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016

第16章 耶稣是谁?(6)死海古卷

1947年春,在被称为“地球之脐”的死海附近,一项发现震惊世界。死海西北边缘的库姆兰,一个牧羊的少年为了寻找走失的山羊,发现了隐藏在神秘山洞里一排排瓦罐。从中出土了2000年前的一批手抄体的古经卷,经学者多年的研究发现,这批古卷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价值,并被称为“死海古卷”。

这些古老的卷本得以保存有赖于死海周边地区干燥的气候,和这里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荒凉。公元1世纪的圣经抄本,使后世的学者们可以领略到犹太《圣经》从最初编著完成到基督教信仰确立,这段时期内的这一古文献全貌。而且也得知在1世纪的死海岸边,生活着一个特殊的宗教派别,也就是史书中记载的罗马统治时期的四个犹太宗教政治派别之一——艾塞尼派。

通过对古卷的解读,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到这个隐修派别的宗教信仰、政治诉求以及社团的生活规范。他们不承认私有财产,除了衣服、床和在食堂里领取食物的饭碗,艾塞尼派没有任何属于个人的物品。他们躲进旷野,与世隔绝,除了每天进行必不可少的耕作之外,大部分时间被用来阅读、抄写《圣经》和其它先知们的著作。

“死海古卷”中依然没有提到耶稣,甚至连12个门徒也没有涉及,但是“施洗者约翰”却出现在其只的许多章节中,“约翰在谴责犹太王的罪恶和与敌人和睦相处的祭司们,在荒野中为我们的主铺平道路,在沙漠里为我们的上帝开辟笔直的道路。”这些表述无疑在暗示,耶稣应该是确有其人的,而且有学者认为,耶稣有可能就是出自于艾塞尼这个派别,只不过在当时,他还不大闻名。

“耶稣”是希腊语的音译词,在希伯来语中,“耶稣”的正确译法应该是“约书亚”。这是一个犹太人中很常见的名字,摩西的继任者即叫做“约书亚”。或许的确存在过一个叫做耶稣的传道人,跟施洗约翰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其还没有取得多大的影响时,三十几岁就被处死了。他的徒弟们在宣扬其思想的过程中,编撰了大量的虚构故事,以至于耶稣的真实面目反倒是越来越模糊了。

耶稣受难升天300年之后,基督教得到罗马帝国的认可,教会决定以耶稣的出生年份为公历纪年的元年。但是耶稣究竟何年降生在伯利恒的马厩中,在《福音书》中也很难确定。

于是,一位教士根据“耶稣蒙难时30来岁”的记载,就在耶稣被处死的那一年,减去30,确定了元年。但可惜这个沿用至今的纪年方式,从一开始就是不准确的。史学界根据耶稣降生时的特殊天象、希律王的驾崩时间、以及那次折腾约瑟和玛莉亚返回伯利恒的人口普查,等诸多线索的分析,也没有得到一致认可的耶稣出生的确切年份,从公元前6年到公元后7年之间,均存在可能,但绝不可能是公元元年。

可能有人会疑问,连耶稣出生于哪年都无定论,为何现在的人们还在大张旗鼓的过圣诞节呢?其实这又是一个历史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基督教被古罗马接受之后,将一些此前属于多神教信仰的节日基督教化,如祭祀太阳神诞生的冬至,逐渐演化成缅怀耶稣的圣诞节,并延续至今。

人类历史发展,在不同的地域总会有一些相似之处,精神境界不断完善的时空页码中,总会有一些独立于时代的伟大人物,振臂高呼,忘我传道,这是人类自身价值认识提高的一种必然结果。佛陀、孔子、耶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都开始关注社会普通个体的命运疾苦。人类经历了原始的野蛮和暴戾之后,终于认识到,只有慈悲、仁爱的精神才能感化人间,并为这样的行为方式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图景。普世的宗教信仰无一不强调这种人类之间仁爱的关怀,并一视同仁的将有关爱的思想向四处传递,以建立一个充满爱的人间天国。

公元元年前后,已经暮年的屋大维,还看不到罗马帝国衰落的迹象,莱茵河那边不安分的日耳曼部落,是让他感到一丝麻烦的地方。他当然不知道在遥远的帝国东部,一个在马厩里降生的男孩,将来会以一种他无法想象的方式取代罗马帝国。因为这种结局,现在还只是“风起于萍踪之末”,未有任何可以觉察的迹象。耶稣的受难激励着追随者们前赴后继们,还需要三百年的光阴和无数人的受难与殉道,才能使一种信仰,成为一种巨大而无形的力量。

追随基督的人,艰巨使命并不比耶稣的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