凉血止血为主,活血化瘀为辅。方中蒲黄、墨旱莲、生地黄、荆芥炭、牡丹皮凉血止血;川芎、郁金、丹参活血散瘀。全方静中有动,止血而不留瘀。
医案3陈某,男,27岁。
主症:双目失明2年余。2年前左眼突然视力模糊,10天后左眼失明,经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采用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半年后右眼又有类似发病,很快即失明,长期采用各种治疗,均无效果,故来我院。检查:视力双眼前看手动,双外眼正常,玻璃体混浊浓厚,瞳孔区无红光反射,眼底不能窥视,裂隙灯下见双玻璃体内大量黄灰色机化条带,同时还有游动的红细胞。手扪眼压正常。舌、脉无特殊变化,惟感胸闷、气短。
诊断:少阴里症,虚中夹实。
治则:平补肝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攻补兼施。
【处方】
1.驻景丸加减方:
楮实子25g,菟丝子25g,茺蔚子18g,枸杞子15g,木瓜15g,三七粉3g(冲服),丹参25g,郁金15g,炒谷芽30g,炒麦芽30g,墨旱莲30g。
2.桃红四物汤加味:
桃仁10g,红花10g,生地黄15g,川芎10g,赤芍15g,当归10g,丹参25g,墨旱莲30g,枸杞子15g,木瓜15g,郁金15g,炒谷芽30g,炒麦芽30g,甲珠3g。
两方交替服,每服6剂交替1次,服至18剂时,右眼外下方可以数手指;服60剂时,右眼0.02;服120剂时,右眼0.05,左眼则始终无变化。检眼镜检查,右眼可以窥见鼻上方网膜及血管,视盘前有大片灰白色机化膜,玻璃体混浊仍重。此例疗效甚微,但对患者来说,从整天要人护理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是非常可贵的。
【解析】本例久病,正气已虚,余邪未尽,治以平补肝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攻补兼施,交替服用驻景丸加减方和加味桃红四物汤,获得良效。
(四)庞赞襄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验案(《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医案1周某,男,27岁,工人。
初诊:1988年6月16日。主诉:右眼突然视物不见15天。检查:视力右眼眼前30cm数指。眼底:右眼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视网膜水肿渗出及大片出血,静脉呈串珠状弯曲及出血,周围伴有白鞘,黄斑区被出血覆盖,中心凹反射不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细数。
诊断:右眼暴盲(右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处方】生地黄15g,山药、枸杞子、女贞子、知母、南沙参、白芍、龙骨、牡蛎、栀子、蝉蜕、木贼、黄芩、墨旱莲各10g;赤芍、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6月29日检查:右眼视力0.2,眼底出血有吸收,视网膜水肿大部分吸收,前方继服。7月6日检查:右眼视力0.4,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前方服用至9月21日,右眼视力1.5,右眼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静脉走行正常,出血完全吸收,视网膜水肿出血吸收,散在小片状黄白色渗出物,黄斑区污秽,中心凹反射不清。嘱其继服药15剂后停药,以巩固疗效。观察4年视力正常,未再反复。
【解析】本例证属阴虚血热,方用滋阴解郁汤加减。本方是以清肝解郁为主,补肾药也非用味厚之品,其药之间多互为益彰,以南沙参、枸杞子、山药甘淡滋养肾阴;女贞子、墨旱莲(二至丸)滋肾阴而止血;生地黄、知母、白芍、赤芍凉血活血;黄芩、栀子清热解郁;木贼、蝉蜕解郁开通玄府,发散郁结,牡蛎、龙骨大补肝阴而散郁结,解玄府之郁;甘草调和诸药。该方为庞赞襄治疗本病的主方,对于长期患病或反复发作,以及治愈后为了巩固疗效而善后者,均可应用。
医案2葛某,男,30岁,农民。
初诊:1986年9月6日。主诉:双眼视物不清20天,曾患眼底出血,反复发作10余次。检查:视力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2,近视力右眼0.1,左眼0.1,双眼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视网膜静脉纡曲伴有出血及白鞘,视网膜有出血及黄白色渗出物,黄斑区污秽,中心凹反射不见。舌润无苔,脉弦数。
诊断:双眼视瞻昏渺症(双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处方】夏枯草30g,银柴胡、菟丝子、女贞子、菊花、蝉蜕、木贼、羌活、防风、白术、苍术、赤芍、白及、生地黄各10g,三七粉、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9月30日,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5,双眼底出血有吸收,前方继服。10月21日,视力右眼0.8,左眼0.8,效不更方继服。11月13日,检查视力右眼0.9,左眼0.9,双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视网膜出血吸收,有散在黄白色渗出物,黄斑区发暗,中心凹反射不清,前方继服。12月5日,双眼视力1.0,眼底出血基本全部吸收,嘱其前方继服。12月30日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1.5,双眼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视网膜静脉走行正常,出血完全吸收,白鞘消失,视网膜出血及渗出物吸收,黄斑区发暗,中心凹反射弥散。停药观察6年未再反复。
【解析】本例患者双眼患病,反复发作10余次,证属肝经郁热,血热妄行,治疗重点在于清肝解郁,开通玄府,发散郁结,疏通脉络,止血散瘀,方用庞氏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加味治疗。方中重用夏枯草以清解郁热,发散郁结,增强开通玄府之力,加三七粉、白及凉血止血,散郁明目。
医案3代某,男,26岁,农民。
初诊:1986年7月16日。主诉:双眼患“视网膜静脉周围炎”3年,反复发作20余次。近20天双眼视物不清,头痛,头晕,口渴欲饮。检查:视力右眼0.06,左眼0.08,双眼玻璃体混浊,眼底:隐约可见双眼视盘边界欠清,色泽正常,视网膜大面积出血,静脉纡曲,所行区域出血及静脉旁有白鞘,黄斑区出血,中心凹反射不见。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双眼视瞻昏渺症(双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处方】石膏30g,生地黄15g,知母、天花粉各12g,栀子、代赫石、牛膝、蒺藜、阿胶、竹叶各10g,枳壳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7月30日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3,双眼底出血有吸收,石膏改为24g。8月18日检查:视力右眼0.6,左0.8,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头不痛不晕,口不干。前方继服至9月26日,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2,双眼玻璃体混浊已吸收,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视网膜出血已吸收,静脉走行正常,所行区域出血吸收,静脉旁白鞘已消失,黄斑区污秽,中心凹反射不清。嘱其前方再服20剂后停药,观察6年未再反复。
【解析】本例证属肝胃火盛,郁热伤及目络,迫血溢外,以致本病;方用庞赞襄清胃镇肝凉血汤,方中重用生石膏清胃热,生地黄、知母、天花粉凉血解郁、散结疏络;栀子、蒺藜、竹叶凉血解郁、清散郁热,代赫石、牛膝镇肝清热、引热下行,阿胶止血散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胃镇肝,解郁凉血,散瘀明目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