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220

第220章 传教士东来(1) 进入中国

览此条约,只可以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的之大理。况西洋人等无一人通汉书者,说言议论令人可笑者多。今见来臣告示,竟与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钦此。

——康熙皇帝

1552年,欧洲的信仰处于最混乱的局面中,马丁.路德和亨利八世已经作古,但查理五世、加尔文和罗耀拉依然健在。

在遥远东方的中国南海,珠江口西侧一个叫做上川的小岛上,一个欧洲人正卧病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他在等待着大明王朝海防官员的答复,因为他想进入这个东方王朝的内地,目的是传教。这样无助的等待注定毫无结果,这一年的12月2日,南国的气候阴冷潮湿,这个西方传教士无限惆怅的停止了呼吸。

这个人就是弗朗西斯.沙勿略,如果按照现在的译法,他应与西班牙球星哈维同名。20年前,沙勿略那个古怪的西班牙大学室友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追随这位导师,去荣耀神圣事业。

耶稣会在罗马成立后,沙勿略受葡萄牙国王委托,前往东方传教,并获得“印度、日本使徒”的称号。但是当日本人向他问道:“如果你们的信仰是真理,为什么作为一切智慧之源的中国人却从未听到过呢?”这句话犹如当年罗耀拉那句改变其一生的冷语,刺激着沙勿略的神经。他立誓成为“中国使徒”,再以中国为基础去改变整个东方。

在那个时代,无论是航海家,还是传教士,一提起中国,不禁怦然心动,这是谜一样的国度,马可.波罗曾将其形容如天国一般。沙勿略尝试了各种方法进入这片土地,但是穿越大明王朝万里海疆的任何一点,其难度均不亚于从欧洲到东方的漫漫海路。沙勿略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登陆这个泱泱大国,最后抱憾而终。

几十年中,西方传教士试图进入中国的努力均告失败,为此,一位驻马尼拉的主教甚至致信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恳求派兵入侵中国。不过在16世纪中叶,欧洲的君主们还不敢做这样的梦。

在沙勿略离世前两个月,他的继任者诞生在了意大利,这个叫做马特洛的男孩,日后成为一名耶稣会传教士,并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传教事业中。1582年,马特洛来到了距离上川岛不远的澳门,这里在沙勿略死后两年,已成为葡萄牙人的一个定居点,为了商业需要,广东的官员们默许了这件事。马特洛开始在澳门学习中文,为了方便传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利玛窦。

此时这块相当于欧洲大小的广阔土地,近一亿人口,在一个被叫做万历的皇帝统治之下。这里出产着精美绝伦,令欧洲王室贵族为之倾倒的奢侈品——瓷器和丝绸。这里的人们饮用着一种被称为“茶”的神奇植物,青年男子凭借优异的学识而获得官职,尊奉着一位被称为“孔子”的古代哲人。这一切,利玛窦都了然于胸,不过他也仅仅知道这些,东方的一切,仍如迷雾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