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捏脊疗法治百病
12164300000008

第8章 经络和常用穴位 (3)

经络和常用穴位 (3)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1天柱Tiānzhù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背部穴

【解剖】肌肉: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血管:有枕动、静脉干;神经:布有枕大神经干。

【主治】头痛,项强,鼻塞,癫,肩背痛,热病。

【手法】推、拿、按。

2大杼Dàzhù

【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血管:有第1肋间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手法】推、按、揉。

【附注】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3风门Fēngmén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长肌;血管:有第2肋间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2、3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3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手法】推、按、揉。

【附注】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4肺俞Fèi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血管:有第3肋间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3或第4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3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肺的背俞穴。

5厥阴俞Juéyīn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血管:布有第4肋间动、静脉后支;神经:正当第4或第5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4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咳嗽,心痛,胸闷,呕吐。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心包背俞穴。

6心俞Xīn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血管:有第5肋间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5或第6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5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心的背俞穴。

7督俞Dū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血管:有第6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神经:布有肩胛背神经,第6或第7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6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手法】推、按、揉、捏。

8膈俞Gé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血管:布有第7肋间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7或第8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7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9肝俞Gān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有第9肋间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9或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9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脊背痛。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肝的背俞穴。

10胆俞Dǎn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有第10肋间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0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主治】黄疸,口苦,胁痛,肺结核,潮热。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胆的背俞穴。

11脾俞Pǐ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有第11肋间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11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1胸神经后支肌支。

【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脾的背俞穴。

12胃俞Wèi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有肋下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2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胃的背俞穴。

13三焦俞Sānjiāoshū

【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有第1腰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腰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三焦背俞穴。

14肾俞Shènshū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有第2腰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1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1腰丛。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肾的背俞穴。

15气海俞Qìhǎishū

【定位】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有第2腰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2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1腰丛。

【主治】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手法】推、按、揉、捏。

16大肠俞Dàchángshū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有第4腰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3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

【主治】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大肠背俞穴。

17关元俞Guānyuánshū

【定位】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肌肉:有骶棘肌;血管: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神经:布有第5腰神经后支。

【主治】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痛。

【手法】推、按、揉、捏。

18小肠俞Xiǎochángshū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解剖】肌肉:在骶髂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血管: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神经:布有第1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第5腰神经后支。

【主治】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痛。

【手法】推、按、揉、捏。

19膀胱俞Pángguāngshū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解剖】肌肉:在骶棘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血管: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膀胱背俞穴。

20中膂俞Zhōnglǚshū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后孔。

【解剖】肌肉: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血管:当臀下动、静脉的分支处;神经:布有臀下皮神经。

【主治】泄泻,疝气,腰脊强痛。

【手法】推、按、揉、捏。

21白环俞Báihuánshū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后孔。

【解剖】肌肉:在臀大肌,骶结节韧带下内缘;血管:有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神经:布有皮神经,深层为阴部神经。

【主治】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腰部疼痛。

【手法】推、按、揉、捏。

22上髎Shàngliáo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解剖】肌肉: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血管:当额外侧动、静脉后支处;神经:布有第1髂神经后支。

【主治】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腰痛。

【手法】推、按、揉、捏。

23次髎Cìliáo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解剖】肌肉:在臀大肌起始部;血管: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神经:为第2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手法】推、按、揉、捏。

24中髎Zhōngliáo

【定位】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肌肉:在臀大肌起始部;血管: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神经:为第3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

【手法】推、按、揉、捏。

25下髎Xiàliáo

【定位】在骶部,当定位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解剖】肌肉:在臀大肌起始部;血管:有臀下动、静脉分支;神经:当第4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手法】推、按、揉、捏。

26会阳Huìyáng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解剖】肌肉:有臀大肌;血管:有臀下动、静脉分支;神经:布有尾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

【主治】泄泻,便血,痔疾,阳痿,带下。

【手法】推、按、揉、捏。

27承扶Chéngfú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解剖】肌肉:在臀大肌下缘;血管: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神经: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手法】推、按、揉、捏。

28附分Fùfēn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肌肉:在肩胛冈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血管: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2肋间动、静脉后支;神经:布有第2胸神经后支。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手法】推、按、揉、捏。

【附注】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9魄户Pòhù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肌肉: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血管:有第3肋间动、静脉背侧支颈横动脉降支;神经:布有第2、3胸神经后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结核,项强,肩背痛。

【手法】推、按、揉、捏。

30膏肓俞Gāohuāng shū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肌肉: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血管:有第4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神经:布有第3、4胸神经后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结核,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手法】推、按、揉、捏。

31神堂Shéntáng

【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肌肉: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血管:有第5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颈横动脉降支;神经:布有第4、5胸神经后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痛。

【手法】推、按、揉、捏。

32膈关Gěguān

【定位】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肌肉:有背阔肌,髂肋肌;血管:有第7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神经:布有第6胸神经后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