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改命
12015300000022

第22章 改命篇(5)

我父亲走后,家人和亲友还会回忆他生前的事情,难以接受事实,有时候大家还会试图发现离去的原因,但是即便想自责也根本无法自责,因为全家人该做到的都做到了。我父亲的结局是完美的,既没有任何大小疾病,也从未有过抑郁悲观的心情,他带着微笑在睡梦中离去,好像在向人们传递着一个美好的消息,那就是他一生圆满,寿终正寝。他的“无疾而终”,从家人、到刑警和法医,都认为不可思议,因为他们见到的这种情况不多,走的时候丝毫没有痛苦,没有疾病,没有挣扎,表情安详,面带微笑,肤色自然。法医需要走程序,排除自杀、他杀、食物中毒的可能,最后开具自然死亡证明。当然,任何死亡都必有原因,如果想彻底发现原因,尸检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大家都认为没有必要。

我现在最为感慨的就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确是人无法改变的事实。人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预知自己何时归西——无论是一场疾病,还是突如其来的横祸,还是无疾而逝,无论你多么小心,多么谨慎,上帝让你走的时候,你仍然丝毫没有准备。

我们每个人都会迎来那一天,即便人们心目中“神通广大”的佛祖,仍然因为食物中毒而于80岁之时仙逝。人生自古谁无死?既然都会走那一条路,我们就要多多考虑归西之前应该如何活着。

我给我父亲买过一个小包,具有保温功能,可以放茶壶和杂物。他走之前一直很喜欢这个小包,把钱、老年证、离休证、手帕、袜子等物都放在此包中,然后放在床上枕头边。在他被拉到法医鉴定处时,身上带的家里的钥匙被取下来,那个他生前喜欢的小包也留在床上。到了法医鉴定处,衣服也全部被脱掉。如果你看着那一幕幕,会给你很大的精神刺激,那就是人这一生,真是什么也带不来,什么也带不走,空手而来,空手而去。生活中有的人喜欢敛财,有的人喜欢敛物,殊不知到头来都是一无所有。

我父亲生前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贪图享受,但是我感觉在他走的时候,以及在他走之后,上帝给他一个善终,而冥冥中未来的归宿也会十分殊胜。一个人倘若有福报享受物质,那最好还是多多惜福,因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每个人的福报都是有一定限度,过早暴殄天物,必定结局凄惨,在冥间也一样堕入恶道,受苦受难。

我自己走过这些岁月,积累了很多人生阅历,越发看淡了一切名利,从彻底吃素,到淡泊明志,欲望越淡,心情越平和,不再急功近利、不再焦灼不安、不再迷惘困惑,也不轻易嗔恨。我对现状很知足,不需要攀缘,不需要执着;我受到耶稣教诲的感触,不再为未来所担忧;我能做到的就是把每一天过好,因为今天还会有今天的忧虑,明天的忧虑明天再说。只要相信上帝,上帝就绝对不会亏待于你。我也希望我有朝一日也有善终,无疾而逝。在那另一个空间,永远美好的天堂,永久得到神的护佑和赐福。

在我父亲无疾仙逝之后,我多次和德高望重的佛门居士唐老师交流,她的一些意见我十分认可。那一天从下午到晚上我二人一直在探讨,我父亲一生与人为善,而且健康无病,但是为何在82岁之时被上帝召走?更为匪夷所思的是,在他走之前的一个多月家中好消息不断,先是离休老干部又涨工资了,然后是我被加拿大两家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又是我侄子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生毕业找到诱人的工作,并和青梅竹马的女同学订婚,那个女孩更是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二人又给我父亲做了一顿饭,还去物美给我爸买了好多好吃的……就在家中捷报频传之时,我父亲开开心心睡过去了,面带微笑离开人世,告别了功德圆满的一生。唐老师认为结局是很殊胜的,至于为何没有再多一些寿命,是因为我父亲近期的福报频现,但是由于没有修行,福报消受不了,只好离开这个世间。

作为学术界人士,我一向注重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对于没有科学验证的猜想,一般都抱有中立态度。唐老师的话虽然听似非理性,但是当我联想到其他一些事例,不免倒抽一口冷气。

我大哥第一任妻子2000年在39岁之际在家中莫名其妙猝死,医院说是心脏猝死,但是她偏偏从来没有任何心脏疾病。而说来也巧,他们夫妻努力了十几年,买了新房子,花了几十万装修,还没住进去十天,她就归西了。别人纷纷说她没有这个福气享受新房,所以一旦入住,上帝就把她召走了。我的堂兄也是类似情况。我的叔叔在位时是厅局级高干,在其呵护下,我的这个堂兄从小到大就无须自己打拼,结婚时就入住装修豪华的公寓,锦衣玉食,生活富足,结果30多岁便得了癌症,每个月治疗费用都是天价,但是最后还是在剧痛中走了。过了几年我叔叔也得了癌症,骨瘦如柴地走了。

家里情况如此,社会上更是有无数的事例:那些非富即贵的成功人士,不乏英年早逝者,纵有万贯家财,生前纸醉金迷,最后也撒手人寰、痛苦离世。我又联想到那些生活俭朴,乐于施舍的顶级富豪,为何很多人都布施募捐慷慨至极?不仅仅是税务问题的考虑,其实这些人也都明白,根据宇宙能量守恒定律,人如有过高的福报,一定要回馈社会,切勿敛财挥霍,否则过早享尽了福报,最后很可能不得善终。

我的多年经历训练了我宠辱不惊的性格,如果有喜讯,也没必要沾沾自喜;如果有噩耗,也决不是世界末日。对万事万物都不为所动;宇宙能量守恒,每个人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自从得知我父仙逝,无论是温哥华还是北京,都有众多朋友给予我慰藉和友爱,他们带我吃饭、喝咖啡,与我聊天并且安慰我,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让我感觉好了很多。在北京,连日来也是不断有朋友约我吃饭聊天,每家都有亲人故去,所以各自说起各自家人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并非是那唯一的不幸者。这些朋友多达十多个,网上联络的还不算,而且在最关键时刻,即报警、联系120并将我父遗体送至法医鉴定处之时,都有好几个亲友鼎力相助。这让我感到无比温暖,这也是对我多年来为人处世的一个肯定和回报!

每个人迟早都会失去自己的父母,但是能支撑自己继续生存的力量,很大一部分还是朋友的友情。生死无常,但情义常在。我总结出交友的成功之道:第一,不要对人的要求太高,如果太高,就有可能会失望甚至嗔恨;第二,不能吝啬小气,要善待朋友,多多付出,吃亏是福;第三,要宽宏大度,如果受到了伤害,切忌以怨报怨,不要把自己和别人对等起来,此时最好宽容,最终你会有更多的朋友。

人一生真是不容易,我父亲活到了82岁,看似漫长,实际上在我们眼中是弹指一挥间的工夫。活着,牵挂着朋友,也有朋友的牵挂,的确是一种幸福。网上有一些居士告诉我要花多少钱超度方有殊胜的归宿,并开出了套餐价码,有念经、放生、烟供、火供、佛像上镌刻人名等等,价格不菲,属于高消费,我没有动心,因为我认为这些所谓的“仪轨”都很荒谬,高额的收费其实就是利用人们的无知、迷信和宗教情绪而敛财,我就不信只有有钱的和肯花钱的人去世后才会去天堂,难道天堂也只向有钱人敞开?荒唐至极!举世闻名的德兰修女,一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从12岁起,到87岁,她把一生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垂死临终者……她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2003年被教皇保罗二世宣布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单。那么,德兰修女去世后既不会有人给她念《地藏经》,更不会有人为她做烟供、火供,难道你会相信她的归宿不够殊胜?耶稣更没有人给他诵经超度、烟供火供,不还是复活了吗?宇宙有对一生善恶的审判,内心至纯至善,经得起任何质问,还需要什么“超度套餐”?

生命是脆弱的,但又是倔犟的,它在常人眼中看似有始有终,然而在另一个不可知的空间又在循环往复,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接受宇宙道德律的审判。拥有智慧的人,不要被表象和形式所迷惑,要看到万事万物的本质。对任何事物执著,最后都是空梦一场;只有一个东西永恒,那就是对人们的爱。

上一次和我父亲见面是2011年春节之际,他神采奕奕、谈笑风生,还和我一起包饺子,但是阔别短短一个多月,这一次见我父亲则是在司法鉴定中心的太平间里。那是远郊的一个幽静之地,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院落,这里就是司法鉴定中心。当几个员工带着我和两位家人走入太平间时,我的心无比沉重。这个太平间外观犹如一个厂房,员工让我们门外等候片刻,他们要先进去确认,没多久就让我进去,我的双腿已经软了,几步路的路程好像走过了沧海桑田。他们一个个用关注但又坚毅的目光看着我,很显然他们经历了很多这样的场面。我步履蹒跚地进去时,他们已经从众多关闭的大抽屉中拉开了离地面一米高左右的一个大抽屉,里面就是冷冻了十多天的父亲的躯体,只露出头部和肩部,身体绝大部分被裹着,藏在抽屉的深处。面部鲜活的皮肤上笼罩着薄薄一层冻霜。须发一根根的,还是那么富有生命。我难以想象这一切是现实,它像梦一样虚幻,像昨日一样遥远,又像明天一样近在咫尺。我父亲仿佛在沉睡中,如此安详、宁静、坦然,82个春秋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看着那不再有受想行识的躯体,禁不住猜测灵魂会在何处?那一刻,我没有觉得那就是死亡,而感觉到不过是灵魂离开了躯体而已,所以没有了受想行识。我一向不认为离世意味着彻底的终结,因为我相信灵魂不灭,我更相信每个人一生所作所为在离世后必定会接受审判,从而决定将来的归宿。倘若宇宙中没有一位智者,没有道德律,那么这世界早已经灭亡了。

曾几何时,我们追求财富的积累,但是发现财富带不来幸福反而带来烦恼;我们追求名望,但是发现名望并没有让人尊敬反而被人恶搞;我们追求物质,但是发现精神上一无所有,生活无异于慢性自杀,福音没有传到的地方,人们活着都犹如行尸走肉。后来我们又追求修行之道、改运之道,又发现自我和迷信导致别人控制自己的大脑。人生的真谛是在自己生存发展的基础上,放眼四海,博学多思,献身于他人的福祉,并寻找一条自我完善之路。

有很多修佛居士太迷信于形式的东西,反而误以为反对迷信的我是不了解佛法。其实这种愚痴之人,又有多少可以站出来说自己了解佛法呢?又有多少敢站出来说自己比别人修行得好呢?我相信万教归一,而且任何宗教归根结底是让人获得智慧和道德,其他都是无稽之谈。没有智慧就没有正信,没有道德,就不会有善终。

谁家都会有这一天——亲人的故去;谁也都会有这一天,冰冷的躯体存放在太平间中,即将被推入烈火熊熊的火化炉。这一天并不遥远。眨眼间,它如此突然地来到了我的面前,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每个人都问问自己,你给家人带来了什么?你又为什么活着?

2011年4月27日,离世的父亲在被冷藏了13天后,被火化为一盒灰土。谢绝了很多亲友和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一切都是那么简洁、迅速。生平第一次来到殡仪馆,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我不仅永远失去了双亲中的一位,还不禁想象何日又有谁会把我也推进那熊熊烈火之中?“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我和别人一起将沉甸甸的棺材拉到了火化炉传送带上,看着我父亲缓缓进入炉中,永远沉睡着的他不知道是谁此时此刻守候在这里,而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那一天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是遥遥无期的。时光飞逝,生命短促,眨眼间我们的那一天也会来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们每个人家里都会有丧事,每个人也都会有生命的尽头,无论是圣人、伟人、富豪,还是平民百姓、凡夫俗子。以前总觉得丧事离我家很遥远,但是终于发生了。即便无法接受,也不得不去接受,况且每个人对此事的免疫力不同,有的人可以很快忘却,但是对于我却永远留下伤痛,时间也许可以抚平创伤,但是除不掉留下的疤痕。

好多同学和朋友,一说起各家的父母,很多都相继离世,有的走时才70多,或者60多。说起去世的原因,久病在床的,如果一旦去世,毫无悬念,就毋庸多说,但是也有很多案例,去世原因实在蹊跷:有的并没有心脏病,却在洗澡或如厕时心脏猝死;有的只是摔一个小跟头,本无大碍,却因此一命呜呼;更蹊跷的就是我爸,全身体检,各项指标几乎胜过40多岁的壮年,但是在午睡时一觉不醒!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生死由天啊!无论你多么健康,多么谨慎,或者多么羸弱,多么大意,你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寿命,寿数完全是个定数,冥冥中有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哪一天走,你根本无法知晓,所以对于旁人来说,总是那么突然。

我想问问读者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天死去,你愿意选择如何死去?是病痛医治无效而死,还是偶然事故丧命?是无缘无故心脑血管猝死,还是在甜美的睡梦中安然离世?我想,当然是睡梦中离开是最佳方式,那些圆寂的高僧大德也都是类似这种方式无疾而终的。这种走法,其实也是一种因果福报,即善有善终,和每个人一世的品行、善念善行息息相关。我父亲一生与人为善、两袖清风,自然拥有如此之大的福报。

面临死亡的话题,西方国家早就开展了濒死研究,到了中国则有生命教育,目前这一课题在国内还停留在信息拼凑的阶段,即没有什么独立自主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把西方的研究理论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综述一番。在国内死亡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非常缺乏这个领域的人才,而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各种死亡都是高发率的大国,实在有必要大力开展死亡教育。这么多年,我直接间接接触过很多死亡案例,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30多岁没有病就突然猝死的,还有不到50岁一觉不醒的,有70岁洗澡时候猝死的,有成了植物人熬了几年死的,有年纪轻轻莫名其妙生病死的,有刷牙时候漱口一仰头倒过去死的,有骑自行车摔一跤就死的……

如果生病医治无效死去的,人们觉得在情在理,心里有所准备,但是偏偏有很多违反常理的死亡,那就是死者生前或者年轻力壮、英姿勃勃,或者身心康健,机能正常,甚至毫无病史。但是为何会无疾而终,为何一觉睡过去长眠不醒?这说明寿数是个不解之谜,仿佛冥冥之中早有天意。它会来得很突然,让家人措手不及,而事先毫无征兆,任何预言大师都无法预计。它让死者也防不胜防,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撒手人寰。人生好像如此没有圆满,留下诸多遗憾,让生者永远难以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