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外治验案
12173400000036

第36章 效方精选 (24)

第4章 效方精选 (24)

按: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老年肾亏,或气滞血瘀,复感风寒湿邪,阻滞经络,痹阻气血,不通则痛。针灸以犊鼻、内膝眼为中心,疏通局部气血,配血海、梁丘,补益气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止。火罐在膝部周围拔一圈,起罐时,每每见到罐内有很多水分,有时甚至可流下来,可见湿气之大,这可能与海洋气候,潮湿有关。针灸与火罐同时运用治病,消除了局部的炎症、渗出,达到了濡筋滑、利关节、行气血、止疼痛的作用。缓解了骨质增生压迫神经、软组织而出现的水肿、疼痛。

(罗惠平,等.中医药学刊)

针刺加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王某,女性,61岁,1996年9月8日初诊。患者诉双膝关节疼痛、肿胀反复发作10年,曾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近1个月来劳累后症状加重。诊见双膝关节肿胀明显,有压痛,无红、热征,活动受限,无明显畸形;X线片示双膝关节间隙稍变窄,髌骨后缘增生明显,有骨刺形成。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予下法治疗2个疗程,主要症状消失,行走如常而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治疗方法

(1)针刺治疗:取穴鹤顶、犊鼻、内膝眼、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太溪、太冲。患者仰卧位,微屈膝,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5~2寸毫针刺入,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艾灸治疗:取自制中号灸盒一只,内置3~4cm长艾段4节,点燃,置于盒内,然后将灸盒放在患侧膝关节处,盒周围用一方巾固定,注意不要压针。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可通过盒盖的开合来调节温度,避免烫伤。

按: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膝部长期负重,或关节创伤、畸形等因素而引起膝关节的关节面软骨变软、粗糙,在其边缘与关节囊及韧带附着处发生保护性新骨增生,形成骨刺。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病。《素问·痹论》云:“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针刺膝关节周围诸穴,如鹤顶、犊鼻、内膝眼等,可使局部气血通畅,关节通利;加上艾灸的温热效应,可起到温通经脉,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针血海可活血、养血、行血;足三里可补气养血,加上太溪、太冲,使补益肝肾、行气活血之功大增;阳陵泉为筋之会,膝为筋之府,善治膝病。诸穴合用,加上局部艾灸,使标本兼治,共奏扶正祛邪、温通经脉、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从而使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

(巩南生,等.中国民间疗法)

中药熏洗及温针灸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方法

(1)中药熏洗:当归15g,红花10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川牛膝15g,宣木瓜20g,威灵仙15g,川乌、草乌各15g,细辛15g,桑枝、桂枝各15g,艾叶10g,制大黄15g。将上药用纱布包裹成袋,加水2500ml煎煮,沸后10min倒入盆内,将患膝置盆上先熏后洗,亦可将热药袋敷于患膝上进行治疗。每次30min,早、晚各1次,每剂中药可用2~3d。注意熏洗时勿烫伤皮肤。

(2)温针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曲膝或膝后以软枕垫高;取穴患侧内膝眼、外膝眼、梁丘、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以28号2寸长毫针缓慢进针,得气后行以平补平泻手法。于内、外膝眼穴处施以温针灸法:取2cm长艾段置于针柄上点燃,每次灸3壮,每日1次。注意灸后至少间隔1h方可行中药熏洗。

按: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之“骨痹”的范畴。《素问·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故一般认为患者年老体弱或损伤日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血不荣筋,骨失滋养;或风寒湿三邪乘虚侵入人体,留于骨节,以至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不通所致。

在治疗上采用中药熏洗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宣痹通络为主,方中当归、红花、伸筋草、透骨草、大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宣木瓜、威灵仙、桑枝、桂枝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川乌、草乌、细辛、艾叶散寒止痛。针刺取血海、足三里以补益气血,促进全身气血之运行;阴陵泉、阳陵泉以濡养筋脉,滑利关节;更以内、外膝眼以疏通局部气血,并以温针借助艾火热力,温通经络,宣通气血。从而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致痛炎性物质的降解和转运,消除局部软组织的炎性变,阻断疼痛的传导,起到明显的镇痛、消肿的作用。

(杨永晖,等.中医药临床杂志)

刺络拔罐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刘某,男,55岁,左跖趾骨关节胀痛3d,因工作劳累加之饮酒后导致疼痛明显加剧,行走活动不能,疼痛日轻夜重。查体:体温38.6℃,表情痛苦,左跖趾明显红肿,局部压痛(+++)。查血尿酸报告提示460?mol/L。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经按本文介绍的刺络拔罐法治疗1次后,患者自感疼痛基本消失,红肿明显减退,体温下降。第3日复诊时诸症皆除。

姚某某,男,33岁,体胖,无任何诱因,自感右膝关节内侧红肿痛1周,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因疼痛难忍,站立行走不能,被他人抬入门诊就医。查体:痛苦面容,呻吟不止,右侧膝关节髌骨下缘处明显红肿,局部拒按,触之疼痛难以忍受。仍按本文介绍的刺络拔罐法治疗完毕后局部用0.2%利多卡因+醋酸泼尼松痛点注射后,患者即感疼痛明显缓解且能自行走路。次日查血尿酸提示为438?mol/L,按原方法治疗2次而愈。

按:刺络拔罐法消肿止痛疗效迅速,但在临床上有些患者远期疗效不巩固。为了避免该病的复发,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嘌呤含量过高的食物和忌饮啤酒。刺络操作不可用力过猛和刺入太深,以防出血过多、伤口过大造成不必要的周围组织损伤。

(吴延斌,等.中国针灸)

针罐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周某某,男,38岁。1年前曾诊断为痛风,经治疗后痊愈。此次因工作关系饮酒约150ml,并服海鲜类食物,第2日左第一跖趾关节和踝关节红肿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跛行,查血尿酸521?mol/L,先到内科就诊,内科医生拟予秋水仙碱治疗,1年前患者曾服用该药,因惧怕其副作用而至来治疗,经用梅花针叩刺患部至出血,然后用投火法拔罐,拔出约20ml血,每日1次,出血量递减。第1次治疗后,红肿、疼痛明显减轻,治疗3次后疼痛已不明显,红肿全消,巩固治疗2次后查血尿酸410?mol/L,临床痊愈。

治疗方法:

乙醇或碘伏消毒患部,用七头梅花针叩刺至出血,然后用投火法拔罐,留罐15~30min,待罐中拔出10~30ml血,取罐后再次消毒,每日治疗1次。

按: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血中尿酸过多,因易使尿酸盐在关节、结缔组织和肾等处释放出尿酸盐结晶,尿酸盐结晶引起粒细胞浸润,粒细胞对尿酸盐结晶进行吞噬而产生炎症反应。炎症过程中乳酸增多,使局部pH降低,又促使尿酸进一步沉积,循环加重,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并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发病率逐年增加。急性期治疗首选秋水仙碱,疗效好、见效快,但因其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使许多人望而生畏,其他如排尿酸药物、抑尿酸合成药物、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样因其不良反应,使其使用率明显下降。梅花针和拔罐法具有祛湿逐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功能,直接作用于病所,使沉积于患处的尿酸盐随拔出的血排出,局部pH增加,进一步减少尿酸盐沉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且无毒副作用的方法。

(李兰,等.中医外治杂志)

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张某,男,48岁,于1995年5月16日就诊。右足大趾内侧剧痛,右足不能落地1天。检查:右侧第一跖趾关节肿胀皮色暗红,触之灼手,拒按。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43?mol/L诊为痛风。即按下法施治1次后疼痛大减,红肿明显减轻3次后红肿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共治疗6次,复查血尿酸正常。

治疗方法

(1)针刺取穴: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先针刺局部痛点,留针20min,取针后不按针孔,使出少量血。疼痛缓解后刺患侧太溪、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中药外敷:将金黄散与白凡士林按2比例调成药膏,外敷患部。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按: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发作时,针刺痛点放血,以活血散瘀,泻瘀散邪,缓急止痛,此为急则治其标;痛缓再取太溪、三阴交等穴,太溪为肾经原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二穴共奏补益肝肾之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足三里为阳明胃经合穴,阴陵泉为脾经合穴,二穴合用以健脾益气、清热除湿,是为缓则治其本。针刺后,配合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金黄膏局部外敷,使药物直趋病所,强化疗效。针药并用,内外结合,终达标本兼治之目的。作者在临床中发现,多数痛风患者极易误诊为“丹毒”而造成误治、失治,故痛风与丹毒及其他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当引起重视。

(胡燕芬.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火针火罐治疗痹证

陈某某,女,24岁。1998年5月3日初诊。患者右膝关节疼痛近1年余,逐月加重,现痛如针扎,恶寒怕冷,屈伸不利,下肢肿胀。诊为痛痹。治宜疏风散寒,通经止痛。穴取鹤顶、膝眼、犊鼻、阴陵泉、足三里、条口及阿是穴,用中粗火针速刺,再拔火罐并留罐15min。治疗1次,疼痛大减,共3次,关节活动正常。

高某某,男,70岁。1998年11月16日诊。左脚第一趾骨基部红肿、疼痛,不能下床活动,手不可近,口渴、心烦。诊为热痹。治宜温经通络止痛。穴取阿是穴,用中粗火针速刺,再拔火罐并留罐15min,仅1次,关节疼痛消除,活动正常。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