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青光眼 (2)
右眼胀痛,眉骨酸痛2年多。近1年来其痛更甚,晚间视灯光有红绿色彩圈,曾在某医院住院确诊为慢性充血型青光眼。曾经药物治疗,眼压持续在27~35mmHg,因畏惧手术而出院。昨夜突然眼珠胀痛欲脱,头痛如劈,视力锐减,于1974年1月25日来院治疗。查视力右眼前数指/尺,左眼视力1.0,近0.8。右眼睑肿胀,气轮混赤,抱轮尤甚,风轮混浊如雾状,瞳神散大如卵圆形,色淡绿,无展缩能力,目珠坚硬如石,此为绿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苔中黄边白,脉弦数。病在厥阴,系风邪上受,引动内蕴湿热,痰火上扰清窍所致,治以搜肝清热,利湿去痰,方用回光汤加减。
【处方】羚羊角(代)0.3~1g,玄参15g,知母10g,龙胆草10g,荆芥10g,防风10g,僵蚕6g,菊花10g,细辛3g,川芎5g,半夏10g,茯苓20g,车前子20g。水煎服,5剂。
外点1%匹罗卡品眼水。
2月1日复诊:患者自觉头痛眼痛减轻。右眼视力0.1,眼睑肿胀渐消,气轮红赤渐退,风轮稍转清润,瞳神稍敛,仍无展缩能力。苔白脉弦。仍宗上法,原方加夏枯草10g,10剂。
2月11日三诊:红肿退去,痛楚全消,但精神萎靡,郁闷不乐,胸胁胀痛,食欲不振。查右眼远视力0.8,近视力0.6。舌苔薄白,脉弦细。证属病久生郁,气机不畅,当舒肝解郁,方用开郁汤。
【处方】香附10g,青皮10g,荆芥10g,防风10g,川芎5g,栀子10g,柴胡10g,车前子10g,当归10g,白芍10g,牡丹皮10g,夏枯草10g,甘草5g。15剂。
2月28日四诊:诸症悉除,胃纳好转,精神充沛,视力大明。查视力双眼远1.0,近0.8。双眼气轮白而光泽,风轮清莹,瞳神展缩自如,眼压正常。嘱服杞菊地黄丸2月。观察3年,未见复发。
【解析】本病在厥阴,系风邪上受,引动内蕴湿热,痰火上扰清窍所致,治以搜肝清热,利湿祛痰,方用回光汤加减,并配合缩瞳取得明显疗效。正如《证治准绳·杂病》所说:“病既急者,以收瞳神为先,瞳神但得收复,目即有生意。”后属病久生郁,气机不畅,治以舒肝解郁,方用开郁汤加减,诸症悉除。
(四)姚芳蔚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验案(《眼病妙方精选》)
医案张某,男,68岁。
患者患原发性高血压10余年,虽用药,血压始终偏高。于就诊前两天,因吃喜酒过多,次晨右眼突然视力模糊,疼痛较剧,且右侧偏头痛,伴呕恶。曾滴用缩瞳剂等,疼痛缓解,但仍不见物。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眼前1尺数指,眼睑微肿,睫状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前房浅,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底难以窥见,眼压54.66mmHg。体征:头痛昏重,眼痛,呕恶不纳,体倦口干,少寐,脉弦细数,舌质红苔薄黄,血压180/105mmHg。诊断:右眼急性充血性青光眼,阴虚阳亢型。治则: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清热利水。方用羚羊菊花饮加减。
【处方】羚羊角粉(代)0.6g(吞),钩藤15g,菊花9g,石决明30g,白芍15g,麦冬15g,炙鳖甲24g,夏枯草15g,茯苓24g,泽泻24g,白术24g,苦参15g,白蜜100g(冲)。2剂。同时点缩瞳剂。
2剂后,头痛、眼痛及呕恶等症状缓解,眼部充血减轻,角膜水肿消退,瞳孔缩小,视力增至0.2,眼压28.97mmHg。原方去羚羊角(代),减少茯苓、白术、泽泻的剂量。3剂后,诸恙消失,眼压恢复正常,视力增至0.6。
【解析】患者素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又因吃喜酒过多诱发本病。系肝肾阴虚,阳气亢逆,肝阳化风,风阳升扰,神水淤积所致;胃失和降,则呕恶不纳。证属阴虚阳亢型,治当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清热利水。方用羚羊菊花饮加减。方中炙鳖甲、麦冬、石决明、白芍以滋阴潜阳;羚羊角(代)、钩藤以平肝熄风;菊花、夏枯草、茯苓、泽泻、白术、苦参以清热利水。二诊时眼压已明显下降,故减少平肝、利水之药。
(五)张皆春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验案(《张皆春眼科证治》)
医案刘某,男,42岁,农民。
1972年4月25日初诊。患者双目胀痛,头部剧痛10余天,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经点服西药,效果不显著,因惧怕手术治疗,愿服中药治之。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5。双眼白睛赤胀,青睛混浊,瞳神散大,色呈淡绿,按之目珠石硬(右目较重)。此为绿风内障,治以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代)0.6g,防风6g,知母9g,茯苓9g,夏枯草9g,玄参9g,酒黄芩9g,五味子3g,车前子9 g。服用6剂。
5月3日复诊:白睛淡赤,青睛微昏,瞳神已恢复如常,按之目珠稍硬,以上方去羚羊角(代)、五味子,加酒白芍9g,酒生地黄12g,服至5月14日,诸症皆除,视力右眼1.0,左眼1.2,嘱其禁忌饮酒,服明目地黄丸3个月。
【解析】本病多因肝经风热挟湿邪上攻所致,治宜清肝祛风,除湿降浊,方以羚羊角汤加减。方中羚羊角(代)、酒黄芩、夏枯草清肝泻火,羚羊角(代)且有熄风之力,酒黄芩且有燥湿之能;茯苓、车前子降浊除湿,导湿热下行;防风驱散风邪;知母、玄参、五味子滋肾以降虚火,五味子酸敛且有缩瞳之能。若兼恶心、呕吐,可加竹茹、法半夏以降逆止呕。
第二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是一种由眼压升高而致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最后导致失明的眼病,其主要特点是房角多为宽角,高眼压状态下房角开放。本病病情进展缓慢,且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故不易早期发现,部分患者直到视野损害明显时才就诊。多见于20~60岁的患者,男性略多,双眼发病。
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青风内障”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上扰清窍;或劳倦伤脾,痰湿内生,上泛于目;或劳心竭视,真阴耗伤,阴虚风动;从而导致目窍郁闭,疏泄不利,神水瘀滞而致病。
一、辨 证 论 治
(一)肝郁气滞证
【证候】情志不舒,抑郁忿怒引发本病,头目胀痛,眼压稍高;胸胁胀满,喜长叹息,食少神疲,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肝喜条达,主疏泄,肝失条达,玄府不利,神水滞留,故眼压稍高,眼胀头痛;胸胁为肝之经脉所过,气机不利,脉络阻滞,故胸胁胀满,喜长叹息;肝郁犯脾,脾失健运,故食少神疲;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火之象。
【治法】清热疏肝。
【方药】加味逍遥散(《审视瑶函》)加减。若眼胀明显者加石决明、夏枯草以平肝清热;胁痛明显者加香附、郁金以行气活血。
(二)肝热生风证
【证候】眼珠胀痛,头晕脑痛,眼压增高;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肝郁气滞,化火生风,风火上扰,经脉不利,神水瘀积,故眼珠胀痛,头晕脑痛;肝火扰心则心烦易怒;肝火夹胆火上逆故口苦;火盛伤津则口燥咽干;舌脉均肝热之象。
【治法】清肝息风。
【方药】羚羊角汤(《秘传眼科龙木论》)加减。若劳倦之后发病可加人参以补其不足。头晕头痛,眼珠胀痛明显者,加钩藤、石决明以增平肝息风之功。
(三)痰火升扰证
【证候】头晕目痛,眼压偏高;心烦而悸,食少痰多,胸闷呕恶,口苦;舌红,苔黄而腻,脉滑数。
【分析】痰火升扰,流窜经络,上蒙清窍,则头晕目痛,眼压偏高;痰火内扰,心神不安,胃失和降,故心烦而悸,食少痰多,胸闷呕恶;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痰火之征。
【治法】清热化痰,和胃降逆。
【方药】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
(四)阴虚风动证
【证候】劳倦后眼症加重,头晕眼胀,瞳孔略大,视物昏朦,观灯有虹晕;耳鸣失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
【分析】劳倦太过,阴血耗伤,水不涵木,肝风上旋,以致头晕耳鸣,眼珠胀痛,瞳孔略散大;阴虚血少,目失濡养,则视物昏蒙;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则夜卧失眠;虹视,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皆由阴虚血少,水不制火所致。
【治法】滋阴养血,柔肝息风。
【方药】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加减。若阴虚火旺者,方中酌加知母、黄柏、地骨皮之类以降虚火,若阴虚阳亢,酌加石决明、钩藤,或改用养肝息风汤加减,或用中成药石斛夜光丸。
(五)肝肾两亏证
【证候】病久瞳孔渐散,眼珠胀硬疼痛,视野明显缩窄,中心视力渐减,眼底视盘凹陷扩大加深呈杯状,颜色苍白;兼见耳鸣头旋,健忘失眠,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或面白肢冷,夜尿频繁,精神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分析】病久元气衰惫,肝肾精血亏损,目窍失养,神光衰微,故视野缩窄,视力减退,视盘杯状凹陷,颜色苍白;既病之后,眼孔阻滞,脉道不利,神水瘀积,故眼珠胀硬不减;耳鸣头旋,健忘失眠,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皆精血亏虚所致;面白肢冷,夜间尿多,精神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肾阳不足之象。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或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杞菊地黄丸为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用于肝肾精血不足之证,若嫌力薄,可酌加菟丝子、女贞子、五味子、楮实子。肾气丸为六味地黄丸滋养肾阴的基础上加附子、肉桂而成,于水中补火,阴中求阳,鼓舞肾气,协调阴阳,用于肝肾不足,阳偏虚者。
(六)气虚血瘀,神水瘀积证
【证候】病久不愈,眼压正常或偏高,视野日渐缩窄,视盘凹陷苍白;兼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沉细。
【分析】病久不愈,正气已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气血不能正常上行灌注于目,故视野日渐缩窄,视盘凹陷苍白;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苍白,中气不足则气短乏力;津血同源,“血不利则为水”,血行不利,神水瘀积,故眼压偏高;舌脉为气虚血瘀之象。
【治法】益气活血利水。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姚芳蔚治开角型青光眼验案(《眼病妙方精选》)
医案张某,女,42岁。
两眼得病年余,眼糊久视发胀,经外单位诊断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一向用缩瞳剂治疗,此次因与邻居争吵,眼病加剧。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8,加片无进步。外眼阴性,屈光间质透明。眼底见视盘凹陷扩大,C/D>0.7。双眼压均为31.61mmHg。视野:鼻侧约缩小10°。体征:口干苦,时而少寐,且胸闷,常叹气,舌赤脉细弦。诊断:双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肝郁气逆型。治则:疏肝理气,养血安神。方药:疏肝和营汤合酸枣仁汤。
【处方】制香附12g,夏枯草15g,炙甘草6g,白芍12g,当归12g,川芎6g,白术24g,车前子24g,酸枣仁15g,茯苓9g,知母6g,甘草3g,白蜜100g(冲)。
治疗经过:此方先服7剂,口苦、失眠等好转,双眼眼压28.97mmHg。续服原方14剂。各种体征均有好转,双眼眼压24.38mmHg。原方去白蜜、知母、酸枣仁,又服14剂。双眼眼压22.38mmHg。予原方减白术、茯苓、车前子剂量,加女贞子、枸杞子,又服14剂,眼压降至20.55mmHg。双眼视力均为1.0,改方为归芍六味地黄汤,并服30剂,再诊,检查视力为1.0,视野恢复正常,乃终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