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好笑事,
略陈三五个。
张公富奢华,
孟子贫坎坷。
只取侏儒饱,
不怜方朔饿。
巴歌唱者多,
白雪无人和。
——寒山
我一生就这样随遇而安。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世间闹事,无须怨怒
这个世界上处处有可笑的事,时时有可笑的人。一件一件地说,几百年也说不完。寒山说,我就说三五个吧。
第一个是张仪和孟子。孟子大家都知道,就是孔孟之道的那个孟子。儒家学说在他手里发扬光大。他的才华德行,大约算得上是君子了。然而,他一辈子非常坎坷贫困。另一个人——张仪是战国时代的人,是纵横家的代表,曾经当上秦国的丞相。所谓纵横,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忽悠。很像现在搞文化创意的人,用各种各样的点子赢得别人的投资。没有什么原则,只要能忽悠到投资就是成功。
寒山觉得这件事实在很可笑。像孟子这样恪守诚实信义的人,遭受的是贫穷潦倒。像张仪这样哗众取宠、权谋算计的人,却享受富贵荣华。
第二个,寒山说的是东方朔,汉代有名的文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幽默大师,因为能讲笑话,所以汉武帝把他留在身边作大臣。东方朔其实是有治国理想的,却不得不以俳优取悦皇帝。寒山说的是东方朔早期的事情。那时,东方朔做一个小小的公车令,薪水低微,又见不到皇帝诉苦。怎么办呢?他吓唬几个为皇帝养马的侏儒说:“你们几个既不能打仗,又不能种田,又没有治国方略,皇帝打算要杀死你们。”结果,侏儒哭着跑到汉武帝那儿。汉武帝问怎么回事,侏儒就说了是东方朔告诉他们的。
汉武帝把东方朔叫到跟前,问他为何如此。东方朔就说:“这几个侏儒身高不足三尺,我的身高堂堂九尺有余,拿的薪水却和他们一样多。皇上这是要把他们饱死,而把我饿死。”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就提拔了东方朔。
第三个,寒山说,那些粗俗的歌曲唱的人很多,而那些精美的优雅的歌曲却没有多少人欣赏。这个典故大凡中国人都知道,叫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典故出自宋玉《对楚王问》,讲一个歌者先唱了《下里巴人》,全国有几千人去附和他;又唱了《阳阿》《薤露》,全国有几百人附和他;最后唱了《阳春》《白雪》,全国只有几十个人附和他。由此,有了“曲高和寡”这个成语。
寒山讲的这三件事,其实都和命运有关。第一件事,关于个人的品德和命运,好的德行并不能带来好的命运。第二件事,好的天赋也并不能带给你好的报酬。第三件事,好的品质也并不一定让你更受欢迎。
三件事,说的都是世间的不公。所以,隐含的问题是如何看待世间的不公。再往深里说,三件事,说的都是我们无法把握的命运。所以,如何看待世间不公的问题,其实是:如何把握我们不能把握的?再往深里说,是如何看待世间的宿命?
为何好人没有好报?
关于“好人常常不得好报,坏人过得很好”,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感慨。上天似乎不会因为你有好的品德而特别垂顾你,也不会因为你作恶累累而惩罚你。好像我们已经见惯了好人遭遇灾厄,而坏人春风得意,这是为什么呢?只能如孔子那样感叹:都是命啊!都是命!有什么办法呢?命中注定似的,伯牛那样的好人,偏偏得这样的绝症,偏偏要死掉,怎么会这样呢?
在西方,一些人为此而怀疑上帝。假如有上帝的话,上帝怎么会让好人受苦呢?而孔子却没有什么怀疑,只是认定这是天命。所谓“知天命”,就是对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事物的坦然接受。
我试着从逻辑的角度对此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好与坏的判定很复杂,你看到的一个很好的邻居可能是一个变态的连环杀手;我们如何判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
第二,我们认定的好人,往往是对我们有利的人,而坏人,不过是对我们不利的人。
第三,我们没有人知道上帝或造物主对于幸福的界定。我们按照世间的习见,认为财富、名气就是美好的命运。但或许,在造物主那里,这些不过是粪土,而我们认为的磨难、厄运里其实深藏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美、幸福和宁静。谁知道呢?谁知道造物主的规则呢?
第四,说到报应,说到命运。我们看到的只是眼前,最多是这一世。如果生命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我们不知道他遥远的从前和茫茫的未来。那么,你看到的只是这一世。下一世呢?上一世呢?谁知道呢?
命运对我们而言,意味着无法控制的力量。因此,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常常产生认命的念头。确实,人要死亡,什么时候死亡,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只能认命;有些人无论做什么,总是穷困,有些人不论怎么做,总是富裕,好像也是命中注定,只能认命。虽然认命,还是会抱怨,为什么我的命就不如别人呢?有一个成语叫“怨天尤人”,是我们在遇到不幸时最容易出现的情绪。
为什么这么倒霉的事情会落在我的身上呢?为什么我老老实实做人却总是遭遇艰难困苦呢?于是抱怨上天太不公平了,抱怨别人对自己的种种不好。在日常生活里,抱怨是我们经常生发的念头,所以,说我们活在抱怨的世界里,并不过分。我们总是在抱怨,抱怨最多的,是命运的不公。
问题是,真的有命运吗?如果真的有,到底是什么决定的呢?为什么这个人的容貌漂亮,而那个人很丑陋?为什么这个人生在富贵之家,而那个人生在困顿之家?为什么这个人能够出名,而那个人不论怎样都默默无名?……这一切都好像命中注定,好像有一种所谓的命理,在你出生的时候已经决定了。
明代的袁了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叫《了凡四训》,讲了他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很了不起的算命先生,说他几岁会怎么样会怎么样,结果,后来一一验证。他觉得非常神奇。这时,袁了凡遇到了一位真正的佛教徒,那位佛教徒告诉他:一点也不神奇,这都是你以前所做的结果,不过是那位算命先生敏锐地觉察到罢了;如果你现在改变你的行为,你的命运就会改变。结果,接下来的事情是,算命先生所预测的都不准确了。
袁了凡这本书非常值得中国人阅读。一般中国人在命运面前,首先的反应是抱怨,然后是认命,然后是祈求神灵来帮助自己,或者通过风水的种种法门,比如改名字、改家具的方向等来实现改运。所以,风水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推崇,大批人到佛教的寺庙里去烧香、捐钱、跪拜,目的并非为了解脱,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希望自己的命运更好。然而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在命运面前,比如遭遇突然的疾病,首先的反应是接受,很坦然地接受,然后是思考自己过去的行为,然后是更好地活下去。
在命运面前,一个佛教徒生起的念头是因果,他用因果来看待生命的种种现象,他相信不会无缘无故地生病,不会无缘无故地倒霉,万事总有它的缘由。因此,他会坦然接受,但是并不认命,也不信命。
如果真的有命运,那么,在佛教徒看来,命运的方向盘就在自己手上,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也没有什么至高的神灵在主宰着。并没有神,也没有外在的什么神奇方法,可以改变你的命运。那么,你自己如何决定着你的命运呢?佛教用因果来解释其中的秘密,《因果经》:“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涅槃经》:“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万事先看自身业多少
佛教有十二因缘的说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昭示了轮回的秘密,也昭示了生命的秘密。一般的宗教都认为存在着一个造物主,一个高于人类的全能的造物主,比如上帝。世间的一切,包括人类,以及人类所见到的大自然,都是上帝所造。但是,佛陀的十二因缘显现了完全不同的思路:并没有一个外在的造物主,而是人自己创造了自己,自己创造了自己所见到的一切。之所以有人类,之所以有大自然,之所以人类有种族等各种差异,并非上帝的旨意,而是各种生命在无数的时间里造下的各种各样的业所造成的。
没有上帝,没有外在的什么神灵,造就这个世界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的业造成了这一切,是我们自己的念头造成了这一切,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如果你理解了这个观念的深刻含义,就会明白佛教的真正核心是什么,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多得道的高僧并不认为佛教是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佛教并不消极,而是洋溢着积极的精神。是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一切的一切,不是什么运气或神灵所为,而是我们的意识、行为种下的种子结下的果。
很多人遇到过被偷窃,或者其他倒霉的事情,往往会痛恨偷窃的人。试着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身上,不要去痛骂小偷如何无良,也不要去责怪警察如何不得力,而是集中到自己身上:是我自己不小心丢了东西。不是别人要特别害我,而是我自己不小心把东西丢了。失恋的时候,我们往往怨恨那个离我们而去的人,试着不要去怨恨那个人,而让自己意识到是我自己爱上了那个人,但他并不爱我,意识到是我自己的爱出了问题。
试着在每次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别人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我们自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是因为我们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埋怨别人上,而这丝毫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别人不会因为我们的埋怨而有所改变。
所以,试着转向自己。不论发生什么,自己先承担下来。自己承担下来,就可以慢慢去解决;如果推给别人,就永远不会有解决,就永远只是在抱怨。
一切皆有因果
自己承担下来,并不是自怨自艾,而是慢慢找出原因,面对自己,面对真相。
凡事一定有它的原因,这是十二因缘说传递的一个信念。所有现象都有它的缘起,之所以来到这个世间,是因为最初的那一无明妄念,遁入时空的隧道,成为一个有形的生命,成就了一套感觉的器官。因为有感觉,所以,就有感受;因为有感受,就有贪爱;因为有贪爱,就有获取;因为有获取,就有拥有;因为有拥有,就有新的开始;因为有开始,就会有终结。
生命的现象,就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循环,不断生灭。根本的起因是无明。
所以,凡事一定有它的原因,而所有的原因,追溯起来,都应该从念头上下功夫。试着安静下来,看看哪一种烦恼,不是因为妄念而生发的。
我们的烦恼,我们的痛苦,常常源于我们对于原因的蒙昧。当我们自己遇到挫败的时候,我们不去思考原因,而很快陷于沮丧,很快认命;然后觉得生活一团糟,没有什么意义。当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不去思考原因,很快认定是别人的运气好;然后,总在埋怨自己的运气太差。十二因缘的道理告诉我们,凡事一定有它的原因。你无法达成某件事,一定有你自己的原因;别人能够做成某件事,一定有别人自己的原因。
很多佛教的故事里,佛陀讲到这个人为什么这样,那个人为什么那样,总要归因于他们的前世。比如他的前世射杀了一只停留在树上的鸟儿,这一世他就因采摘树上的果实而失足堕入死亡。关于前世的业力对于今世的影响,非常复杂,超出一般人的认知范围。
不过,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在心理上有抚慰的作用。如果我的不幸,完全没有原因,那么,我对于存在就会全然失望;因为没有原因的话,就没有法则,没有规律,我对于生命就完全没有办法把握。如果我的不幸,有它的原因,那么,我对于存在就会抱着希望;因为既然有原因,那么,就有法则,有法则就可以找到生存之道。所以,对于事必有因的信念,会把人带向积极的人生道路。活着,再也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
所以,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要抱怨,不要愤怒,不要委屈。安静下来,找到它的原因。就算你自己暂时找不到,也安静下来,相信事必有因。自己承担下来,然后,找出原因。遇到偷窃,想一想,为什么我的钱包会被偷走?遇到失恋,想一想,为什么我会被抛弃?不论遇到什么,想一想为什么,想想它的因,想想它的缘。因是主要的原因,缘是外在的原因。因缘和合就促成了一件事。
再来说说被偷窃,也许是你自己太大意,或者,说得更深一些,也许你的前世曾经犯下一个贪财的业,现在遇到了这个缘,正好你出现在那辆公交车的时候,那个和你曾经有过什么过节的人也出现了,正好人很多,而你很困,于是,那个人就偷了你的东西。继而好好想一想:为什么钱财被偷了以后你会愤怒?不妨再设想那个小偷曾经和你有过什么过节,比如你在前世欠了他钱不还,现在他偷走,算是你前世赖账的一个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