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十字传奇
11915900000153

第153章 愤怒的“奶牛”(4) 沃尔姆斯的掷地名言

1519年,西班牙斐迪南与伊莎贝拉的外孙,19岁的查理五世被选举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兼任西班牙国王,还统领尼德兰和南意大利。这个因近亲婚姻而导致下巴畸形突出的年轻人,汇集着哈布斯堡王朝的全部荣耀,统治着自查理曼以来最为广阔的欧洲帝国。

但在德意志的土地上,他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生不逢时的查理五世,不得不要面对德意志的宗教改革怒火。他的父亲在留给他的遗嘱中要求以支持罗马教会为内外政策基础,并强调:“基督徒之间讲和平,对不信者动干戈!”

利奥教皇要求查理五世召开一次宗教会议,德意志所有的诸侯王公和教会领袖都要参加,以审判路德的行为,因为路德不仅仅是对天主教会的威胁,也是对整个欧洲秩序的威胁。但是多数德意志民众已经热情的支持路德,一个教皇的使节说道:“整个德国的人民都希望武装起来反对罗马,整个世界都在为即将举行的宗教会议而议论纷纷。马丁.路德的肖像画已经脱销,我甚至都很难买到一张,人们毫不掩饰的亲吻他的画像……我现在不敢上街,希望教皇能赐给我一张绝对的赎罪券,如果我发生不测,请教皇照顾我的兄弟姐妹……”

沃尔姆斯宗教会议将于1521年1月27日举行,查理五世的邀请函被送至路德手上,并承诺保障其从维滕堡到沃尔姆斯近300公里路程的安全通行。这一幕似曾相识,路德自然而然的会想起100多年前的波希米亚教士约翰.胡斯,几乎完全相同的身份、地位、主张,甚至现在的处境也毫无二致——皇帝颁发的通行证。

一个矿工的儿子,低级修道士,寒酸的大学教授,仅仅是因为言辞激烈而受到关注,要面对帝国皇帝和教皇的特使的责难和恫吓。这些当今最有权势的人,可以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把你废掉。但是路德并不这么想,他不想谦卑的面对挑战,在他心中,只有《圣经》是绝对权威。以基督之名战斗,维护《圣经》的公义,何所惧呢?半途而废,临阵脱逃,这绝不是路德的作风。身边的朋友劝阻他不要重蹈胡斯的覆辙,路德还是决定前往,“纵然沃尔姆斯的魔鬼多如房顶的瓦片,我还是要去!”

伟大之人自有伟大之处。

当路德来到莱茵河畔的沃尔姆斯,为了一睹英雄的风采,这个小城的大街上挤满了人群,据说他的马车周围就聚集了2000多人,连皇帝的车队都不得不为其让路。

4月17日,路德特意身着教服,费尽周折挤过拥挤的人群,出现在会场上,他要面对的是年轻的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六位德意志选帝侯、各级诸侯贵族、教士、市民和威严的教皇代表所组成的一个宗教法庭。所有的视线焦点均集中在这个矮胖修道士身上,看看这个把德意志搅动的波澜起伏的马丁.路德,还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语言脱口而出。

桌子上摆放着他的著作,当被问及是否要放弃自己的那些宗教观点时,路德显然是有些紧张了,一个修道士哪见过这样的场面,他的声音低沉而缺乏信心,请求皇帝给他一天的时间好好考虑。当晚,一些支持路德的诸侯通过各种渠道给他以鼓励,“现在全德意志都在关注你将如何回答。”

这一夜,纠结的路德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不得而知。

次日,法庭依然是开门见山的要求路德作出直截了当的回答。“是否撤销你的书籍和著作中的错误?”路德沉吟片刻,终于鼓足勇气,以自己的母语作出了留存青史的回答。这段陈述,流传着两个不同的版本,收录在沃尔姆斯会议备忘录中的回答是:

“我的良知都出自于上帝的命令,除非《圣经》中的十诫判我有罪,否则我不能也不愿意收回任何观点。因为违背上帝赋予我的良知,既不正确也不安全,上帝将帮助我,阿门!”

而另一个版本更加言简意赅:“我站在这里,我别无选择。”这句话雕刻在德国沃尔姆斯市所矗立的马丁.路德塑像下。

后世的一位历史学家评价道:“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