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您不可不知的500个健康误区
12162900000006

第6章 起居养生误区 (3)

第二章 起居养生误区 (3)

许多单位在夏季使用空调时,都将温度定在某一个值上,以尽可能地使居室保持恒温或准恒温状态。试验发现,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协调状态”,逐渐适应温度的变化,提高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不易感冒或患其他病症。从这个意义上说,空调也是一种保健用品。当然,刚开始利用空调进行这种调节时,整个居室的温度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5℃。半个月后,幅度可逐渐提高6~10℃。温度变化也不要太急剧,而是要平稳地提高或降低(每次调节以1~2℃为宜)。

洗桑拿大量出汗可减肥

人体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如血浆、细胞内液、细胞间液)中,洗桑拿大量出汗,身体内减掉的是水分,而并非脂肪。大量出汗后出现口渴感,导致大量饮水,迅速恢复原体重。排出汗液的好处是可带走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如果不坚持长期适量运动,只想通过洗桑拿大量出汗实现快速减肥则是不可能的。

冬季衣服越厚越暖和

寒冷的天气,有的人为了保温防寒,穿得鼓鼓囊囊,以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衣服本身并不产热,只起到隔温的作用,使得衣服与身体、衣服与衣服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小气候区,缓冲了外面的冷空气和体表的热空气之间形成的对流,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而感觉到温暖。当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后,空气层厚度随之增加,保暖性也就得到了加强。但当空气层厚度超过1.5厘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从生理角度看,穿衣过厚,会抑制体温调节功能的适应性,减弱御寒能力。另外,穿得过多,体型臃肿,既不美观,行动也不方便。可见,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数和适宜的厚度,冬季宜选用质轻又保暖的羽绒制品和冷空气不透过的皮装。

冬季空调温度高才舒服

环境温度的高低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体最舒适的室内外温度应该是18~27℃,而15~18℃是最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理想温度。冬令时节寒风刺骨,有的单位和家庭为御寒保暖使用空调,为了在室内享受温暖,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将空调的温度调至27℃或以上,使得室内温暖如春,的确使人感觉十分舒适。空调温度高虽然对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的人易患空调综合征,具体表现为鼻塞、咽喉干燥、口干、头痛、免疫功能下降等。尤其冬季,室内外温差如在25℃以上,一旦外出,则极易患感冒。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则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面神经瘫痪,甚至死亡。

正确使用空调,对健康是有益的。使用空调时,可在室内放置增湿器或放一盆水,以便保持室内适度湿润。室内温度调节应适宜,宜逐渐将温度调高,当温度调至适宜时,应脱去外衣而不要怕麻烦。如要外出,应逐渐将温度调至15℃为宜,不要马上离开空调房间,这样能使鼻腔对空气温度有一个适应过程。为避免患感冒,可进行鼻部保健按摩。常用的有擦鼻法,用两手大拇指沿鼻两边上下来回擦1~2分钟。也可点揉迎香穴。以两手中指,点在鼻旁两侧推揉30次左右。晚上睡眠温度宜在15~18℃,早晨应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有感冒或其他传染病患者的家庭,不宜使用空调,应经常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

就算有空气污染也没必要戴口罩

早上6~9时是空气质量最差、污染最严重的时间,尤其是骑车上班者,机动车的尾气在周围纷纷飘浮,人在无意之中就吸进了大量“毒”气,长期吸“毒”健康当然受影响。这种感觉在乘坐隧道公交车时最明显,因为只要有个别乘客打开一点窗户,隧道内大量集中的汽车尾气就立即会争先恐后地向窗内涌入,人的鼻腔就受不了,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会立竿见影或反射性地出现喷嚏、咳嗽等。但是,许多人很不重视这种鼻腔的烦恼。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也就是说鼻与肺的关系十分密切,很多疾病都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如能严格把好“出入境”关,不仅能预防感冒,而且能阻止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所以,遇上述空气污染源时,戴上口罩,不仅能有效地预防污染空气的侵袭,而且又是预防感冒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径。

阴部不必天天清洗

粪便中的细菌、病毒有很多种,肛部皮肤有较深、较多的皱褶,每次排便都会隐藏粪便残渣,无论用什么擦,都难以将残留物擦干净,而且擦得越仔细,越用力,越是容易将粪便残留推向深处。便后水洗是彻底清除粪便残留的有效方式。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较为特殊,肛门、阴道、尿道三个重要开口部位较为集中,而且各自排出不同物质,稍不注意清洁就会被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滴虫等感染引起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女性常见的阴道炎因局部被病原体污染而造成的占50%~60%,这些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经常清洗阴部。

皮肤瘙痒用手抓

冬天气候干燥,空气中湿度小,易使皮肤失去水分;汗腺及皮脂腺分泌减少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此时,切不可用手搔抓,这种做法容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注意补充体内的水分,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用碱性肥皂,也不易长时间搓擦身体。可适当涂些油脂性强的护肤品。如果瘙痒严重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搽涂祛痒软膏,必要时服用抗过敏药。另外,服用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中药对老年人冬令瘙痒效果良好。

冬季天天洗澡皮肤才不会瘙痒

人的皮肤能分泌皮脂腺,起到滋润和保护皮肤的作用,是最好的天然护肤品。冬天气温低,皮脂腺的分泌减少,每天都洗澡,就把这仅有的少量“护肤品”给冲洗掉了,皮肤失去滋润和保护,就会干燥、发痒。有人误以为皮肤发痒是身上不干净,就每天都洗澡,甚至用热水擦洗,皮肤受烫后会有短时的麻痹,虽有片刻的轻松,过后瘙痒更重了,越痒就越要烫,形成恶性循环,瘙痒变得顽固而难治。所以冬季天天都洗澡对皮肤会造成损害,应该3~5天洗一次。老年人洗澡后应在身上搽一些护肤用品。

围巾口罩挡风御寒

围巾如果围在嘴上,当人在呼吸的时候,细小的羊毛纤维和细菌就会被吸入肺部,引起呼吸道感染。还有不少人戴口罩是为了御寒,但如果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对冷空气的应激功能被人为地减弱,稍微受寒,反而容易感冒。戴围巾要把口和鼻子露出来以保持呼吸畅通。如果不是空气污染严重,尽量别戴口罩。

寒冬时节,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很多,有些人以为这是冷空气伤了肺,所以他们外出时常常戴上大口罩。其实,人的鼻腔及整个呼吸道均覆盖着黏膜,其下又有微血管。冷空气经过鼻腔到达肺组织时,经过一系列腔道的预热和升温,已接近人体的体温,所以按理不会对呼吸道有很大的刺激。所以戴口罩只能对面颊部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洗牙会洗掉牙釉质

许多人认为洗牙会把牙表面的釉质破坏,对牙齿造成伤害,所以不愿定期洁牙;还有些朋友烟瘾很大,烟斑和牙石也很多,也认为洗牙会洗掉牙釉质,故拒绝洗牙。其实现在洁牙用的是超声波机,它的原理是超声振动,不是磨除,对牙齿不会造成损伤。

囊肿与痤疮是一回事

年轻人因皮脂分泌过多很容易患痤疮;口腔颌面部还有一种常见于年轻人的疾病,也与皮脂分泌过多有关,这就是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是因为皮脂腺排泄管阻塞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好发于面颊部,生长缓慢,顶部与皮肤粘连,中央有一个小黑点,里面为乳白色粒状油脂物,很容易继发感染而出现疼痛和化脓症状。在临床上,人们往往以为这是痤疮,用手指挤压,殊不知这样会引起使感染,等到来就医时,已经成一个很大的肿块了。于是医师只能先行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等感染控制后再将囊肿及粘连皮肤一并切除。有些患者不了解这些情况,以为红肿消退就没事了,没等开刀就不来复诊。结果囊肿越长越大,术后瘢痕更加明显。

睡眠时间越长越好

睡眠按照所需的时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长睡眠型:大于9小时;中睡眠型:7.5小时;短睡眠型:少于6小时。大部分人群是中睡眠型。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睡眠时间越长越好。其实,睡眠质量的好坏不光与睡眠时间有关,而且和睡眠深度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睡3~4小时精神充沛,而有的人睡10小时还哈欠连天。所以,睡眠的好坏,应以是否消除了疲劳,精力是否充沛来评判。高质量的睡眠应该是:入睡快,睡眠深;少起夜,无惊梦;起床快,精神好;头脑清,效率高。

一般说来,过短的睡眠时间对人体健康有一定损害,80%~90%的失眠患者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但是,睡眠时间过长同样也不利于健康,有时9小时睡眠比6小时睡眠的负作用还大。较长和较短睡眠时间都会使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生,甚至死亡的风险增加,而7小时睡眠具有最低的糖尿病发生危险、最低的冠心病发生危险和最低的死亡风险。睡眠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疲劳程度而定。对于成年人来说,夜晚睡8小时足够。如果睡眠时间长,那么活动时间必然相应减少,也会影响健康。

静止不动等于休息

不少人以为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静止不动就是休息,其实不是。因为休息的含义是指暂时停止工作。如果一个脑力劳动者,虽然是坐着或躺着,但是还在那里动脑筋继续思考问题,那就不算休息。相反,与人聊天说笑,浏览报刊或听段轻松的音乐等,却是真正的休息。况且,一个人总是坐或躺,长时间静止不动,不但影响消化功能,还有碍人体气血的流动循环,促使下肢老化,步履艰难,行走不便。因此,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适当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可以放松身心,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但娱乐无度、持续时间过长,甚至参加带有赌博性质的娱乐活动,也不是休息,对身体有害无益。

有屁憋着别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