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您不可不知的500个健康误区
12162900000018

第18章 食补药补误区 (2)

第四章 食补药补误区 (2)

时下都市流行食客“喋血”。有的酒店中常见服务小姐轻声细问:“你们桌上的甲鱼(或蛇)血要配什么酒?”随着吩咐,一只酒盅摆放桌上,酒盅内那鲜红的甲鱼血或毒蛇血在透明的白酒中淡淡化开。可有谁知道,这杯血喝下肚后,给身体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坏处呢?

“食血”现象主要是受“吃血补血”滋补观念的影响,其实它并不科学。这主要由于近些年城市环境日趋污染,人工饲养的甲鱼或毒蛇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致使这些动物的血管中,会带有寄生虫卵或其他对人体有害物质;再加上厨师操刀宰杀之时的二次污染,使甲鱼或刀具上携带的病菌,通过刀口污染血源。而生吞的鲜血又未彻底消毒,使得食后得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补品要用沸水冲

许多人都习惯用过烫的开水来冲调饮用这些高级营养品,这是不科学的饮用方法。麦乳精、菊花晶等营养品大都选用奶粉、炼乳、奶油、蛋粉、可可、维生素等原料精制而成的。由于生产过程中经过了严格的消毒灭菌,因而是可以直接入口的食品,所以要用水冲调是为了稀释后便于饮用,并不是要加热冲煮。同时,在营养补品中所含的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等),很容易在高温下分解、变质。据实验,只要加热到60~80℃时,这类营养品颜色就会由明变暗,味道也由正变异,而其中的糖化酶等营养成分也就开始分解变质了。此外,蜂蜜不宜用沸水冲饮。实验表明,当把蜂蜜加热到67℃时,不仅其天然的色、味受到破坏,而且蜂蜜中的淀粉酶会产生分解;维生素C要损失20%~50%。

健康人也需要进补

有人认为体弱多病的人吃了补药能够补养身体,那么健康人吃点补药身体不就更加健康了吗?其实不然,因为正常人体的阴阳总是处于平衡状态,若服补药其结果必然导致阴阳失衡,反而容易产生疾病。比如鹿茸是一味名贵补药,但健康人服用后往往导致烦躁、情绪激动、夜寐失眠、口干舌燥、鼻腔出血等症状。这是因为鹿茸是壮阳补肾的补药,如健康人肾阳不虚,服药后必然助阳上亢,而出现上述症状。又如,有人认为党参、黄芪能补身体,就长期服用,结果引起腹胀腹泻、食欲缺乏、四肢乏力,这是因为服药的人并无气虚,服用党参、黄芪反而滋生病症。

从以上简单例子可以看出,补药再好也是药,只能对症补益,不是人人都需要服用的。如身体不虚,乱服补药必然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调而产生疾病。因此,健康人进补不可取。

进补是老年人的事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男子在40岁以前,精力旺盛,肌肉饱满,筋骨强健;到40岁后则开始出现肾气衰现象。而女子35岁前,身体强壮,皮肤光泽细腻,面部娇嫩,头发有光泽;到35岁后,精力开始不济,皮肤和面部逐渐开始衰老,失去光泽,头发枯黄,月经减少并逐渐消失。现代医学研究表明,40岁是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生改变的阶段,是人生的一道“坡坎”。心血管疾病很多在40岁后开始表现症状,逐渐加重。脑动脉硬化症、脑萎缩的形成和加重多从40岁开始。人体内分泌功能,体液神经调节功能从40岁开始发生失衡。消化功能、性功能也从此时开始发生衰退。统计资料表明,肺癌好发于40岁以后,胃癌好发于40~60岁,肝癌好发于30~35岁。因此,人在40岁时,身体阴阳气血平衡开始失调,脏腑功能开始衰退,此时进补是很好的时机。

老年人进补越多越好

老年人由于各个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减退,可表现出体力减弱,抗病能力低下,听力、视力减退,发白脱发,健忘失眠,食少畏寒等特有的生理现象;也有许多老年人伴发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老年病。因此,对老年人来说,适当服用一些滋补品,确实可以帮助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和防治疾病。

老年人进补时,应当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身体衰弱、有慢性病时的进补;一种是无病养身的进补。

因病而补,需根据病情施补。要弄清究竟是气虚、血虚还是阴虚、阳虚。是气虚可选用补气药,如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等;是血虚,则选用补血的当归、阿胶、熟地、何首乌、枸杞子、桂圆、动物肝等;阴虚,可选用补阴药玉竹、麦冬、冬虫夏草、女贞子、山茱萸、百合、梨、鸭肉、蜂蜜等;阳虚,多选用补阳药,如鹿茸、紫河车、肉苁蓉、淫羊藿、补骨脂、核桃、狗肉、羊肉等。由此可知,滋补药是各有所用,不能随便乱服。

无病养身的滋补,应根据自身体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气候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滋补品。从时间、气候上来说,一年四季皆可补,但怎样选用合适的滋补品还是有学问的。春天,气候转暖,宜用平补之剂,目的是协助人体正气之生发,可选用红参、别直参、生晒参、太子参、党参等,以补益元气,但用量不宜太大。夏季,气候炎热,宜用清补剂,可选用玉竹、绿豆、百合、莲子等;秋天,风物干燥,宜滋润,以滋养为主,可选用党参、茯苓、生地黄、天冬、麦冬、沙参、莲藕、香蕉、银耳等;冬天,气候寒冷、人体热量消耗大、宜用温补,可选用人参、西洋参、枸杞子、何首乌、附子、杜仲、肉苁蓉、冬虫夏草、核桃、桂圆、大枣、银耳、鹿肉、狗肉、羊肉等。

“补”是与“缺”相对应的,也就是“缺”时才需要“补”。我国自古以来的多种补方,都是对缺与虚拟出的,因此有功效,有补益,有利于健康长寿,所以延用至今,不失为宝。而盲目进补者,不问自身虚实、盈缺,不辨某些保健品的真伪与副作用,一味地跟着广告,跟着别人,补、补、补。人们不禁要问,那些盲目进补者究竟缺什么?大概最缺的应该是知识,是对自身负责的科学态度。有些厂商为了商业目的,不负责任地宣传,肆意夸大甚至歪曲其作用,让人眼花缭乱,激起人们的购买欲。人们吃亏就吃在轻信上,如果大家都相信科学,不要盲目跟着广告走,对什么事情都多问几个为什么,避免上当受骗。

总之,补药毕竟不是食物,不能常吃,就是医食兼用的药用食物,也不是吃多就好,弄不好会“物极必反”。迷信补药,乱用补药,不仅起不到应有的进补效果,反而会招致疾病,不利健康。所以,服补药补品要有的放矢,对症服药,才能补之有效,养之得法。

老年进补越贵越好

对于体质虚弱、脏腑亏损的人适当进补是必要的,通过进补可起到扶正固本、增进健康、减少疾病的作用,即治虚损、乌须发、驻容颜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但有的人进补迷信贵重药,认为只有用贵重药进补才能奏效,事实并非如此,只要补得恰当,即使普通的补药,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古人说得好:“用得不当,人参是味毒药,用得妥当,大黄是味补药。“使用补药要学会辨证论治,对症下药,因人而异。有些人不顾滋补者是虚是实,是阴是阳,一味追求名贵药材,如鹿茸、冬虫夏草、西洋参、野山参、龟甲胶、哈士蟆油等。如果错误地认为,只要是贵重药就一吃便灵,实际上是盲目进补,常常适得其反。

因此,进补应掌握如下原则。

(1)食物滋补是进补的基点:我们强调食补,用动植物食品补充人体营养素是最自然、最直接、最全面的滋补方法。凡天然的、绿色的食物是人类最好的滋补品。人类来源于大自然,还必须回归大自然,这才是健身养神、延年益寿的最基本方法。

(2)滋补应细水长流:只有坚持细水长流,日积月累才能逐渐得到效果,而不是一曝十寒所能奏效的。无论是补脏、补腑,均应当有针对性地少量长期进补。例如糖尿病病人有乏力、四肢懒动,动则气急,每日嚼服生晒参2~3克,既可健脾益气,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3)辨证滋补无需贵重药:中医进补主要分两大类,一补脏,二补腑。而实五脏六腑无需一定要用贵重药。只要切实掌握平补、调补、清补、滋补、温补的原则,就能达到贵重药达不到的目的。如肾虚目涩证,每日嚼服枸杞子30料,就能达到补肾和明目的目的。

(4)慎防误证进补:进补误证,不但达不到滋补的效果,反而可导致疾病。如病人大便不畅、机体消瘦、纳谷不香,这类病人,只需用大黄制剂,便可使大便通畅、食欲增加,整个消化系统运转正常。如果进补误证使用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将会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使病情加重,欲速而不达。

老年人便秘不能补

老年性便秘属虚秘范畴,是指老年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超过48小时,且大便干燥或大便不干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患便秘的比中年人多1倍,60%的老年人有便秘,且随年龄增长而症状加重,本病常继发于其他慢性病,也可因毒素长期存留体内,不能随大便排出而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痔疮、前列腺肥大等。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推动无力,肠蠕动无力所致。肠蠕动无力、腑气不通又使大量毒素留体内,形成脏虚(脾虚)腑实(大肠)的本虚标实的病理状态。

针对上述病理状态,老年性便秘的治疗,要补脏通腑,标本兼顾,补脏即补益脾气,增强脾的运化能力。通腑即使肠道内存留的多种毒素排出体外,但是要注意,通与补的比例关系,要补得恰当,通得合适,才能取得效果;反之补之过度则闭门留毒,通之太过则耗伤脾气,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温阳是男人的事

温阳主要适用于精神萎靡,肢冷畏寒,****功能障碍、早泄,大便溏稀,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等脾肾阳虚不足者。助阳进补,可用附子、肉桂、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杜仲、鹿茸等。常用的中成药有右归丸、全鹿丸、参鹿补膏等。上述菟丝子一药,《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服之令人光泽,唯服多甚好,三年后变老为少。”其法用酒一斗浸菟丝子,然后取出晒干,再没再晒,直到酒尽为止,然后捣末过筛,每次酒服6克,每天2次。《神农本草经》指出,菟丝子“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药性论》也说:“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上述进补种种,是就其主要分类而言,临床如遇气血两亏,阴阳并虚者,其施补之要,则又“存乎心”了。

在诸多补品中,既体现辨证论治特色,又按传统经验特制的膏滋药,尤适合于冬令进补。膏滋一般以补益之品为主组成,既讲补虚,又兼疗疾。处方用药在20~30味,一料膏滋药的常用剂量,相当汤剂20~30剂。其制作步骤是:先用水将药物浸一宿,然后连煎3次,过滤去渣,小火浓缩,再加入糖类(如冰糖、饴糖、蜂蜜等)和胶类(如驴皮胶、龟甲胶等)等配料收膏。

由于膏滋药滋补力强,又是切合服用者症情、体质而特制的“小灶菜”,因而近代以来,不断得以发展,乃至成为中医冬令进补的一大特色。进补虽以冬令为佳,但并非说春夏秋季不能用补。比如暑天汗多,元气受损,适当选用参须冲泡代茶,或者用参片噙化,都不失为滋养元气的一个好办法。然而因为冬天是个万物潜藏的季节,所以千百年来,冬令进补,一直风靡,至今不衰。

进补虽是好事,有益健康,然而用得不得法的话,反会弄巧成拙,好事变成坏事。如果没有必要,大可不必趋赶时髦,竞相进补,而对于那些有必要进补的对象来说,也最好适可而止,不偏不滥,否则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山药只能补男人

一些人认为,山药能固肾、益精,因而以为山药只能男人补益。其实,山药的功用是多方面的,山药还可以益气养阴、补益脾肺,女人同样可以食用,可用于带下等症的补益食疗,并有美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