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您不可不知的500个健康误区
12162900000009

第9章 饮食营养误区 (2)

第三章 饮食营养误区 (2)

虽然大量研究都发现,富含谷物的食品能有效抵抗心脏病、癌症以及其他多种疾病。但专家们也表示,只有未经加工的谷物才富含纤维素、维生素E和镁等营养物质。一旦加工成精米、精面,会导致这些营养素的丢失。不幸的是,市场上大部分食品仅仅是标有“富含谷物”,其实里面没有一粒完整的谷粒。所以,购买这类产品时一定要仔细看营养标签,确认你所需要的谷物被列在第一位或第二位。

米越白营养价值越高

米的洁白程度和米外层的米糠去除程度有关,米糠去除程度越高,虽然米是白了,但营养损失也越多。米糠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米的胚芽含有维生素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经常食用精白米的人容易发生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缺乏,因此,米不是越白越好。

只吃菜肴不吃粮

眼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宴席上只吃菜、不吃饭,直到酒足菜饱之后,才想起来是不是要上主食的问题。然而,空腹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质而缺乏糖类的食物,不仅于消化无益,其中的蛋白质还会被浪费,并产生废物。如果不喝酒,餐前不妨上一小碗米饭,或者一小碗粥。这样既能减少蛋白质的浪费,还能减轻油腻食物伤胃的问题。在冷菜中引入一些含淀粉的原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些问题。

酥香小点代主食

大部分餐馆酒楼都推出了各种花色主食,替代米饭和面条,推荐给客人,显得丰富而时髦。这些花色主食主要是各种酥香小点、炒饭、抛饼、油炸点心等,其中油脂含量大大高于米饭面条,特别是酥点类和抛饼类,油脂高达30%以上,甚至还有较高比例的饱和脂肪。如果使用了植物奶油和起酥油,还会带来对心脏健康极为不利的“反式脂肪酸”。用它们来替代传统主食,显然很不明智。美食之后,最好能喝些清淡粥食,既养胃,又能改善营养平衡。如果加入各种粗粮、薯类、豆类,以及一些保健食材,则更能表现出食客对健康品质的重视。

米、面食品热吃、凉吃都一样

米面食品放凉后,淀粉分子就会自动有规律地定向排列,组合成质地坚硬的结晶,很难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不易被机体吸收。这种放冷变硬的淀粉食品,一定要经过加温重新蒸煮,让淀粉再次吸水、膨胀,才可以保持食品应有的营养价值。因此,米面食品放凉后应加热后再食。

少吃主食好

现代人的主食消费量越来越少,已有食量不足之势。这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但其中也隐藏着危机。谷类食物含有的糖类,在为人体提供能量外,还是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食地位的改变,一个明显的危害就是易导致维生素B1的缺乏。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危害更严重。动物脂肪对心血管是非常不利的。动物脂肪在糖类不足的情况下代谢不完全,会使血液中积聚有毒的废物——酮,酮能引起恶心、疲劳以及损害脑部健康。近年来,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与不以谷物为主食、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激增有很大的关系。那么饭应该怎么吃,专家提出的原则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具体说,一个成年人每日粮食的摄入量以400克左右为宜。最少不能低于300克。大米饭、小米粥、绿豆粥、发糕等应该成为常用的食物。

多吃醋有好处

醋能增进食欲,开胃健脾,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C,并能促进胃肠对维生素C的吸收。在降血压、预防流感上也有一定的效果。于是有人认为吃醋有很多好处,而过量食醋,甚至有人干脆喝醋。殊不知,醋食用过量,会灼伤食管、腐蚀黏膜、损伤脾胃,还会软化骨质,加重骨质疏松,导致骨折。

食物只要经过煮沸,就可以达到消毒、杀菌、防病目的

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食物中毒可分生物型和化学型两大类。生物型中毒主要是指细菌、病毒、微生物等污染食物,例如腐败食物中的真菌。这一类食物可用高温蒸煮进行消毒,即使留有少量毒素也不会造成严重危害。但化学型中毒,不是高温处理所能避免的,有时煮沸反而会使毒素浓度增大。比如,烂白菜中产生的有毒亚硝酸盐,人吃了就会发生严重的中毒现象。此外,发芽和未成熟土豆中的龙葵碱、油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等,均不能通过高温达到消毒目的。

食物变质煮沸后可再吃

一些家庭主妇将变质的食物高温高压煮过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研究表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非常耐高温,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这种用加热加压来处理变质食物的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有的细菌耐高温,如能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的“肉毒杆菌”,其菌芽胞在100℃的沸水中,仍能生存5个多小时。有的细菌虽然被杀死了,但它在食物中繁殖时所产生的毒素,或死菌本身的毒素,并不能完全被沸水破坏。所以,变质了的食物就是蒸煮再吃,也会使人中毒。

收碗吃剩菜

有的家庭中最后收碗的人喜欢对不太多的剩余食物实行“三光”政策,也不管自己是否已经吃饱了。殊不知长期如此,会造成营养的过剩和积累,身体极易发胖。因此,做饭应尽量适量;吃饭应以“八分饱”为度,剩菜妥善处理。

细菌怕盐,所以食用咸肉、腌鱼等就不用消毒

实际上,有使人肠胃发炎的沙门菌,能够在含盐量高达10%~15%的肉类中生存好几个月,只有用沸水煮30分钟才能将其全部杀死。因此,食用腌制食品时,也需要严格消毒。

什么都进消毒碗柜

多数家庭添置电子消毒碗柜时,对于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的人们说来这是件好事。有的人视消毒柜为宝物,什么东西都往里塞,这是不对的。如搪瓷制品是在铁制品的表面镀上一层珐琅制成的,而珐琅里含有对人有害的珐琅铅及铜化物,尤其是色彩艳丽的油彩一般还含有镉,在高温下它们会逐渐分解,附着于其他用具上,装食物进食时就会危害人体健康。某些塑料制品也会在高温下分解出有毒物质,也不宜放在消毒碗柜里消毒。

食物储存温度越低越好

牛奶中细菌一般在10℃以下才停止生长,如果储存温度过低,虽能使奶中多数细菌死亡,但牛奶的化学结构、还原后的组织状况等都会打折扣。

冰冻的食物没有细菌

有的细菌专门在低温下生活、繁殖,如使人发生严重腹泻、失水的嗜盐菌,能在-20℃的蛋白质内生存11周之久。所以,食用冰冻食物时,也不能大意。

生熟不分刀菜板

一般家庭吃熟食的机会不很多,有的家庭就生食和熟食都使用同一把菜刀和同一块菜板,最多是在使用前用开水烫一下“消毒”,但细菌往往不可能因开水短时间的加热而消灭干净,很容易造成熟食被污染,人进食后易生病。故菜刀在切熟食时应煮一会,砧板则应有专用于熟食的。

装衣服用的塑料袋也可装食物

有人喜欢用装衣服的塑料购物袋装食物,感觉又结实又方便。这种塑料袋含有大量聚氯乙烯等有害物质,可在常温条件下直接渗入食物中,会造成人体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另外,塑料袋生产中会添加“增塑剂”和“稳定剂”等,这些物质的分子遇热会扩散,对人体有毒有害。研究表明,现代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越来越大,原因之一就是女性间接摄入的“增塑剂”等成分越来越多,使得激素分泌失调。

用白纸或报纸包食物比较卫生

一些人,甚至一些食品店,爱使用白纸来包食品。一张白纸,以为是干干净净的,而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的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则更不可取,因为印刷报纸时,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用卫生纸擦拭餐具与水果比较卫生

化验证明,许多卫生纸(尤其是街头巷尾所卖的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消毒并不好,即使消毒较好,也在运输、摆放过程中被污染。用这样的卫生纸来擦拭碗筷或水果并不能将物品擦拭干净,反而在擦拭的过程中,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

用抹布擦桌子比较卫生

实验显示,全新的抹布在家庭使用1周后,孳生的细菌会多得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大排档,情况会更差。因此,用抹布擦桌子,应当先洗透再用,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水煮沸消毒一下。当然,如果使用一次性桌布,则可避免抹布所带来的危害了。

洗衣粉去餐具油渍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酸钠,进入人体后会对淀粉酶、胰酶、胃蛋白酶的活性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引起人体轻微中毒。如经常用洗衣粉来清洗碗具油渍,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洗衣粉不可用来洗餐具。

洗碗筷必用清洁剂

清洁剂绝大多数是化学合成品,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目前家庭的清洗方式,很难不会有残留量,长期使用,会在人体内潴留,造成危害。现在成年男子的精子数量不断减少,就有学者怀疑是由此原因引起。凡是化学合成品,能少用就少用,很多时候,只要把洗碗水的温度提高点,就能把碗洗干净了,不是很油腻的碗筷,何必用清洁剂呢?

纯天然食品对健康无害

食品化学分析发现,许多纯天然食品中含有害物质,例如,生豆角中有溶血物质;发芽土豆中有毒素;某些鱼类中含有组胺等可导致中毒的物质等。如果对这些食品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危险。因此,“纯天然”并不是“安全”“营养”的代名词。

营养品可代替天然食品

很多人越来越重视营养,这是好事,但滥用营养品,好事就变成坏事。把蛋白粉当饭吃,把维生素当水果和蔬菜,认为吃了这些营养品,身体就会长保健康。更有不少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对身体有益,多吃点无妨,实则不然。例如,长期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D丸可发生中毒,大量的维生素C与肾结石形成有关。加强营养,原则上应从饮食调节入手。如果饮食不够,确需补充时,应该由相关专家给予建议,切不可滥补。

吃人造黄油无忧

有些人对人造黄油十分放心,认为吃人造黄油可高枕无忧,因为不含胆固醇。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区,因为人造黄油虽不含胆固醇,但它是加氢的植物油,是一种饱和脂肪酸,属反式脂肪酸。我国营养学会推荐脂肪供能应占总能量的20%~25%,其中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酸之比为1∶1∶1,故吃人造黄油也应注意量。

洋快餐营养丰富

营养学家认为,洋快餐高热量、高脂肪,缺乏绿色蔬菜,膳食纤维不足,营养不平衡。其他品质的快餐也存在相似的问题。经常食用,势必会带来营养不良的后果。

加了添加剂的食品一定有害健康

比起烟和酒来,食品添加剂对健康的成年人造成的危害微乎其微。只要遵守国家有关限量规定,现在允许使用的添加剂都是相当安全的,而且总的说来利大于弊。

含有多种氨基酸的食品就是高级营养品

氨基酸本身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它只是蛋白质的组成单元。食品中含有蛋白质,也自然含有氨基酸。廉价的玉米和土豆中照样含有多种氨基酸。健康人既然具有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就完全可以从普通食物中获得氨基酸,也就没有必要喝什么昂贵的氨基酸营养液。

没有咸味的食品就不含盐

盐是氯化钠,然而除此之外,钠还有各种化合物形式。因血液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所以动物性食品毫无例外都含较多的钠。此外,加工食品中也含有大量的钠。因此即使吃没有咸味的食品照样可以获得不少钠。

吃咸点没关系

吃得太咸、摄入盐分太多,是引起高血压病和多种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体内水分大约占体重的60%,其中大约8%在心血管里,构成血液中的血浆成分;25%在组织、细胞之间的空隙内,构成组织液;剩下的67%在细胞内。这三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膜相互隔开,但水分会从某一部分扩散到另一部分中,这种扩散的方向和量取决于每部分的渗透压高低:水分一般从渗透压部分渗透到高渗透压部分,直到渗透压达到平衡。

如果经常吃过咸的饭菜,饭菜里的盐被吸收到体内,进入血液中,让血液的盐浓度升高,于是渗透平衡被打破了,组织液里的水分扩散到血液中。组织液中的水减少了,其盐浓度也就相应地升高,于是细胞中的水分就扩散到组织液中。这样随着细胞内水分逐渐丧失,细胞将起皱、缩小。脱水的细胞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会死亡。脑中的神经细胞对此更敏感,而神经细胞一旦脱水死亡就不能再生了。

要避免出现这种后果,就要及时从体外补充水分。所以在吃咸的食物时,盐才接触到口、喉咙、食管,你就会感到口渴,这是机体本能的自卫在提醒你需要补充水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