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青年创业致富实用指南
11978900000046

第46章 我们身边的成功故事: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2)

地区专员黄晓晶看了《闽西日报》上刊登的《10个山鸡蛋的风波》这篇报道后,敏锐地觉察到,山鸡养殖是个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好项目,抓好了,必定能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第二天,黄专员带着秘书上了蓝屋村。10月10日这天,招衍招宝正在山鸡场忙活着,黄专员和秘书、镇长三人来到了蓝家。望着黄专员手中拄着的树枝、身上汗湿的衣衫,兄弟俩不由紧紧握住专员的手,由衷地感谢领导的关怀和地方政府对山鸡养殖事业的支持。这一天,黄专员向蓝氏兄弟详细地了解了关于养殖山鸡的情况,又仔细地查看了山鸡场。几只山鸡不怕生地围着专员转悠,有的还争着啄食他手中带着绿叶的树枝。专员乐了:“山鸡不挑食,好饲养!”又说:“这是个很有前途的事,要加快发展速度,将山鸡养殖规模化。”

黄专员建议蓝氏兄弟进一步扩建养殖场,并和兄弟俩一起翻山越岭,选好了一个开阔的山头做为新养殖基地。

黄专员到蓝屋村实地考察之后,地区政府很快低息贷款了一部分资金给蓝氏兄弟,支持他们将这个项目做好做大,鼓励他们为山区农民带个好头,树个榜样,带领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理想。

有了地方政府的扶持,兄弟俩的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他们带领村民们平整山头,开路架线,引水上山,开始了浩大的扩建工程。经过七个月的艰苦奋战,1993年5月,工程终于竣工,“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正式成立,蓝氏兄弟又迈出了向规模化养殖进击的脚步。

他们牢记着领导的嘱托,把自己新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将招宝珍禽开发公司办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山鸡良种供应基地!

从1990年的十个山鸡蛋、三平米猪窝起步,到了1993年底,蓝氏兄弟的山鸡养殖场面积已达4000多平方米,年营业额增至100万元,饲养山鸡数达7.5万只。招宝珍禽开发公司的养殖事业凭借着改革开放的万里长风,扶摇直上,迅猛地发展壮大起来。

(3)闯难关再展宏图正如人生之旅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一样,任何商业活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风雨,遭受挫折。1994年,一场始料未及的暴风雨向刚刚起步的开发公司袭来。

1994年2月,招宝珍禽开发公司由于固定资产短期内投入了100多万元,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公司管理一时跟不上来,一天,在配饲料时,工人将1ppm的药物浓度误配成1%的浓度,药物浓度增加1万倍,导致种鸡95%中毒死亡。这一突发事件,致使公司一下子落入了深渊。而此时,“海狸鼠风潮”正席卷着珍禽销售市场,对招宝珍禽开发公司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实际价值为30元~100元的毛皮动物海狸鼠,被人为炒作至2500元~5000元/对,由于最初养殖海狸鼠的养殖户获得了暴利,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养殖海狸鼠的高潮,因此严重影响了其它珍禽养殖业的发展。山鸡销售市场的暂时疲软和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让公司的很多员工感到绝望,他们纷纷离场而去,就连高薪聘来的养殖能手也摇着头默默地走了。

作为公司总经理的蓝招宝被这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进退两难。工人们走散了,珍禽开发公司又回到了家庭养殖状态,只剩下蓝氏家族的亲属苦苦地硬撑着。怎样才能越过这道坎儿?公司还有没有振兴的那一天?招宝的心里也没了底,心情如铅块儿般地沉重。

不管什么时候,蓝招衍都是全家人的主心骨,都是公司的决策人和掌舵人。这个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的年轻人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退却了,就意味着前功尽弃;退却了,就辜负了各级领导的信任和家乡父老的厚望,脱贫致富将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坚持住、咬牙闯过难关才是出路。招衍和全家人仔细分析了公司的现状和具备的优势:第一,公司还有367只种鸡,这比刚起步时的十个鸡蛋不知要强了多少倍,况且公司已积累了四年的养殖经验,在福建、广东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第二,广东地区经营珍禽野味的餐馆、大排档遍布城乡,而仅广东汕头的野味大排档就达2500家,每天要消费山鸡数万只。虽然山鸡养殖户减少了,但山鸡的潜在需求却在膨胀,这正是发展山鸡养殖的大好时机。招衍断言海狸鼠没有消费市场,山鸡的价格一定会涨上来。

蓝招衍清醒地看到,公司虽然困难重重,但市场广阔,只要能渡过难关,企业的兴旺发达定在后头。为了公司的振兴和长远发展,招衍果断地决定:让招宝去读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公司不但要立即恢复正常生产,而且要迅速上档次、上规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蓝招宝进入福建农业大学去学习企业管理专业之后,蓝招衍毅然辞去了镇卫生院主治医师的职务,担负起了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董事长的重任。

蓝招衍大胆地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在公司内部建章立制,整顿纪律,严格规范,并不拘一格招揽人才,为公司招收了16名大中专毕业生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还聘请了一位在华东地区享有盛名的教授做顾问。第二,找到梅县的一位客户,把孵化出的5000只鸡苗低价卖给他,筹得一部分资金;把公司户头仅有的一万元流动资金投放汕头做广告,为秋后销售山鸡做好宣传,立足福建、广东,开发华东,培育全国更为广阔的山鸡销售市场。第三,向银行和朋友贷款20多万元,引进电脑孵化机、发电机,扩建鸡舍,改良山鸡品种,引进新品种黑凤鸡、鹧鸪、贵妃鸡、美蛙,大量孵化繁殖多种珍禽类经济动物。

蓝招衍把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运用到珍禽养殖上来,对珍禽的生长特性、肉料比、蛋白水平、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以及生长环境的温湿度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研制出了“蓝氏中药添加剂”,总结出了山鸡反季节产蛋新方法和孵化新技术,开发出了多品系杂交优良品种的山鸡,使“招宝山鸡”独具高产、优质、易饲养的特点。招衍所培育的山鸡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等硬指标之高,在珍禽养殖业堪称绝无仅有,并被同行业所认同。

公司的各种珍禽存栏数很快达到了近万只。

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果然不出招衍所料,秋季,山鸡的价格猛涨上来,一只山鸡的价格由50元涨到100~120元!招宝珍禽开发公司的产品产销两旺,生意一片红火,公司不仅很快还清了债务,还扩建了1500平方米鸡舍。企业终于从低谷中冲了上来,从此步入了稳步发展的轨道。

(4)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蓝氏兄弟不会忘记,正是由于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各级政府的扶持,公司才得以发展壮大起来,他们要带领更多的农民致富。从1991年开始,蓝氏兄弟先后接待了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花去资金10万余元,各地的农民、个体户、下岗职工通过到这里取经,购买种苗、种蛋或成鸡发展养殖业,已有2000多人走上了致富之路。下岗工人张亮、桂永华夫妇两次到招宝公司引种和学习山鸡养殖技术,仅一年时间就获得20万元,成为下岗再就业的致富明星;江西宜黄县的朱小华曾负债数万元,学到山鸡养殖技术后,三年时间就成为年收入10万元的养殖大户。为了帮助养殖户解决养殖和销售过程中的难题,公司还专门开设了免费咨询热线电话,随时解答他们的各种问题;蓝氏兄弟还多次参加全国特种养殖技术交流大会,与全国各地的代表及外商汇聚一堂,交流信息和经验,共商发展大计。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贾庆林,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副书记林兆枢,副省长童万享等领导都曾来山鸡场视察,赞扬蓝氏兄弟为农民做了件大好事,鼓励招宝公司坚持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龙头企业。

1998年,蓝氏兄弟又将公司业务上了因特网,使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通过网络,公司已与日本、加拿大等国的客户做成了业务。在国内,北至内蒙、黑龙江,南到广西、海南岛,西至新疆、西藏,东至浙江、上海,全国各地来公司洽谈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至1999年,公司生产各种珍禽苗、蛋已达50多万只,商品鸡20万只,产品通过火车、汽车、飞机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公司年产值已近1000万元。

如今,蓝氏兄弟已实现了当初要把招宝公司办成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珍禽养殖基地的愿望,“招宝珍禽”已成为名牌产品,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已在全国的特养行业独占鳌头。

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把目光瞄得更远:把公司办到国外去,带领更多的人致富。

二、北城借一:风险投资获得好收益

风险投资,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孵化器。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和企业经营者都能得到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只有那些能求新求变。肯干实干的创业者才能获得风险投资并得到其带来的收益。

1.第一位获风险投资的在校大学生

1999年7月初,华中理工大学三年级学生李玲玲一放暑假就来到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二楼的一间二十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的老板生活。

当许多大学毕业生为就业而犯愁时,为什么李玲玲能在没有毕业时就开始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呢?更令人奇怪的是,李玲玲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新闻,她何以能“不务正业”去搞发明呢?投资公司的老板们怎么就偏偏选中她了呢?这些疑问,只要从李玲玲这位第一个获风险投资的在校大学生的成功经历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1)投资公司用意何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是一个新落成的大楼。武汉世博投资公司和武汉科技市场坐落在这里,李玲玲的办公室也在这里。这是由世博公司免费提供的。又给钱,又给房子,世博公司怎么这样大方呢?

世博公司总经理王一鸣博士告诉记者,世博公司是一家官办民营性质的企业,由武汉市计委、经委和东湖开发区三家共同出资于今年6月初成立,每年有2000万元投资,专门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转化。武汉当代公司通过招标方式获得经营权后经营世博公司,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找到好点子、好项目,把钱给出去,再获得回报。但是作为第一笔投资,既要讲回报,又要起到拉动新机制运行的作用。公司决定从设立大学生风险基金着手。于是,李玲玲成为第一笔投资对象。对此,王一鸣先生说出了心里话:“我们建立大学生风险金就是要推出一种全新的科技产品运作理念,而不是为了给某个人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或饭碗,我们要尝试将投资行为与项目交易行为结合起来。”但如果李玲玲创业失败,投资公司将独自承担十万元风险金。

世博公司相信,如果这种新的科技运行方式能够被大学生们接受,那么他的导师们和其他资深科研人员也就会认可这种机制。

(2)读新闻的去搞发明这是不务正业吗?

有人说所有爱搞小发明的人专业都学得不怎么样。那么,李玲玲的正业修得怎样呢?

看看她在武汉电视台实习时的作品,便可略知一二。从“高考第一天”到抗洪第一线,都有她的声音和足迹。连续多日的批评性暗访报道“如此执法”则让人们感觉到这位新闻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勇气。此外,她还是华中理工大学校园有线电视台的副台长兼新闻部部长。

当经理前她已经联系好准备去深圳电视台实习,毕业后再到国外去留学,而且已经申请到奖学金。可是应了那句老话“计划不如变化快”,就在她忙着变卖家产准备南下时,世博公司看中了她的发明专利,要给她投资十万元,让这些专利变成产品走向市场,她就来了。

在她的办公室,我们看到一本名为《为梅等你》的个人诗集已经完成了校对工作,即将出版。这位小发明家原来就是个多愁善感的小诗人,喜欢养各种花草,还有一些小动物,只是太忙了,每养一样东西都把她的室友忙得要命,因为她往往是买回来就顾不上了,只好由室友来照料。她还是湖北省宜昌市最年轻的作协会员,从中学起至今发表了近200余篇作品。

(3)她的发明为什么被选中大概也正是这种新闻人的敏锐和诗人的细致,使她的发明饱含着人们的关怀。实用而且有市场是她的发明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她发明的高杆喷药器听起来好像是农村中用来喷洒农药的,其实是家中灭蚊蝇的工具。这个发明最初动因是为了对付弟弟的调皮捣蛋。李玲玲家在湖北枝江农村,每到夏季都要喷药灭蚊蝇,可是这些小东西是越来越狡猾,总是躲得高高的,让人奈它不得。这时,只有站到凳子上与之周旋,可这时小弟弟就会来捣乱,摇凳子取乐,或者做其它看起来好玩却充满危险的动作,害得她不得不动脑筋与之“智斗”。最初是用一根竹杆扎在药瓶上,用线一拉,但每次只能拉一下。经过多次改造,加之父亲的帮忙,终于有了这个小发明,她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终于用上了杠杆原理,那时她是在枝江一中读高二。

在大学里虽然学的专业是新闻,可学校里举办的科技讲座也经常看到她的身影。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专利博览会上,她发明的防撬锁获得了本届博览会的金奖,她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文科女生。

(4)诗人老板的日子好过吗算起来,李玲玲当老板也有半个月了。这段时间这位诗人小老板当得怎么样呢?

最近又是一项专利被批准,李玲玲说那是一种测温装置。不过,她现在还顾不上开发这项专利,现在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对高杆喷药器和防撬锁两项专利品的修改。因为专利品与商品有一点不同,武汉市专利事务所的潘杰和王和平两位先生免费为她提供一年的专利顾问服务,帮助她进行完善。具体加工将委托厂家进行,她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如何开拓市场。毕竟,发明只是创业的一个部分,更多的困难还在等着她。

世博公司与她同址办公,许多问题李玲玲还要经常向他们请教。世博的王总很为难地告诉记者:“新闻界采访时都问我投资后管不管李玲玲。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答‘不管’,好像我们不放手让李玲玲去创业;答‘管’,很多事我们又不能不出手,我们不能看着她为难吧?”李玲玲则表示,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需要世博公司的帮助。目前,在这间二十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内,除了她的一张办公桌外,还有两张办公桌并排着,其中一张已经有主了,是她请来的助手,现在主要负责公司的日常接待和一些事务性工作。另一张虚位以待,每天来应聘者很多,有带资金来的,也有愿意义务帮忙的,其中很多人都是年轻人,她非常感谢大家。不过,面对每天不断的来访者和咨询者,她这个发明小天才还没有想出一个好点子来决定到底请谁来帮忙,公司该怎么运行。她需要社会的帮助和理解,毕竟她还是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