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视网膜病 (5)
三诊:服药20剂后,自觉视力明显进步,口干明显减轻,右偏头痛已痊愈。右眼视力0.5,眼底水肿明显减轻,出血已部分吸收。患者对疗效非常满意。因要回国,韦老和老师商议用石斛夜光丸为基本方,另加几味特别的药作配药,制成蜜丸代替汤药,以便于服用。1个月后,再次复查,右眼视力0.8,疗效十分显著。
【解析】患者操心国事,心神过劳,导致心火上炎。方中炒知柏、生地黄、玄参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石决明、蒺藜平肝清热明目;丹参、赤芍、当归尾、川芎、牛膝活血化瘀,导热下行;老年人正衰气虚,故加党参益气扶正;防风、细辛治疗偏头痛,上下并治,内外兼顾,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观念的优越性。
(六)姚芳蔚治视网膜静脉阻塞验案(《眼底病的中医治疗》)
医案1周某,男,28岁。
主诉左眼眼底出血2月余,曾住院治疗,用过尿激酶等无效。检查:左眼视力0.1/0.1,加镜片无进步,外眼阴性,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网膜动脉较细,静脉充盈,颞上、颞下支动静脉交又压迹、扭曲、断裂,伴大片火焰状出血,并夹杂灰白色絮状、团状渗出,黄斑亦受累而见小出血点与渗出,反光消失。右眼视力1.0/1.0。体征:头痛,口干,咽干,舌红,脉弦数。血压、血脂皆在正常范围。
诊断:左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颞上、颞下支)。
辨证:心肝火旺。
治则:清心凉肝,活血化瘀。
【处方】水牛角(先煎)30g,生地黄24g,赤芍12g,牡丹皮12g,黄芩10g,川芎6g,泽泻12g,花蕊石15g,蒲黄(包)15g,三七粉(吞)2g。7剂。
经服药7剂后复诊:主诉头痛、口苦等症状减轻。于是继续原方加郁金,又服7剂后复诊:诉头痛等症状消失,检查眼底:出血及渗出皆减少。再以原方去水牛角、黄芩,加当归、茜草,又服14剂;检查眼底出血及渗出又较前减少,于是继续原方加减,共服2月,眼底出血及渗出全部消失,视力上升到0.8,乃终止治疗。
【解析】“伏火蒸血液,血被煎熬而成疾”,本例热象明显,乃心肝火旺,迫血妄行所致,治宜清心凉肝,活血化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热泻瘀消而奏效。
医案2陈某,女,65岁。
主诉:右眼得病月余,视物不见,曾治疗无效。有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脂史,长期服降压片及降脂片。检查:右眼视力0.02/0,外眼阴性,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充血,边缘模糊,视网膜动脉细如银丝,动静脉交叉压迹,静脉高度纡曲怒张,呈腊肠状,断断续续,隐埋于出血及水肿之中,后极部大片火焰状出血,以****为中心,向四周分布,黄斑区亦出现水肿与出血。左眼视力1.0/0.3,眼内、外无特殊病变。体征:头晕,短气,步履不稳;脉细涩,舌质较红而见瘀斑、体胖、边缘有齿痕。血压180/110mmHg,血脂2.64mmol/L,胆固醇3.7mmol/L。
诊断:左眼视网膜静脉阻塞。
辨证:气虚血瘀。
治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地龙12g,赤芍12g,当归12g,川芎3g,黄芪30g,红花6g,桃仁10g,山楂12g,泽泻12g,郁金10g,三七粉(吞)2g。7剂。
治疗经过:上方服7剂后,主诉头晕、短气等症状好转。继续原方4剂,晕眩消失,眼仍模糊,检查视力为0.06,眼底象同初,测血压160/95mmHg,再予原方加花蕊石15g;服14剂后再诊,检查视力为0.1,眼底网膜水肿消退,积血有吸收;乃原方去茯苓、泽泻加瓜蒌12g,再服14剂,眼底积血见吸收;再以该方服1月,检查眼底积血大部退去,视力增至0.4;此后再予原方1月,检查眼底积血全退,黄斑色素沉着,反光未出现,视力为0.6,血压145/90mmHg,血脂0.96mmol/L,乃终止治疗。
【解析】“血管无气,必停留而致瘀”,本例证属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黄芪益气,气行则血行,推动瘀血消散;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赤芍共奏养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地龙通经络止痉,扩张血管;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玉楸药解》);酌加山楂、泽泻、郁金消积、利水、解郁,则疗效更佳。
医案3张某,女,56岁。
主诉:右眼视力模糊已近3月,曾多次治疗,无明显疗效。检查:右眼视力0.06,外眼阴性,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清晰。眼底:视盘上半部出血,颞上、鼻上动脉细狭窄呈铜丝状,该处静脉怒张,纡曲蛇行,呈螺旋状,同时,该处网膜呈放射状出血,血管被血液及渗出物淹没,黄斑部亦被波及而见水肿,并伴棉絮状渗出。下半部****及视网膜血管等无异常。体征:头晕,耳鸣,口干,面部升火,舌质红,脉细数。血压、血脂皆在正常范围。
诊断:右眼半侧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辨证:阴虚火旺,血热瘀阻。
治则:滋阴降火,凉血化瘀。
【处方】生地黄24g,山药12g,女贞子10g,茯苓12g,泽泻12g,牡丹皮12g,赤芍12g,知母10g,黄柏10g,郁金10g,蒲黄(包)15g,花蕊石15g,三七粉(吞)2g。7剂。
治疗经过:上方服后,自觉头晕等情况好转,眼底出血与水肿未见明显吸收,嘱再服7剂;诸恙续减,舌红转淡,原方去知母、黄柏,加车前子12g,丹参15g;再服7剂后检查:视力为0.2,眼底出血减,水肿退,原方去车前子加苏木6g,再服14剂;眼底出血及渗出大部吸收,视力上升到0.5;继续上方服1个月,眼底出血及渗出全退,视力恢复到0.9。
【解析】本例证属阴虚火旺,血热瘀阻,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方中六味地黄汤去山茱萸加女贞子滋补肝肾;黄柏、知母滋阴降火;更加赤芍、蒲黄、花蕊石、三七粉凉血、活血、祛瘀,郁金理气解郁,共奏滋阴降火,凉血化瘀之功。
(七)彭清华治视网膜静脉阻塞验案(《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10期)医案张某,男,19岁。住院号39321。
1985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4月24日上午突发左眼视物模糊,次日即已不辨人物,在当地服凉血止血中药及维生素C、50%葡萄糖液注射等,病情无明显好转而来我院。现觉左眼视物不光,口渴咽干。查视力右眼1.5,左眼数指/30cm。扩瞳可见左眼玻璃体内血性混浊,其积血呈游离状,模糊可见鼻上支血管充盈,周围有片状出血。舌红苔薄黄,脉弦。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左)?玻璃体积血(左),证属血热血瘀型。急则治其标,以清热凉血止血为先,以宁血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30g,柴胡、牡丹皮、栀子炭、白芍、白及、荆芥炭、炒白术、侧柏叶、白茅根各10g,田三七粉3g(兑服)。
服4剂后,左眼视力0.01。上方加金银花30g,墨旱莲30g,继服4剂,视力上升至0.2。原方续进9剂,视力上升为0.5,玻璃体积血大部分吸收,但仍可见块状混浊;舌红,脉弦细。改用养阴清热法,用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丹参、夜交藤、山楂。服15剂,视力上升至1.0,玻璃体内有条状机化物。改用养阴活血、软坚散结法,在上方基础上加昆布、海藻、牡蛎、生蒲黄,连服18剂,玻璃体混浊全消,视力达1.2,痊愈出院。
【解析】本例患者视力急剧下降,属中医“暴盲”范畴。根据临床表现,其玻璃体积血系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致。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中医辨证分型中,血热血瘀型是其常见证型。依据本患者的发病特点、眼局部表现和全身症状,急以清热凉血止血为先,以宁血汤加减治疗,方中重用凉血止血之药,使病情很快好转。
第三节视网膜血管炎
视网膜血管炎由多种原因引起,可伴有眼内其他部分的炎症。一般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血管周围浸润、血管壁增厚形成白鞘,仅侵犯动脉或静脉较少见,多数是两者均受累。常伴有视网膜血管炎的眼部或系统性病有:中间葡萄膜炎、病毒性视网膜炎、Behcet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多发性动脉炎、结节病等。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又名Eales病,是视网膜血管炎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是指视网膜静脉周围间隙或其血管外膜的炎症,致静脉血栓或静脉出血。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双眼先后发病,其发病率约占眼底病病人2%。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双眼周边部小血管闭塞,反复发生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新生血管。
本病属中医“暴盲”范畴。多因目乃清窍,其位至高,火性炎上,易冲头目,迫血外溢;或因情志内伤,气机不畅,肝郁化火,上扰目窍;或久病阴亏,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灼伤目络所致。张景岳归纳出血的病因病机为火盛、气伤。唐容川认为眼部出血的病机主要责之阳明胃热和厥阴肝火。
一、辨 证 论 治
(一)火热上扰证
【证候】视力急降,视网膜静脉充盈纡曲,伴有白鞘,眼底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玻璃体混浊;口苦,咽干,口渴欲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邪热内积,火热上扰,灼伤血络,视网膜静脉充盈纡曲;血溢脉外,眼底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渗入神膏而致玻璃体混浊;火热内盛,灼伤津液,故口苦,咽干,口渴欲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火热上扰之象。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清热宁血汤(《路氏眼科医话》)加减。胃纳欠佳者加炒白术、炒麦芽;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二)肝火上炎证
【证候】发病初期,视力下降,眼内出血,血量较多;心烦失眠,面红目赤,口苦咽干; 舌红,苔黄,脉数或弦数。
【分析】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上炎,迫血上窜清窍而见视力下降,眼内出血,血量较多;肝火内扰心神,则心烦失眠;上扰头目,则面红目赤;灼伤津液,则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或弦数皆为肝火上炎之象。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珍珠母镇静安神;大便结者,加大黄、决明子通便泻火;舌红少津者,加麦冬、玄参、石斛以养阴生津。
(三)虚火伤络证
【证候】病发之初,出血量多色红,或病程较长反复出血,但量较少,或有新生血管;眩晕耳鸣,五心烦热,唇红,颧赤,口苦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素体阴虚,或操劳过度,真阴暗耗,虚火内生,上扰目窍,灼伤目络,血溢目内,故见视衣出血,量多色红;久病邪恋,真阴不足,目珠失养,则反复出血;肝肾不足,虚火内扰,则眩晕耳鸣,五心烦热,唇红,颧赤,口苦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皆为虚火内扰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宁血汤(《中医眼科学》)或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出血之初宜用宁血汤凉血止血,待出血停止后,继用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