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032

第32章 上帝之鞭与上帝之城(5) 匈人之谜

不过也有一种类似于野史的说法就更具神奇色彩了,阿提拉死于处心积虑的一次成功策划,幕后之人就是那位与阿提拉有过不错交情,后来却兵戎相见的西罗马帝国将领埃提乌斯。

这位“最后的罗马人”很清楚,在战场上已经难以撼动阿提拉了,何况去终结他的生命呢。埃提乌斯找到了一位与阿提拉有杀父之仇的日耳曼女子,更重要的是她的外表与阿提拉钟爱但是早亡的发妻十分相像。然后埃提乌斯动用所有资源,仅仅是为了能够使这个普通的女子在阿提拉眼前停留一秒钟。之后,就一切顺理成章了,这位日耳曼女子因为长相而被阿提拉相中,最后在新婚之夜将自己的丈夫和仇人毒死。

不久之后,功高盖主的埃提乌斯也死在了西罗马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的刀下,罗马仅存的一点点精神力量也就彻底消失了。

据说阿提拉死后,尸体被装殓在金、银、铜的三层棺材内,沉藏在多瑙河支流,匈牙利蒂萨河河底。在欧洲不可一世的匈人帝国随之土崩瓦解,最终连这个民族也很快消弭于历史的尘烟之中,他们的血缘仅仅留存于当今匈牙利不到百分之几的人口之中。欧洲人在逐渐稳定之后,依然难以忘怀这个马背民族给他们造成的巨大伤痛,但是以当时西方人的视野,还无法判定这些野蛮之人来自何方,仅仅知道他们是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一个种族。见过阿提拉的人描述他“身材矮小,胸膛广阔,头大眼小,胡须稀疏而呈灰色,鼻子扁平,身长腿短。”这是典型东方蒙古人种的特征,而他们究竟来自欧亚大陆的哪个角落呢?

直到19世纪,欧洲的学者接触到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些文献后,才开始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联想。经过中国两汉时期对北方游牧匈奴的退避、和亲和抗击,终于在公元2世纪上半叶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逐渐被汉化,而北匈奴在一连串的失利之后,向西北逃遁,不知所终。两百多年后,匈人突然出现在东欧的草原之上,东西方的历史似乎被这个神秘的民族串联在了一起。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认为匈人可能就是当年北匈奴的后代,历时两百年之久,孤独的横穿亚欧大陆腹地,他们没有消失于历史的黑暗之中已是一个奇迹了。

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测而已,因为匈人习惯于马背上的颠簸,而不屑于记录祖先的辉煌与磨难,两百年间,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和磨难,无人所知,所以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表明他们和东方有必然的联系。

在亚欧大陆北纬50度的平行地带,是一条漫无边际的草原,从大西洋一直铺展到太平洋,绵延数万公里。在没有汽车的历史中,这条草原就是贯通欧亚大陆的一条高速公路,无数马背游牧民族在这条高速公路上竞速厮杀,东西驰骋。在漠北失踪的北匈奴,与在欧洲突然现身的匈人,因为间隔了两百多年的时间跨度,所以就很难令人信服他们真的具有完全的血缘关系。毕竟在800年后,同样是跃马奔驰,蒙古铁骑只消几十年功夫便沿着这条高速公路横扫了东西。

可能在两百年间,北匈奴又与其他中亚游牧民族混居融合,或彻底消失,或衍生出一个新的民族——匈人?

匈人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中,来如电,去如风,搅动了不到百年,而又归于静寂。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在匈人之后愈演愈烈,汪达尔人辗转奔袭来到北非,并于阿提拉暴亡两年之后,横渡地中海,杀入罗马城。据说还是在教皇利奥一世的劝说之下,野蛮的汪达尔人首领盖瑟里克仅仅是焚毁了部分建筑和掠走大量贵金属后扬长而去,并没有将城市彻底摧毁。但还是在历史中留下了“汪达尔主义”这个可怕的称呼,为后世所刻骨铭记。东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堡坚固的城墙里苟延残喘,而西部的罗马城则成为了日耳曼蛮族士兵来去自如的不设防之城,抢劫者和守城者已经没有什么身份的区别,几乎全部来自蛮族。

公元476年,守卫罗马城的日耳曼雇佣兵首领,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部落,斯基尔人奥多亚克,废黜了末代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

西罗马帝国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