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12178900000021

第21章 角膜病 (6)

第五章 角膜病 (6)

查:眼睑红肿,高度混合充血,球结膜水肿,角膜9点方位近瞳孔缘有3mm×3mm大小之溃疡,可能为异物挑取处,表面隆起,色带黄绿,周围混浊水肿,前房积脓达瞳孔缘,结膜囊附有黄绿色分泌物。自觉疼痛难忍,夜卧不眠,怕光流泪,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数。诊断为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右)。辨为脏腑热毒炽盛。证情险恶。需中西结合治疗。内服大剂清热解毒。

【处方】金银花15g,蒲公英20g,野菊花15g,夏枯草10g,黄芩10g,黄连10g,栀子10g,石膏30g,大黄10g,防风10g,甘草3g,日服1剂半。外用链霉素0.5g作球结膜下注射,滴用5%链霉素及0.25%氯霉素眼药水,并用1%阿托品液扩瞳。

次日查房,经上述处理,疼痛减轻,病变未继续进展,晚间可以入睡,仍按上法治疗。

三诊(8月16日):细菌培养报告有绿脓杆菌生长。服上方3剂后,大便日行2次,疼痛明显减轻,前房积脓减少,于前方去大黄,日1剂,继服,其余方法同前。

四诊(8月18日):连服中药5剂,球结膜下注射4次。病情大有好转,刺激症状基本消失,溃疡面较清洁,周围混浊明显减轻,前房积脓吸收,但球结膜因注射药物水肿明显。停止球结膜下注射,继滴上述眼药水,并结合热敷;内服药物以清热解毒为主。

【处方】金银花12g,菊花10g,蒲公英15g,连翘10g,黄芩10g,防风10g,蒺藜10g,千里光10g,甘草3g。

五诊(8月23日):服上方5剂。视力0.2,结膜水肿减退,溃疡愈合,荧光素染色阴性。改用退翳明目法。

【处方】生地黄12g,玄参10g,麦冬10g,防风10g,石决明15g,决明子10g,丹参15g,当归10g,蝉蜕10g,甘草3g。外点0.5%可的松眼药水及八宝眼药,带药出院。

1个月后视力0. 4,病灶处已结成瘢痕,位于颞侧瞳孔缘,服药难以消除,嘱停药,继点八宝眼药。

【解析】本例以邪毒为主,病势较急,治以大剂清热解毒之品,中西结合,内外兼治,方中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甘草清热解毒,夏枯草、黄芩、黄连、栀子、石膏、大黄清热降火,两类合用,泻火可以解毒,解毒即可泻火,二者相互作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加防风即取火郁发之之意。

第七节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又称真菌性角膜溃疡。常因角膜外伤后真菌感染所致。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上非常少见。全年均可发病,仅以夏秋收割季节为多,发病前多有农作物所致角膜外伤史。一旦患病,则病程较长,又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整个角膜坏死而失明。常见致病真菌有镰刀菌、念珠菌、曲霉菌等。

根据其临床特征,与《一草亭目科全书》中“湿翳”相似。多因湿邪外侵,或湿郁化热,湿热上乘,熏灼黑睛所致。

一、辨 证 论 治

(一)湿重于热证

【证候】角膜溃疡较大,表面如腐渣样堆积;混合充血,畏光流泪,疼痛较轻;不思饮食,口淡无味,舌苔厚腻而白,脉缓。

【分析】黑睛外伤,湿邪入侵,则生翳障;湿邪黏腻污浊,故翳如腐渣样堆积;湿郁化热,湿热互结,上乘于目,故混合充血;由于湿重于热,湿为阴邪,故畏光流泪疼痛等症不如阳热之邪剧烈;湿滞脾胃,运化失司,故饮食不思,口淡无味;舌苔厚腻而白,脉缓,为湿重的象征。

【治法】祛湿化浊。

【方药】茵陈五苓散(《伤寒论》)合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加减。若头重如裹,为湿遏清阳,加菊花以清利头目。

(二)热重于湿证

【证候】角膜大片溃疡,表面如腐渣苔垢,粗糙干涩、色黄,前房积脓量多,混合充血严重;溲黄便结,口苦,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嗜食肥甘厚味辛热炙膊之品,酿成脾胃湿热,因湿邪外侵,内外合邪,熏灼黑睛,故见大片翳障,翳如腐渣苔垢;脾胃湿热上攻,故前房积脓量多,混合充血严重;湿热蕴结,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儒数,为热重于湿之象。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味。若苔白黄相兼,为兼湿邪,加苍术以燥湿化湿。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姚和清治真菌性角膜炎验案(《眼科名家姚和清学术经验集》)医案方永福,男,奉化大桥人。

5岁时得黄疸,浑身发黄,未几日波及双目,两眼紧闭不开。由内科大夫介绍来我处治疗。查:两眼白睛发黄如橘色,黑睛混浊,色灰黄污浊,当瞳起陷翳,状如凝脂,向四周及深部侵蚀,同时黄液潜伏,有向上扩展趋向,病系“湿翳”。治疗宜利小便,使湿热有所出路,初诊处以茵陈桅子茯苓甘草汤。

【处方】茵陈9g,炒栀子9g,茯苓9g,甘草3g,服1剂。

次日其母告之,孩子服药后小便十余次,初起量少,以后逐渐增多,寒热同时退去,人亦安宁。我看其两眼症状亦大有好转,于是原方续服7剂,眼内黄液全退,眼白及皮肤发黄全部消散,黑睛翳障大部退去,双眼看见光明。

【解析】本例患者黄疸,湿热上攻,良由脾胃受伤,不能输布津液、因而浊气停留,湿热滋蔓。湿气不能发泄,郁而生热,热气不能宣畅,固结而生湿,湿热熏蒸濡染,流入皮肤,上渗空窍,所以全身皮肤与双目发黄,并发生凝脂翳、黄液上冲等严重病变。治疗宜利小便,使湿热有所出路。茵陈桅子茯苓甘草汤药虽只有四味,但功效专一,清热利小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

(二)韦玉英治真菌性角膜炎验案(《韦玉英眼科经验集》)

医案王某,女,45岁。

初诊于1980年10月10日。主诉:左眼明显滚痛伴视力下降20天。左眼疼痛、流泪在某医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经细菌培养证实)。先后用抗生素、金褐霉素及泸山霉素等抗真菌眼药水治疗,症状曾缓解。近几天眼痛加重,伴头痛、心烦、小便黄、纳呆。

查:视力右1.2,左2尺数指。左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区5mm×5mm浸润混浊,达实质深层,病灶正中3mm直径溃疡凹陷,表面有干燥黄脂样物,瞳孔约3mm大,反应灵。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诊断:左眼凝脂翳(左眼真菌性角膜溃疡)。辨证:肝经风热壅盛,上攻风轮,灼伤黑睛。治则:祛风清热,滋阴活血。方药:红肿翳障方加味。

【处方】生地黄15g,赤芍10g,密蒙花10g,白芷6g,石决明25g(先煎),赤石脂10g,焦白术6g,夏枯草10g,细辛3g,川芎6g,黄芩10g,甘草5g,防风6g,太子参10g,炒三仙各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左眼刺激症状减轻,大便稀,每日4~5次。检查:左眼角膜中央溃疡面积缩小,实质层仍水肿混浊。舌质淡,脉细。原方炒白术加量至30g,再服7剂。抗真菌眼药水继续滴用。

三诊:1980年10月24日。左眼刺激症状明显减轻。视力左眼0.1。左结膜充血轻,角膜溃疡基本愈合,实质轻度混浊。大便偏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脉细。原方去细辛,黄芩改用6g,加苍术10g,服4剂。

末诊:1980年10月28日。左眼无刺激症状。查:左眼视力0.2+1。角膜中央区大片云翳,实质水肿减退。除继续滴泸山霉素眼药水外,改用平肝疏风,养血活血,退翳明目法。

【处方】石决明15g,蒺藜10g,川楝子10g,菊花10g,羌活6g,薄荷6g(后下),当归10g,生地黄15g,川芎6g,木贼10g,密蒙花10g,蝉蜕6g,桔梗6g。7剂。隔日1剂水煎服,以图退翳增视,巩固疗效。

【解析】本例虽无明显的诱因而发病,但是角膜病灶区刮片培养证实有真菌丝,故及时投用两种抗真菌药滴眼控制病情。患者眼局部及全身症状均较明显,据证参脉,证属风热攻目,治以祛风清热为先,宜红肿翳障方加味专攻,且3次复诊,均以该方化裁加减取效。说明对发病急猛的角膜溃疡,局部用药结合脏腑辨证服药,可及时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韦玉英指出,无论是真菌、细菌或病毒感染的角膜炎,炎症消退,仅残留云翳或斑翳后,可以用益气活血,清肝退翳法以助翳消睛明。不应急于频用各种退翳眼药,以防虚不受补,邪毒活化,病情复发。这在临床上已屡有所见,不可不慎。

(三)李传课治真菌性角膜炎验案(《角膜炎证治经验》)

医案1吴某,男,21岁,农民。

1967年9月18日就诊。自述8月20日上山割牛草,不慎被草叶划伤右眼黑睛,当时未介意,4天后觉右眼沙涩不适,疼痛,怕光流泪,黑珠生翳,往县医院诊治,说是匐行性角膜溃疡(查病历,用青霉素20万单位,链霉索0.1g球结膜下注射,已5次),治疗1周,病情未见好转,往专署人民医院检查,涂片报告有真菌菌丝,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外点磺胺醋酰钠眼药水,2%碘化钾液,已治l0余天,病情有好转,但时轻时重,要求结合中药治疗。

查:右眼视力眼前5寸(1寸=3.3cm)数指,眼睑痉挛,结膜囊有白色黏性分泌物,混合充血较重,角膜中央有不规则状圆形溃疡,表面隆起,附有腐渣样坏死组织,边缘呈迂曲状,周围有小结节状浸润,前房有积脓,约占前房1/4,有黏稠感,不能随头位转动而移动,瞳孔药物性散大。怕光流泪,目痛头昏,有沉重感,小便时黄短少,大便不畅,舌苔腻偏厚,根部带黄。证属湿热为患,法当化湿清热。

【处方】藿香10g,佩兰10g,陈皮3g,茵陈10g,苦参10g,黄芩10g,薏苡仁10g,大黄10g (后下),栀子10g,滑石12g(包煎),甘草3g。局部用原西药(抗真菌与扩瞳),并用秦皮10g,菊花10g,苦参10g,白鲜皮10g,煎汤先熏后洗,日2次。

二诊(9.23):服上方5剂,大便通畅,前房积脓减少,舌苔仍腻,但根部已不黄,于上方去大黄加苍术3g。

三诊(9.28):服上方5剂,局部病情明显好转,角膜溃疡表面较清洁,前房积脓消失,混合充血减轻,药已奏效,继用上方5剂。

四诊(10.4):刺激症状基本消失,无黏性分泌物,溃疡表面较清洁,上皮开始生长,但基质层仍有轻度浸润。病至恢复阶段,转用退翳法,兼清余邪。

【处方】茵陈6g,苍术3g,茯苓10g,薏苡仁6g,秦皮10g,黄芩10g,木贼10g,蒺藜10g,赤芍10g,防风10g。

五诊(10.10):服上方5剂,症状消失,舌苔已转正常,扩瞳视力0.1,其余无特殊。于上方去茵陈、苍术、黄芩,加蝉蜕,蔓荆子、赤芍,服5剂。以后仍守此法,先后加过石决明、蛇蜕,蝉蜕、丹参等退翳之品,服用20剂,局部结瘢,基质浸润消失。

【解析】本病状似凝脂,实非凝脂,《审视瑶函》指出,凝脂为疾最急,翳呈肥浮脆嫩,但善变而速长。而本病起病缓,进展慢,翳呈黏腻污浊,实与湿邪特性相符,当从湿翳论治。本例以清热为主,祛湿为辅。方中苦参大苦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为方中主药;栀子,黄芩清热燥湿;藿香、佩兰芳化湿浊;茵陈,滑石,薏苡仁清热利小便,使湿从小便出;大黄重浊,性降下行,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湿热火毒从大便出,诸药配合,专在清利湿热。

医案2蔡某,男,45岁,农民。

1972年4月7日就诊。左眼红痛生翳,怕光流泪月余。一月前上山砍柴,左眼不慎被树枝擦伤,当即在卫生院滴用氯霉素眼药水,4日后左眼白睛发红,黑睛生翳,往县人民医院诊治,眼部(球结膜下)注射过青、链霉素5次,治疗1周,未见好转,4月25号往专署人民医院作涂片检查,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外用1%碘化钾、1%阿托品液滴眼,口服碘化钾,带药回家。因药巳用完,适逢医疗队下乡,特来求治。

查:眼睑轻度痉挛,结膜囊有少量黏性分泌物,混合充血,角膜中央扁圆形溃疡,表面隆起,状若苔垢,有干燥感,溃疡边缘与正常角膜分界尚清,瞳孔药物性散大,无前房积脓。舌苔白腻,口黏腻感。病为湿翳,证属湿重于热。治以祛湿为主,清热为辅。取三仁汤加减。

【处方】杏仁10g,蔻仁6g,薏苡仁10g,厚朴10g,苍术6g,藿香10g,防风10g,羌活6g,黄芩10g,通草3g。

局部滴用斑马眼药水,阿托品眼液,并用内服药渣煎水做湿热敷。

二诊(4.11):服上方4剂,病情有好转,嘱继服上方7剂。

三诊(4.19):病情大有好转,溃疡面明显干净,轻度睫状充血,刺激症状基本消失,转用退翳法。

【处方】羌活6g,防风10g,蝉蜕10g,茯苓10g,苍术10g,蒺藜10g,赤芍10g,菊花10g,蛇蜕3g(甘草水洗),甘草3g。

局部继点斑马眼药水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