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护好身体的器官
12168700000011

第11章 保护好自己的心脏 (2)

第三章 保护好自己的心脏 (2)

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睡眠。特别是感到心慌气短时,应该及时休息。卧床休息或睡眠时可用半卧式,以右侧卧为佳,以减少下肢和腹部的回心血量,缓解心脏的压力。

午间小憩的养心方法

上班期间睡半小时午觉,可减少患心脏病概率的37%,其中对男性的影响尤为显著。常睡午觉的职业男性比不睡午觉者心脏病发病率低64%。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午间休息半小时到45分钟。

注意性生活的频率

在性生活过程中,有相当于登上2~4层楼梯的体力支出,心跳会加速到每分钟130次或以上。适当性生活是对心脏血管功能的锻炼,可以加强对心脏功能的改善。青年人不可性生活过频,健康人每周2~3次性生活为宜。老年人只要身体允许,保持规律的性生活对心脏和全身是有好处的。

养心要有好的生活环境

不良的生活环境,会直接伤害心脏。污染严重及噪声强度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人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高频率的锣鼓声下,人的心跳加快,有心脏要跳出来的感觉,会不自觉地离开这种噪声环境。因此,人们会在居住的环境中,种花、栽草坪或栽树,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声,防止各种污染。注意改善居住环境,心情好,污染少,对保护心脏有利。

还要注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去。那里人声嘈杂,空气混浊,会使心脏有压抑感。不论患有病毒性心肌炎,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引发病情急性加重。

当然,室内卫生也十分重要。长期居住在清洁、整齐、安静的室内环境里,自然心情舒畅,有利保养心脏。

养心需要有好心情

中医主张“心在志为喜”,“喜”与心脏健康关系密切。《现代汉语词典》载“喜”是“快乐,高兴”。人有高兴愉快的情绪时,对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脏的正常工作,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也得出这样的结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能健康长寿。一个人在快乐时,精力就充沛,身体就爽快,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就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情绪急躁、心情抑郁、对人生充满悲观情绪的人则体弱多病,其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则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特别是易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不齐等病。当然,人若过喜,情绪不稳定,也会使心搏加快,血压升高,伤害心脏的功能。

人在躁怒、愤慨时也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脏超出正常活动量而受到伤害,甚至突然发病,出现心肌梗死,非常危险。还有多疑的人心情也会郁闷不快。

善待生活,善待自己,不要让外界的风风雨雨,扰乱了内心的安宁和平静。用宽容、友爱、和谐、善良对待他人,就会使心情平和安静。

所以,养心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将得失看得淡一些,使心情平静一些,这对养护心情极为有利。对喜事不可狂欢骤喜;对不顺的事也不要怒发冲冠,使心情保持平衡满足的状态,以养心保健康。静心、定心、宽心、善心,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对心脏是很重要的呵护方法。

控制血压有利于保护心脏

我们知道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负责运送血液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心脏一刻也不能停止工作,心脏中毛细血管的密度很高,1平方厘米中就有2

500根。所以,心脏需要大量血液供应。心脏的重量只占体重的0.5%左右,但血流量却占心排血量的50%左右。

心脏需氧量也很高,是全身组织平均需氧量的10倍。这是因为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依靠氧代谢来提供。人体所需氧,必须由血液携带供给。血液流经心脏后,其中约70%的氧被心肌摄取。

心肌一旦缺血或心肌储氧不足时,只能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来满足心肌对氧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循环有很大的储备能力,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况而有显著的变化,比如人在剧烈运动时,冠状动脉血流量是人休息时的6~7倍;缺氧时,冠状动脉扩张,血流量可增加4~5倍。这样心脏才不会缺血和缺氧。

人的血压升高(如高血压病)可能意味着动脉粥样硬化,而当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或发生痉挛时,冠状动脉不能发生代偿性扩张,则心肌血流供求之间发生矛盾,就会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所以保持血压的正常是保护心脏不可忽视的关键。防止血管硬化,则要在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少摄入脂肪和胆固醇,一旦血压升高,要及时用饮食和药物调理,使血压正常,以利于保护心脏健康。

注意心脏发出的不健康信号

人的心脏具有惊人的耐力,日夜不停的工作,但它也很容易发生损伤,通称心脏病,给生活带来不便,也可以导致死亡。所以要注意心脏发出的异常信号,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呵护好心脏健康,以下各点应引起注意。

体力活动时有心悸、气急、呼吸困难和疲劳感。

出现心跳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左右肩)、手臂及颈部。

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发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睡眠或做噩梦时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胸骨压迫感、呼吸不畅,需要坐起一会儿才好转,或睡眠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喜欢高卧位。

饱餐、寒冷、吸烟、精神紧张时,感到心悸,胸闷、胸痛和不适。

上楼梯时比以前容易出现心悸或气短,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在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会场中,比别人特别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

感冒后做一些较轻微劳动就感到心悸、气急、疲乏,或走路较快也心悸。

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甚至晕倒在地上。

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感觉,如暂停、过速,用手掌压前胸壁心脏部位有震颤感。

某些部位有异常变化:下肢水肿,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脸、口唇和指甲的颜色异常,青紫或暗红,左肩痛长期不愈等。

发现以上任何一种或几种情况,要及早到医院检查,确诊病情及早治疗。

远离冠心病三件法宝

由于人体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脂质沉积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形成一些类似粥样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的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液受阻最终产生栓塞。动脉壁的病变发展下去,斑块可能形成溃疡,并发生血栓,造成血流阻断。病变发生在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甚至坏死,这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是高血脂,造成高血脂的原因是饮食不当和少运动,降血脂的方法是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和服用降脂药。卫生部印发的《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防治知识宣传要点》提出,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是降低血脂、防治冠心病的根本手段和基础。也就是说,低脂饮食、适量运动、降脂药物是防治冠心病的三件法宝。

合理饮食

主要是低脂饮食,不吃肥肉和猪油,少用黄油,饮用低脂奶,用鱼油或不饱和油代替饱和油烹饪,减少胆固醇摄入,少吃动物内脏,限制肉类、蛋黄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适当运动 步行、慢跑、游泳、扭秧歌、跳舞、骑自行车、打门球等。适当运动有利改善血脂状况。

用药降脂 饮食和适当运动达不到降脂效果时,可经医生指导服用降胆固醇药物,可以稳定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利缓解冠心病。

一些病情较重的病人,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坚持饮食调养和适当体力活动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引起心绞痛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引起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易引起心绞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日常加以注意可以减少发病,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体力活动 如急走路、快上楼梯、走上坡路以及正在劳动时会出现胸痛,重度活动或轻微活动都会引发。

情绪激动 如愤怒、焦虑、激动时,易引起心绞痛发作。特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看体育比赛时也要控制情绪。

饱餐后 人吃得过饱,需要心脏加倍供血,易引起心绞痛。

大便时 人在大便用力甚至便秘时造成心脏缺氧,也会引发心绞痛。

当然也有的心绞痛发生在平静的情况下,甚至睡眠时也会发作,主要是心肌供血不足的缘故。所以,预防心绞痛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意合理饮食 保持体重稳定,以减轻心脏负担。要控制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不要吃得过饱,可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日常可以多吃些青菜。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

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体育锻炼是必要的。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对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防止肥胖等均有益。但不可参加过重的体力活动,发病期要注意休息。

保持情绪稳定 不可过于激动,少到人多的场所活动,不看刺激的体育比赛和电视节目,不看令情绪激动的惊险小说。

备用和携带一些救急药物

如硝酸甘油片剂,于心绞痛发作时含于舌下,1~3分钟显效,作用持续20~30分钟;硝酸甘油气雾剂,发病时喷于颊黏膜,每次1~2喷,起效快;硝酸甘油注射剂,主要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硝酸甘油膜剂或软膏,经皮肤吸收,可缓解心绞痛。

心律失常的预防

心律失常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病,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有少部分病人可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

心律失常的病因:

正常心脏 由于疲劳、喝浓茶、吸烟、饮酒、冷饮的刺激,或者情绪激动,常会出现心律失常。

心脏病 如患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后遗症等,均可出现心律失常症状。

预防措施:

注意生活方式 常见的心律失常的诱因有吸烟、暴饮暴食、过劳、紧张、激动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应当纠正,有利心脏的保护。

生活规律 养成按时作息的生活习惯,保证休息和睡眠。休息不好会影响心脏,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睡觉前不要喝浓茶,不能做剧烈运动,不看惊险电视和小说。

自我检测 心房颤动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有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现象,此时要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防患于未然。

定期检查 发生过心律失常者要格外注意,定期到医院进行心脏检查,以利预防病情发作。

心力衰竭的预防

心力衰竭是因心脏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而使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所致的以循环障碍为主的一种综合征。

心力衰竭的症状有:

体力下降,不能胜任以往所从事的活动,如爬楼梯困难,步行感到疲劳、无力、气短,很想休息。

呼吸困难。此病会引起水肿,水肿多发生在下肢及腹部,睡觉时呼吸困难,只好端坐呼吸,弯腰时感到憋气。

有一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头昏,胃肠道及肝脏淤血会引起食欲降低、恶心等症状。

预防措施:

防感冒。慢性心力衰竭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再发生感冒会加重病情。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的情况下,要少外出,出门要穿好衣服、戴好口罩,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注意休息,适量活动。活动量多或活动强度大,会加重心脏负担使衰竭加重。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以调节心脏功能。

饮食宜清淡少盐,多吃蔬菜水果。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使水肿严重。要戒酒、戒烟。

心态要平静。不要让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要保证充足睡眠。

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急救

心肌梗死90%以上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形成血栓而引起的。心肌梗死是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临床症状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平时多有胸闷、气短、疲劳、精神欠佳或新发心绞痛症状。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会突然加重,每日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超过10分钟,疼痛程度加重。新近出现的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突然出现前胸剧痛,伴心慌、出汗、恶心呕吐,持续半小时以上不减轻或发生晕厥。

遇有以上情况,应反复作心电图检查,确诊后进行必要的急救,以防出现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

心肌梗死的预防很重要,控制在发病以前,可减少死亡危险。

如果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应该控制病情,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注意冷暖。过冷过热都会引发心肌梗死,要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隆冬和早春要防寒保暖,三伏天要避免中暑,睡空调房间时,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以防冷热变化给心脏加重负担。

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冠心病患者平时应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使冠状动脉建立起侧支循环,保证心肌供血。

合理饮食。膳食以清淡为宜,吃肉以鸭、鸡、鱼肉为主,可适量吃鸡蛋和豆制品。多吃新鲜蔬菜。尽量不吃肥肉,少吃动物油且忌暴饮暴食。

不要吸烟喝酒。烟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伤害心血管,使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加重病情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酒会刺激心脏,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