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159

第159章 日内瓦教皇(2) 黑衣思想者

1509年,加尔文出生于法国皮卡第省的努瓦永,父亲是一位税务员兼公证人。他幼年丧母,而过于严厉的继母使加尔文在性格上显得忧郁,但却早熟,从懂事时起,他身上的所有服装都是黑色的。其从小接受正规教育,曾在伊拉斯谟就读过的巴黎蒙田学院学习。24岁时,开始信奉并宣扬路德的革新教义,因在法国无处存身,流亡到瑞士巴塞尔。

这里位于西欧东西、南北两条交通要道的交汇处,各种新思想、信仰汇集于此。加尔文要把新教的教义系统化,以白纸黑字的条文和著作,昭告天下。

1535年,他的《基督教原理》问世,这是自路德对《圣经》进行翻译后最重要的宗教改革成果。加尔文认为,《圣经》包含了世界上一切真理,一切公正,一切思想精华,它是世界的全部,是起点也是终点,一切从它而来,也必从它而终结。

加尔文的宗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路德的“因信称义” 理论,但是他最核心的信条是“预定论”,即上帝已经事先决定了谁下地狱,谁入天堂。但是这样的天机,凡人不可揣度,也没有这个资格,好比蚂蚁无法理解夜空中闪闪星辰的含义。加尔文坚信人性本恶,故能被上帝选中者,应少之又少,这种狭隘的理论看起来足够令人绝望。但是加尔文却坚定的认为,被上帝选中者,势必要凭借自信和勇气,成为功成名就,没有瑕疵的完人,他坚信自己就是被选中之人。

加尔文鼓励信徒去追求财富,并洁身自爱,兼善社会,事业成功者即为“上帝选民”,个人的使命就是为了光耀上帝的慧眼垂青,而失败者要无条件接受上帝安排的命运。这种略显偏激的理论与加尔文的成长经历和阴沉的性格有极大关系,自卑与自负,两个极端之间,转化的距离并不遥远。

这种“上帝选民”的思想与犹太人的信仰异曲同工,而加尔文的经历与意志,更具一个浓缩的犹太人特征。加尔文希望成为一名强者,并把自己的这种信仰融入到自己的宗教理论中,而这种强者论将对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

此时,加尔文年仅26岁,《基督教原理》使其在西欧宗教界鼎鼎有名,但是性格极度内敛的他对功名利禄全然不放在眼里,他只希望做一名思想的强者,巴塞尔的安静生活令加尔文打算在默默的啃读中了却此生。但是在一次途径日内瓦时,他的一位好友,也是其日后重要助手法雷尔,恳请他留下来领导这座城市的教改运动。加尔文对抛头露面的政治行为天生敏感,婉言相拒,性情急躁的法雷尔最后无奈的对加尔文咆哮道:“你贪图平静,上帝都会诅咒这样的生活!”话语犹如一道闪电,刺穿了加尔文的灵魂,沉静的外表下,那颗笃信上帝的心,被彻底唤醒了。

此时的瑞士,还只是一个松散的城市联邦,因地处德、法、意三大权利中心的交界处,这些阿尔卑斯山北麓,莱茵河上游的城市逐渐取得自治地位,并发展起繁荣的商业贸易。这些城市也都渴望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需要一种新的信仰使人们在追求商业繁荣的过程中恪守虔诚。

日内瓦毗邻法国,加尔文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而他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却绝不是为了享受清静的生活,他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宗教理想。在加尔文看来,任何事情都应该象钟表那样准确无误,象机器的运转那样规则系统。

踏进日内瓦的3个月内,加尔文就撰写出一份新的教义原则手册,把他所认定的那些重要理论归纳为21条,编写成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并获得市议会的通过。全体公民被召集到大教堂,十个一组来到教会长老加尔文面前,举手宣誓,违反教令者将被永久驱逐。就连那些最憎恶加尔文的人也承认,加尔文之所以如此狂热的推动宗教改革进程,并非要达到什么个人目的,而真正是出于对崇高信仰的极端热爱。在其那如岩石一般的脑袋里,这个世界上只允许存在一种思想,那就是他自己的思想。

但是加尔文这种激进的改革步伐,在日内瓦遇到了顽强的阻力,崇尚自由的山地居民开始反对那些严苛教条的约束,而且,市议会也感觉到加尔文政教合一的巨大野心。于是,这位长老渐渐成为了整个日内瓦的敌人。

1538年4月23日,经过18个月的专制之后,市议会组织的全民大会作出表决,限令加尔文三日之内离开这里。随即,加尔文来到了斯特拉斯堡,继续开始了平静的学者生活,似乎无处可以实现他的宗教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