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182

第182章 目的证明手段的正确(5) 罗马的应变之策

到16世纪中叶,由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在几十年的功夫里,就使大半个德意志和英格兰的全部脱离了天主教会。何况这种趋势仍在蔓延,加尔文的信仰在瑞士、法国、尼德兰等地星火燎原,新教的书籍已经可以在罗马街头买到,天主教会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一些有识之士直言向教皇进谏,痛陈教会的腐败已积重难返,如不痛下杀手,革除毒瘤,将失去所有信徒的拥护。

教会各级人士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即天主教教义是正确无误的,教皇和教阶制度没有弊端,教会的艰难局面在于腐败的侵蚀,教会内部一些害群之马的不学无术,以及路德和加尔文这些叛教者著书立说,妖言惑众。因此,罗马教廷决定以严厉的姿态对付宗教改革。

1542年,保罗三世宣布建立罗马宗教法庭,加大审判的范围和强度,不仅针对异端分子,教会内部的腐败行为如买卖圣职、一夫多妻、不守戒律等,也在审查之列,罗耀拉对此拍手称快。宗教法庭的宗旨是:信仰问题不得迟疑,手段要严厉果决,对异端绝不容忍,坚决打击首领人物以儆效尤,尤其是加尔文信徒。

宗教法庭大法官后来成为了教皇保罗四世,更加肆无忌惮的行使严厉作风,甚至还指使密探去追查自己有异端嫌疑的亲属。他说:“即使我的父亲是个异教徒,我也要找些木头来烧死他。”罗马教廷又公布了违禁书籍目录,与新教作者合作过的出版商,也位列其中。所有经过核准出版的书籍,一律刊印作者、出版商、印刷地点和时间,除此之外的书籍,一律焚毁,阅读也属非法。这项禁令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得到了贯彻,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活力,渐渐消逝于南欧,转向了北方。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衰败,与天主教会文字狱的高压政策,有很大关系。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希望教皇召集一次天主教的大公会议,以解决信仰的纷乱局面,早在克莱芒七世在任时,他便有此主张。但是克莱芒教皇以各种理由搪塞着这一建议,他不希望大公会议架空教皇的权威,因为早在100年前的康斯坦茨会议上,便有此先例。

1536年,保罗三世因形势所迫,终于同意了,但对会议主导权的争夺却使会议地点的选择出现了难产。查理五世希望会议在德国举行,但是法王弗朗西斯一世坚决反对,在他的如意算盘里,德国的新教诸侯越强大,对法国越有利,反之,查理也表示坚决抵制在法国举行的会议。保罗三世以自己年事已高为由,提议在罗马附近找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之地,但是查理和弗朗西斯都摇头反对。

1542年,会议地点选在了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特伦托,这里属于查理五世的领地。保罗三世说自己耐不起车马劳顿,只能坐镇罗马遥控主持会议了,查理五世心想,“你来不来无所谓。”但是弗朗西斯不同意,威胁任何法国教士胆敢前去赴会,将面临牢狱之灾。又经过几年的协商和妥协,最终法国人接受了会议地点。1545年底,经过9年多的谈判、较量和妥协,特伦托大公会议终于举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