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角膜病 (2)
【分析】素食炙膊五辛与肥甘厚味,酿成脾胃湿热,湿热蕴蒸,故出现树枝状或地图状或圆盘状炎性病灶;由于湿热性黏腻,与热邪胶结,湿热留恋不解,故病情迁延不愈;清阳被蔽,气机不利,故头重胸闷;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故大便溏泻;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若病灶色污秽,兼见胸闷恶心、咳嗽有痰,为痰热内阻,加黄芩、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四)阴虚邪留证
【证候】病情日久,迁延不愈,角膜病灶渐愈,轻度睫状充血,羞明较轻,眼内干涩不适;舌红少津,脉细或数。
【分析】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以致阴虚无力抗邪,邪气久留不解,故病情日久不愈;阴虚津液不足,目失濡养,故眼内干涩;虚火上炎,故睫状充血较轻;阴虚易招风邪,风邪侵犯,故可在痊愈的瘢痕又出现活动性的炎性病灶;舌红少津,脉细或细数,为阴虚的表现。
【治法】滋阴散邪。
【方药】加减地黄丸(《原机启微》)加减。若颧红、五心烦热,干咳少痰,为肺阴不足,加南沙参、麦冬、玄参以滋养肺阴。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张皆春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验案(《张皆春眼科证治》)医案孟某,男,15岁。
1977年6月20日初诊;右眼发红疼痛10余天,经当地医院诊断为角膜炎症,曾点眼药,服中药,均不见效。今感加重,目痛连及右侧头痛,流泪羞明,视物不清。检查:右目抱轮红赤,白睛下方赤丝上冲,致密而鲜红,青睛下部生有星点四颗,排列整齐,间隔一致。此为聚星障症,是因肝经风热,又兼胃火上攻,治宜清肝除风汤去荆芥,加酒大黄9g,牡丹皮6g。
【处方】柴胡6g,大青叶12g,酒黄芩9g,黄连3g,赤芍9g,茺蔚子6g,秦皮4.5g,酒大黄9g,牡丹皮6g。服药2剂。
6月22日复诊:头痛目痛减轻,白睛赤丝减少,青睛星翳朦胧可见,又服上方5剂。6月28日三诊:右目已恢复如常,观察6个月,未再复发。
【解析】张皆春认为:“青睛为患,当责之于肝胆。但莫失赤脉的走向,以测病源及兼症。这样才能本末不失,以求全功。”本例患者是眼抱轮红赤,青睛聚星,而知肝经风热,察白睛下方赤丝上冲,而明胃火上攻。因火盛于风,故治以清肝除风汤去荆芥辛散伤阴之品,加酒大黄苦寒泻胃之剂,更加牡丹皮凉血育阴。
(二)庞赞襄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验案(《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医案1乔某,男,26岁,军人。
1986年5月3日初诊。主诉:左眼羞明、流泪、磨痛3个月。检查:左眼视力0.2,裂隙灯观察,左眼结膜充血,角膜中央有灰白色片状浸润,表面不平,瞳孔药物性散大,用棉絮触角膜知觉消失。舌质红,苔白,脉弦数。
诊断:左眼风轮下陷翳(左眼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处方】生地黄、生石膏、芦根、金银花各30g,知母、天花粉、枳壳、黄芩、龙胆草、青黛、芦荟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前方服至7月8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1.2,左眼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下方仅留薄翳,停药观察2年,疗效巩固。
【解析】本病多因肺阴不足,津液短少,内有郁热,外受风邪,风热毒邪交攻于目所致,故治宜养阴清热,散风除邪,方选养阴清热汤。方中生地黄、天花粉、知母、芦根养阴清热,黄芩、龙胆草、青黛、芦荟清泻肝火,清热解郁,荡涤肠胃实热,使火热毒邪逐邪外出;荆芥、防风散风解郁疏络;枳壳、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品。
医案2王某,女,29岁,工人。
1990年6月21日初诊,主诉:右眼发红、流泪、视物不清3个月。检查:视力右眼0.2。裂隙灯观察:右眼结膜充血,角膜中央有条带状混浊浸润区,表面不平;用棉丝测试角膜知觉迟钝;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
诊断:右眼风轮下陷翳(右眼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处方】钩藤、蝉蜕、木贼、连翘、栀子、黄芩、金银花、防风、柴胡、前胡、香附、白术、龙胆草各10g,木通、赤芍各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配合氯霉素,阿托品液点眼,每日3次。前方服至6月29日,右眼结膜充血减轻,角膜中央白色浸润面较前缩小,前方继服。7月16日复查:右眼视力0.8,右眼结膜不充血,角膜仅留薄翳,荧光素染色阴性。嘱其再服7剂停药,观察2年未再反复。
【解析】本例是肝火内结,风邪郁闭玄府所致,所以在组方时着重清肝散结,泻火通达玄府。方中钩藤、柴胡、防风、前胡辛散应肝木条达之性,散火郁之邪;栀子、黄芩、龙胆草、木通泻肝经实热;木贼、蝉蜕、连翘、赤芍、舒肝解郁,香附、甘草宽中和胃,防其木侮脾土。本方应用了清肝、泻肝、舒肝三个方面的药物,主要针对肝经火郁为主。近年来此方略进加减,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收效较他方为著。
(三)李传课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验案(《角膜炎证治经验》)医案1王某,男,45岁,农民。
1981年8月31日就诊。1个月前头痛发热,在当地诊断为感冒,服药1周病愈。但左眼红痛,怕光流泪,曾在当地滴用吗啉胍、氯霉素眼药水,并服中药数剂(中药不明)无效。
查:视力右1.5,左0.7,角膜稍偏颞侧有条细状白色混浊,并有分支,荧光素着色后呈树枝状混浊,前房清,瞳孔对光反应好,轻度睫状充血,舌质红,苔薄黄,脉象无特殊变化。诊断为树枝状角膜炎(左)。辨证为风热犯目。治以祛风清热。
【处方】羌活6g,防风10g,菊花10g,金银花12g,连翘10g,黄芩10g,板蓝根20g,栀子10g,甘草3g。
外用吗啉胍眼药水滴眼。服5剂后,怕光流泪减轻,睫状充血消失,继服5剂,症状基本消失,荧光素着色阴性,视力1.0。于上方去黄芩,栀子加生地、麦冬养阴,蝉蜕、木贼退翳,服用15剂后病愈。
【解析】本例系因感冒发热,虽服药感冒病愈,而邪热滞留,风邪乘袭,阳热之邪上犯于目,红痛,怕光,流泪,故而治以单纯祛风清热足以。病至后期,风性疏泄,阴津易受损,故而加用地黄黄、麦冬养阴,蝉蜕、木贼退翳明目而不留斑翳后患。
医案2刘某,男,39岁,中药调剂员。
1986年12月7日门诊。双眼红痛生翳,反复不愈1年3个月。病源于感冒,当双眼出现沙涩疼痛,角膜生翳时,在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局部滴用疱疹净与氯霉素眼药水,并用自体血清作球结膜下注射,效果明显,1个月后症状消失。但时过3个月,病又复发,仍用上述方法治疗,症状减轻。后因感冒,反复加重。再注自家血,效果不好,后改用球结膜下注射丙种球蛋白,效果仍不明显,特来就诊治疗。
查:右眼视力眼前数指,左眼0.1。双眼睑痉挛,中度混合充血,双角膜瞳孔对应区呈云雾状、片状混浊,近瞳孔缘深层混浊,荧光素呈点状、条状着色,由于炎症与瘢痕夹杂,瞳孔只能隐约可见。面色黄,舌质偏红,舌苔黄,根稍腻,脉稍数。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双),角膜斑翳(双)。证属湿热蕴蒸。治以化湿清热。
【处方】藿香10g,薏苡仁10g,杏仁10g,蔻仁3g,茵陈10g,黄柏10g,茯苓10g,滑石10g,木通10g,厚朴8g,甘草3g。外用鱼腥草眼药水与疱疹净眼药水交替点眼,并结合作湿热敷。
服上方10剂后,自觉症状同前,但荧光素着色点减少,舌苔减薄,仍用上方去蔻仁加菊花10g。服7剂后,视力右0.1,左0.2,混合充血减轻,荧光素着色阴性。病情日久,阴液乃伤,应转养阴退翳法。
【处方】生地黄10g,白芍10g,玄参10g,麦冬10g,板蓝根12g,防风10g,蝉蜕6g,蒺藜10g,甘草3g。外用0.5%醋酸可的松眼药水滴眼,每日2次;早晚用八宝眼药点眼。
服上方15剂后,视力又有提高,右0.1,左0.3,混合充血消失,角膜遗留瘢痕混浊,此时,须扶正以防复发,退翳以增视力。
【处方】党参12g,麦冬10g,五味子3g,黄芪10g,黄精10g,枸杞子10g,防风10g,蝉蜕6g,菊花10g。连服20剂后,以后每月服7剂,连续半年,外用八宝眼药水点眼。9个月后其子来校学习,代告病情未复发。
【解析】本例病程日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黑睛呈雾状混浊水肿,舌质偏红,舌苔黄,根稍腻,脉稍数。为湿滞热郁,蕴蒸黑睛,交结难解,单纯清热,湿不去而热难解,故而治以化湿清热,使湿去而热解,病至后期,湿热阳邪伤及阴液,故而予以养阴清热祛风退翳之法,扶正以祛邪,减少疾病复发。
(四)阎兆君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验案(《难病奇方·逍遥散》)医案赵某,女,32岁。
1995年3月20日就诊。右眼患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发作1年余,每于经期发作或症状加剧,中西药迭用,终不能愈。患者右眼涩痛,羞明流泪,咽干口燥。形体消瘦,月经量少色淡,经后两乳房作胀,眠差,心烦,舌淡,舌体偏瘦,脉弦细。查:右眼视力0.6,角膜瞳孔区下方树枝状浸润。脉证合参,此乃阴血不足,木失条达,肝血不能上注目窍,贼风虚邪上扰清窍所致。治宜养血柔肝,滋阴明目,扶正退翳。逍遥散加减。
【处方】当归12g,柴胡6g,白芍10g,生地黄20g,熟地黄15g,白术10g,茯苓10g,薄荷(后下)8g,麦冬10g,蝉蜕10g,蒺藜10g,青葙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
1周后复诊,诸症悉减,视力0.8。又进5剂,视力增至1.0,诸症皆愈。嘱其每于经前5天前服此方至经止,以防复发。患者遵嘱,服方20剂后停药。随访3年无复发。
【解析】本例系因阴血不足,木失条达,肝血不能上注目窍,贼风虚邪上扰清窍而致右眼涩痛,羞明流泪,咽干口燥,两乳作胀,心烦,脉弦细。方中柴胡、青葙子、薄荷、蒺藜、清肝以明目,白芍、生地黄、熟地黄、麦冬养血益阴以柔肝,兼以茯苓、白术利湿扶正。清肝为主,肺心为辅,诸药合用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五)钱旭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验案(《难病奇方系列丛书·桃红四物汤》)医案黄某,女,20岁。
因左眼红肿痛、畏光流泪3天,1989年12月5日入院。查视力:右0.8,左眼指数/眼前,右眼正常。左眼睑高度红肿,拉开眼睑,球结膜混合充血(),睫状充血(),角膜雾状水肿,瞳孔缘5点处角膜圆形溃疡1.5mm大小,达前弹力层,染色(+),周围灰白色浸润混浊5mm×6mm,瞳孔2mm,光反应消失,虹膜纹理欠清,前房深浅正常,余不能窥入。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儒。证属肝火内炽、湿热蕴结,气血瘀阻。治宜清肝泻火,活血退翳,方选桃红四物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味。
【处方】龙胆草、川芎各8g,栀子、木通、荆芥、防风、车前子、黄芩、桃仁、红花、当归、赤、白芍各10g,生地黄、板蓝根各16g,蒺藜12g,柴胡、蝉蜕各6g。
1%无环鸟苷眼水点眼、0.9%氯化钠液洗眼、口服病毒灵、肌注聚肌胞4mg等治疗。
服药7剂,诸症悉除。视力右1.2,左0.8,角膜溃疡点状修复,呈纹状混浊,染色阴性。继服3剂,角膜透明,双眼视力1.5。
【解析】肝开窍于目,风气通于肝,风邪致目病黑睛生翳,故选用本方。方中龙胆泻肝汤清泻肝经湿热;板蓝根清热解毒;防风、蒺藜、蝉蜕疏风散邪,退翳止泪;用桃红四物汤意在扶正固本、祛瘀生新,增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第三节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是眼部疱疹病变的部分表现,由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所致。一般先有眼睑带状疱疹,然后引起角膜、葡萄膜、视神经等炎性病变。如角膜出现溃疡,痊愈后结成瘢痕,可严重影响观力。本病的特点,只侵犯颜面部一侧,不越过额正中线而侵及对侧。严重时病变向深层发展,引起角膜实质炎或盘状角膜炎,此时常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和继发性青光眼。
根据其临床特征,其眼睑病变表现与中医学“风赤疮痍”相似。该书谓:“风赤生于脾脏家,疮生面睑似朱砂。”多因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常,内生湿热;或肝胆湿热内蕴,外感风热邪毒,内外相搏,上攻于目所致。
一、辨 证 论 治
(一)脾胃湿热证
【证候】一侧眼睑面颊骤生疱疹,累累如珠,睫状充血,角膜点状混浊,疼痛剧烈;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分析】嗜食酒甘厚味,酿成内湿,湿郁化热,复感风邪,引动内热,风湿热邪郁于肌肤,故眼睑面颊骤生疱疹,累累如珠;湿热蒸灼目窍,故出现睫状充血,角膜点状混浊;湿热内盛,灼伤络脉,气血瘀滞,故疼痛剧烈;舌质红,苔黄腻,脉数,为脾胃湿热的表现。
【治法】清脾除湿。
【方药】清脾除湿汤(《医宗金鉴》)加减。疱疹渗液较多为湿邪盛,可加苍术以燥湿。
(二)肝经风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