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防治三高有妙方
12165900000004

第4章 医疗方 (4)

第1章 医疗方 (4)

【功效】滋阴补肾,补肝明目,清肺润燥。现代药理学认为,枸杞子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脂、抗脂肪肝、促进造血功能和降血糖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可见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和遗精等症状。

【用法】水煎服。每次用量为5~10克。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大便不实、泄泻者不宜服用。

37.杜 仲

【性味归经】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助阳,强健筋骨,养肝安胎。现代药理学认为,杜仲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压、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利尿、镇静和镇痛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肝肾阳虚型高脂血症,可见腰膝酸痛、腰膝痿软无力、阳萎、尿频、头晕和目眩等症状。

【用法】水煎服,每次用量为10~15克。服用时,炒后使用较之生用,疗效更佳。

【注意事项】阴虚、火盛者慎用。

38.女贞子

【性味归经】甘、苦,凉。入肝、肾经。

【功效】滋阴清热,补益肝肾。现代药理学认为,女贞子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脂、减少血清丙转氨酶和肝内三酰甘油蓄积、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和促肝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可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阴虚发热、视力减退、目暗不明等症状。

【用法】水煎服。每次用量为10~15克。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泄泻以及阳气亏虚者不宜服用。

39.冬虫夏草

【性味归经】甘,温。入肾、肺经。

【功效】补肾助阳,滋补肺阴,止血化痰。现代药理学认为,冬虫夏草具有增强免疫力、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与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伴有阳萎、遗精、腰膝酸痛、久咳虚喘、劳嗽痰血、久病体虚和自汗畏寒等症状的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次用量为5~10克。亦可入丸散。

【注意事项】表邪者不宜服用。

40.灵 芝

【性味归经】甘,平。入心、肝、脾、胃、肺、肾经。

【功效】安神定志,滋补强壮。现代药理学认为,灵芝具有增强免疫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促进心肌微循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和保护肝脏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之心悸怔忡、头晕、健忘、失眠、咳嗽、气喘、倦怠、乏力和食欲缺乏等症状。

【用法】水煎服。每次用量为3~10克。亦可取1.5~3克研末冲服。

【注意事项】灵芝恶恒山,且不可与扁青、茵陈蒿同用。

41.白 芷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现代药理学认为,金银花具有降血脂、促进脂肪代谢、保护心血管和抗菌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风寒湿盛型高脂血症,可见头痛、牙痛、眉骨痛和久泻等症状。

【用法】水煎服。每次用量3~10克。

【注意事项】血虚、阴虚阳盛者禁用。

42.决明子

【性味归经】甘、苦、咸,凉。入肝、肾、大肠经。

【功效】疏肝明目,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现代药理学认为,决明子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增强免疫力、促进肠蠕动、增强视力和抗菌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高血脂症、高血压、肝硬化腹水、便秘、青光眼和白内障等症。

【用法】水煎服。每次用量10~15克;最大用量不可超过30克。

【注意事项】

1.腹泻者禁用。

2.孕妇慎用。

43.罗布麻

【性味归经】甘、苦,凉。入肝、心经。

【功效】清热泻火,补心安神,利尿消肿。现代药理学认为,罗布麻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抗动脉硬化、改善睡眠和利尿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眩晕、心悸、失眠和水肿等病症。

【用法】水煎服。每次用量6~9克。

44.黄 芩

【性味归经】苦,寒。入肺、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止血安胎。现代药理学认为,黄芩具有止咳平喘、保肝利胆、促进胃肠蠕动和促进脂质代谢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肥胖症、黄疸、热淋、痈疽、咳嗽、吐血、鼻出血和便血等病症。

【用法】水煎服。每次3~10克。

【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食欲缺乏、腹泻者禁用。

2.用于清热之效,宜生用。

45.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肾经。

【功效】清热泻热,凉血退蒸。现代药理学认为,地骨皮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菌等作用。

【主治】适用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吐血、尿血、鼻出血和咳嗽气喘等病症。

【用法】水煎服。每次用量9~15克。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

46.三参降脂饮

【成分】制何首乌,刺五加,黄芪,泽泻,石菖蒲,丹参,三七,生晒参。

【功效】补气降脂,活血化瘀。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可见胸闷、胸痹、心痛和气短等症状。

【用法】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47.山楂降脂片

【成分】决明子,山楂,荷叶。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化痰,降浊通便。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8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慎用。

48.山楂精降脂片

【成分】山楂提取物。

【功效】降血脂,降血压,强心,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血管。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亦可用作高血压、冠心病的辅助治疗。

【用法】口服。每次1~2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慎用。

49.山楂丸

【成分】山楂。

【功效】消食化积。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之积食、停滞不化、痞满腹胀和食欲缺乏等消化不良表现。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

【注意事项】胃酸多者慎用。

50.心血宁片

【成分】葛根提取物,山楂提取物。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心血瘀阻所致胸痹、头晕和目眩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体内有实热者应减少用量。

51.心可舒胶囊

【成分】山楂,丹参,三七,葛根,木香。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气血瘀滞所致胸闷、头晕、头痛、颈项疼痛等症。

【用法】口服。胶囊剂:每次4粒,每日3次。片剂:每次4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心阳不足者禁用。

52.心安宁片

【成分】制首乌,葛根,山楂,珍珠粉。

【功效】降血脂,滋阴静心,化瘀通络。

【主治】适用于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等症状的高脂血症、心绞痛、高血压。

【用法】口服。每次4~5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湿阻中焦者慎服。

53.乐脉颗粒

【成分】川芎、红花、丹参、赤芍、木香、香附、山楂。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解郁,养血通脉。

【主治】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可见头痛、头晕、眼花、胸痛、心悸等症。亦可用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梗死、梗死性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

【用法】开水冲服。每次3~6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体内有实热者慎服。

54.丹田降脂丸

【成分】丹参,田七,三七,何首乌,川芎,人参,当归,泽泻,黄精,肉桂,五加皮,羊藿。

【功效】健脾补气,活血化瘀,补益肝肾,降血脂,改善微循环。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

【用法】口服。每次1~2丸(2~4克),每日2次。

【注意事项】轻度高脂血症患者不宜久服。

55.杜仲双降袋泡剂

【成分】杜仲叶,苦丁茶。

【功效】降血脂,降血压。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

【用法】开水泡服。每次1袋,每日2~3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饭后服用。

56.杭栓保心片

【成分】丹参,白芍,刺五加,郁金,山楂。

【功效】活血通络,理气止痛,降血脂。

【主治】适用于气血瘀滞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心率不齐,可见胸闷痹痛和心悸怔忡等症状。

【用法】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于饭后服用。

【注意事项】体内有实热者慎服。

57.降脂宁颗粒

【成分】山楂,制首乌,荷叶,决明子。

【功效】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软化血管。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

【用法】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湿阻中焦者不宜久服。

58.降脂胶囊

【成分】普洱茶,山楂,刺五加,荷叶,莱菔子,葛根,黄芪,菊花,何首乌,黄精,杜仲,茺蔚子,大黄,三七,桑寄生,槐花。

【功效】补益气血,通利血脉,降血脂,消食化积。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用法】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

【注意事项】宜饭后服用。

59.轻身减肥茶

【成分】丹参,茵陈,山楂,泽泻,水牛角,?羊藿,黄芪,白术,川芎。

【功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宽胸导滞,降脂减肥。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单纯性肥胖症。

【用法】口服。每次4~5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宜饭前服用。

60.降脂胶丸

【成分】蒲黄提取物,菜油。

【功效】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主治】适用于血瘀痰阻型高脂血症,可见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用法】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

【注意事项】湿阻中焦者不宜久服,孕妇忌服。

61.轻身消胖丸

【成分】罗布麻片,白术,泽泻,海藻,川芎,当归,荷叶,山楂,黄芪,玫瑰花,大黄,茯苓,麻黄,荷梗,滑石,防己,木香,薏苡仁,芒硝。

【功效】健脾益气,祛湿消脂。

【主治】适用于高血脂、单纯性肥胖症。

【用法】口服。每次30粒,每日2次。

【注意事项】宜饭前服用。

62.冠心丹参片

【成分】降香,三七,丹参。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开窍,消肿止痛。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

【用法】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阴虚者不宜久服。

63.冠脉宁片

【成分】丹参,鸡血藤,延胡索,没药,血竭,郁金,黄精,制首乌,当归,桃仁,乳香,葛根,冰片,红花。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适用于伴有胸痛、心悸怔忡、舌质紫暗等症状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

【用法】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

64.冠脉康片

【成分】佛手,泽泻,赤芍,三七,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主治】适用于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

【用法】口服。每次4~5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体内实热者不宜久服。

65.脉安冲剂

【成分】麦芽,北山楂。

【功效】健胃消食,化积导滞,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抗动脉粥样硬化。

【主治】适用于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

【用法】口服。每次20克,每日2次。小儿酌情减少用量。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肥甘厚腻之物。

66.首乌片

【成分】何首乌,生地黄,桑葚浸膏,墨旱莲,牛膝,黑芝麻,女贞紫,金樱子,桑叶,补骨脂,菟丝子,金银花,狶莶草。

【功效】补益肝肾,滋阴养血,强筋壮骨。

【主治】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可见腰膝酸软、头晕、眼花、体虚、须发早白和耳鸣等症状。

【用法】温开水送服。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5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慎用。

67.脉络宁注射液

【成分】玄参,牛膝,金银花,红花,石斛等。

【功效】滋阴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伴随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栓等症。

【用法】静脉滴注,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稀释后使用。成人每次10~20毫升,每日1次,10~14天1个疗程,可使用3~4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5~7天。重症患者,可连续使用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1)偶见心肌梗死、心绞痛、过敏性休克。

(2)出血性患者禁用。 (1)

68.脉舒胶囊

【成分】碳酸钙,花生壳提取物。

【功效】降血脂。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

【用法】口服。每次3~5粒,每日3次。

【注意事项】宜饭后服用。

69.安络宁片

【成分】鬼针草。

【功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脂蛋白水平,降血压,抗动脉硬化。

【主治】适用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

【用法】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宜饭后服用。

70.脂宁片

【成分】丹参,制首乌,决明子,山楂,瓜蒌,葛根,维生素C,氯贝酸铝。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补益精血,降低血脂。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或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之高脂血症。可见胸痹疼痛、心痛、头晕、眼花、耳鸣、肢体麻木等症状。

【用法】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体内有实热者不宜久服。

71.脂可清胶囊

【成分】山楂,茵陈,黄芩,泽泻,葶苈子。

【功效】软坚散结,通络导滞,燥湿祛痰。

【主治】适用于痰湿中阻型高脂血症,可见头晕、眼花、四肢沉重、肢体麻木、胸闷痰浊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2~3粒,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服药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时,可减少药量或暂时停药,待症状缓解后再行服用。

72.绞股蓝总苷片

【成分】绞股蓝总甙。

【功效】健脾补心,活血化瘀,祛痰理气,降低血脂。

【主治】适用于心脾两虚、痰阻血瘀型高脂血症,可见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肢体麻木、耳鸣、自汗、乏力、记忆力减退和腹胀等症状。

【用法】口服。每次2~3片(每片含绞股蓝总甙20毫克),每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宜饭前服用。

73.健脾降脂冲剂

【成分】丹参,山楂,灵芝,泽泻。

【功效】健脾益气、活血祛浊。

【主治】适用于脾虚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可见头晕、目眩、耳鸣、胸闷、食欲缺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

【用法】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2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宜饭前服用。

74.桑葛降脂丸

【成分】葛根,桑寄生,丹参。

【功效】健脾燥湿,补肾益精,清热祛瘀,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

【主治】适用于脾肾两虚型高脂血症。

【用法】口服。每次4克,每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脾胃虚寒、腹泻者慎用。

75.益康胶囊

【成分】人参,黄精,天花粉,三七,何首乌,黄芪,珍珠层粉,泽泻,丹参,维生素A,维生素E,甲基橙皮苷。

【功效】强身健脑,扶正固本,延缓衰老,降血脂,促进新陈代谢,保护心血管。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视力减退。亦可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老年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

【用法】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适宜老年性高脂血症患者服用。

76.通脉降脂片

【成分】三七,川芎,荷叶,笔管草,花椒。

【功效】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降脂祛浊。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

【用法】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适宜饭后服用。

77.消栓通络片

【成分】黄芪,冰片,三七,桂枝,郁金,川芎,泽泻,丹参,桔梗,槐米,山楂,木香。

【功效】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降脂消栓。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脑血管硬化和脑血栓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6~8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适宜饭后服用。

78.新清宁片

【成分】熟大黄。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促进肠蠕动。

【主治】适用于实热型高脂血症,可见便秘、发热、咽喉肿痛、目赤、感染性炎症等。

【用法】口服。每次3~5片(每片含中蒽醌衍生物不少于7毫克),每日3次。学龄前儿童酌减用量或遵医嘱,3岁以上儿童每次3~4片,每日3次;3岁以下儿童每次2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本品不能与磺胺类药物、抗生素联合使用。服药期间可减尿液呈深黄色。

79.解毒降脂片

【成分】虎杖提取物。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祛风,降血脂、升高白细胞。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及化疗、放疗所致白血球减少。亦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服药后,偶见尿液呈黄或红色,伴有轻度腹痛、腹泻等表现,服药2~3天或停药后,即可自行恢复。

80.舒冠片

【成分】五灵脂,何首乌,丹参,红花,,川芎,?羊藿,黄精。

【功效】滋阴助阳,活血益气,抗血栓,降血脂。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血栓形成。

【用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

81.蒲黄片

【成分】蒲黄浸膏。

【功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主治】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

【用法】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82.舒心降脂片

【成分】虎杖,丹参,葛根,山楂,红花,桃仁,降香,鸡血藤,赤勺,薤白,荞麦花粉。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升阳降浊。

【主治】适用于气血瘀滞、痰浊中阻型高脂血症、冠心病,可见胸痹、心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脘腹痞闷和气短乏力等症状。

【用法】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体内湿热及孕妇忌服。

83.盐酸小檗碱

【成分】盐酸小檗碱。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主治】适用于高脂血症之呕吐、腹泻、高热、口渴、目赤牙痛、心火亢盛和心烦不寐等症状。

【用法】口服。片剂:每次3片(每片0.1克),每日4次。胶囊剂:每次2~6粒(每粒0.1克),每日4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

84.涤痰汤加减

【成分】党参18克,茯苓15克,法半夏、白术、枳实各12克,石菖蒲、陈皮、胆南星各1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

【功效】理气化痰,健脾养胃。

【主治】适用于痰浊内阻型高脂血症,可见肥胖、胸闷、心悸、头晕、目眩、食欲缺乏、腹胀、咳嗽有痰、恶心、肢体沉重和乏力等症状。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体内实热者不宜久服。

85.血府逐淤汤加减

【成分】当归、丹参、生地黄、山楂各15克,川芎、桃仁、枳实、白芍、牛膝、桔梗、蒲黄各10克,红花、甘草、柴胡、大黄各6克。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主治】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冠心病与心绞痛等症,可见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四肢麻木等症状。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孕妇及无血瘀者禁用。

86.杞菊地黄汤加减

【成分】制首乌、生地黄、枸杞子、山药各15克,黄精、泽泻、茯苓、山茱萸、菊花各10克,牡丹皮9克。

【功效】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主治】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可见头晕、目眩、耳鸣、腰酸、口干舌燥和五心烦热等症状。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

87.七味白术散加减

【成分】人参3~6克,葛根、藿香、山楂各10~15克,白术12克,木香6~10克,薏苡仁、茯苓各15~30克,甘草3~6克。

【功效】健脾燥湿、益气养胃。

【主治】适用于脾虚湿困型高脂血症,可见肥胖、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头重、头晕、眼花、恶心、食欲缺乏、腹胀和腹泻等症状。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体内实热者不宜久服。

88.保和丸加减

【成分】茯苓、山楂、神曲各12克,泽泻、丹参、麦芽、槟榔、莱菔子各9克,陈皮、连翘、法半夏各6克。

【功效】理气燥湿,消脂轻身。

【主治】适用于单纯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适宜饭后服用。

89.降脂汤

【成分】制首乌20克,丹参、山楂各15克,陈皮、柴胡、茯苓、三七、田七各12克。

【功效】活血化瘀,祛痰通脉。

【主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4个星期。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保持正常饮食,同时需停服其他具有影响脂质代谢作用的药物。

90.益心健脑汤

(2)出血性患者禁用。 (2)

【成分】黄芪30~60克,丹参20~40克,桑寄生、葛根15~30克,生山楂9~15克,川芎6~9克。

【功效】活血益气,祛瘀补心。

【主治】适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脑梗死和脑动脉硬化等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体内湿热者不宜久服。

91.补脑消脂方

【成分】何首乌、山楂各20克,枸杞子、桑寄生、杜仲、丹参各15克,酸枣仁、鸡内金、白僵蚕各10克,槐花12克。

【功效】补益肝肾,化痰降浊、疏通经络。

【主治】适用于肝肾不足、痰阻经络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适宜饭后服用。

92.降脂灵

【成分】生山楂20克,蒲黄30克,泽泻18克,何首乌、决明子、枸杞子各15克,荷叶10克,生大黄6克。

【功效】健脾祛痰,益肾化瘀。

【主治】适用于脾肾两虚、气滞血瘀、痰浊不化型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2个月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禁服其他具有降血脂作用的药物。

93.降脂通脉饮

【成分】何首乌、决明子、金樱子、生薏苡仁各30克,泽泻、茵陈24克,生山楂18克,郁金、柴胡各12克,酒大黄6克。

【功效】滋阴清热,导滞通络,扶正降浊。

【主治】适用于正虚邪滞型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者不宜久服。

94.海蛤糖脂宁

【成分】何首乌、黄精各30克,地骨皮15克,葛根、淡海藻各10克,海蛤壳粉3克。

【功效】滋阴清热,理气解郁,化痰导滞,降低血糖。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海蛤粉另冲服。

【注意事项】适宜饭后服用。

95.茵陈蒿汤

【成分】茵陈蒿18~30克,栀子9~15克,大黄6~10克。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适用于湿热型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3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阴虚者不宜久服。

96.抵当汤

【成分】水蛭(熬制)、虻虫(去翅、足,熬制)各3~6克,桃仁10~12克,大黄9~15克。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适用于血瘀型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用5升水煎煮,取3升药汁。每次服1升,症状不得改善则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者不宜久服。

97.白金丸

【成分】郁金210克,白矾90克。

【功效】化痰通窍,养心安神。

【主治】适用于痰阻心窍型高脂血症,可煎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状。

【用法】研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6克,每日2次,于饭后服用。

【注意事项】孕妇及脾胃虚弱、胃溃疡患者禁用。

98.补阳还五汤

【成分】黄芪120克,当归、赤芍各6克,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各3克。

【功效】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治】适用于气虚血瘀型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宜饭后服用。

99.丹栀逍遥丸

【成分】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各30克,炙甘草15克,牡丹皮、栀子各3克。

【功效】疏肝清热,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主治】适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型高脂血症,可见头晕、乏力、眼花、食欲缺乏、月经不调、腹胀、腹痛等症状。

【用法】水丸或大蜜丸。每次服用6~9克,每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100.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成分】柴胡12~20克,大黄6~10克,牡蛎、半夏各5~8克,龙骨、人参、黄芪、桂枝(去皮)、茯苓、生姜、铅丹各4~7.5克,大枣6枚。

【功效】镇静安神,调和少阳。

【主治】适用于伴有胸胁苦满、烦躁不安、身重、小便不利和寒热往来等症状的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煮时大黄后下。

【注意事项】适宜午餐、晚餐后服用。

101.防风通圣散

【成分】滑石20~25克,石膏、桔梗、黄芩各9~15克,甘草10克,防风、当归、川芎、芍药、麻黄、芒硝、薄荷叶、连翘各6~9克,白术、荆芥、栀子各3~5克。

【功效】清热润肠,祛风解表,降脂降浊。

【主治】适用于伴有头晕、目眩、目赤、口苦、舌干、便秘和小便短赤等症状的高脂血症等。

【用法】共研为末。每次取6~10克,另加生姜3片,水煎服。

【注意事项】阴虚者不宜久服。

102.增液汤

【成分】玄参30~50克,麦冬、生地黄各24~40克。

【功效】滋阴清热,生津润肠。

【主治】适用于伴有便秘、口渴、舌干红等症状的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中焦湿阻者不宜久服。

103.肾气丸

【成分】干地黄24~40克,茯苓、泽泻、牡丹皮各9~15克,山茱萸、山药各12~20克,附子、桂子各3~5克。

【功效】补肾壮阳。

【主治】适用于肾阳不足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见腰痛、脚软、下身发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阳萎和早泄等症状。

【用法】共研为末,制成蜜丸,以酒送服。每次服用6~9克,每日2次。

【注意事项】中焦湿阻者不宜久服。

104.泽泻汤

【成分】泽泻15~25克,白术6~10克。

【功效】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适用于伴有头晕、目眩、咳逆和水肿等症状的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体内实热者不宜久服。

105.瓜蒌薤白半夏汤

【成分】瓜蒌24~30克,薤白、半夏各9~15克,白酒20毫升。

【功效】宽胸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适用于胸痹型高脂血症,可见胸痛、胸闷、咳嗽、气短和喘息等症状。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体内实热者不宜服用。

106.加味防己黄芪汤

【成分】防己、黄芪各30克,草决明20克,白术、黄芩、生姜各10克,大枣3枚,甘草4克。

【功效】健脾燥湿,降脂泻热。

【主治】适用于脾虚湿热型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宜服用。

107.清消饮

【成分】泽泻、茯苓、防己、草决明、薏苡仁各15克,白术、荷叶12克,陈皮10克。

【功效】健脾燥湿,祛痰降浊。

【主治】适用于脾虚痰浊型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体内实热者不宜服用。

108.体穴针刺法

【功效】舒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脂质代谢。

【主治】适用于各种类型高脂血症。

【主要穴位】双侧内关、间使、神门、合谷、曲池、乳根、丰隆、太白、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肺腧、厥阴腧、心腧、肾腧、公孙、涌泉、曲泉、中脘与膻味等。

【方法】选取两组主要穴位交替使用。每天使用1组,每次选用3~5个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20~30分钟即可。8~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4天即可开始下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进行1~4个疗程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所属证型应注意加减取穴:血瘀型,应加血海、阴陵泉穴;肝阳上亢型,应加太冲、侠溪穴;痰湿阻塞型,应加中脘、上巨虚穴。

109.耳穴贴压法

【功效】疏通经络,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

【主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

【主要穴位】神门、内分泌、皮脂下、肾上腺、心、脑点、肝、胆等。亦可取用敏感点作为治疗时的主要穴位。

【方法】将短毫针贴在0.6厘米×0.6厘米的胶布上,用镊子夹住胶布的一角,贴压于选用的耳穴上,紧压数次,待局部有明显压痛感即可。

【注意事项】平时应注意保护耳区,避免耳朵浸湿、擦破等情况发生。

110.灸条温针法

【功效】温阳散寒,益气活血,祛痰降脂。

【主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

【主要穴位】百会、内关、足三里、太冲、复溜。

【方法】百会穴使用单纯针刺法。内关、足三里、太冲、复溜穴使用28号1.5寸毫针,对穴位进行消毒后,按照常规方法将针刺入,施以长度2厘米、直径1厘米的无烟灸条,将其点燃后插于针柄上,燃烧30分钟。每个穴位每次治疗1次,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需间隔3日。

【注意事项】应用此疗法前1个月,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能服用任何降脂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