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212

第212章 清教徒造反与光荣革命(6) 大独裁者

克伦威尔查验了国王的尸体,口中不断的念叨着:“必要的残酷,必要的残酷……”。现在英国是他的了,这几个字就是他的治国思路。这个爵位不高的普通乡绅,勉为其难的清教徒,但是在战场上却永远不会失败的将军,军政大权已独揽一身,使英国成其一人之天下。

英国没有了国王,却迎来了一位大独裁,克伦威尔以“暴君”之罪置国王于死地,而他自己才是这个时代屈指可数的暴君。

在威严和制造恐怖上,查理是绝对不如克伦威尔的,议会过去十几年中的铮骨和勇气,此刻全无,在独裁者面前噤若寒蝉。有趋炎附势者恳求克伦威尔称王,开辟自己的王朝,但他拒绝了。纵观西欧历史,恐怕只有法兰克的加洛林取代墨洛温这件王朝更迭事件属于完完全全的篡位,与血缘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僭越行为,近千年来无人再敢尝试,华伦斯坦只是动了动念头,便丢了性命,克伦威尔现在有这个实力,但是他也不敢。

不过议会赋予了他一个“护国公”的称号,不仅终身制,还可世袭,他手中权力已超过所有英王,于名于利,他都可高高在上,一副帝王风范了。

内战结束后,清教信仰成为了英国国教,举国上下流行黑衣简装,戏剧和各种娱乐均被禁止,艺术也几乎绝迹。周三为全民斋戒日,不得食肉,而在周日,所有的商店必须关门,英国人开始过着如犹太人的生活。为了使伦敦公园里的熊不再逗人取乐,克伦威尔竟然下令将这些动物全部杀死,伦敦俨然成为了100年前的日内瓦。

不过克伦威尔虽然在权利和行动上强于加尔文,但信仰却远没有其精纯,何况经过一个世纪的传播和演化,这种思想已不复其本来面目。清教国度更多是外表的假象,男盗女娼之事远没有杜绝,人们逐渐开始厌倦这种刻意清苦的生活。现在天主教和公教成为备受打压的对象,虽然不至于因此丧命,但是不愿悔改的天主教徒,其2/3的财产被强行充公了。

本来西欧其它国家是有理由干预英国内政的,无论是出于信仰的变故,还是王权的传统,他们都不难找出干涉的借口。但是此时,“三十年战争”刚结束,大家都疲惫不堪,而且唯一有可能做这件事的两个国家,法国和西班牙,还处交战态势,根本无力分心。

克伦威尔审时度势,决定与法国结盟,彻底将奄奄一息的西班牙打趴下不可。为此,法国许诺将割让大陆一边的敦刻尔克给英国,这样他便可以控制那条狭窄的海峡了。同时英国战舰继续抄截西班牙输送美洲白银的船队,这桩买卖,克伦威尔做的非常划算。不过这也是一招险棋,法国强大了,对英国没有太大好处,不过这要在几十年后才能显现。

克伦威尔时代,英国的国运依然呈上升之势,他的军队扑灭了爱尔兰的起义和苏格兰的叛乱,国家依然统一而强大。1651年,他颁布《航海条例》,排斥荷兰船队驶入英伦和北美殖民地。在接下来的海洋争霸中,“海上马车夫”先输掉战争,再失去商业领先的地位。17世纪中叶两个最有活力的清教国家,时而结盟,但终不免一场火拼,这局面颇为合情合理,但也耐人寻味。英国的海洋霸主之路,始于上世纪海盗式的劫掠,终于名正言顺的击败对手,成为了海洋大国,克伦威尔没有浪费伊丽莎白所打下的坚实国力。

克伦威尔统治英国10年,这位暴君晚景凄凉,始终生活在严密的护卫之下,时刻害怕自己的项上人头不保。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不能没有国王的,恨不得独裁者早死。1658年,克伦威尔最疼爱的女儿久病不治,这位强人也一下子被击倒了。御医提议有一种新发现的药物,名曰奎宁,是在南美洲的金鸡纳树中提取的,甚为神奇,或许会有回天之力。

克伦威尔询问是谁将其引入欧洲的,回答是:耶稣会传教士,他此时情愿依靠清教信仰维持生命,也不会接受天主教卫士的灵丹妙药了。不出一个月,克伦威尔去世,很多人为这一刻的到来而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