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护好身体的器官
12168700000002

第2章 善待自己的胃肠 (2)

第一章 善待自己的胃肠 (2)

进餐要定时定量。一日三餐或四餐要定时。一般来讲,食物在人的胃肠内消化时间是3~4小时,因此,一日三餐是符合胃肠工作的规律,进食后半小时左右胃肠的工作量大些,1小时后,胃肠的工作量变小,是胃肠半休息半工作时间,有张有弛。到了规定的吃饭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要主动进食,避免过饥过饱,使胃肠保持有规律的活动。同时,还要保持食量适度,最好是七八成饱,不会使胃肠负担过重。如果每日四餐,可在下午4点左右加食一次。

不要饥一顿饱一顿。人在饥饿时,胃内的胃酸、蛋白酶(都是消化物质)无食物中和,浓度较高,易造成黏膜自动消化,引起胃溃疡;吃得过饱时,胃膨胀过度,蠕动困难,使食物停留的时间过长,容易消化不良,使胃受到伤害。

零食不可多吃。青少年喜欢吃零食,也要有时有晌,不可以一天内零食不断,使胃肠全天处于紧张状况。可在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少量吃一些零食,以补充营养所需。

吃八分饱防肠胃病

吃饭的时候,吃八分饱的满足感是最舒服的。因为吃饭后,身体中的血液将集中到肠胃来帮助进行消化吸收,在此期间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如果吃得太多就会增加肠胃的负担,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肠胃病。吃饭八分饱提醒人们要注意吃饭的量,把握好饮食的度。如果偶尔吃得过饱,进餐半小时后,一定要进行必要的体育运动,以消耗掉多余的热量。

适当节制饮食,每餐吃“八分饱”,就能预防多种疾病,除预防胃病外还可预防心脏病、肾脏病等,还能预防许多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病症,如白内障、毛发变白、身体虚弱等,节制饮食还可以延缓或防止各种癌症的发生。节制饮食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大脑,如果我们每餐都吃得过饱,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衰老。这是因为饱餐之后,人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胃肠系统去“工作”了,所以导致大脑缺血。假如我们长期每餐饱食,大脑动脉便会发生硬化,脑动脉硬化也正是老年痴呆症的诱发因素。

吃八分饱,对人体有以上好处,但是仍有人会吃撑为止,久之,首先会造成胃病,消化不良,进食营养不能吸收,接着其他疾病接踵而来,身体健康大为受损。

每天喝6杯水加快胃肠道代谢

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与体内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人体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约有1 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呼吸或是皮肤出汗所丧失的水分,总共消耗大约是2

500毫升,而人体每天能从食物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 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再喝1 500毫升的水,约6~8杯。

那些整天忙于东奔西跑的人,也要忙里偷闲多喝几口水,湿润肠胃。在单位或公司,上午的工作节奏一般都很紧张,但再忙也不要忘记喝两杯水,可养成习惯,把水杯放在桌子上,以便随时喝上一口。

什么时候喝水,虽然没有一个像一日三餐那样固定的时间表,但有几个时段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早上6:30。经过一整夜的睡眠,身体开始缺水,起床之后先喝250毫升的水,可帮助肾脏及肝脏解毒,同时,还有助于排便。

上午8:30。从起床到办公室的过程,时间总是特别紧凑,情绪也容易紧张,身体无形中出现脱水现象,所以到了办公室后,先给自己一杯250毫升的水。

上午11:00。在空调房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一定得再给自己一天里的第三杯水,补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紧张的工作情绪。

中午12:50。用完午餐半小时后,喝一些水,取代让人发胖的人工饮料,可以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不仅对健康有益,也能助你维持身材。

下午3:00。以一杯健康矿泉水代替午茶与咖啡等提神饮料,喝上一大杯水,除了补充在空调房里流失的水分之外,还能帮助头脑清醒。

下午5:30。下班离开办公室前,再喝一杯水。想要用喝水减重的,可以适当多饮一些,增加饱足感,待会吃晚餐时,自然不会暴饮暴食。

晚上10:00。睡前一至半小时再喝上一杯水,一天已摄取2 000毫升水了。不过别一口气喝太多,以免晚上去洗手间,影响睡眠品质。

关于饮水,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第一,不能渴了才喝水。由于喝水可以解渴,故许多人认为渴了再喝水是理所当然的,这实属饮水误区。喝水是人的生理需要,不渴并不意味着体内不需要水,一旦出现口渴,说明体内已经缺水。

第二,早晨起床后喝一杯白开水,特别是有心脏病及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助于防止或减少因血液黏稠度增高引发的心脏病。

第三,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在两次喂食之间加一次水,有利于其身体健康。

第四,临睡前饮少量水,可预防夜间黏稠度增高,但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夜尿量,影响睡眠。

第五,剧烈运动或劳动大量出汗后,不要立即大量喝水。可先用温水润润嗓子,过30分钟再适量补充水,以补充淡盐水为宜,防止体内缺盐。

第六,饭前饭后不宜大量喝水。特别是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不饮或尽量少饮浓茶,婴幼儿、孕妇和贫血病人更要注意这一点。

第七,喝水要以白开水为主,各种饮料含糖多,还有添加物,对人体健康不利。

乳酸菌能强化胃肠功能

乳酸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菌,多吃对胃肠消化有帮助。人体的肠道中有大量的细菌,并有好坏之分,在人体内互相抗衡。有益菌能帮助消化,促进分解;病菌则会造成肠胃不适,如腹泻、便秘、胀气等。因此,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确保肠道的有益菌多于病菌。我们体内有许多种有益菌,其中又以乳酸菌数量最多,所以一般人所称“肠中菌”多半指的是乳酸菌,而它的得名是因为它能将糖类分解为乳酸,因此称为“乳酸菌”。

它的主要功能是分解乳糖及蛋白质,帮助消化吸收。例如,有些人一喝牛奶就会拉肚子,正是因为体内缺乏一种专门代谢牛奶中乳糖的酵素所致。但是,经过发酵的牛奶,其中乳糖已经被乳酸菌分解了,不会引起腹泻,所以不能喝牛奶的人,可以多喝酸奶类的饮品。同时,当乳酸菌把牛奶变酸之后,也更有利肠胃对牛奶中钙质的吸收。

另外,乳酸菌能够使肠道中的有益菌增加,并且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以减少毒素产生,强化胃肠道功能,预防慢性疾病。乳酸菌还具有促进肠胃蠕动的功能,有利于改善中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现象。再加上乳酸菌在肠内发酵后,会产生B族维生素,更有益健康。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对人体有害,乳酸菌就是健康的好帮手。而乳酸菌类的食品,除了有很好的营养价值,更是不折不扣的“健康食品”,尤其对于大病初愈、服用较多抗生素的人而言,因为消化道的细菌会被药物杀死,而影响B族维生素的制造,更应该多喝酸奶。含乳酸菌丰富的食品有乳酸菌饮料、特殊配方奶粉、酸奶等。

不过要提醒大家,虽然这些食品多数都由低脂鲜乳制成,但是其中所含的糖分也不少,食用时还是要稍加注意,以免摄取的热量太多而发胖。

多吃清淡食物善待肠胃

所谓清淡的饮食,倒不是完全不吃含油脂的东西,而是必须平均摄取各种食物的营养,让肠胃消化运转时不必承受过多的压力。

食物种类要清淡。应该选择易消化、易吸收,含丰富蛋白质和植物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制品、牛奶、鱼类、米面杂粮等;少吃或不吃油脂性食物、煎炸食品。油脂食物不易消化吸收,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体内脂肪堆积,引发多种疾病。

食物味道要清淡。忌饮烈性酒,不用过浓的调味品。要少食盐(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因为过量的钠存在于组织细胞中易使大脑和胃肠、血管等内脏器官老化,增加血管流量和紧张度,导致高血压。

膳食纤维是“肠道清洁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日常饮食越来精细,在摄入的食物中,粗纤维的含量越来越少,因此导致人们易患肥胖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癌症等病。

膳食纤维虽然是非营养成分,不被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但它对人体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维护胃肠道健康。膳食纤维的吸水溶胀性有利增加食糜的体积,刺激胃肠道的蠕动,并软化粪便,防止便秘,可促进排便和增加便次,减少粪便在肠道中的停滞时间及粪便中有害物质与肠道的接触,保持肠道清洁,从而减少和预防胃肠道疾病。

降低胆固醇。纤维素中的果胶可结合胆固醇,木质素可结合胆酸,使其直接从粪便中排出,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可预防高血脂、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膳食纤维还对糖尿病、冠心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豆类、整粒食物(标准面米)、水果、蔬菜中。人们宜多吃以上各类食物。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麦芽提取的麦芽纤维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道功能,有辅助治疗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方面的作用。

多吃润肠排毒食物

肠道应该及时排出人体内的毒素,但是如果消化不良,就会造成毒素的停留及被重新吸收,给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有些食物能帮助消化系统排毒。

魔芋:又名“鬼芋”,在中医上称为“蛇六谷”,是有名的“胃肠清道夫”、“血液净化剂”,能清除肠壁上的废物。

黑木耳:黑木耳含有的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吸附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杂质并排出体外,活血润燥,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抑制癌细胞生长,清洁血液,经常食用还可以有效清除体内污染物质,清洗胃肠道。

芹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促进排便带出体内毒素,能减少肠癌的发生率。

海带:海带中的褐藻酸能减慢肠道吸收放射性元素锶的速度,使锶排出体外,因而具有预防白血病的作用。此外,海带对进入体内的镉也有促排作用。海带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猪血: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消化液中的酶分解后,产生一种解毒和润肠的物质,能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和金属微粒反应,转化为人体不易吸收的物质,直接排出体外,有除尘、清肠、通便的作用。

苹果:苹果中的果胶能避免食物在肠道内腐化,与纤维素同有吸收肠道细菌和毒素的作用,还可降低血中胆固醇。

草莓:含有多种有机酸、果胶和矿物质,能清洁肠胃,强固肝脏,增进消化液分泌,加强肠道蠕动,帮助肠道排出有害重金属、胆固醇。

蜂蜜:自古就是排毒养颜的佳品,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常吃蜂蜜在排出毒素的同时,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等症也有一定效果。

糙米:糙米含纤维素,是清洁大肠的“管道工”,当其通过肠道时会吸掉许多淤积物,最后从体内排出,减少毒素对肠道的伤害。

红薯:含水分、粗纤维多,热量比较低,且含有加强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胆固醇排泄的黏液质。常吃红薯有利减肥,有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冠心病的作用。

消除肠内毒素忌不良饮食

人体内的内生性毒素与外来毒素有关,它们的危害是逐渐发生的,而且防不胜防,正如人们常说的“病从口入”,但是对此人们却未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