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发明能当学分使吗?
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周济博士一谈到李玲玲办公司的事,就连声说:“这是一件好事”。他表示,学校要开一个口子,让学生的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像李玲玲这样的学生,完全可以推荐读研究生。今后,读研究生不能光看分数,只要在挑战杯中获奖就取得这种资格。在一旁的李玲玲心中直乐,因为她现在确实想毕业后继续读研,同时办好公司。
说起休学创业,周校长也明确表示支持。他认为,现在不是能不能休学,而是年轻人有没有创业的愿望、勇气和能力,这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过,周校长相信李玲玲不需要休学,因为她已经读完三年新闻专业知识,最后一年写论文和实践,她完全有能力兼顾。对此,李玲玲也有信心。
这对许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大学的创新口子打开了,才有可能让中学和小学的创新者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如果上大学只看分数,就无法改变现在教学跟着分数走的传统应试模式,更多的李玲玲也就不可能脱颖而出。
(6)李玲玲之后还会有谁呢?
世博大学生风险投资基金选择投资对象的标准有四条,即一是有科技含量;二是能够产品化并有产业化的前景;三是经过专家的论证;四是发明者为在校的大学生。
通过首次选择,王总深有体会地说,他觉得,像李玲玲这样的与生活十分贴切的专利项目非常少,许多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们喜欢钻牛角尖,发明脱离了生活。公司不怕李玲玲这样的学生多了没钱给,而是怕人太少了。如今,他们又有四五个项目报上去了。
王总透露,虽然目前这项基金只对武汉的大学生,但将来会考虑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风险投资基金,吸引全国的青年才子到武汉来创业。所以,将来的大学生们机会很多。
2.速记谋生,创业致富
速记业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行当,但刘永森却硬是凭自己的毅力在速记业中闯出了一条大道,他创办的北京文山会海公司也因此而名声大振,业务滚滚而来。
(1)梦想从学习速记开始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新当选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全文通过电波传遍了全国,指引着中国经济列车驶向新世纪。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江总书记这篇思维慎密的讲话的速记工作(根据讲话录音)是一位东北小伙子来完成的。
他就是刘永森,北京文山会海速记打字服务有限公司经理。这个小不点儿公司,从事的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打字工作,而是一个新兴的边缘行业——速记服务。速记服务,简单地讲,就是依靠技术现场同步即是记录一切能听到看到的声音与文字。吃速记行业这碗饭,要有两个本领:一是熟练掌握速记术,二是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同步记录别人颠三倒四或含混不清的讲话并以最快的速度加工整理成流畅简捷的文字,而又不失原意。
算起来,刘永森与“速记业”缘分不浅,到如今,已整整过了13年。13年的辛勤耕耘,才有了今天属于自己的速记公司。
那是1986年的春天,刘永森逛书店时,偶然发现了国内知名速记专家唐亚伟先生的封笔之作《速记技术》,他爱不释手,带回家后,他愈发对书中那些类似天书的“豆芽符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十分新奇,好玩。这之后,他边读,边试着用笔随手在纸上写写画画。
此时,刘永森还是一个懵懂少年,是新奇与好玩使他爱上了“速记技术”。对“速记符号”
着了魔的刘永森,走在路上,躺在床上,坐在车上,凡能看见、想见、听见的一切声音、文字在他脑海里都形成了与之对应的“豆芽符号”。就这样,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读中学还是上大学,刘永森持之以恒地学习速记术。到了1993年,他大学毕业时,刘永森已能达到每分钟100字的速记水平,并在“中国速记节”首次比赛中获得了第十二名的好成绩。自学成才的刘永森成为了中国速记行业的一匹“黑马”,令同业人士刮目相看。
此时,刘永森对学习速记术已从爱好转变到了事业的追求,古人言: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刘永森开始实践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2)自古创业多艰辛1993年盛夏,刘永森走出了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校门,兜里揣着去佳木斯日报社工作的通知书。到报社做记者,这在今天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刘永森那时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还不懂什么叫患得患失。只明白要毕生从事速记工作,只有到速记人才集中的北京去发展。因此他毅然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离开了生他养他的黑土地。
随后,刘永森打听到了唐亚伟先生的住址,唐先生很欣赏这位后生小辈的钻劲儿,介绍他去了京城鼎鼎大名的晓军电脑公司。这家公司专门开发速记机的硬件和软件,很合他的“胃口”。
公司给刘永森开出了200元一月的低薪,这多少带有轻视味的“薪金”让他心里隐隐作痛。
常言:愚者赚今天,智者赚明天,刘永森最终接受了这份工作。到公司后,刘永森如鱼得水,帮助公司很快开发出了速记机,随后亲赴全国各地,组织开展速记培训工作。
这段重要的人生经历让刘永森获益匪浅。他发现虽然“速记热”在国内已慢慢升温,但真要让“速记术”作为自己求生的技能目前困难不少,关键是国内对速记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低级阶段,政府也没有相关政策予以推行。但在国外,速记业十分兴旺,一些大企业、政府部门都设有速记员职位。因此,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具有高效率、高速度特点的速记行业大发展是指日可待的。目前,国内速记业发展的“瓶颈”不是人们的认识不足,而是差在规范的市场化运作上。刘永森决定自己当一回“速记术”市场化运作的“殉道者”。
1997年,他离开了晓军电脑公司,起初的想法是不再为别人打工,自个儿撑起一片天。他首先主动上门联系业务,一连几天,都碰了一鼻子的灰。身上的钱花光了,他连续两天颗米未进,脸饿得腊黄。正当刘永森走投无路之时,中央党校的杨长春教授找到了他,希望他为自己速记整理口述纪实性自传小说《一个联络员的自述》。刘永森真诚的劳动感动了教授,杨教授答应他每千字20块钱,第一天便支付了300块钱的劳务费。
拿到这300块钱,刘永森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这300块不仅暂时解决了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速记业的市场前景,使他真切地感受到依靠速记技术是可以谋生的。
《一个联络员的自述》一书很快出版了,刘永森挣到了2000块钱。中央党校许多教授通过杨长春先生的介绍纷纷找到他,这样,刘永森的名气一天天传开了,客户渐渐多起来。他自己纵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过来,于是他找了3位同行的朋友,分成两组,没日没夜地为客户做速记服务。
(3)扩大经营有魄力在为客户服务时,刘永森觉得为个体服务挣的都是“散碎银子”,原始资金的积累很慢,必须要去接大单,找大客户,做大业务。
当然,此时的刘永森已不再为生计犯愁了,他的想法是如何将业务做大,立起一个牌子,不再当“散兵游勇”。于是,他组建了文山会海速记打字服务公司,为自己搭起跳跃式发展的平台。
接下来,刘永森把目光盯住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这儿每天都召开数个大大小小的会议,揽到一个会议的速记服务,公司的业务便有了起色。其时,刘永森心里很清楚,在这里召开的会议,东道主都很有来头,国家部、委、局占多数。这些大单位每天都要开会,与之联系上了,不愁找不到活儿。
刘永森提着手提电脑,背上速记机,径直找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会务组的工作人员,联系速记业务。这些在大机关工作的人员对这速记玩意儿了解甚少,表示你来帮帮忙可以,但会议没有这方面的专项经费。意思很明显,白帮忙可以,要钱则不行。
刘永森一连几天都赶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别人的答复都惊人的相似,让他一出门便吃了“闭门羹”。原来,这些国家机关召开的各种会议,基本上是工作会或业务会,流行“一言堂”,领导人的讲稿事先都已准备好了,哪还需要什么速记员?
本想搭个生意顺风船的刘永森初涉商海便碰到了难题。也许在当速记个体户时,十天半月接到一个客户,便可衣食不愁。但搞起了公司,没有大客户,刘永森是很难“随遇而安”的。
他不懂什么叫公司经营的“破执”,但直觉告诉他,速记市场变成了一个箱子,捅破箱底,客户便被牵引出来。
刘永森决定再次主动出击。这时,他吸取了先前的教训,从北京大小广告上寻找客户线索。
很快,他瞄上了《北京青年报》的一则会议广告:“赢在’99中国房地产精英——高级职业经理峰会”,他感觉这个会议的主讲人都是即席讲话,而且与会者持票进场,属商业化会议。刘永森找到了主办单位上海油利恩咨询公司,对方提出先干活后给钱,按每天8小时800元付酬。酬金虽然不高,但刘永森也不想放弃这到手的生意,他爽快地答应了。
但命运多桀,刘永森活儿干了,却被对方给“涮”了,死活不给钱,让他气不打一处来,悲悯的愁绪迅速向他袭来。
好在刘永森只身闯荡京城多年,这点苦痛对他来说也算不上什么。这些年里,他一直默默记着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刘永森坚信公司的客户定位于那些纯市场化运作的会议绝对没错,困难只是暂时的,而业务前景是可观的。这之后,他发现人民日报市场报《财富周刊》要举办“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会议从4月22日开始,会期长达几个月。刘永森找到了主办者北京华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何总经理。
经过现场演示,技术认定,刘永森的速记能力得到对方的认可。接着是讨价还价,签订合同。
合同条件十分苛刻:讲话结束后一个小时内交稿,一旦对方认为速记记录与主讲者原话观点有出入,或未完全准确理解主讲人的真实意图,或记录整理有遗漏,便拒绝付款,甚至要求给予高额赔偿。运气来的时候不放手去搏与运气差的时候向命运低头是同样的失败。刘永森考虑再三之后,接下了这桩大活。
此时,刘永森把问题想得更透,他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很有信心,而且这一行来不得半点假,只有质量上完全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公司才会立稳市场。再说,这家文化传播公司经常都要召开各种商业化会议,合作一旦成功,便成了自己的长期客户。
4月22日这天,刘永森带领三人提前两个小时赶到了召开会议的宾馆,先是在会场布线,选择最佳接听位置,尔后是调试速记机,开通手提电脑,作好记录前的准备工作。主讲者落坐后,速记记录便进入了临战状态。一旦对方开始讲话,刘永森便须洞幽烛微主讲者的各类问题,(键盘录一句,记住上一句,想着下一句)一坐便是几个小时,思心一致,不闻雷霆。但刘永森已习惯了这一切,主讲者话音一落,整理存盘工作便开始了,一个小时后,向对方顺利交稿。
经过一个多月的运作,刘永森的速记稿每周都出现在《市场报》上,公司由默默无闻迅速转红,客户纷至沓来。甚至一些外资企业或国内大企业集团的白领也纷纷找到公司,要求学习速记术。
要让刘永森感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警官大学这些很有名望的高等学府也纷纷请他上讲坛,向这些跨世纪的时代骄子讲授速记技术。漂泊异乡13年的刘永森终于找到了幸福与成功的感觉。这是他起初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4)为发展中国的速记事业而努力北京文山会海速记打字服务有限公司现在如同一辆开足马力的汽车,正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刘永森想当一名出色的驾手。他明白,虽然公司的业务现在应接不暇,但服务行业要以质量取胜,客户永远是上帝。公司现在人手太少,社会上懂速记的人也少得可怜。公司必须强化培训工作,储备人才,大胆把新人推上这一岗位。
今年5月,刘永森联系一些高校,开办了速记培训班,在大学生中直接招生。他说尽管现在响应的人不多,但速记行业从今往后的兴旺是不容置疑的,这灿烂的市场前景对有识之士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下一个发展目标,刘永森是要把公司建成全北京甚至全国最大的速记公司,业务要从北京扩展至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
罗曼·罗兰说:每个人在太阳底下都有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人人为生存而努力的时代,刘永森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三、执着追求:成就一番新事业
下岗,是捧惯了铁饭碗的普通中国百姓最为忌讳的话题。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已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因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产生了下岗问题的同时,也为下岗者提供了最大化的实现创业理想的机遇。只要下岗者有执着的追求,短暂的挫折就是通向成功的跳板。
1.下岗青工成“竹加工大王”
贺建中,湖南省安化县一名下岗青年职工,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山区小镇从事竹子个体加工。短短3年,他不仅创立了誉满全国的“建玲牌”竹地板品牌,而且纳税一年一个台阶,仅1999年就达208万元。
(1)获得重奖的功臣曾是一名下岗工人正当新世纪第一个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2月22日,湖南省安化县县长蔡克勤代表安化县委、县政府将一辆价值369万元别克小轿车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颁奖大会上奖给了贺建中。
这既是安化县委、县政府对下岗青年职工、竹加工大王贺建中的最高奖励,也是安化有史以来颁发的第一个大奖。
369万元对于国家级贫困县安化来说,等于360个农民一年的人均纯收入之和,这确实不是一件小事,然而,安化县委、县政府又为何重奖贺建中,事情还须从头说起。
贺建中原是湖南省安化县白沙溪茶厂的一名普通工人。1992年,由于企业效益不景气,他也同全国千千万万个下岗工人一样下岗了。但他既没有徘徊观望,也没有进再就业中心,而是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之路——和几位相好的朋友联营承包了小淹镇竹木制品厂,生产竹卫生筷。但两年下来,他仅仅是得了个“养家糊口”。1995年,他开始租赁经营,改生产卫生筷为生产竹胶地板坯板。这也只是对竹子的粗加工,没有自己的正式产品和一流品牌,辛辛苦苦劳作一年,虽能赚几个钱,但也只是小打小闹,是竹加工业中的小字辈。
1997年,贺建中成立了个体私营企业——小淹建中竹制品有限公司,开始了对竹加工业的大胆进军。正当他投资150万元进行后道工序技改的时候,益阳市委书记李江同志来厂视察。
李江书记当场表示,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他加快技改,并希望他早日拿下“省名牌产品”
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