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您不可不知的500个健康误区
12162900000016

第16章 饮食营养误区 (9)

第三章 饮食营养误区 (9)

多吃植物油利于长寿

人群调查和实验证明,动物脂肪摄入量高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植物油摄入量高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确实低一些,但奇怪的是,两类人的寿命并没有大的差别。经调查,原因是植物油摄入高的人癌症发病率比较高。如果多吃植物油,最好能够补充摄入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

烹调油多菜味好

许多北方居民喜欢味道浓重的菜肴,认为这样才是过瘾。然而,菜肴中总要有咸有淡,有酸有辣,才不至于令味蕾过分疲惫。此外,浓味烹调往往会遮盖食物原料的不新鲜气味和较为低劣的质感,因此餐馆往往会热情地鼓励食客点这类菜肴。在点菜的时候,应适当点一些调味较为清爽的菜肴,如清蒸、白灼、清炖做法的。有两三个浓味菜肴过瘾即可,再配一两个酸辣或酸鲜菜,用来提神醒胃。这样,有突出、有呼应、有回味,口味丰富,也不至于过分油腻。

食用油脂肪越少越好

现代人普遍意识到饮食中过高的脂肪含量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多吃蔬菜少吃肉”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是,在注意降低食物中脂肪摄入量的同时,还应注意膳食脂肪的另一主要来源——食用油脂。我国居民膳食摄入的脂肪中,约一半来自食物本身,另一半来自食用油脂。部分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时存在着脂肪含量越少越好的认识误区,正确的做法是选择脂肪酸比例合理的食用油。饱和脂肪酸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膳食中摄入饱和脂肪酸越多,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越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几乎没有例外。摄入一定数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反而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同样,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有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状硬化、抗心律失常、保证胎儿大脑发育等作用。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推荐值是:膳食总脂肪供能为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分别为10%。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值也与此类似。

橄榄油最贵,营养价值最高

橄榄油提炼起来比较困难,其生产的劳动价值高,所以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当然,橄榄油有很多好处,比如,它可以软化血管,对心脑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还可以降低糖尿患者的血糖含量,预防癌症和老年失忆症等。橄榄油还能促进上皮组织的生长,可用于烧伤烫伤的创面保护,而且不留瘢痕。橄榄油的维生素含量是最高的,它所含的ω-3脂肪酸也是不可替代的。尽管如此,也不能光吃橄榄油,因为每种植物油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最好的选择是各种油换着吃。其他的植物油如葵花油、大豆油和玉米油也是佼佼者。它们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皮肤状况,加速胃溃疡的痊愈,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是大脑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原料。

精炼才是植物油质量的保障

提炼(包括精炼和脱臭)过程可以去掉植物难闻的气味,还能去掉由于保存不当而进入种子中的有毒物质。但是在去除这些杂质的同时,许多维生素等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也随之失去了。实际上精炼油对生产厂家有好处,因为它们不易氧化,也就是说可以保存得更好、更久。而且,提炼后的残渣对于厂家说来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比如他们可以把从油中过滤出来的某些物质卖给糖果点心工厂用作抗氧化剂等。

长期食用植物油

花生油、玉米油中混杂着强致癌物质——********;棉籽油中含有极易使人慢性中毒的物质——棉酚;而菜油中所含的芥酸物质,对高血压、心脏患者的健康也很不利。所以,应改变长期食用植物油的习惯。在烹制食物时,不妨增加动物油脂的使用量。通常情况下,用1份植物油配以0.7份动物油脂为最佳。

永远告别动物油

人们认为吃动物油易引发冠心病、肥胖症等,因而青睐植物油,其实这很片面。动物油(鱼油除外)含饱和性脂肪酸,易导致动脉硬化,但它又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颅内动脉营养与结构、抗高血压和预防脑卒中的作用。猪油等作为脂质还具有构成人体饱腹感和保护皮肤与维持体温,保护和固定脏器等功能。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积,会促使人衰老。此外过氧化物增加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过氧化物还会在血管壁、肝脏、脑细胞上形成,引起动脉硬化、肝硬化、脑血栓等疾病。正确的吃法是植物油、动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其比例是10∶7。动植物油混吃还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治动脉硬化有利。所以用动物油1份、植物油2份制成混合油食用,可以取长补短。

标有“不含胆固醇”字样的油才是好油

“不含胆固醇”这标记只不过是一个广告用语而已。在植物油里原则上是不可能没有胆固醇的!在生物化学中,胆固醇及其衍生物质是构成一切机体结构的基本成分。动物对它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对植物来说也不能说完全就用不着。在精炼植物油的过程中,胆固醇不可能从油脂中被去掉。但是,在植物油中,胆固醇的含量与猪油和黄油相比,其数值还是很低的,要知道动物油的胆固醇含量大概是植物油的10~25倍。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说植物油中根本就“不含胆固醇”!

作料调味宜全、宜多

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生姜等天然调味品虽无大的副作用,且用作烹调菜肴时有去异味、增加饮食风味,但大量、长期使用也会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多吃可导致人体细胞畸变,形成癌症,并会产生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不良反应,还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病变。因此,居家做菜适当少量使用调味品,即可做出美味,又可放心食用。

拌凉菜应用白砂糖

白砂糖拌凉菜对人体有害是因螨虫作怪。有种喜甜的粉螨虫常生活在白糖、绵白糖等甜食里。如果被污染的糖未经加热处理,螨虫就会随食物进入人体并寄生在胃肠道。螨虫释放的毒素能刺激肠壁发生痉挛而出现腹痛。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人们在进食后立即吸烟,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为进食后的胃肠蠕动频繁,血液循环也加快了,全身毛孔亦都张开。如果在这个时候吸烟,肺部和全身组织吸收烟雾的力度大大加强,无疑会给人体功能和组织带来比平时吸烟大得多的伤害。实验证明,饭后吸一支烟,比平时吸10支烟的中毒量还要大。饭后吸烟还可使胆汁分泌过多,使胰蛋白酶和碳酸盐的分泌受抑制,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眼下还没有戒烟的人,至少应该克服饭后吸烟的习惯。

旁人吸烟,与己无关

很多人都认为被动吸烟远没有吸烟的害处大,对身边的吸烟者过于宽容。德国一位肿瘤防治专家根据研究提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认为吸烟对旁人的危害比自己还大!特别是高浓度的亚硝胺,被周围人吸入的比吸烟者本人吸入的还要多50倍,相当于每小时吸30支烟。所以人人都有权利抗议身边的人吸烟,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关节疼痛者冬季可多饮酒

冬天气候寒冷,容易导致关节屈伸不利。一些患有关节炎的患者,冬天往往会病情加重,因此,他们认为喝酒是个很不错的保健方法,一则可以驱除寒冷,二则可以活血利关节。其实不然,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产生的热量很有限,人们喝酒后有热乎乎感觉,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加速了机体的代谢,放出了能量。但这是短暂的,随着血管扩张,热量大量丢失后,反而会感到寒冷。而且长期饮酒还可加速骨钙的丢失,导致疲乏无力,关节不利,腰背疼痛。经常饮酒能促使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酒精对消化道的不断刺激,又能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胃炎等。因此,对于关节疼痛的患者,在冬天,除了正常的治疗外,应摄入足够量的营养物质,充分日照,适当运动,并以不出现疲劳为度。

饮酒可增强性功能

许多人认为酒能助“性”。因此,有些夫妻喜欢在兴致高时畅饮几杯,然后再过性生活,这种做法究竟对性功能有什么影响呢?

一般来说,性生活前饮少量的酒,能消除紧张,对有性抑制、性紧张的人而言,可成为一种催情剂。有些早泄患者在适量饮酒后,解除了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状态,从而使性 交获得了成功。并且,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酒可以创造一个欢乐的性环境。可见,少量饮酒对性生活并无害处。

然而,若过量饮酒就有可能干扰性兴奋,使性功能受到抑制。事实上,酒精是一种腺毒素,饮酒过量和长期酗酒,可导致性腺中毒,男性则表现为睾 丸萎缩、血中睾酮水平降低、生育功能降低、性 欲减退、阴 茎不能****。据统计,在酒精中毒者中,男性有50%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女性嗜酒会导致****分泌物减少、性 交痛、性快感和性 高潮缺乏。酒精还直接影响精细胞的生成,使生育能力下降,造成胎儿畸形,殃及后代。晋代诗人陶渊明一生酷爱饮酒,所生五个孩子不是愚钝就是白痴,使他追悔莫及。

因此,为了保持正常的性功能,不可过量饮酒或长期酗酒。

饮酒治腰痛

有些老年人患腰痛,常用饮酒来治疗腰痛。其实,饮酒不可能治好腰痛。有些腰痛患者通过饮酒来减轻腰痛,虽然临时有止痛的效果,但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在医师的指导下治疗或休养。老年人由于内脏功能退化,肝功能减退,对酒精耐受性也降低。如果把饮酒作为治疗老年人腰痛的手段,天天饮酒就有可能因饮酒多而对肝造成损害。因此这种“饮酒治腰痛”的做法十分不可取。

饮酒能助眠

有人认为,睡前饮酒可助眠。其实这种做法十分有害,因为饮酒虽暂时抑制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人加快入眠。然而酒后引起的睡眠与正常生理性入睡完不同,酒后入睡其大脑活动并未休息,甚至比不睡时还要活跃得多,因而,在酒后醒来的人常会感到头晕脑涨、头痛等不适。经常夜饮入睡,还可能导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神经炎及肝疾病等。另外,睡前饮酒还最易影响胃肠消化功能,从而影响睡眠质量,使人休息不好,精神不振,久而久之,对人体会造成诸多危害。夜晚饮酒入睡后,代谢减慢,肝解毒功能也相对减弱,酒中的有害物质(甲醇、杂醇油、******及铅等)更容易蓄积,对健康极为不利。所以,失眠者切莫以饮酒助眠。

饮酒能消愁

借酒消愁,从情绪上可得到暂时的宽解。但饮酒后,平时被压抑的潜藏在内心的情绪就可能显露出来,陷入一种原始的情绪状态之中,出现狂喜、暴怒、悲痛、绝望等表现。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当饮酒不能自制,导致酒依赖者必将坠入疾病的深渊,而且性格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如工作不负责任,自尊心丧失,自私自利,好自我吹嘘等。因此,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应向朋友倾诉,或请心理医师帮助排解。

夏天喝啤酒能解暑

暑天喝上一杯冰镇啤酒,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多喝啤酒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毕竟也含有酒精,和冬天不同的是,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也会持续不断,这不仅达不到解暑目的,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甚至会造成工作中的差错事故。

用酒可消毒碗筷

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浓度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在56%以下。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目的。

只要不醉,酒可随意喝

冬季天寒,三五好友相聚,难免畅饮一番。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酒量大小取决于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多少。肝脏处理酒精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3毫升。因此,喝酒不要太快,一旦出现头晕现象,说明已经超过肝脏处理能力,酒精到了血液进入大脑中就会头晕。一般说来,正常人的肝脏每天平均可处理酒精38毫升,如换算成53度的白酒,约75毫升,换算成4度的啤酒,大约是一瓶。因此,从健康的角度讲,只要不醉喝多少都无所谓的观念是错误的。真正可以“解酒”的食物是不存在的。不过醉酒后可以喝一些茶水、牛奶、糖水、蜂蜜 水,茶叶中的茶碱有利尿功效,可促进酒精排出,而食用一些糖类则有保肝作用。

喝酒对身体绝对没好处

有研究表明:与滴酒不沾的人相比,适度饮酒可以降低约1/3的心脏病发病概率。进餐的时候限量饮酒,可以减少血液中酒精含量,同时还能加速身体的代谢,这些综合起来能够起到缓解血压升高的作用。

喝醋可解酒

人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对胃肠黏膜的严重刺激,使胃和十二指肠充血,胃酸分泌增加,同时促进了胰液的大量产生。此时喝醋,不仅加重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更易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急性胰腺炎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