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视网膜病 (4)
1987年12月12日住院。主诉:左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1个月。检查:左眼视力0.4;左眼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视网膜中央静脉纡曲怒张,并有出血,视网膜有散在片状出血,黄斑区下方可见片状出血,中心凹反射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左眼视瞻昏渺症(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处方】柴胡、茯苓、白术、白芍、赤芍、丹参、蝉蜕、木贼、羌活、防风、牡丹皮、栀子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服药36剂,左眼视力1.2,左眼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中央静脉通畅,出血已吸收,视网膜及黄斑区下方出血吸收,中心凹反射约见。观察4年,未再反复。
【解析】本病多因肝经郁热,玄府郁闭,脉络不通,血行受阻,迫血溢于脉外所致。治宜舒肝解郁,破瘀通脉,方用庞氏舒肝破瘀通脉汤加减。方中柴胡、茯苓、白术、白芍舒肝解郁;赤芍、牡丹皮、丹参疏通脉络,凉血活血;蝉蜕、木贼、羌活、防风开通玄府,发散郁结;因郁热日久,用栀子清解郁热,凉血止血,共奏解郁明目之效。
医案3赵某,女,47岁,教师。
初诊:1988年6月1日。主诉:右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4个月,素有原发性高血压。检查:视力右眼0.7;眼底:右眼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颞上支静脉呈节段状,在其血管走行区域,视网膜上可见出血,波及黄斑区,中心凹反射不见。舌质淡红少苔,脉弦细数。血压:165/90mmHg。
诊断:右眼视瞻昏渺症(右眼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
【处方】生地黄、珍珠母各15g,枸杞子、白芍、南沙参各12g,山药、麦冬、盐知母、盐黄柏、龙骨、牡蛎、牛膝、丹参、赤芍、蝉蜕、木贼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6月16日复诊,右眼视力0.8,前方继服。7月3日检查:右眼视力0.8,右眼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颞上支静脉出血有吸收,视网膜及黄斑区出血基本吸收。血压:135/90mmHg。前方珍珠母改为10g,加枳壳5g,服至9月13日,检查:右眼视力1.0,右眼视盘边界清,色泽正常,颞上支静脉已通畅,视网膜及黄斑区出血完全吸收,中心凹反射不清。血压:120/82mmHg,遂停药。
【解析】本例证属阴虚阳亢,选用庞赞襄经验方育阴潜阳通脉汤加减,意在育阴潜阳,破瘀通脉,开通玄府,发散郁结。该方适用于视网膜中央或分枝静脉阻塞而伴有血压高的患者,方中蝉蜕、木贼与常法用之有异,以往多用于外眼病,在此借以开启玄府,散结解郁,在治疗本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陆绵绵治视网膜静脉阻塞验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医案王某,男性,47岁。
1973年1月16日初诊,主诉1个月来右眼视力下降,他院检查为高血压性眼底出血,曾用止血药、血管扩张药、泼尼松、糜蛋白酶等,1周后视力由0.08增加至0.2+1,近1个月来视力没有再增加。本院检查视网膜动脉细小、反光增强、交叉压迹(+);右眼颞上部静脉曲张,有许多出血斑,黄斑部水肿,有散在小出血点。治以理气活血祛瘀为主。
【处方】三棱、莪术、大蓟、小蓟、地榆、山楂各五钱,豨莶草、车前草各四钱,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白术、昆布各三钱。
1月29日右眼视力增至0.8,眼底出血吸收,黄斑水肿减轻,继续服石斛夜光丸、十灰丸。
【解析】陆绵绵经验,本病眼底病变发展较快,证属血热妄行,治宜清热凉血止血,视力不再下降之时,逐渐加入活血祛瘀药,减少清热凉血药;若视力下降到相当严重程度而不再下降,眼底典型出血者,应立刻使用活血祛瘀法;出血吸收后,可用六味地黄汤调理。本例发病已月余,眼底出血明显,故以活血祛瘀为主,后期改用石斛夜光丸、十灰丸善后。
(五)韦玉英治视网膜静脉阻塞验案(《韦玉英眼科经验集》)
医案1倪某,男,30岁。门诊号:210800。
初诊日期:1991年7月11日。主诉:右眼视力下降1个月余。病史:1个多月前无明确诱因自觉右眼视力下降,在某医院诊断为“眼底出血”,当时右视力0.7,住院治疗1个月右视力继续下降。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史。纳可,二便调,睡眠不实,平日性格较急躁易怒。检查:视力右0.3,不能矫正,近视力耶格3;左1.2,耶格1。右眼前节正常,眼底视盘红,颞下、鼻下两支主干静脉均充盈、纡曲,伴随线状、火焰状、斑状出血,黄斑区淡黄色硬性渗出多,组织轻度水肿,中心凹反射不见。左眼前后节正常。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细,偶有结代。
诊断:右视瞻昏渺(右下半侧视网膜静脉阻塞)。
辨证:痰热上壅证。
治则:清热凉血,燥湿化痰。
【处方】生地黄15g,赤芍10g,白茅根15g,墨旱莲10g,夏枯草10g,大、小蓟各10g,白及10g,丹参10g,路路通10g,茯苓10g,炒白术15g,薏苡仁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91年7月27日二诊:自诉右视力进步,有时眼痛,寐欠安。检查右视力0.7,眼底视盘鼻下、颞下静脉仍充盈纡曲,出血如首诊所见,黄斑区水肿、渗出减轻。双眼压均为18.86mmHg。舌、脉如前。仍守原方加蔓荆子10g,每日1剂,连服20剂。
1991年9月5日三诊:二诊汤药共服27剂,自感视力稳定,全身无其他不适,检查右视力0.8,眼底出血部分吸收、变薄,黄斑水肿消退,渗出以下方为多。原方去赤芍10g,加决明子10g,隔日1剂或每周2剂。
末诊:2个月后复查右视力0.8,眼底出血明显吸收,仅残留稀疏斑点,阻塞支静脉部分小分支伴白鞘,黄斑部色素不均,下方散在渗出点。
【解析】肝为刚脏,主动主升,肝的阳气升动太过则性情急躁易怒。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情志不舒,气滞血瘀,壅塞络脉,血溢络外,则眼底出血,肝失调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生热,则黄斑区水肿、渗出。方中夏枯草、生地黄、赤芍、白茅根、大蓟,小蓟、白及苦寒清热,凉血止血;牡丹皮、墨旱莲养血活血,凉血滋阴;白术、茯苓、薏苡仁甘温健脾,利水渗湿;路路通苦平入肝胃经,行气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达清热凉血,燥湿化痰之功。
医案2陈某,男,58岁。门诊号:212236。
初诊日期:1991年8月5日。主诉:右眼视力突然下降20天。病史:右眼视力明显下降20天,曾到某职工医院住院治疗2周,视力自0.2提高到0.3。近1周右视物模糊加重。患者眼病前工作繁忙,常加班。现双眼胀痛,神疲乏力,纳不香。检查:视力右0.3不能矫正(近视力0.1);左1.0(近视力0.25)。眼压:右18.86mmHg,左17.30mmHg。右眼虹膜上无新生血管,玻璃体絮状混浊,眼底视盘充血,颞上、下支及鼻下支静脉均明显怒张、纡曲,伴随火焰状、片状出血,黄斑区组织黯褐水肿。血、尿常规、血沉、血脂三项均正常。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脉中取弦细。
诊断:右视瞻昏渺(右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辨证:脾虚气亏证。
治则:益气养血,凉血散瘀。
【处方】党参10g,黄芪15g,当归10g,赤芍10g,熟地黄10g,白茅根30g,墨旱莲10g,三七粉3g(冲服)。7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91年8月12日二诊:服药后右视力稳定,余症大致如前。检查右视力0.4+2,眼底无变化。守方10剂,血栓通每日2支(400mg)肌注,连用10天。
1991年8月26日三诊:右视力0.7,眼底出血减少,黄斑水肿减轻,无中心凹反光。全身无其他不适。原方加丹参20g,葛根15g,服14剂,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1991年9月9日四诊:右视力0.6,自觉近日神烦失眠,五心烦热,无盗汗。舌质黯红,苔薄白偏腻,脉细数。证属阴虚血瘀,虚火上炎,扰动心神。治宜滋阴养血活血,选用四物五子汤化裁。
【处方】生、熟地黄各15g,赤芍、当归、川芎、鸡血藤、党参、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茺蔚子各10g,丹参20g,陈皮10g,水煎服,14剂。
血栓通肌注已停,改用活血通脉片每次4片,1日3次,口服。
1991年9月23日五诊:右视力0.8,眼底出血变稀变薄,守方14剂。
1991年10月15日六诊:右视力1.0,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继以原方为主加减,隔日服用,以巩固疗效。
1991年12月2日七诊:右视力1.2,右玻璃体絮点状混浊,眼底沿阻塞静脉大片出血基本吸收,残存细丝或斑点状陈旧出血斑,部分小分支静脉纡曲变形或伴白鞘,黄斑中心凹反射隐见,色素不均。
【解析】《兰室密藏》曰:“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本例近花甲之年,担任行政工作日夜劳倦,属脾虚气亏之体。故用党参、黄芪扶正祛邪,益气摄血为主,治病之根;当归、熟地黄、墨旱莲补血活血,养血滋阴;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散瘀血而不留滞;白茅根、三七止血消瘀。全方合用既治出血之因,又止血而不留瘀。治疗月余,脾虚症状大减,出现阴虚火旺之证,故改用四物五子汤化裁,补肝益肾,滋阴活血而取效。由此可见法随证立,方随法出,不可不辨。
医案3胡某,男,73岁,干部。
初诊日期:1963年。主诉:右眼视力减退3个月。病史:患者3个月前右眼突然视力下降,经专家会诊,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目前尚缺乏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认为由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治疗为首选。检查:视力右眼0.1。眼底可见大片出血、水肿,黄斑区中心凹反射不见。全身可见口干,出汗,视物模糊如有物遮盖,有时偏头痛。舌红,苔薄黄,脉大无力。
诊断:暴盲(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辨证:思虑过度,劳伤心神,心阴不足,心火上炎,络伤血溢。
治则:滋阴降火,平肝明目,辅以凉血止血,活血破瘀。
方药:坠血明目饮加自制滋阴降火四物汤加减。
【处方】炒知柏各10g,生地黄10g,石决明10g,蒺藜10g,丹参10g,当归尾10g,赤芍10g,川芎10g,牛膝10g,五味子10g,山药10g,防风10g,细辛10g,党参1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1周后,患者自觉口干好一些,全身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