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12178900000032

第32章 青光眼 (3)

第七章 青光眼 (3)

【解析】患者因与人发生口角,抑郁愤怒而加剧眼病,致肝气郁结,经脉不利,肝郁化火,气火上逆,玄府不利,神水滞留,故眼压升高。证属肝郁气逆型,当疏肝理气,养血安神。方用疏肝和营汤合酸枣仁汤加减,以制香附疏肝理气,夏枯草清泻肝火,白术、车前子、茯苓健脾利水,当归、白芍、酸枣仁养血安神。后期减利水药而加补肝肾药以善后。

(二)潘沙沙治开角型青光眼验案(《眼病妙方精选》)

医案董某,男,38岁。

右眼视物模糊,时伴酸胀感半年。检查:视力右0.2,左0.6。检眼镜下见右眼视盘边界欠清,色较淡,生理凹陷扩大,血管呈轻度屈膝状改变,略向鼻侧移位。右眼底尚无异常。眼压:右5.5/4=20.55mmHg,左5.5/5=17.30mmHg。考虑为右眼单纯性青光眼,属青风内障。乃肝肾不足,脏气不和,郁遏经络,神水瘀滞,散失光华所致。当补益肝肾,活血通络,调理水道,以挽光华。方用明珠饮加味。

【处方】珍珠母15g,夏枯草15g,决明子20g,沙苑子12g,当归12g,白芍10g,甘草6g,青葙子12g,女贞子15g,菟丝子10g,益母草12g,路路通10g。

服10余剂后,视力右0.4,左0.8,双眼酸胀感消失,眼底尚无显著变化。因服煎药有困难,予杞菊地黄丸缓缓图功。

【解析】本病起病缓慢,多系劳瞻竭视,致肝肾阴亏,脏气不和,郁遏经络,神水瘀滞,散失光华所致。证属肝肾不足型,治当补益肝肾,活血通络,调理水道,以挽光华。方用洪立升之明珠饮(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沙苑子、当归、白芍、甘草)加味,加青葙子、女贞子、菟丝子、益母草、路路通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调理水道。后用杞菊地黄丸巩固疗效。

(三)陆南山治开角型青光眼验案(《眼科临证录》)

医案俞某,男,25岁。

1972年4月28日初诊。就诊前4个月起,右眼开始疼痛,每看书头痛尤甚,过5天后就医,诊断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眼内压:右眼35.76mmHg,左眼42.12mmHg。内服醋氮酰胺250mg,每日3次;局部点1%匹罗卡品溶液,每日6次。3天后眼压降至正常,遂即停止口服及局部用药,仅2天眼压又升高。因此又恢复内服西药及局部用药。10天后,眼压仍见偏高,又加用毒扁豆素眼膏,每晚涂双眼1次,眼压才有所控制,以后无法停西药,停则头痛眼胀。检查;视力(矫正)右眼1.0,左眼0.9。两眼压均为20.55mmHg(正在西药内服和局部用缩瞳药)。瞳孔药物性缩小。眼底:两眼视盘血管轻度偏向鼻侧,未见其他明显异常。房角检查:两眼均为宽角开放型。

【处方】石决明15g,菊花9g,茯苓12g,苍术6g,白术6g,猪苓5g,桂枝3g,楮实子9g。

西药按照某医院所给继续使用,即醋氮酰胺250mg,每日3次;局部点1%匹罗卡品溶液,每日5次。自服中药后,西药逐渐减少,至5月22日内服西药完全停止,仅每晚局部点1次1%匹罗卡品眼液。在此期间,经常来院测量眼压,均在20.55mmHg以内。以后身体虽有所不适,中药作随证加减,基本上健脾利湿平肝为主。共连续服用中药85剂。头痛眼胀消失,眼压正常,故停用一切中西药物。随访至1975年1月3日,眼压仍属正常,矫正视力右1.0,左1.2。

【解析】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的治疗,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将中西医对本病的理论,相互印证而推论,使本病用中药治疗而能得到控制眼压。经临床观察,初步认为可以根据祖国医学脾虚不能制水的理论,作为治疗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的主导思想。因祖国医学在水湿方面的辨证,有如下记载:“水湿溢于皮肤则肿胀,并于大肠则泄泻,水停心下则呕逆,水寒射肺则喘咳”等。也就是说,水湿留积人体的各个部分均可导致不同的症状。据此,水湿上泛也可影响眼内压的升高。本病例的用药处方,即以此为根据。处方以健脾利湿为主,平肝为辅。对本病的其他患者,虽然多数采取这样的治疗原则,但仍随证加减,不泥守一方。

(四)韦文贵治开角型青光眼验案(《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医案顾某,女,31岁。

初诊日期:1974年1月5日。近一年来右眼胀痛,眉棱骨酸痛,无虹视,曾到某医院检查确诊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平时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行,有时到六七天一解。检查:右眼视力0.9,近视力耶格表1;左眼视力0.6,近视力耶格表1。右眼压7.5/2=42.12mmHg,左眼压5.5/5=17.30mmHg。前房角镜右眼窄Ⅱ;左眼上方颞侧窄Ⅱ;鼻侧及下方窄Ⅰ。右眼视盘生理凹陷较大,左眼底正常。舌质稍红,苔薄黄。

【处方】龙胆草15g,泽泻15g,木通10g,黄芩10g,夏枯草10g,石决明15g,大黄6g,炒枳实10g,炒栀子10g,川芎6g,炙甘草3g,车前子15g(包煎)。5剂,水煎服。

复诊:1974年1月9日。药后时有泛恶,大便溏薄,一日2次,脉细舌淡稍胖。原方去大黄、栀子、黄芩,加炒白术10g,姜半夏10g,制香附10g,炒枳壳6g。7剂。

三诊:1974年1月16日。药后泛恶已减,大便正常,经电眼压描绘,右眼压畅比为400,左眼压畅比为214,脉细,舌质稍淡,边有齿痕。

【处方】生地黄15g,蒺藜15g,决明子15g,白术10g,姜半夏10g,茯苓10g,车前子10g(包煎),通草10g,炒酸枣仁15g。

四诊:1974年1月29日。眼胀已消,纳食欠佳。检查:右眼压5.5/4=20.55mmHg,左眼压5.5/4.5=18.86mmHg。脉弦细舌质稍淡,边有齿痕。仍按原法加健脾开胃之品,原方去半夏、车前子,加谷芽10g,陈皮6g。

五诊:1974年2月5日。服用上药7剂,近来双眼发胀已少,惟下午四时多开始偏头痛、纳差、失眠、脉细,舌体胖,边有齿痕。

【处方】炒白术10g,炒枳壳10g,炒谷芽各10g,茯苓10 g,防风10g,羌活10g,通草6g,白芷6g,生地黄12g,炒酸枣仁15g,柏子仁15g。

六诊:1974年5月3日。上药共服28剂,有时偏头痛,口干神烦。检查:右眼压5.5/6=14.57mmHg,左眼压5.5/6.5=13.35mmHg。脉细稍数,舌稍红,苔薄。

【处方】枸杞子10g,菊花6g,生、熟地黄各10g,山药10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五味子6g,决明子10g,木瓜6g,细辛3g。

七诊:1974年5月14日。服药10剂,自觉双眼很好,胃纳欠佳,右眼压5.5/6.5=13.25mmHg,左眼压5.5/6=14.57mmHg。脉细,舌略胖边有齿痕。

【处方】枸杞子10g,菊花6g,党参10g,山药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1 g,炒枳壳6g,焦三仙(山楂、神曲、麦芽)各10g,决明子15g。

自后患者病情平稳,眼压一直正常。

【解析】韦文贵认为青光眼发病,与邪和正两方面因素有关。外邪以风、火、痰、湿为主,正气不足以肝肾阴虚或脾虚气弱为主。阴虚者多火,气虚者多痰。其发病机制为:暴怒伤肝,肝胆风火上扰,或肝经有热,风邪外侵,风热相助,上扰清窍,阻遏清阳,脉络受阻,瞳神失养,房水淤滞,眼压增高,瞳神散大,目晕;神劳过度,真阴耗损,阴虚火旺,虚火上越,阻遏清阳,房水淤滞,眼压增高,瞳神散大;脾虚气弱,运化失健,湿热内阻,升降失序,上泛清窍;或脾胃虚寒,痰湿内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序,浊阴上逆,而致脉络受阻,瞳神失养,房水淤滞,眼压增高,瞳神散大。对本例患者,韦文贵先清肝胆湿热,泻腑通便;后健脾胃,补肝肾,获得良好疗效。

第三节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为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常单眼反复发作。病因尚不明了,有研究发现病人房水中前列腺素含量有显著增加。本病发作时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之症状,如轻度头痛、眼胀、虹视。病人眼压升高,角膜水肿,但前房不浅,房角开放,瞳孔散大不明显。角膜后有KP,多为粗大的羊脂状KP,也可见细小灰白色KP,通常数目不多。房水闪光轻微,一般不发生瞳孔后粘连。

中医文献尚无此病记载。病因病机多为情志抑郁,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或肝木乘脾土,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犯于目;或肝胆功能失调,疏泄失职,风火上攻,从而导致神水淤阻为患。

一、辨 证 论 治

(一)肝郁气滞证

【证候】眼胀不适,视物模糊;情志不舒,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或月经不调,经前则发,经静而止;舌质紫黯,苔薄白,脉弦涩。

【分析】视物模糊,情志不舒,疏泄失职,气机郁滞,故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妇女临经血欲下达,气滞血淤,脉络阻塞,行而不畅,故经前易发,经静则止;津血同源,血行不利,津液停滞珠内,故眼胀不适,视物模糊;舌脉为肝郁气滞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利水。

【方药】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

(二)痰湿上泛证

【证候】目胀头重,视物不清,黑睛后有较大灰白色沉着物;胸闷纳少;舌苔黄腻,脉滑。

【分析】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气机不利,故胸闷纳少;痰湿上泛,蒙蔽清窍,故目胀头重,视物不清;痰湿停滞珠内,故黑睛内沉着物;苔黄腻,脉滑为痰火之象。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任征治青睫综合征验案(《眼病妙方精选》)

医案庄某,女,38岁,干部。

1982年9月24日初诊。右眼患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年,眼酸胀,时轻时重,虹视,泛恶频作。右眼瞳孔比左眼略大,裂隙灯下右眼角膜后有灰白色沉淀物5~6枚,眼压26.56mmHg,口舌生疮,手足心热,腰酸乏力,月经延期,舌红苔薄,脉细。证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神水(房水)淤滞所致。治拟滋阴降火,通络行水,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熟地黄24g,山药12g,茯苓12g,泽泻12g,山茱萸12g,牡丹皮12g,知母10g,黄柏8g,牛膝12g,忍冬藤8 g,桑寄生15g。

按原方略为加减,连服2个月,角膜后沉淀物消失,双眼瞳孔等大,眼压正常,余证亦减,观察至1985年4月未再发。

【解析】本病是一种继发性青光眼,多由虚损引起,该女性患者由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神水淤滞而发为此病,口舌生疮,手足心热,腰酸乏力,月经延期,舌红苔薄,脉细均属阴虚火旺之症,证属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故用知柏地黄汤加牛膝、忍冬藤、桑寄生以滋阴降火,通络行水而愈。

(二)刘风华治青睫综合征验案(《眼病妙方精选》)

医案孟某,女,35岁,工人。

1979年9月18日由某地医院转来。主诉:左眼视物模糊1天,伴眼胀。过去无类似病史。检查:左眼戴镜视力0.6,左眼压42mmHg。眼球不充血。角膜后大小不等之沉积物数十颗,前房清,瞳孔略散大,眼底无特殊。舌质偏红,苔少,脉弦数。印象:左眼青睫综合征。治则:平肝滋阴,活血利水。方用平肝滋阴活血利水汤。

【处方】石决明15g,赤白芍各9g,茺蔚子9g,生地黄12g,泽泻15g,茯苓15g,车前子15g,苦参15g。水煎服,日1剂。

3剂后自觉症状减轻,检查左眼,戴镜视力为0.9,眼压17mmHg。角膜后沉积物7~8颗。原方中利水药减量,去石决明,加知母,连服3剂,角膜后沉积物仅2~3颗。

【解析】本病因七情伤及气分,导致气火上升,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并因气机不利,影响局部血与水液的畅通,故诉视物模糊、眼胀,舌脉亦为阴虚阳亢之象,证属肝阳上亢,肝肾阴虚。治当平肝滋阴,活血利水。方用平肝滋阴活血利水汤,以石决明、白芍、生地黄平肝滋阴,以赤芍、茺蔚子、泽泻、茯苓、车前子、苦参活血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