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营养师与百病食疗方
12162100000017

第17章 日常饮食 (4)

第三章 日常饮食 (4)

细胞癌变发生在酗酒者体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两倍这就说明长期饮酒会导致各种癌症的发生。癌变发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细胞长期处于麻痹状态,发生突变;另一种是乙醇在肝脏的作用下生成毒性更大的乙醛,乙醛有促细胞癌变的作用。

7.损害肝脏 酒精进入人体后由肝脏来进行解毒。长期饮酒必然会加重肝的负担,加快肝脏老化速度,导致肝硬化、脂肪肝、肝炎,甚至引发肝癌。

8.导致骨质疏松症。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等骨科疾病。

哪些人不宜喝酒

患肝病的人

酒精在人体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都主要在肝脏进行。肝脏是机体的解毒器官。肝脏在对酒精解毒过程中会产生比酒精毒性更大的代谢产物——乙醛。乙醛对肝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

2.患溃疡病的人

白酒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对胃、肠等消化器官具有直接的伤害。刺激溃疡面产生剧烈疼痛;使胃和肠黏膜的溃疡面扩大或充血,严重者会造成胃穿孔。啤酒的酒精含量不高,但溃疡病人也不宜饮用。

3.患糖尿病的人 酒中含有大量消耗胰岛素的物质,机体内血糖浓度的正常平衡遭到破坏,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无法抑制,使糖尿病的病情恶化。

4.患高血压的人 饮酒会导致血液中脂类物质增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造成血压升高,并可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5.患肾病的人

肾病患者本身肾功能不全,新陈代谢功能较为低下。饮酒后酒精产生的各种毒素积聚于肾脏中,久而久之会引起尿灼、尿涩、尿黄、尿痛等症,更严重的会导致肾结石、肾病综合征等疾患。

6.患皮肤病的人

酒为湿热之品,饮用后会造成湿热之邪蕴积于肌肤,导致疾病的加重或复发。饮酒可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与变态反应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的皮肤病(湿诊、银屑病等)加重或复发。

7.患感冒的人

酒会与感冒药中的退热成分共同作用形成引发肝坏死的物质。所以服用任何感冒药的人应切忌不要食用任何含有酒精的食品。即使没服感冒药,由热邪引起的感冒也不宜喝酒。酒是湿热之品,饮用后会与体内的热邪共同形成湿热之邪,加重了对人体的危害。

素食对健康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等“富贵病”的影响,在全球兴起了一阵“素食热”,全国上下将之奉为养生准则。素食者认为:素食有利于健康长寿,有利于被消化、吸收,有利于抑制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有利于减肥去脂,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肌肤润泽有弹性,提高皮肤的抗衰老能力等等,而把一切疾病都归于动物食品。因为素食者过于强调素食的优点,所以一时间使素食享誉全球,然而过分地强调素食是不利健康的。

1.不利于身体强健

由于素食品营养过于单调,长期素食可使人逐渐失去消化肉食品的功能,减少了对营养成分的吸收。素食使人长寿,却并不能使人强健,有时反而会因营养不良而虚弱,导致疾病的发生。

2.不利于矿物质的吸收

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铬、锰、铁、铜、锌等,主要从动物类食品中获得。缺少矿物质人体终会生病。以锌为例,妇女缺锌会影响婴儿的发育,使新生儿出现各种先天性疾病。

3.不利于脂类、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摄入

素食品中脂肪与蛋白质的含量远远少于动物食品。长期素食可导致脂类和蛋白质的吸收不足。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引起神疲乏力、健忘、反应缓慢等症状,甚至造成机体提前老化和痴呆症的出现。

4.不利于维生素B12的吸收 素食品中维生素B12的含量极少。缺少维生素B12可导致口唇、口角、舌等部位出现炎症。

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认为:要想保证身体健康,日常饮食荤素搭配是必不可少的。

荤素结合也要注意它的合理性。一般来说,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各种蛋白质、脂类以及铁、锌等矿质元素是生长不可缺少的,在荤素结合上应偏重于动物性食物;对于老年人和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动物性食物会使血液中脂类含量升高,在荤素结合上应偏重于素食品。日常生活中要随着自身状况的改变来改变素食与荤食的比例,以获得均衡的营养和强健的体魄。

饮食过量有害健康

1.导致营养单一化

过量摄入的大多是同一类食物,这部分营养物质在体内过剩而造成堆积。而另一方面未被摄入的营养物质却严重不足,使体内营养平衡严重失调,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生命活动需要,引发所谓过剩性疾病。

2.导致胃与大脑功能损害

饮食过量后,血液集中流向胃肠道以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和吸收。此时大脑的供氧供血就会相对不足,这将影响大脑的生理功能,对人的脑神经和智力都有一定损害。饮食过量后,由于食物过多,胃肠的工作时间增长,久而久之,胃肠会出现“疲倦”,导致胃肠功能受损,引发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3.导致“富贵病”的产生 过剩的营养物质以各种形式堆积在人体内,从而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各种“富贵病”。

养生谚语:要想身体安,但得三分饥与寒。科学家们也从老鼠身上证实了这一点,他们通过对老鼠的进食限制发现:进食量少的老鼠比饱食的老鼠精力更加旺盛而且寿命增长。适当的节食会使衰老延迟,减少疾病的发生,使人健康长寿。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只吃七八分饱的好习惯,杜绝暴饮暴食。

科学合理的安排一日三餐

1.定时

进食时间的安排要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一般进餐的时间间隔应以5小时左右为宜。因为这样既不会因时间间隔过长而使人产生饥饿感,又不会因时间间隔过短而使人体产生因消化系统忙于消化所产生的疲劳感,对人体是最适宜的。三餐时间的选择还要考虑人体固有的生物钟,一般情况下,早餐应在早6点至8点,午餐应在11点至下午点,晚餐应在晚6点至8点为宜。

2.定量

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这话很有科学道理。据研究,人三餐能量最佳摄取比例为:早餐占一天能量摄取量的30%,午餐占一天能量摄取量的40%,晚餐占一天能量摄取量的30%。如此便能很好地适应人的生活需求和生理需求,并且利于营养吸收。不过规定也不是死板教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个人的自身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合理摄食量。

应当注重早餐的质量

一天精神好不好,要看早餐饱不饱。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许多人对早餐的重视不足,加之传统早餐搭配不能引起人们的食欲,所以早餐常常被人们忽略。不吃早餐可对人产生以下损害:

1.导致疲劳、头晕

经过一夜的代谢,胃中食物已然消耗一空,人体急需能量的补给。此时如果不按时摄入食物会出现低血糖、供氧量减少,由此引起头晕、乏力,工作效率下降,人易疲劳。

2.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由于早餐未能供给人体足够的能量,机体内所有的生理活动都减缓,而血液循环速度的减缓会引起血栓、心功能下降等诸多症状。

3.出现胃炎、胃溃疡 早晨胃已排空,此时如果不摄入食物会导致胃液对胃本身造成伤害,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病症。

4.导致胆结石的发生 人体在不摄入食物的情况下,胆汁仍会排入肠道,由于没有食物可消化,如此长久可导致胆结石的发生。

5.导致儿童发育不良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此时营养供给不足会影响儿童智力与身体的发育。导致身体矮小、反应迟钝、智力受限等症。

6.导致肥胖 有人不吃早餐是为了减肥。殊不知这样会导致午餐时产生严重的饥饿感,增加午餐的摄入量。

如何安排早餐呢?营养学家认为:足够的蛋白质和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是保证早餐质量的主要因素。

1.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食物(牛奶、豆类食品等)、少量的淀粉类食物(米、面类)。

2.早餐要干、稀搭配,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3.要适当的搭配些蔬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无机盐、有机酸等物质,易被人吸收,也可以提高食欲。

4.要适当的饮用一些果汁。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同时早餐时食用还可提高食欲,有利于进餐。

晚餐为什么不宜多吃

晚饭需要少,只吃八分饱。但为什么要吃少?吃多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1.导致肥胖 由于夜间人们活动量小,能量需求量较少,此时摄入较多食物,将会因得不到消耗而转化为脂肪贮存于体内。久之造成肥胖。

2.导致动脉硬化及心脏病 由于晚餐过饱,体内血脂、胆固醇的含量也相应的升高,这样就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导致胰腺炎、胆道结石、蛔虫梗阻和慢性胆道感染 这些疾病都是晚餐过饱加上饮酒过量造成的。

4.导致神经衰弱 晚餐过饱,食物加重了胃肠消化系统的负担,同时会使神经出现亢奋,出现心烦、心胸憋闷、失眠等症,时间长了会导致神经衰弱。

5.导致糖尿病 晚餐过饱会使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久之造成胰腺提前老化,导致人到中、老年时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

6.导致尿路结石

当晚餐摄入大量钙质时,因夜间运动少,钙的吸收量减少,随人体代谢进入膀胱。钙质长时间存于膀胱而不能排出体外,会聚集形成沉淀物,长时间的积聚可导致尿路结石。

进餐前应注意哪些事情

食欲的好坏不仅与饥饿程度有关,还与人的心情、食物的色泽气味等因素有关。进餐前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运动

少量轻度的运动可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引发食欲,有利于人们进食。但大量的运动可使运动中枢高度兴奋,此时大量的血液都为身体的其他部分提供能量,胃液的分泌量较少,胃肠的消化功能降低。最健康的做法是:运动后静止1小时左右后再进餐。

2.饮水

少量饮水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但大量饮水会使人产生饱腹感,影响食欲,同时还会导致胃酸浓度下降,降低了杀菌与消化食物的能力,对身体造成损害。正确的方式是:进餐前1小时左右适量饮水。

3.甜食 甜食可迅速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降低人体的饥饿感,使人的食欲下降,同时会影响蛋白质的吸收。所以进餐前不宜大量食用甜食。

为什么进餐时要细嚼慢咽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做什么事情都讲究速度。但为了你的身体健康,吃饭就不能讲究速度。进餐时细嚼慢咽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消化食物有很好的作用。细嚼慢咽延长食物在口腔的时间,有利于唾液与食物充分的混合,延长了淀粉酶作用食物的时间,提高了吸收率。由于咀嚼次数的增多使食物变成颗粒很少的物质,加大在胃肠中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且食物颗粒越小,越易被消化,营养成分越易被吸收。

2.有利于防止口腔疾病 咀嚼时间增长使牙齿在运动中变得更加坚固并且清洁了牙齿,使牙龈得到了一定的按摩。有效的防止龋齿、牙龈炎、牙出血等口腔疾病的发生。

3.有利于颌骨的成形 咀嚼时间一长,对颌骨的压力刺激时间增长,这就促进颌骨的生长,使其成形。这一点对骨骼还在发育的儿童尤为有益。

4.有利于美容 咀嚼促进口腔与脸部血液循环加快,使皮肤和肌肉获得更多的养分,使脸部肌肉发达,皮肤细嫩光泽。

5.有利于视力健康 随着咀嚼对脸部肌肉的运动,对面部的视觉神经有一定的刺激,提高了人的视觉能力。

6.可防治其他疾病 由于咀嚼加强了脸部血液流动,加快带动了全身血液循环的速度,具有减肥、降血糖的功效。

进餐后应注意哪些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饭后饮些茶、抽支烟、散散步、吃些水果、松松腰带等,还有饭后洗澡、睡觉。孰不知如果饭后马上进行这些事情,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饮茶已成为许多人的嗜好,但饭后并不适合马上饮茶,尤其对于儿童和老人。饭后马上饮茶会冲淡消化液导致消化不良;茶中的化学成分与食物中矿物质反应生成难溶物质,不易吸收;会使有毒物质溶于茶中被人体吸收。

饭后血液流动的速度加快,此时吸烟会使其中的有害成分随血液遍布全身。所以此时吸烟对脑、心、肝的危害最大。

一般认为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但不应是饭后马上散步。食物在人体中需要一定时间消化,此时散步会妨碍消化系统的工作,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同时产生大量食物残渣,引发胃肠疾病和阑尾炎。

饭后吃水果可使腹部产生胀痛,造成大便异常,此时吃水果还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引发胃肠疾患。

晚饭过饱会出现一时的腹胀,此使人们喜欢用松腰带的方式缓解,却不知这会导致腹内压的急剧下降,引发脏器下垂,最易出现的是胃下垂。

饭后身体会有疲倦感,此时洗澡不但加重疲倦,而且热水会使皮肤血液运行加快,使体内血液大多向体表运行,不利于血液向胃肠道运行,而妨碍了食物的消化。用冷水洗澡危害更大,此时身体的温度较高,冷水会使热量郁积在体内而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