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1938中国大营救
12038600000053

第53章 威武搭档

另一名跟随万斯白一起来的“搭档”,名叫安恭根,也是一名厉害角色。安恭根与万斯白从上海去香港,再从香港搭乘一架英国飞机到达桂林,最后辗转来到重庆。

安恭根是朝鲜民族英雄安重根的胞弟。1909年,孤胆勇士安重根在哈尔滨车站月台开枪击毙了一向鼓吹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世界为之震惊!安重根被捕后,备受日军宪警拷打,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其弟安恭根小小年纪就流亡于大连、沈阳、北京、上海等地,投身于抗日救国斗争,成长为一名职业革命者。

1932年4月,日酋白川义则大将和外相重光葵等人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庆贺天皇生日的集会,与会的除千余日本陆海军官兵外还有许多日韩侨民。安恭根参与了爆炸行动,担任后勤掩护。炸弹炸死白川大将等多人,重光葵负重伤。而后,安恭根逃到南京,得到国民党中统前身、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处处长徐恩曾的保护。经徐恩曾与元老褚辅成相商,褚辅成冒着被日本人报复的危险,设法将化装了的安恭根送往其家乡浙江嘉兴,藏匿于一祠堂里,逃脱了日军特务的追杀。

抗战爆发后,精明强悍的安恭根已是韩国流亡在中国的抗日组织“大韩复兴党”的情报部长,同时又受聘于中统,按月领取活动津贴。他的家也从上海迁往重庆。但是,他本人,则深入上海,在租界内专搞对日情报工作,出生入死,冒险犯难。安恭根与犹太社团领导人艾尔克曼、巴亚柯夫等人关系一向亲密,多次得到他们的帮助。这回安恭根主动提出愿为犹太朋友效力,愿充当万斯白的助手,一个有利条件是他与国民党高层一些官员的关系不错,便于开展游说活动。

现在,已经秘密潜入重庆的万斯白和安恭根受上海犹太侨民领袖艾尔克曼的委托来重庆活动。任务有三:一是到外交部、财政部、行政院等机关进行游说活动,陈述犹太难民的悲惨处境,促使重庆政府尽快实施在大西南安置犹太难民的计划;二是秘密前往云南的腾越、蒙自两地区作实地考察,如地理气候、各族居民的组成成份、民风民俗、治安环境、卫生设施、是否瘴气流行区等等,要写出书面报告,越详细越好,以供犹太人社团领袖们研究;三是请万斯白、安恭根两人结束考察后取道滇缅公路,从曼德勒、仰光至孟加拉湾港口,再搭乘轮船经香港返回上海,也即是探探路。期限为两个月,能提前回沪当然更好。艾尔克曼除了提供旅费,还让两人携带10万法币(当时的货币)、2万美金和一些金条等,作为在重庆国民党上层搞游说活动的经费。

由于安恭根有着这样的身世与经历,虽然他为了安全起见,早已将家眷从上海转移到了重庆这一国民党的战时“陪都”与大后方,但是,因为他这次回来,负有特殊的使命,加着十二分的小心,没有立即回重庆的家与亲人团聚。

他与万斯白从上清寺东北军退役将军杨开林的家中出来后,两人便暂时分手,相约两天后碰头,投入工作。杨开林已经给他们两人介绍了他本人熟悉的且倾向于抗日的国民党的元老和上层人物。

“恭根老弟,我身上的活动经费你也带上一些吧。”说着,万斯白就将手伸进里面的衣袋,去掏金条和美金。

“老兄,别,可别,万一我藏到家里,被妻子发现,用掉了呢?”安恭根甚至开了一个轻松的玩笑。其实,他是担心有闪失,自己决不像个商人,万一被人发现,就会引起猜测和怀疑,不如本来就是个商人的万斯白带在身边更其稳妥。

两天以后开展工作,一时空闲,终于有机会可以回家,去看望久已未见面的妻子和家人了,安恭根不禁有些兴奋。山城的夜风吹来,一阵温馨凉沁,“难得忙里偷得一时闲”,他愉快地想着,边就加快了脚步。“自己出生入死,妻子担惊受怕,真真难为她了!”

天已快亮,些微的晨曦中,沿着山城高高低低的街巷兴冲冲地走着的安恭根,看到街两边的许多围墙和房屋上,都写着大幅标语,全是抗日的口号,就连显然是遭过敌机轰炸的断壁残垣上,也依稀可以辨认残留着的抗日标语的痕迹。看起来,重庆笼罩在热烈的抗日气氛中。

他回到歌乐山下磁器口附近的家里,看望了久别的妻儿。大女儿安静生已17岁,投笔从戎,穿上军装,还学会了射击。幸运的是,她在浮图关战勤总队受训时,被前来视察的宋美龄看中,问及其身世,当得知安静生的伯父便是举世闻名的抗日英雄安重根时,宋美龄很高兴,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立即调这位白皙美貌的姑娘到自己任会长的全国妇女抗日救国总会工作,给予关照。这当然也使安恭根很感激。

安恭根在家休息了一天,于第二天离家去城区复兴路上一家韩侨开的牙医诊所治牙痛病。不想就此失踪,音讯全无!安恭根怎么也没有料到,潜伏于重庆的日本特务已迅速盯上了他。

三天过去了,仍不见个人影。

经一家报纸报道后,“抗日志士安恭根神秘失踪”成了山城内外广受关注的奇案,人们议论纷纷。重庆的军警、中统、军统都奉令行动起来,忙了一星期也不见安恭根的下落。韩国流亡组织领袖金九特拜见孔祥熙院长和卫戍总司令刘峙,请求尽快破案。

悲痛中的安静生上书宋美龄,请她出面干预,总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她怀疑父亲是被军统特务绑架或杀害的。因为安恭根在上海时期一直为中统出力,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日本军事情报,却坚决拒绝与戴笠为首的军统合作,且不买军统的账。当然,也有人怀疑安恭根的失踪与日本特务有关,但又没有任何可靠证据,仅仅怀疑而已……

万斯白闻知讯息,好几天不敢外出,出门必带手枪、匕首以作防卫之用。他心中是有些数的,中国重庆政府高层就有不少身居高位的亲日分子,如何应钦、张群、戴季陶等,都与日本人有过暗中勾搭,就是蒋介石抗日也是迫于形势,而军统、中统都热衷于反共、镇压民众,对付日军的间谍活动则显得很无能,也很被动。万斯白为不负上海犹太同胞重托,还是去大溪路上的范庄(原为川军军长范绍增的别墅,后借与孔祥熙住)求见孔祥熙院长,但被孔祥熙的秘书吴佩丞挡了驾,再三陈说来意也没用。吴佩丞是个英国留学博士,傲气十足,他根本不相信万斯白说的话,甚至怀疑他别有用心。万斯白碰了壁,一时很沮丧,在陪都办事还真是不容易,而且时时有遭日特暗算的危险,可他总不能遇难而退啊。万斯白想到外交部常务次长吴国祯。据说此人作风较民主。于是,他去求见吴国祯。吴国祯很客气地接见了他,两人用英语交谈。在简朴的客厅里,吴国祯听万斯白说明来意,当然也说到同来重庆的安恭根的不幸失踪。吴国祯为之动容,他看了万斯白带来的上海犹太人社团领袖的信件、呼吁书等,深信不疑,神情沉重地告诉万斯白:他和王部长(王宠慧,时任外交部长)都同情欧洲犹太民族的悲惨处境,正与其他部门加紧协调,务求实施安置计划而又不给德国人找到抗议的口实。因为半个月前,德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康培已奉大使之命来外交部交涉,认为德国政府还未便就中国政府酝酿的安置计划提出正式抗议,但犹太人素来仇视德国,中国应考虑到不要破坏德中关系……吴国祯又给孔祥熙、宋子文打了电话,介绍万斯白去见他们。万斯白告辞时特留下2000美金,说是给吴的三个小女儿的见面礼金,但被吴国祯、黄卓群夫妇严辞拒绝。吴国祯劝他不如将这些美金捐给重庆赈济机构,为中国艰苦的抗战事业办点实事。万斯白面有愧色,心中却有些感动,看来重庆政府高层也有些讲操守的人。接下来,他又顺利见到了孔祥熙、宋子文,两人态度热诚,表示将尽力说服蒋介石。万斯白着实高兴了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