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1938中国大营救
12038600000054

第54章 云南之梦(1)

“你何时能回外交部?”

外借到“国际问题研究所”和“经济会议”的任可抽空回外交部看看,一见到外交部长王宠惠,王部长便问道。不过,还没有等任可回应,他又接着说道:“明天,我们要开一个关于在中国的犹太人安置问题的会议,请你也抽个时间参加一下。“五部长会议”开过好久了,“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你这样的“专家”。可能你在维也纳的时候,也有所耳闻,我们弄了个秘密计划。”

“是不是“云南计划”?”

“可以那么叫。但是,详情你肯定还不知道,这项计划目前还处于保密阶段,外面最多知道我们可能有个关于犹太人的计划。但是,关于犹太人的计划和方案多了,哪个是成型的,哪个是准备实行的,什么时候落实,很少有人知道。就像“伪满洲国”,日本人,我们也听说在搞什么计划,但是却不知就里。”

“需要我来做什么?”

“你来参加这个会议,小型的会议,主要是把这个计划兜兜底,你也正好全面了解一下。哦,对了,因为是商量安置犹太人的事情,有两名正在重庆的犹太人的代表也参加,你正好见见,也可以向他们了解一些情况。”

第二天,任可来参加这个小型的会议。原来,王部长所说的那两个犹太人之一是白尔克拉斯,任可已经通过骝公的介绍认识,还有一个就是万斯白,前几日只是听说了他的名字和一些情况,现在碰了面。通过这次会议,任可详细知道了所谓“云南计划”的始末:

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这阵子工作十分繁忙。他不仅亲自会见了经国联中国同志会会长骝公介绍而来的德籍犹太富商白尔克拉斯、外交部常务次长吴国祯介绍的万斯白,还有一些同情欧洲犹太人遭遇的人士。他自己也一直致力于秉承先总理和父亲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团结并扶助受奴役与受迫害的弱小民族共同奋斗,以使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立法院办公室的书桌旁,他正看着白尔克拉斯呈交给他的一份《移民十万中欧犹太人来华计划书》。这是白尔克拉斯在原来的《移民十万中欧犹太人来华方案》基础上经过修改后拟定的,那是他在拜见骝公和其他一些中国同情犹太人的遭遇的中上层人士后,经骝公介绍求见孙科之时,当面递交给孙科的。

孙科在详细看完这份计划书后,提笔伏案疾书。

原来,身在陪都重庆的立法院院长孙科一直密切关注着欧洲事态与纳粹排犹事态的发展。此时,“英国欲以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一永久之所”,虽然“引起当地阿拉伯人激烈之反对,乱事至今未戢”,但这给了孙院长灵感,能否在中国划定一块特区作为犹太人寄居区域,“以容纳穷无可归之该国人民”呢?

经过深思熟虑,1939年2月17日,孙科向国防最高委员会递交了一份提案,提议在我国西南边区划定寄居区域,安置逃亡来华的数万犹太难民:

犹太民族受亡国之苦痛最深,二千六百余年来转徙流离,备受各方之压迫。最近欧洲法西斯势力之张盛,犹太民族更饱受无情之虐待,以德国为最甚,自希特勒并奥后,屠杀奥犹,变本加厉,最近更借口德驻法大使秘书为犹人所杀害,发动大规模之排犹运动,其手段之毒辣亘古未闻。今拟在西南边陲划定犹人寄居区域,有如下之理:

一、就国策言,联合并援助弱小民族,为总理遗教所规定。

二、就对英言,援助犹人可以增进英国一般民众对我之同情。更有进者,英国之远东政策实取决于在远东之巨贾与银行家,英国对经济援助最初之阻挠与最近之实现,实皆此巨贾与银行家操纵之,而此巨贾与银行家则以犹太人为多,故此案实施当可影响英国对我态度进一步之好转。

三、就对美言,美国援犹运动,近已独占全国人民之注意,援华运动受其影响甚巨。此案实施之后,不独能获得美国一般人民之好感,且足以移美国注视犹太之目光转而向我,宣传上必可得巨大之收获。就建设前途言,犹太人财力丰盈,人才尤多,若能结其好感,得其协助,实足为我莫大之臂助。

办法:

一、在西南边区接近国际路线之虞,划定若干方里,为犹太人寄居区域。

二、由中央制定中央及地方该管长官组织委员会,负责筹划该区域建设及管理事宜。

三、由上述委员会负责发动国内外有地位声望之犹太人领袖,一致回应并参加推进此项计划。

四、另设犹太人失业技术人员登记机关,尽量介绍其专门人才,为我后方建设各部门之用。

孙科的提议得到不少人的赞同。因为这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计划,如能付诸实施,必能得到英、美等国民众的好感,而且很可能会获得国际上拥有强大财力的犹太裔商人、银行家、实业家对中国抗战事业的支援与帮助。外交部、内政部、财政部、国防最高委员会、行政院等部门为此发文、协商、论证,基本上考虑于中缅边境的云南腾越(今腾冲)、蒙自两地划设犹太人特区。该地区地处内陆,物产丰饶,气候暖热,人口稀少,环境安宁,又靠近与英属缅甸相衔接的国际公路,交通便利。滞留于上海租界内的数万犹太难民经海路到达缅甸或泰国,可以很方便地进入云南境内。此外,从欧洲经地中海乘船出逃的犹太难民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就可驶往孟加拉湾,到达缅甸,再经印缅公路进入云南,比去上海租界要近得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日军对中国各大城市、各大港口的占领与控制,随着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等处德意英和日美大规模海空战日趋激烈频繁,走海路到达中国的路线几乎全被切断,经过中国20万军民奋不顾身、日夜兼程修建的“滇缅公路”,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犹太人有可能利用和经过这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到达云南!

非但是官方,中国国内的普通民众中也弥漫着对犹太难民兄弟的关爱之情。民间组织“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始终关注犹太人问题。该会于1939年5月派员到上海进行调查,发现聚集于租界难民收容所的犹太人已达万人以上,缺衣少食,处境堪忧。出于人道主义关怀和抗战前途考虑,该会积极谋求解决办法,形成《犹太人移民中国意见》上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认为“中国方面组织犹太人移民委员会,犹太人移往中国内地,中国政府予以保护(移民之权利与义务应与中国公民同等),选择气候上与经济上适宜之一地或数地,供给居住机会,并保障其居留及工作之权利”。

就在官方和民间都在为犹太人来华事宜殚精竭虑时,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提出了另一种主张,即利用犹太人从事土地开垦。他电呈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陈述理由:云南省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犹太人云集上海,知识丰富,财力雄厚,如果能将他们移到云南开垦荒地,必定一举而多得。但龙云对自己的主张是否可行没有把握,恳请张群上报国民政府,如有可行性,立即拟定具体办法。

随着多种建议和计划的提出,容留犹太人问题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关注。蒋介石在接到孙科的提议后,当即批复:“原则同意,交行政院筹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