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009

第9章 犹太人的苦难与一神教(4)巴比伦之囚

巴比伦,位于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80公里处,是两河古文明的最重要坐标之一。

但在犹太人的集体记忆中,却是一座世外的囚牢和罪恶的渊薮。甚至后世的基督徒心目中,也是充满罪恶和沉沦的代名词。好比一个人在少年时代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一生的价值观一样,巴比伦的遭遇就是犹太人思想中无法抹去的深刻经历。面对国破家亡,流落异乡的无奈现实,犹太人的内心无法平静,虽然两河流域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先祖亚伯拉罕1000多年前在这里得到耶和华的启示,率领族人踏上了民族觉醒的道路。不过此刻的河边,弥漫着这个民族的痛苦与迷茫。他们吟唱着哀婉的诗歌,呼唤着上帝的垂怜,在《圣经》的诗篇中,犹太人这样无助的唱到: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掳掠我们的人要我们歌唱……

我们怎么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巴比伦之囚”是犹太民族最危殆的时期,如果尼布甲尼撒二世再残暴一些,可能这个民族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彻底绝迹了。

幼发拉底河边仅存的这些种子,在苦难中孕育了鉴定的信仰,“巴比伦之囚”也是犹太人思想成长过程中自摩西之后的一个重要时期,苦难加剧了这个民族对上帝的绝对信仰和自身凝聚力的巩固。犹太人开始发自内心的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多么与众不同的群体啊,苦难是来自耶和华的考验。同时,在囚禁期间,犹太人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古波斯的宗教体系。

拜火教,因其创始人的名字也被称作“琐罗亚斯德教”,此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信仰,拥有一套完整的宗教体系,对正在形成中的犹太教产生很大影响。这段时期也是《圣经》编撰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后世的学者认为,“天堂、地狱、救世主”的概念可能就源于这段苦难时期。这个渊源最后影响了几百年后耶稣的传道和基督教的产生。

《圣经.约伯记》中描述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笃信上帝,家境殷实的约伯,被上帝认为是最为忠诚的子民。但是魔鬼撒旦却不这么认为,“如果他失去了一切,还会如此虔诚吗?”撒旦在上帝的允许下,降下各种灾难,来考验约伯。很快,这位富裕健康的族长变得一无所有,妻离子散,浑身恶疾。但是约伯没有丧失对于上帝的虔诚,而是逐渐意识到,义人遭遇磨难,乃是上帝的考验。他说:“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始终面临无穷无尽的烦恼,但所有的苦难都是为了拯救有罪的灵魂。”最后上帝看到约伯已经领悟,就加倍偿还了他所遭受的苦难,约伯在家财万贯、儿孙满堂和健康快乐中安度晚年。

约伯的故事,就像是犹太人命运的鲜明写照,当很多人在苦难中感到迷茫彷徨之际,这个民族的少数思想精英给族人作出了一个约伯式的解答,以坚定犹太人的上帝信仰,并保持坚贞与忍耐。

“巴比伦之囚”差不多经历了两代人的时间,不到半个世纪,解放的时刻到了。居鲁士率领波斯武士们从伊朗高原翻越扎格罗斯山脉,一路俯冲下来,“罪恶的巴比伦”沦陷了。这一幕,在2000多年后的1945年,仍将重演,盟军解救纳粹集中营里形如枯槁的幸存者,与波斯战士面对这些衣衫褴褛的囚徒,看起来是那样的相似,同样相似的还有犹太人的命运。居鲁士也和辛德勒一样,是犹太人心目中的义人,将得到永世的敬仰。当然居鲁士解放犹太人,并允许他们重返迦南,也有其出于政治的考虑,在这个重要的交通要道上扶植一个亲己的政权,对于波斯宏伟的征服计划大有裨益。

公元前538年,犹太人回到了“应许之地”,用时20年重建了锡安山圣殿,并继续开始虔诚的拜祭他们的主人——上帝耶和华。在庞大的波斯帝国的庇护下,犹太人获得了难得的一段休养生息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