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眼睑病 (3)
【解析】《兰室秘藏》说:“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胞睑系肉轮,在脏属脾,脾主肌肉,脾虚则眼肌无力,甚至下垂,并且劳累后加重。故选用李东垣《脾胃论》中的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辅以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活血;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阳气。全方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则眼睑下垂自愈。因正气亏虚易遭风邪侵袭,气虚推血无力,又可致血瘀,故加用防风、羌活、丹参、钩藤。
(二) 姚和清治上睑下垂验案(《眼科名家姚和清学术经验集》)
医案沈某,男,65岁。
一诊:骤然左眼上胞垂下,开张乏力,头胀,神昏,舌赤脉细涩。责之脾经受邪,脉络阻滞,治当固卫益气、活血通络。
【处方】黄芪30g,地龙12g,赤芍12g,当归12g,川芎3g,红花6g,桃仁9g。7剂。
五诊后诸恙消失,眼张,但不持久,卫气不充,肌肉不温,故而致此。原方加党参15g,14剂。
【解析】上胞垂下,其发病原因,在先天是因发育不全;在后天,姚和清认为多与脾虚有关。因为上胞属脾,脾主肌肉,脾虚气弱,阳气不升,胞睑失去营养,所以无法发挥其固有功能;也有因为脾虚气弱,肤腠开疏,为风邪所袭而致病;老年人更有因为肝阳上亢、虚风内动而引起。治疗用药当根据体征,探求病因而图治。本案脉象细涩,细为不足,涩为血瘀,所以重用黄芪益气;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行气活血以化瘀;配地龙以熄风通络。药后,脉络通,气血流畅而诸恙消失。姚和清认为本病老年患者,除因气虚血瘀外,多见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伴有脉弦、晕眩等症,治以平肝潜阳熄风,可获较好疗效。
(三) 庞赞襄治上睑下垂验案(《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
医案熊某,女,56岁。
1986年9月6日初诊。主诉:左眼上睑不能抬举,视物困难1个月。检查:左眼视力1.0,左眼上睑垂落,不能上抬举,呈闭合状态,眼球向上、下、内、外均不能转动。舌质淡,薄白苔,脉沉细。
诊断:左眼上睑下垂合并麻痹性斜视。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柴胡、陈皮、附子、肉桂各10g,升麻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针刺疗法:取穴为透眉(即丝竹空穴透攒竹穴)、精明、承泣、球后、太阳、风池。手法为太阳、风池两穴针3~5分,其他穴可针1寸5分,留针30分钟。
前方服10剂,配合针刺治疗。左眼稍能睁开。继服30剂,左眼上睑下垂已愈,但眼球转动不能自如,前方去附子、肉桂,加羌活10g,防风10g,再服15剂。左眼上睑提举有力,睑裂大小恢复正常,眼球转动自如而停药。追踪观察6年,眼球运动正常。
【解析】本病多由于脾胃虚弱,阳气下陷,外受风邪,肌腠疏开,脉络失畅,风邪客于胞睑,则胞睑不能上举,眼球活动受限。治宜健脾和胃,升阳益气,散风疏络。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黄芪、陈皮健脾益气;当归活血养血,疏散风邪,为血行风自灭之义;柴胡、升麻舒肝解郁,升举阳气;附子、肉桂温通脉络,驱散风邪;后又加羌活、防风散风疏络。配合针刺治疗,以达内外合治之效。
第五节眼 睑 湿 疹
眼睑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单独发生于眼睑,亦可波及颜面,其特征是眼睑红赤、疱疹及溃烂,形似疮痍。亦有因点用药物过敏而发病的。若日久治疗不当,可以引起眼内翳膜等症。
中医称为“风赤疮痍”。多因风湿热邪客于眼睑肌肤所致。
一、辨 证 论 治
(一)风邪偏盛证
【证候】眼睑皮肤红肿、瘙痒、灼痛,覆有鳞屑;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分析】风为木气,易克脾土,脾已受病,风毒之邪更易侵入。风盛则眼睑皮肤红肿、瘙痒、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为风邪偏盛之征。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消风散(《和剂局方》)加减。痒甚者加蝉蜕、僵蚕、蛇蜕以祛风止痒。
(二)湿热偏重证
【证候】眼睑皮肤有红疹、水疱或脓疱出现,溃后胞睑赤烂,如涂丹砂之状,有黏液脓汁溢出,腥臭胶黏,或结成痂块,其黏液、脓汁浸淫它部,亦能引起糜烂;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分析】湿热搏于胞睑,湿热熏蒸,风火相煽,腐化肌肤,则皮肤有红疹、水疱,甚则溃后胞睑赤烂,如涂丹砂之状,有黏液脓汁溢出,腥臭胶黏,或结成痂块;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偏重之征。
【治法】清热除湿。
【方药】清脾散(《审视瑶函》)加减。若湿重者加苍术、地肤子、白鲜皮以除湿止痒。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 陆南山治眼睑湿疹验案(《眼科临证录》)
医案凌某,男,20岁。
病史:就诊前1周起右眼睑红肿,起病原因不明,虽经治疗(曾用过新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等眼膏或眼药水),但症状依然逐渐加重。检查:右眼上下眼睑皮肤发红肿胀,类似丹毒,以上睑较重,下睑较轻,痛而痒,皮肤表面有较多疱疹,形似赤豆,内有黄色渗液流出。眼睑不能张开。球结膜充血兼有轻度水肿,眼球上侧的球结膜下有片状出血。舌质红,苔薄白,脉象弦数。
诊断:右眼眼睑湿疹。
辨证与治疗:眼之胞睑,属于脾胃。脾湿与郁热相继上犯,故见右眼上下胞睑红肿疼痛,皮肤有颗粒似赤豆,色红焮痛,时流黄水。白睛赤脉满布,状若鱼眼,有色赤似胭脂样者一片。拟凉膈清脾饮化裁之。
【处方】薄荷3g,连翘9g,甘草3g,黄芩3g,煅石膏15g,栀子(炒炭)9g,薏苡仁24g,茵陈15g,桑白皮6g。
3月25日二诊:服上列处方3剂后,右眼眼睑肿势减轻甚多,疱疹均已结痂,球结膜下出血消退十分之七八。症状已改善,原方未更,继续再服。
3月27日三诊:上列处方已服5剂,局部症状已接近痊愈。为肃清余邪,再续服原方5剂。
【解析】本例眼睑皮肤湿疹,有颗粒形疱疹,均有黄水流出。初诊时辨证,眼睑属于脾胃,其疾病的特征是红肿、赤烂而痒,因此处方以能够清除脾胃火的凉膈清脾饮(该方见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作了加减。处方中所增加的茵陈能清利湿热,薏苡仁可以渗湿排脓,因薏苡仁性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用之于眼睑湿疹较为适宜;加入桑白皮的用意是针对肺热所引起的球结膜下出血;处方中虽有黄芩,加桑白皮则清肺热的力量可以增强。
(二)庞赞襄治眼睑湿疹验案(《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
医案郭某,女,73岁。
1989年7月10日初诊。主诉:双眼睑红肿赤烂10天,伴大便秘结。检查:双眼睑及鼻侧两旁颜面部均呈红肿赤烂状,并有散在小黄疱,伴黄液渗出,结膜充血。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诊断:风赤疮痍(双眼眼睑湿疹)。
【处方】金银花、蒲公英各30g,天花粉、连翘各12g,赤芍、牡丹皮、枳壳、龙胆草、大黄、荆芥、防风各10g,生地黄1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服药1剂,双眼睑湿疹表面较前稍干,大便润,前方服10剂,眼睑及颜面湿疹已见平滑,但表面充血,仍用前方服用l0剂后,眼睑、颜面皮肤恢复正常,嘱其前方隔日1剂,以善其后,服5剂后停药,观察3年未再反复。
【解析】本例为老年妇人,双眼睑及颜面湿疹,大便秘结,故以解毒凉血汤治疗。本型以痛为主,用金银花、蒲公英、天花粉、连翘清热解毒;赤芍、牡丹皮、生地黄凉血活血止痛;龙胆草、大黄通腑泻火,解毒祛湿,以收“釜底抽薪”之效;枳壳、甘草宽中和胃。
第六节眼 睑 痉 挛
眼睑痉挛是指眼睑不自主的牵拽跳动。常见于成年人,上下睑均可发生,但上睑多见;可单独发生,也可双眼同见。发作时,胞睑不自主的频频跳动。症轻者,外表无明显的症状,仅病人自我有感觉;症较重者,则上下胞睑牵引振跳,连续不停,或者间歇发作;更严重时,则两眼胞睑垂闭,无法睁开。轻者可不药而愈,重者则需治疗。
本病中医称“胞轮振跳”等。多因脾胃不足,气血亏虚,肌腠不固,贼风侵入经络而致筋急振搐。
一、辨 证 论 治
(一)气血亏虚证
【证候】胞睑振跳不已,或稀或频,常不能自主控制;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分析】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筋肉失养故见跳动不已;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银海精微》)加减。
(二)血虚生风证
【证候】眼睑皮肤振跳,牵及同侧颜面,且逐渐发展成电击样掣动,甚至痉挛;舌淡,苔薄白,脉细。
【分析】脾主肌肉,肝主筋,脾为生血之源,筋赖血养。脾胃不足,气血亏虚,肌腠不固,筋脉失养,风邪乘虚而入,风性善动,风虚搏于胞睑,故使筋惕肉,跳动不已;舌淡,苔薄白,脉细为血虚生风之征。
【治法】养血熄风。
【方药】当归活血饮(《审视瑶函》)加减。若振跳频繁,牵动面颊者,加天麻、钩藤以熄风镇痉。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韦玉英治眼睑痉挛验案(《韦玉英眼科经验集》)
医案赵某,男,31岁。
1972年3月初诊。主诉:双上眼皮跳动频繁10余天。患者因做秘书工作,开会准备资料加班到深夜,连续5天,过度劳累,10天后双上眼皮跳动频繁,伴有心慌,视力疲劳,影响工作。检查:双眼远近视力、眼压、眼底均属正常,惟面色苍白,唇淡,双上眼皮频繁跳动。舌淡,苔白,脉沉细。
诊断:胞轮振跳。
辨证:血虚生风证。
治则:养血活血,祛风散邪为主,辅以息风定惊。
方药:当归养荣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20g,白芍15g,当归10g,川芎6g,防风6g,羌活6g,白芷9g,全蝎6g。
水煎服,服药5剂而上症悉退。
【解析】清·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称此病为目。因振跳部位属上胞,且跳动牵及眉际,故俗称眼眉跳。轻者适当休息,不必治疗,重则跳动过频,需调治。患者体质虚弱,竭视资料,加班深夜,心神过劳,心阴不足,血不养睛而视力疲劳。心阴不足,血不养心,则见心慌。《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肝主筋而风性动,“掉”在局部则筋惕肉动,血虚生风,风邪入侵,内外合邪,以致筋急振搐而发,故胞轮振跳。方中用四物汤滋阴养血,补血调血为主药;再加防风、羌活、白芷祛风散热,解在表之风邪;全蝎息风止痉,除入里之风邪。本方以补血为本,内外兼治故胞轮振跳能够痊愈。
(二)张皆春治眼睑痉挛验案(《张皆春眼科证治》)
医案秦某,女,28岁。
1965年7月8日初诊。产后两月,于半月前因外出当风,二目上胞跳动不已,虽视物尚清,但心烦意乱。检查:二目无有异变,惟上睑不时跳动,患者面白体弱,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此为产后气血两亏,风邪乘虚客于胞睑所致。治以当归活血汤去羌活、苍术,加白术9g,人参、荆芥各3g。
【处方】白术、当归各9g,川芎1.5g,薄荷3g,黄芪、熟地黄各9g,防风3g,白芍9g,甘草3g,人参、荆芥各3g。
上方3剂而愈。后以八珍汤调补气血,直至康复,共服21剂。
【解析】本例是产后气血双亏,风邪侵入胞睑所致。用当归活血汤去羌活、苍术是嫌其性燥烈,虽苍术能补中,羌活能除风,但二者皆能伤阴。以白术易苍术,取其性缓而不减补中之力;以荆芥易川羌,取其和平更增除血分风邪之能;加人参大补元气,以治五脏之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