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您不可不知的500个健康误区
12162900000021

第21章 食补药补误区 (5)

第四章 食补药补误区 (5)

平时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一般都含有能满足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在正常饮食下,人体内营养素通过消化吸收、肝脏代谢及体液调节,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毫无目的,一味服用各种补药,不仅不会促进健康,还会破坏人体的代谢平组,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影响身体健康。可见,盲目服用补药不仅无益,反面对身休有害。

有实验表明,采用复方中药过量补益,会引发身体细胞遗传性损伤,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中药进补一定要适量谨慎。科研人员通过对中药人参、白术、黄芪、茜草、淫羊藿等几味药进行分类组方,进行研究后发现,这类补益复方中药在较低剂量时,没有诱发正常人淋巴细胞微核升高的作用,不致引起体细胞遗传性损伤。但随着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产生诱变效应,而引起一系列非正常变化,致使身体出现炎症、细胞突变甚至癌变等损害。这一实验告诫群众,切勿滥补中药,即使服用中药补益复方时,也应请教医生,一定要严格掌握服用剂量,方可发挥扶正去邪、益身养气之功能,否则适得其反。

补药惟求贵重

一提起进补,人们总会首先想到贵重药品,似乎进补就是吃贵重药品。于是要求进补者的目光都瞄准了鹿茸、冬虫夏草、西洋参、野山人参、枫斗、龟甲胶、蛤士蟆油等名贵中药材。有的人一次进补费用就达数百元甚至千元以上,以为价格越昂贵,其补益作用越大。服用名贵中药以后,某些人的确起到了强身壮体的作用,可以说是花钱也不冤枉;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名贵中药后,出现许多副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虚不受补”,真可谓进补不当,花钱买罪受。中医进补主要分补脏和补腑两大类,补五脏应以补药为主,补六腑应以通为补。

而补五脏也不一定要用名贵中药,应坚持“滴水穿石”的原则,反对“一曝十寒”;要根据五脏虚损的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少量、长期给药。至于六腑以通为补,则更用不上名贵的中药了。六腑主要与消化、泌尿系统有联系,保持消化道的畅通和吸收良好就达到了进补的目的。如大便不畅、机体消瘦、食欲不振,这类病人如服用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就如火上浇油,必然出现副作用。此时只要用上大黄制剂,使大便通畅、食欲增加,病人的消化系统正常运转起来后,口味大增且吸收良好,正是“不补之中,真补存焉”。我国民间有句俗话:“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命无功。”可见,药无分贵贱,只要能对症治病,几分钱的药也能进补,若不管什么病,胡乱进补,人参也会置人于死地,所以进补不一定要用贵重药。

补药不会变质

由于贮存不当,补药补品常会发生变质的情况。最常见的变质现象有发霉、虫蛀、泛油、变色等。对于虫蛀的补品和补药,如果蛀的程度还不严重,不影响它的原有性能,将虫蛀部分去掉后还可服用;如果虫蛀情况严重,就应全部抛弃;至于发霉、变色或泛油,说明补品、补药的性能已经变化或丧失,不宜继续服用。但是也有例外,如春至天暖,膏类补药浮面发霉,下层并不会变质,只须将发霉部分除去,采用隔水蒸炖的方法,仍可照常服用;当归放置日久泛油,虽不可再作补血药服用,但具有养血润肠作用。可用来治疗肠燥便秘。

此外,对中成药也要注意是否变质。片剂易于崩解、口服液易出现混浊、颗粒剂易发生糖质溶化等。发生以上情况后都不适宜再服用。

补药放的时间越长越好

一些人买回来的补药未能及时服用,或者是别人送的礼品,一时不知道如何服用,因而补药的时间放长了。千万不要以为补药放的时间越长越好,放置时间过长会影响药物的治疗作用。中药材的贮藏需要干燥、低温、密闭、避光等条件,一般家庭很难完整地具备这些贮藏条件。因此,购买补药的量要恰到好处,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阿胶是一味滋阴补血的中药材,民间流传说越陈越好。人们习惯在冬天买一点阿胶存放着,等到隔年后的冬天再吃。但在五六月份的霉雨季节和七八月份的炎热高温中,阿胶如果稍微保存不好,很容易发生霉花。家庭贮存时,可把阿胶贮于木箱(盒)内,箱底层放少许石灰或其他吸潮剂,如硅胶。这样可防止阿胶因受潮而结饼、起霉花。如是上年未吃完的阿胶,应先用纸包好(100~200克的小包)。纸包内应衬一层老油纸,每层胶之间也应垫一张老油纸。如果没有油纸者,可用食品塑料袋代之,以防阿胶与纸黏连。箱内石灰注意不要放得太多。其他胶类,如鹿角、龟甲、鳖甲等亦可参照此法保管。

补药应当保存在冰箱里

用电冰箱存放食品,具有制冷,保鲜等功用。于是,有的人也用电冰箱来存放一些补药,例如红参、党参、天麻、人参、鹿茸等,以为这样可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其实,这完全是个误解。因为将补药放进电冰箱内,时间长了,容易受潮变质,破坏药材的药性,影响其使用价值,因此,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贵重补药,最好还是采取传统的方法,即先用铁锅把米炒黄,待放冷后与药材同放玻璃瓶内,密封贮藏为好。

进补唯有药

不少人长期把补药和补品打等号,以为补药即补品,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用以治病者谓之药,故凡使用补药者,按理应经医生认真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症状与脉象舌象,确定虚在何处,再予补药,并进行合理配伍,方能获事半功倍之效。而对那些正气不足,确有虚证,但邪气猖獗的病证,则须同用祛邪药,滥用补药反会开门揖盗,适得其反。补品则多系指食物中的补益之品,如鸡鸭肉、蛋类、奶类、麦片、木耳、香菇、海味等,对此类补品则只须根据自己的身体与经济情况选用便可了。

有人以为吃些补药反正对身体有益无害,甚至有人将之当做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的妙药灵丹,这也是片面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本无病,正如一只炉火熊熊的煤炉,为何偏要投进几块炭呢?应当知道,补药在中医药中是一类补养人体阴阳气血不足,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此类药都有一定的适应证与禁忌证,而非男女老少人人皆宜。

例如枸杞子,人们喜欢用它来蒸鸡、泡酒,视为补品。但若使用不当,则可致痰湿内阻而出现痰多稀白,胸闷纳差,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枸杞子只是一味滋补肺、肾、肝阴的补阴药物,适用于少痰干咳、口渴津少、头痛眩晕、发热盗汗、双目干涩等阴虚或津阴不足之证。

又如鹿茸,有人在服鹿茸后,血压上升,鼻部流血,这便是鹿茸用之不当,助火劫阴之故,故阴虚的病人不能用。对鹿茸这壮肾阳、强筋骨的补阳药,只适用于形寒肢冷、****功能障碍、遗精、遗尿、尿频等肾阳虚,亦可用于脾阳虚的泄泻、食欲不振。

还有人参、黄芪更倍受人青睐,被人视为强身健体、抗老防癌的上品。其实,此二药如使用不当,亦可致腹胀、胸闷、纳差等,故对脾胃有痰湿者要慎用。人参、黄芪是有补肺益脾功效的补气药,只适用于神疲乏力、咳嗽气短、言语低微、胃痛喜按、大便溏薄等肺气虚或脾气虚的证候。

当归系补血药,有养血安神的作用。但若一味将之煮蛋、炖羊肉,当做补品食用,亦不合理,并可能引起食欲不振、完谷不化之弊。而对于失眠心悸,面色乏华,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等阴血亏损者,则属适应证。

总之,补药不等于补品,用药如用兵,进补虽是好事,但应掌握进补的分寸,也别忘了请教医生。

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说补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所以对补益药不问其是否需要,滥加使用。由于使用不当,有病不一定用补药就治病,无病用补药倒反而能补出病来。药补尽管有抗老延龄的作用,然而药物属偏补救弊,故强调要辨证施用。

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由于四季气候不同,用中药调养,应有所不同。夏季酷暑外蒸,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这时的调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秋季寒风,气温转凉,毛发枯槁,这时补益应防止秋燥对肺阴的损伤,因此,古人认为秋季宜滋润而忌耗散。秋分至立冬多发燥病,至白露间易患湿病,应注意防湿保暖。冬季天气大寒,万物收藏,使用中药最宜固元阳,兼以养阴,以养真气。冬季忌发汗。在我国流行着冬季大补的习惯。早春天气乍暖还寒,药补方法可按照冬季方法行之。但当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时,生机盎然,生命充满活力,这时不宜以补为主,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状况,适当进行补益,宜多增加户外活动,心旷神怡,陶冶情操,此时不适宜长期大量服用药物。

服饵滋补药物,正确运用药补,是防治老年病,使人延年益寿的一种手段,中医的补益法。就是运用补益方药,以治疗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或某一脏器之虚损的一种方法,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治疗原则。抗衰老药物的使用,正是根据这一原则,达到调整阴阳的偏胜,补益人体气血不足,通调血脉,强壮筋骨,而去病延年。其方法及有效药物很多,常用的方法:调补阴阳、温肾健脾、益气生血等。

补药多点少点没关系

对于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特定营养素缺乏的患者,根据需要服用一定的补药是完全必要的。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人对营养药物却趋之若鹜,终年不离蜂王浆、洋参丸之类的补药,达到了滥用的地步。

平时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一般都含有能满足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在正常饮食下,人体内营养素通过消化吸收、肝脏代谢及体液调节,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毫无目的,一味服用各种补药,不仅不会促进健康,还会破坏人体的代谢平衡,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影响身体健康。可见,盲目服用补药不仅无益,反面对身体有害。

人参萝卜不能同吃

我国百姓素有“冬令进补”之风俗,而进补的常常选用人参。然而,服人参忌食萝卜不仅是民间的认识,而且连部分近代中药专业书中也有此说法。其根据是“人参补气,萝卜消气,二者同食会消解人参的补益功能”。

有研究认为,人参,所补的是人体中的元气,元气则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功能;萝卜消气,指消胃肠消化不良所产生的胀气。据《本草纲目》记载:“萝卜,生吃升气,熟食降气也。生吃,乃止渴消胀气,熟食乃化瘀助消化。”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萝卜含丰富的淀粉酶,具有助消化和消除胃肠之胀气的功能。

有些人在服食人参后,会出现胸腹胀闷不适之症状,这大都与消化不良有关,若在此时吃些萝卜,则可增强其消化功能。因此,在服食人参时吃一些熟萝卜,既可解除人参给人体带来的各种副作用,又可促进人参补益成分的吸收,大可不必担忧。

人参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人参是是民间常用补品,具有大补元气、凝神益智、益血生津、补虚扶正、延年益寿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促进骨髓细胞和神经纤维的生长,而且有助于脂肪与糖的代谢及蛋白质的合成,还能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具有抗疲劳与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功能。

有些人认为,人参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如果人参应用失当,也会导致中毒。据报道,大量服用如有人用红参40克煎汁200毫升,一次服完,迅即出现频繁呕吐、抽动、甚至昏迷、大小便失禁。眼底检查发现,此人视网膜有片状出血斑,因抢救无效而死于急性左心衰和肺水肿等。这是因为人参中含有人参酸、人参烯等成分,可使蛙、小白鼠和家兔等实验动物呈暂时性兴奋,继之麻痹、呼吸缓慢,最后惊厥、窒息而死。临床研究发现,每天服用人参5克以上,又连用1个月余,大多表现为兴奋、激动、烦躁、心慌、失眠、咽喉有刺激感及神经过敏症,也有的出现眩晕、头痛、皮疹、出血、水肿、晨泻等症。主要是由于人参中含有达玛烷二醇糖苷及三醇糖苷等成分所致。

因此,服用人参也要注意对症进补,不可滥用。

服用人参可随意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生津止渴与抗癌、抗衰老等作用,为名贵滋补药物之一。但是,服用人参进补要注意不可过于随意。

(1)服用人参因人而异。服用人参应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处理,故高热、大便结燥、小便赤黄、舌苔黄,属实热证者不宜用。另外,健康儿童也不宜服用人参和人参类补品,谨防儿童性早熟,不利正常健康发育。

(2)切勿长期大量服用。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病研究所的西格尔博士研究发现,由于人参中含有达玛烷二醇糖和三醇糖苷的成分,连续大剂量服用,易出现中枢神经兴奋,导致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易于激动,或表现为性情抑郁、食欲减退、低血压、过敏等症状。

(3)晚间不宜服用人参。人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可抗衰老,人参辛苷对人体有保暖作用,可以补体。但人参对大脑皮质有兴奋作用,晚上服用人参易导致失眠和饱闷。中医认为,服用人参最好在早晨漱口之后,空腹服人参,活动后再进早餐,既可吸收,又不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