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097

第97章 圣路易的十字军绝唱(2) 第七次东征

但这位虔诚的君王并不排斥为信仰而战,在神圣的事业面前,他责无旁贷,即将踏上东征的道路。

1244年,腓特烈二世与卡米勒苏丹的和平契约在维持了十几年之后终告结束,基督徒领袖率先撕毁合约,与大马士革的穆斯林联合对付埃及苏丹。后者指使凶猛的土耳其士兵南下攻陷耶路撒冷,大批基督徒死于战火之中,圣城再度沦陷。

噩耗传到西欧,东征的呼声再度响起,1245年的里昂主教会议上,除了宣布维持对腓特烈二世的绝罚外,另一重要议题就是发动十字军收复圣地。英诺森四世要求所有圣职人员捐出未来三年收入的二十分之一,以资助东征运动。他还大声疾呼拯救失去的圣地和苦难的基督徒兄弟,但是应者了了。

德意志的腓特烈已经是教会的敌人,不可能再去东方。英格兰自从“狮心”理查之后,已经没有愿意远征的领袖,更何况现在的英王已经没有太大的自主权。整个天主教世界对东征的兴趣也在消褪,150年之久,几代人的付出,到现在依然颗粒无收,到处是质疑的声音。

只有一个人主动请缨,无需教皇的动员,就是法王路易九世。他还试图说服教皇和腓特烈之间化解矛盾,以联合法、德两国的军队一同开赴圣地。不过英诺森四世断然拒绝,因为除了那位虔诚的法王,所有人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联合所有基督徒去收复圣地的想法却没有熄灭。

900百年前《尼西亚信经》确定了基督教正统,阿里乌斯派被排斥,之后的几百年中,更多与罗马对抗,否认“三位一体”的教派被打为异端。5世纪的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托利也因否认“三位一体”而遭到驱逐,他的追随者逐渐形成有组织的传教团体,见欧洲已经无法立足,便开始向亚洲腹地发展。无人清楚他们几百年的辗转和磨难,公元7世纪,大唐盛世的长安城中,出现了他们的身影。一座名叫《大秦景教流行碑》的碑刻中,提到了这些来自西方的信仰者,碑文的作者景净以自己的姓氏为其命名为“景教”。后来他们在东方的发展并不顺利,不得不转向内陆草原,寻找可以接受基督信仰的游牧部落。一些关于他们的支离破碎的信息经驼队商人的传播,逐渐被欧洲人所耳闻,并演化成一个美妙的传说。

渐渐地,人们相信在圣地的东方,在遥不可及的世界尽头,还有一支基督徒力量,并称那里为“祭司王约翰”的国度。英诺森四世曾派遣方济各修士前往东方寻找这群传说中的基督徒兄弟,并试图说服正在浩荡西征的蒙古大汗与西方联合,共同打击西亚的土耳其人和穆斯林。不过这两个美好的愿望,都未能实现,蒙古征服者根本不屑于与西方的合作,而“祭司王”也只是一个无处寻觅的幻影。但是这个幻象却始终萦绕在欧洲人的脑子里,直到几百年后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它依然是探险家们扬帆出海的动力之一。

1248年,路易九世将法国托付给已经年迈的布朗歇,然后在母亲的泪眼婆娑中,率领近四万名士兵出发了。在马赛港,路易看到自己威风凛凛的舰队,不禁壮志满怀,他站在船头高呼:“为了上帝,启航!”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开始了。

法王刚一动身,英国那边便蠢蠢欲动了,亨利三世欲抄截法国后路,抢夺在约翰时代失去的大陆领地。暂居在里昂的英诺森四世教皇果断宣布,英国的不义之举将面临严厉的绝罚,于是亨利三世决定不去冒这个风险,法国十字军可以安心南下了。

与第五次东征路线类似,法国军队乘船经塞浦路斯后,于埃及的尼罗河口登陆。路易遵奉朝圣者的习惯,持手杖徒步行进,在他眼里,朝圣可能比作战还重要。法军攻下了军事重镇达米耶特,三十年前,这里是十字军溃败的地方。

埃及阿尤布王朝的苏丹率军北上阻击来犯的欧洲人,两军在开罗以北的曼苏拉遭遇了。开战前,埃及苏丹突然病逝,随军出征的杜尔王后接掌大权,她沉着应对不利的局面,秘不发丧,避免了阿拉伯军队未战先溃。这位冷静的女人日后成为了埃及的苏丹,成为穆斯林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王。

1250年,十字军发起进攻,但结果证明,一心向善的路易九世并不具备战场上的韬略,更何况他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带兵打过仗了。苏丹的年轻将领比巴尔率领马穆鲁克奴隶兵团将十字军击败,法王和他的贵族,还有一万多名士兵皆成为俘虏,其余人四处逃散。路易又身染重病,几乎不省人事,幸亏一位阿拉伯医生使其恢复了健康。埃及人提出了巨额的赎金要求,路易完全接受,苏丹见其如此爽快,随即表示可以减免五分之一,剩余部分可以在日后还清。

母亲布朗歇盼儿心切,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了这笔资金,一个月后,国王终于获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