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213

第213章 清教徒造反与光荣革命(7) 复辟的王朝

克伦威尔的儿子理查接任“护国公”一角,但是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人,全无父亲的心机与手段,干了半年多便主动请辞,情愿在田园生活中终老一生。英格兰随即陷入混乱,握有军权的将领举兵争夺权力,百姓们开始打心眼里怀念国王的时代。

1659年底,被克伦威尔派驻在苏格兰的蒙克将军,率军稳定了伦敦的局势,随后致信流亡在荷兰的前国王之子查理,“回来做国王吧。”

1660年5月29日,王子在他30岁生日这天回到英伦,登基成为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活了,数万名伦敦市民欢迎他的归来,不少人不禁热泪盈眶。

其实早在10年前,父亲身首异处后,苏格兰议会便宣布他为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国君,并打着勤王的旗号反抗克伦威尔专政。为此,查理王子还从荷兰渡海来到苏格兰组建义军,但是“新模范军”未等他准备好,便从爱尔兰平叛现场起兵杀来。结果可想而知,战场上克伦威尔所向披靡,查理几倍于敌的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他想自尽,却没有勇气,手下士兵也没人敢下得了手,于是乔装打扮,化作一名女仆,一路辗转,流亡到了法国,她的母亲在那,给落魄的儿子以安慰。后来英法结盟,查理只得避居于荷兰,每天只盼那个在战场上追得他狼狈逃窜的人,早点死。

回英国之前,查理接受了蒙克将军的条件,即未来的王权受议会约束,对其父亲之死不搞大面积的报复清算。他回来后,的确兑现了诺言,除了被议会认可的有罪之人外,基本没有滥杀无辜。在1649年死刑判决书上签字的59个人,还健在的已不足一半,其中只有13个人以弑君者的罪名被逮捕处死。

律师约翰.库克,在狱中写道:“我们不是叛徒,也不是凶手,我们是真正的基督徒和共和国的卫士。我们反对特权,为公众利益而斗争,要不是这个国家更热衷于奴役而非自由,我们本已建立起全民选举制度已保障所有劳苦大众的福祉。”后他被绞死,分尸示众。

而真正的罪魁克伦威尔,他还未完全腐烂的遗体也被从坟墓中掘出来,按绞刑、斩首、分尸这套程序完整的执行了一遍。英国11年没有国王的岁月,随着克伦威尔的遗骨,灰飞烟灭。

查理二世持何种信仰,大家甚为关心,但是没人能说清楚这个国王脑子里究竟以何种姿态崇拜耶稣。他父亲成长于加尔文思想氛围,执政后又倾向于英国公教,已暴露出不够坚定的苗头,到了他这里,再加上10年寄人篱下的遭遇,已经没有什么信仰可信了。受法国宫廷影响,他对天主教繁琐而奢华的礼仪煞是钟情,他的弟弟,约克公爵詹姆士干脆皈依了天主教。查理二世对宗教纷争漠不关心,为信仰而打打杀杀,他甚为不解,不过这也好,会和稀泥的国王才是好国王,他希望英国的各个派别互相宽容。

但是议会可并不这么认为,重获议员席位的贵族们要找回失去的时间、权利和财富,清教徒在十年中侵吞的东西,要加倍的吐出来。于是,英国人找回了享受生活的快乐,部分清教徒只得登船离开这块已经不属于他们的岛屿。

对于天主教信仰,大多英国人马上会想起“血腥玛丽”、西班牙异端裁判所和罗马教廷的熊熊烈火,因此国王对天主教的仁慈也令他们如芒在背。1678年,一股“天主教阴谋论”在英国甚嚣尘上,说耶稣会教士正密谋刺杀国王,与境外的天主教势力里应外合,推翻英国现政,比73年前的“炸药阴谋”还要可怕。

很多人宁可信其有,纷纷呼吁严惩敌对势力,英国好像突然之间回到了“血腥玛丽”时代,不过遭殃的是天主教徒和耶稣会传教士。议会甚至提议国王废除王后,因其是葡萄牙公主,天主教徒,还要求剥夺国王弟弟的继承权,因其公开承认自己是天主教徒。但是查理二世尽管不太计较君主威严,但还能分清里外,家里的事,他没有受外界影响。实际上他的母亲和妹妹,也是天主教徒,并一直在争取他皈依这个信仰。

查理有很多后代,但是没一个是他法定妻子所生,为此,议会心急如焚,因为现在拥有继承权的,只有他的那个天主教徒弟弟了。议员们请求国王废后续弦,好歹生个儿子出来,但他拒绝了,虽然他拥有很多情妇,但是不想离弃妻子。1683年,查理的健康每况愈下,几位贵族计划绑架国王和约克公爵,以免遭英国落入天主教之手,但机密败露。终其一生,查理本不想凭信仰杀人,但是在他的末年,也不得不举起屠刀。

两年后,国王驾崩,临死前,他决定改变一件事情,并延续一个传统。改变的是,他皈依了天主教,并在忏悔和圣礼中咽气,延续的是,将王位传给已经52岁的弟弟,詹姆士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