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181

第181章 目的证明手段的正确(3) 效忠教皇

1535年这一年很特殊。加尔文在巴塞尔完成了《基督教原理》这部新教信仰的集大成之作,罗耀拉在巴黎写出了《心灵的操练》这本日后耶稣会会士时刻遵守的至高信条。加尔文的大名开始远近皆知,而罗耀拉还只在同学中具有影响,但他们的思想,已然形成深刻的对立。而此时塞尔维特正凭一本《论“三位一体”的谬误》踏上了隐姓埋名的逃亡之路,他选择了与所有人对立。

一年后,罗耀拉和同学们一行11人从巴黎出发,仅凭面包、水和圣歌相伴,徒步穿越法国,翻越阿尔卑斯山,前往威尼斯,打算坐船去巴勒斯坦。不料当时威尼斯正在和土耳其打仗,港口里的船只,没有一艘愿意驶往亚洲。罗耀拉和同学们商议:“我们原地等待一年,如果还是不能前往圣地,就投奔罗马,觐见教皇。”

不出所料,1537年,他们开始沿亚平宁南下,奔罗马而来。教皇保罗三世热情的接待了这些虔诚人士,并资助给他们朝圣的路费,但罗耀拉很快意识到,去东方的理想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如数返还了这比钱。教皇劝阻他们不必非要到圣地去实现理想了,天主教会更需要他们留在欧洲践行自己的信仰。于是,罗耀拉和伙伴们开始为教会服务,有的受聘为大学教授,有的从事慈善。罗耀拉选择了一份最具挑战的工作,劝导罗马城中的妓女从良,并建立了一个救助机构“玛莎之家”。

从阿尔比人,到威克利夫,再到马丁.路德,这些呼吁回归早期虔诚信仰的人士,无不将罗马比作罪恶沉沦的巴比伦,而罗耀拉却开始以实际行动改变这里。

很快,军人出生的罗耀拉开始以军事化的手段建立自己的组织,并上书保罗三世,请求批准。一些红衣主教认为罗耀拉的思想过于极端,不赞成给予他们合法地位,但是教皇力排众议,于1540年9月27日颁布谕令,正式批准这个组织的建立,后被命名为“耶稣会”。此时他还不清楚,这个仅十几个人的小团体将成为日后反击新教改革的最有利武器,而这完全取决于罗耀拉的个人意志。

次年,已年逾五旬的伊纳爵.罗耀拉被选举为耶稣会的会长,但是他并没有高高在上,坐享功成名就,而是每天依然从事着刷盘子这样卑微的劳动。耶稣会的宗旨是要重振天主教会,重树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罗耀拉着手起草规章制度,严格的军事化体制是耶稣会的最大特点。新会员加入时,除了要宣誓服从、贞洁和清贫的戒律之外,还要发誓绝对效忠罗马教皇。会内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要无条件服从上级,罗耀拉说:

“耶稣会士应把自己的上级视作基督本身。”“永远毫不迟疑,奋不顾身的听从现任和将来的教皇对我们发布的命令。”“服从上级方面,应当像死尸一样可以随意处置,像一根手杖般任上级耍弄,挥舞,像一个蜡球一般可以随意揉搓。”

这些令人愕然的制度,只能从罗耀拉的脑子里产生出来。总会长为终身制,并常驻罗马,对各地会士拥有绝对的管理权。经过罗马教廷的特许,耶稣会会士被允许可以不穿修道服,不过隐修生活,可出入世俗社会、宫廷和政府部门,甚至可以不择手段的从事特务活动,“目的证明手段的正确”是耶稣会的行动口号,这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说辞多少显得文雅一些,不过依然可以感觉到一股阴森森的杀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耶稣会从里到外,从思维到行动,无不带有强烈的罗耀拉个人色彩。在悟道经历和信仰坚定上,罗耀拉与方济各何其相似,但是这位西班牙人更具卓越的领导才能,这与他早年的军事生涯密切相关。

第三十二章 目的证明手段的正确(4) “去吧,将世界点燃!”

天主教一向剥夺普通人受教育的权利,甚至阅读《圣经》也属犯罪行为,但是罗耀拉的个人经历促使耶稣会十分重视教育,他们在罗马创办学校,大门上写道:“语法和基督教教义学校,免费。”

他还上书查理五世,阐明教育是匡扶天主教信仰的有力措施:“要对付目前肆虐于德意志的罪恶,最好的办法是求助于大学,以模范的宗教生活与纯正的教义引人向善。这个办法不仅是稳妥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它来自神的启示。”知识渊博是加入耶稣会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成员要经过长年的训练,聚集在一起研究《圣经》和其它学问。耶稣会积极拓展自己的关系网,创办学校,建立出版机构,并吸引贵族和富商子弟加入耶稣会,并扶植他们成长为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实力人物。耶稣会还广泛交结欧洲各国宫廷,上流社会,作为君主和上层人士的忏悔神父,随着耶稣会声名鹊起,其总会长开始有“黑衣教皇”之称谓。

早期耶稣会抱有勇于探索的无限乐观主义精神,不久后,法国耶稣会士成为启蒙运动的先锋。罗耀拉帮助欧洲知识界得到自我认同,好比加尔文为西欧商人、政客和社会活动家提供的自我认同。耶稣会士向欧洲知识分子表明,他们可以依循自己的兴趣做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天文学家、法学家、数学家、贵族、士兵、政客,而同时又保持圣洁,蒙神悦纳。正是这种被释放出来的热情使耶稣会士以一种对世界的使命感,前往美洲、非洲、和亚洲传教。他忠实的追随者沙勿略,自告奋勇前往东方,力争使印度、中国、日本皈依天主教,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却再也没有回来。

罗耀拉对即将远行的传教士说道:“去吧,将世界点燃!”在他的努力下,在当时的地理知识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耶稣会在已知的世界里设立77个教省,各省会长定期向总会长报告。耶稣会传教士以优秀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作风赢得了尊重,尤其是在路德宗和加尔文宗信仰影响的地区,信徒们通过耶稣会的努力而重新竖立对天主教会的信心。

到16世纪下半叶,莱茵河流域、巴伐利亚、奥地利、波希米亚、波兰和匈牙利的新教势力在耶稣会的强力反击下,失去了众多信徒。但在英国,面对伊丽莎白稳固的王权,耶稣会传教士一筹莫展,他们只能装扮成商人混入这个由女王领导教会的岛国,并以地下活动鼓励天主教徒坚定对罗马的忠诚,劝说新教徒改宗。但英国的统治者对他们毫不客气,不少传教士受到迫害,甚至为天主教殉道,英国公教依然严密的掌控着这个国家。

1553年,塞尔维特被加尔文烧死在日内瓦的火刑场上,三年后,罗耀拉功成名就,病逝于罗马的宫殿中,1622年,天主教会尊奉其为圣徒。这两位从西班牙北部山区走出来的信仰战士,以不同的结局淹没在宗教改革的大潮中。

耶稣会在天主教会中的实力日渐强大,并在欧洲各天主教国家拥有政治靠山,他们还从事商业活动,掌握了巨大的资本,这使罗马教皇也感受到了危机,18世纪,教皇克莱芒十三、十四世因欲解散耶稣会,遭暗杀。法王亨利四世,美国总统林肯,据传也为耶稣会所谋杀。1814年,教皇庇护七世恢复耶稣会。至今,耶稣会在全世界拥有60所大学,500所学院和8500所小学,此外还拥有1000多种报纸期刊,24个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