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025

第25章 君士坦丁的赠予(3) 神迹.胜利.《米兰敕令》

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的立场,应该缘于特殊的家庭出身,艰苦的军旅生涯和政治家敏锐的嗅觉,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然而后世的教会学者为了突出君士坦丁的信仰转变,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凭添一道清晰的分水岭,编撰了一个奇异而影响深远的故事: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跨越波河平原,一路向罗马挺近。军队中盛传马克森提乌斯擅使巫术,并以此全歼了塞维鲁的征讨大军,君士坦丁心中虽然疑虑重重,但是认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何破解对手的战场巫术呢?而且对手的军队数量是自己的两倍,跟自己的长途跋涉相比,他们是以逸待劳,如何取胜?君士坦丁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在兵进罗马城的大路上,君士坦丁举目远眺,正是太阳即将落山之际。突然,在南方的天空中出现一道巨光,形状如十字架,上面用希腊文写着几个大字“佩此者胜”。君士坦丁和士兵们无不惊诧万分,不解其意。当晚,耶稣手握十字架在梦中向君士坦丁显形,并要求他在战场上使用十字架标记,定能获得胜利。第二天,君士坦丁命人用黄金和宝石制作了一个十字架作为他的军徽,取代了原来的鹰徽标志,浩浩荡荡的逼近罗马城。

马克森提乌斯早就知道这位后生非等闲之辈,所以不敢掉以轻心,传令所有的军队渡过台伯河,在罗马城外集结。军队过河后,他将河上一座叫做“米尔维安”的桥梁拆毁,并用渡船和木板造起一座假桥,企图在战场上迷惑君士坦丁,使其落入陷阱。随即两军在战场上相遇,一番厮杀过后,君士坦丁的军队异常勇猛,占据上风。马克森提乌斯的军队被击溃,慌不择路中,踏上了自己预先搭好的假桥之上,拥挤中,士兵和将领全部落入水中,沉重的铠甲很快就将基督教最后的迫害者沉入了河底。

“米尔维安桥”之战确实是在公元312年发生的,只不过天现异象的情节是后人的一种刻意安排了。君士坦丁究竟使用了多少基督徒士兵,已经无法确知,但是庞大的基督教徒,是任何一个有政客野心的将领所不能视而不见的。君士坦丁先下手为强,率先抢占了帝国西部,一年之后,李西尼乌斯也在基督徒的帮助下平定了帝国东部,两位年轻有为,目光深远的将领皇帝平分了整个罗马帝国。

随后,公元313年,他们共同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和罗马传统宗教具有相同的地位,停止一切迫害,归还被没收的教会财产。“基督徒和所有人一样,有信仰他们宗教的自由,现在开始,要恢复基督教的礼拜场所。基督徒今后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并应该为帝国社会免遭灾难、得享安宁祷告上帝。”

不过一山难容二虎,地中海也难栖两条蛟龙,“共治”已经不合时宜,帝国的皇帝如果都十分强势的话,那么最好还是只有一位。三年后,东西部冲突再起,君士坦丁取胜,李西尼乌斯在得到保命的承诺后选择投降,并遭到了流放,但几年后,还是难免被君士坦丁找到了口实将其绞杀。

按理说,最早的宗教宽容政策得以颁布,乃出自李西尼乌斯的建议,而且《米兰敕令》也是两个成功的皇帝共同签署的。可是历史的光荣簿里仅仅铭刻着君士坦丁大帝“解放者”的万世英明,甚至有人将其称颂为基督的“第十三个使徒”,而李西尼乌斯的孤魂却无处栖身,这应该就是历史的原则吧。

罗马帝国又归为一统,君士坦丁大帝取得了只有当年屋大维才具有的成就。在30年执政生涯中,他积极的支持基督教会的发展,希望凭借这种信仰挽救在百年来的政变和动荡中行将倾覆的罗马帝国。在这个西方的“阿育王”统领下,基督教会终于可以重见天日,名正言顺的传播信仰了。教会在皇帝的首肯下,获得了大量的地产和其它捐赠,一座座教堂开始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