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160

第160章 日内瓦教皇(3) 日内瓦——一人之天下

转瞬之间,三年过去了。

日内瓦产生了新的信仰危机,人们的生活松弛腐化,城市里布满赌徒、酒鬼和娼妓,天主教徒也开始蠢蠢欲动,试图让这个城市重回罗马教廷的怀抱。那些参与将加尔文驱逐的人士开始反思,与其任这个城市道德迷失,还不如让加尔文推行严格的宗教治理呢。

最后,市议会决定致信加尔文,邀请其回归。一开始口吻含糊,传递暗示,很快语气就变得迫切而中肯,最后甚至是一副哀求的姿态了。加尔文对此无动于衷,自有其如意算盘,终于有一天,日内瓦市议会的代表竟以下跪的方式恳求加尔文回心转意,以前最崇拜他的助手法雷尔也不禁在信中写道:“现在就差日内瓦的石头没有哭着求您回来了。”但是加尔文依然强硬拒绝。

最后,市议会彻底投降,他们宣誓忏悔自己的过去所为,保证授予加尔文在日内瓦绝对至高无上的权利。1541年,9月13日,在全城市民的欢迎中,加尔文重回日内瓦。

加尔文一如既往的将全部热情投入到信仰中,要将宗教中一切无关教义的东西统统弃绝:清除教堂里所有圣人的画像和雕像,销毁那些描绘着宗教寓言故事的壁画,废除颜色鲜艳的教服长袍,丢弃供奉圣灵的神龛。那些庆祝式的宴会和酒席尤其应当被禁止,因为它们只能使情感获得放纵。宗教仪式中的音乐也被禁止,日内瓦教堂的钟声在其威严下也归于沉寂。那些繁琐的宗教礼节、仪式、庆典和节日都被废除了。

加尔文认为人性本恶,人类是一群顽固不化的暴力分子,是沆瀣一气的罪人,因此她要做一个与世俗为敌的改革者。他的“精神警察”监督每一个市民,生活小事也要仔细过问盘查,比如:女子所穿的衣服是否合乎规范,裙子的长短是否有违规定,外衣的装饰花边是否过分花哨,是否有超乎标准的开叉,妇女的头发是否盘的过高等。甚至还要检查饭桌上的食物是否超过了加尔文规定的标准,是否有被禁止的糖果、零食和果汁。大街上到处是密探在监听每个人的言行,饮酒、妄言、消遣娱乐都是被明令禁止的。旅客的行李,甚至是任何出入日内瓦的信件都要拆封查看。即使是在里昂和巴黎,任何一个日内瓦公民依然难以摆脱被监视的命运。

在其执政的头五年里,就有13人被处以绞刑,10人被斩首,35个人被送上火刑柱。一个市民由于在参加洗礼仪式时面露微笑被判入狱三天;一个人由于在聆听布道时打瞌睡也遭牢狱之灾;几个在早餐时吃点心的工人被罚三天之内只能喝水吃干面包;一个拒绝将儿子命名为亚伯拉罕的男子被判监禁;一对农民夫妇一出教堂就开始聊买卖的事而被押进牢房;两个举止失礼的男孩,被判处火刑,后被改判为去火刑现场参观。

不过,尽管城市一潭死水,加尔文还是为日内瓦培养了不少虔诚的市民、商人,恪守规矩的神学家和卓越的学者。然而另一方面,在加尔文死后200百年中,这个湖光山色的花园城市没有出现过一个有名望的艺术家。加尔文声称:要想在这个堕落之城中树立他理想中的道德规范,至少需要把一千七八百个青年送上绞刑架才行。加尔文俨然成为了“日内瓦教皇”。

加尔文的一生,因其性格所致,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令人无法接近的状态。为了达到自己期望的完美境界,他每天只满足身体最低限度的物质需要,其食物和睡眠已经少到仅能维持生命而已,一边看书一边吃每天一顿极其简单的饭。睡眠时间绝不超过6个小时,他的工作精力旺盛的像个魔鬼,他的书房的灯往往都是彻夜长明。加尔文不给自己任何休闲娱乐的时间,也从来不散步,他的生命里没有任何私人的空间,完全奉献给宗教事业。后来教皇庇护四世提到加尔文时说:“这个人只爱工作不爱金钱,如果他能为我所用,我相信天主教将一统天下。”

很多宗教改革领袖都有普通人的需求,茨温利曾有一个私生子,路德公开宣称,就算不娶妻,也要找个情人。加尔文的世界是上帝光环照耀下纯粹的精神世界,讨厌一切令人感官愉悦的事物:女色,美酒,艺术…..他永远是一袭黑衣,以至于他的信徒也凭此装束显得郁郁寡欢。

为了反对天主教会的独身制度,加尔文考虑结婚,但这绝不是因为爱情,而是认为婚后的生活对工作有帮助。这个任务交由他的助手去完成,却鬼使神差的与一个水性杨花的女子订了婚,加尔文对婚姻前景彻底失望,于是干脆找了个寡妇。可是他的独生子出生没几天就夭折了,此后不久,妻子也病逝,36岁的加尔文成了鳏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