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时每刻皆为逍遥时光
12058800000004

第4章 世界变了,我们怎么办(1)

千云万水间,

中有一闲士。

白日游青山,

夜归岩下睡。

倏尔过春秋,

寂然无尘累。

快哉何所依,

静若秋江水。

——寒山

于是迪安不能搭车和我们一起去市中心,我所能做的只是坐在凯迪拉克后座向他挥手告别。开车的经纪人也不想和迪安打交道。迪安穿着一件特地为了抵御东部的寒冷而买的虫蛀的旧大衣独自走开了,我最后见到他时,他朝第七街拐了弯,直奔前程。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流水里的世界和世界里的浮云

繁华深处,一颗一颗不安的心。手机出现一点状况,想去买一部新的iPhone 5,但是,马上有人提醒,iPhone 6就快出来了,还买5?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一个词:换代。如果是一代的代,那么,一代也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换代的代,不是朝代换代的代,不是一代人的代,而是代替的代:不停地用新的代替旧的。

从前,我的祖母还在世,她会和我聊从前。

从前,她结婚时候陪嫁过来的那张小桌子还在,只是油漆已经斑驳。

从前,她结婚时候的那张床还在,睡了60多年。60多年,多么漫长的时光。在今天,一件物品在我们的家里存在6年,已经是漫长的时光。

那个时候的乡村,还是老式的房子。瓦房,砖墙。每一栋房子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时光仿佛停止在了每一件家具的纹路里。有一年夏天,是我研究生毕业的十年后,我回到从前读研究生时的宿舍,发现收发室里的人还是从前那位女孩。那一刻,觉得时光凝固在了空气里,十年来的浮沉,其实并没有改变什么。世界一如从前。

然而,即使是从前,每时每刻,我们面对的也是变化不已的世界。那位传达室的女孩已经老了十岁。我想起小时候在乡间,没有电灯,没有电视,几乎没有什么电器。我们生活在一成不变的陈旧的事物里。每天的变化是日出日落,是四季的更替,是树上突然长出了新芽,是河流突然结了冰……变化只出现在老祖母的闲言碎语里,比如,那个嫁到什么村的女孩子年纪轻轻的就成了寡妇;又比如,邻村的那个什么人触电死了……从前是有变化的,从前的变化是四季流转,是人事沧桑,是命运流转。

所以,寒山的诗第一句就是:千云万水间,中有一闲士。在浮云和流水之间,那个人很淡定很自由地活着。当潮流乱纷纷,当意料不到的变化忽然降临,多么想淡定。要淡定,我们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只是很难,很多情绪会随着变化而来,很难控制。但是,寒山诗里的那个人控制住了,活在千变万化里,那些或大或小、或偶然或必然的变化,都不能影响他,也不能困扰他。

云和水意味着自然的天地,自然地活在天地之间,所以从容。当然,也不妨试着另一番解读,把云读作浮云。人们经常说:不过浮云。浮云不过是虚妄的刹那消失的事物,不可靠的事物。又有古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不怕浮云遮住了视线。浮云成了某种障碍物,某种阻碍我们认识真相的假象。在世间,我们确实活在各种浮云里,这些浮云可能是华美的青春,也可能是炙手可热的权势,也可能是虚伪的人际关系,也可能是一次甜美的聚会……还有,那些衰老,那些困窘,那些痛苦的分离,也不过是浮云。

浮云意味着世事的变幻。《红楼梦》写尽了这种红尘的变幻。一开篇,跛脚道人就吟了一首《好了歌》,甄士隐作了这样的解读: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是从前,世事的无常击中了一颗又一颗敏感的心。突如其来的灾难,天灾或人祸,都不是人自己能够控制的。生活里处处是变动的因子,时不时就会有意料之外。荣衰的变幻,亲疏的变幻,成败的变幻,爱恨的变幻,贫富的变幻,这是人间的万象。每天都在上演的人间万象,人的悲欢各不相同,又大同小异。这是古人的悲哀。

浮云的下面有流水。孔子曾经临河而叹:逝者如斯夫。水的流逝犹如时间的流逝。时间的流逝是生生不息,是一刻都不会停下来的变化。活在时间里,就是活在永恒的变动里。

苏东坡的《赤壁赋》里,写到月夜乘船游览赤壁,同游的人非常感伤,为什么呢?

那人感叹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是从前,时光的流变击中了一颗又一颗敏感的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古人的另一重悲哀。

千云万水间,揭示了一种空间的变幻和时间的变幻。人活在世界上,常常迷惑于此。在空间的变幻里,在世事的沧桑里,我们容易执着于那些浮云般的虚华;在时间的变幻里,在命运的浮沉里,我们容易随波逐流,看不清命运的方向。

这是从前的人要面对的两种变化:不确定性的变化和时间的变化。不确定性,让人觉得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时间的流逝,让人觉得一切都无法留存下来。空间的变幻带来的是不确定性的焦虑,就像我们走在一条陌生的道路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时间的变幻带来的是对意义的焦虑,如果一切的英雄伟业最后都不过付之东流,如果我们所有人都会在时光里枯萎凋谢,那么,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劳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的我们,还是要面对这两种变化。我们仍然生活在时间里,生活在曾经照耀过寒山照耀过苏东坡的月光下。还是要面对世事的变幻、人事的沧桑。只不过我们的时代多了两种世事的变化:科技潮流与时尚潮流。从前的人没有要不要换手机的烦恼,没有要不要追逐时尚的烦恼。

今天的我们,在尘世的浮云和流水里,在日新月异的潮流里,常常无所适从,迷失方向。每天我们都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要不要换手机?明天会怎么样?这个社会会怎样?房价是跌还是涨?移民还是留在国内?这个行业有没有前途……我们淹没在海量的信息里,徘徊在无数的选择里,面对着时刻变化的外部环境,我们常常茫然若失。

怎样才能不茫然若失呢?怎样才能像寒山诗里描写的那样,做一个“闲人”呢?

你看那个“闲人”在世事变幻里多么自由自在:白天到山上去游荡,晚上又回到岩石下睡觉;一下子四季就过去了,世界吵吵闹闹的,这个闲人却安安静静的,世间的那些变幻那些热闹都没有成为他的负担,所以他没有什么烦恼;不论这个世界怎么变,他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依赖,他只是依靠他自己,他就那样自得其乐,就像秋天的江水那样宁静。

为什么呢?

应变之道:觉知到变化

丰子恺先生说,大自然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叫“渐”。就是不知不觉间已经老了,不知不觉间一个时代过去了,不知不觉间永远失散了,不知不觉间就已经习惯了……如果我们对于外界的变化总是不知不觉,就会麻木不仁,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

小时候没有离开过父母,总是活在自己的家里,以为全世界的家都是自己家;一直生活在某个城市,以为那个城市就是全世界;

一直工作在某个行业,以为这个行业的法则理所当然、不可动摇。

如果有一天,离开了父母,发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庭;如果有一天,离开了自己的小城,发现天地原来很大;如果有一天,离开了自己所在的行业,发现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不可动摇的。

所以,活着活着就应当不时跳出来,有所觉知,不要稀里糊涂就老了、就散了、就死了。

Jeff Kintezele曾说:“迟早要承担苦果的人,是那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发生这种事情的普通人。”

所以活着活着就要跳出来,看看周围发生了什么,看看到底什么在改变着。从电视机到电脑,从电脑到智能手机,从宽银幕到3D,从百货商店到购物中心,再到电商,诸如此类,是日常生活里随时可见的变化,每个细微的变化带来的,都可能是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比如,苹果手机的诞生,不仅改变了通信方式或社交方式,而且不知不觉改变了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

所以,活着,就是活在两种变化里。第一是规律性的变化,比如四季的轮转,比如生死的轮回,比如新旧的更替;第二是偶发性的变化,比如意外的车祸,比如突然的失业,等等。所以,活着,就是活在变化里,活在变化的世界里,活在你自己变化的身体里,活在你自己变幻不定的心绪里。不论你有什么才能,或者拥有多么巨大的财富,都不可能让这个世界不再变化,让你的身体不再变得衰老。

你得接受无常,这是一个存在的事实,无法改变。就像陆游说的:“月淡烟深听牧笛,死生常事不须愁。”事实上,你再愁也不会改变死亡的发生,再愁也不会阻止台风的来临,再愁也不会阻止疾病的发生。所以,陆游说:不须愁。

应变之道:明白自己需要改变什么

寒山诗里那个“闲人”,什么也不愁,对于一切变化,不抗拒,不恐惧。每天开开心心,日出而行,日落而归,随着昼夜轮转而变化。当变化发生的时候,你得接受无常,你得随着变化而变化。如果你害怕衰老,不断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最终的结果仍然是,你在寻求长生不老的过程里渐渐老去。你无法抵抗身体的变化,你也无法抵抗四季的变化。所以,在时间的流逝里,我们要学习做时间的朋友,或者让时间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接受每一个阶段的自己,接受每时每刻的自己。

你无法抵抗大的时代潮流。

回看历史,改朝换代,战争,科技,诸如此类,都不是个人可以控制的,都不是个人祈望不改变它就不会改变了的,在大时代里,每个人都逃不出时代的大格局。回想二十多年前,电脑刚刚进入我们的生活,很多人文学科的学者,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说用电脑写作会破坏文字的韵味,都说要坚持用手写。二十多年过去了,包括我自己在内,几乎所有人都已经习惯用电脑写作。

现在,我们都明白,这种抗拒毫无意义,你要做的,只能是改变自己,顺应潮流。时代总在动荡,你没有办法让它按你的想法改变,只能是你自己适应时代的变幻。不论遇到科技的革命,还是社会方式的变动,我们只能去适应这种改变,别无他法。

你也无法抵抗很多意料之外的事。

有一个香港的朋友,在很多年前的金融危机时,失业了。他从很年轻的时候,慢慢打拼到中年,才混到了当时那样一个体面的职位。但有一天,突然被告知失去了工作。愤怒、茫然、沮丧,弥漫在心间。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失业来了,要面对它。再也没有钱供楼了,要面对它。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面对。我们会在抱怨和幻想里度日,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幻想着出现奇迹。但我们应该明白,抱怨和幻想都没有什么用,即使像有些心理辅导教你的,自己对自己大吼“我会赢”。即使你喊破了嗓子,喊得全世界都听见,也没有用,事实就是事实:你已经输了。除了面对,除了接受,你没有别的办法。

《周易·系辞下》说道:“穷则变,变则通。”

办法就是你得行动,你得改变自己,你得再去找工作。那个朋友在痛苦了一个月之后,振作精神,一个线索一个线索去找工作。然而,一年过去了,仍然不能找到和以前职位相当的工作。香港的物价昂贵,他已经很难再维持下去。于是不得不降低标准,只要有工作就可以,打算货车司机也干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偶遇一个中学同学,这个中学同学一直在内地发展。得知他失业,随口说了一句:何不去内地?然后,他真的去了内地。然后,他发现以他当时的积蓄,在香港维持不了几年,而在内地的城市,差不多可以生活一辈子。就这样,他在内地的一个城市投资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直到现在。

如果他不愿意改变,他可能还在按照原来职位的标准窝在香港寻找工作,疲于奔命,很可能一辈子再也无法找到,一辈子在原来的社会轨道里打转、潦倒。一旦他跳出来,跳出他原来的生活视野,跳出他原来的标准,改变就发生了,一条新的道路就会出现。

当外界的改变发生,而我们看不见这种改变,或者拒绝应对这种改变,那么只能把自己陷于一个窝囊的境地。当改变发生的时候,顺时而为,顺势而为,改变自己应当改变的,就可以像寒山诗里的那个闲人一样,在时间的流变里来去自由了。

很赞同一种说法:预报天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对天气的变化;预防疾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疾病的发生。预防失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失业的降临。在各种可以预计的和无法预计的变化面前,要学会改变自己应当改变的。

流水里的世界和世界里的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