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11886200000005

第5章 性格理论(1)

)第一节 性格的类型理论和特质理论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管理学者们,一直把领导者的各种个人性格和特征作为描述和预测其领导成效的标准。这种研究试图区分领导者和一般人的不同特点,并以此来解释他们成为领导者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的性格理论,也就是研究怎样的人,才能成为良好的、有效的领导者。性格理论侧重于研究领导者的性格、素质、品质等方面的特征,把个人的品质和特点作为区别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与不成功的领导者的标志。

人类对自己的本质进行探索和研究,最初是从分类开始的。对人的性格进行分类,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时代。但是,现代性格类型理论则是20世纪前半期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发展起来的。在两种基本的性格理论中,类型论用人的一种或少数几种主要的特质来说明人的个性或性格;特质类同时用人的各种特质来说明人的个性或特征。可见,类型论是一种性格分类的理论,特质论是一种性格分析的理论。

一、性格的类型理论性格类型(也称人格类型)

理论最早是由于医疗实践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现已广泛地运用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性格类型具有整体性和典型性等特点,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对于认识自我,优化性格,正确进行职业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性格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划分性格类型时所根据的原则不同,性格类型理论也有许多种,迄今人们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下面我们阐述几种主要的性格类型理论。

(一)生物学类型论

1、克雷奇默的类型论

恩斯特·克雷奇默[ErnstKretschmer1888.10.08-1964.02.08],德国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以研究体态、体质与人格特征的关系闻名。他将性格定义为:一个人在生活中,一切情绪上、意志上可能反应的总和。他在丰富的精神病治疗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生物类型说,探讨体质生物学特点和心理特征的关系,并依据其关系进行分类。在1925年,他利用职务之便,对602位精神病人做研究,得出三个结论。其中一项就是根据身长、体重、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和周围的幅度,颜面和头形,骨骼,脂肪,毛发,腺体等相互的搭配,发现体型与人的性格有关,并由此把人分成四类。他把希波克拉底提到过的粗矮而肥胖的人和瘦长而虚弱的人称为矮胖型和细长型,又把体型匀称结实的人,谓之运动型。

矮胖型(pyknictype):身材圆厚,多脂肪,手足粗短,性格外向,易动感情,善与人相处,好活动。

细长型(asthenictype):身材瘦长,手足长而细,胸窄,孱弱,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固执,喜批评,多愁善感。

运动型(athletictype):健硕强壮,肌肉发达,活力充沛,性格较外向,乐观,进取。

简单地说,矮胖型类似于多血质,细长型类似于抑郁质,运动型类似于胆汁质,但不完全相同。克雷奇默认为,体型与病人所患的精神病类型密切相关。矮胖型的人较多地出现躁狂抑郁症,由于这种病人躁狂与抑郁循环出现,故又称循环型(cycloid)精神病,细长型人容易患分裂型(Schizoid)精神病,运动型的人较多地出现癫痫症。克雷奇默认为,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在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的关系上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差异。不同体形的正常人在气质上也带有精神病患者的某些特征。例如细长型的人在气质上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矮胖型的人在气质上具有躁郁症的特征,运动型的人在气质上具有癫痫的特征。据此,他将人的气质分为分裂气质、躁郁气质和粘着气质三种。克雷奇默还研究了许多名人的资料。他发现,神学家、哲学家和法学家大都具有细长型的体格(占59%),具有精神分裂的特征;医师和自然科学家大都具有矮胖型的体格(占58%),具有躁郁症的特征。当时克雷奇默的这个分类法几乎被普遍地接受,特别是为精神病科医生所接受。但是,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对此抱否定态度。

2、谢尔顿的类型论

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W.H.Sheldon,1889-1977)是另一位生物不同类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遗传决定体形又决定心理特征。他和史蒂文斯(S.S.Stevens)合作提出一种气质类型分类法,但与克雷奇默不同,他的研究从正常人着手,测量他们的体型和气质,并且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扩展到精神病患者的研究。他不仅认为人格与体型有关,而且进一步深入到形成体型的基本的成分——胚叶(胚层),创立了胚叶起源的类型理论。他的理论深受克雷奇默的影响。这个研究说明,一定的体型的人具有一定的气质,并且容易产生一定的反应。

他首先拍摄了4000名正常男大学生的裸体照片,并且对人体从头部到脚的17个部位进行测量,然后按个体在胚胎发育中三个胚层何者占优势,把人的体型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身体圆胖、消化器官特别发达的内胚叶(Endomorphy)发育占优势的内胚叶型;身体健壮、骨骼肌肉特别发达的中胚叶(Wesomorphy)发育占优势的中胚叶型;身体瘦长,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特别发达的外胚叶(Ectomorphy)发育占优势的外胚叶型。

谢尔顿认为,一个人的体型不易变动,同一个人不可能因为新陈代谢或营养的变化而先后被划分成两种不同的体型。他发现大多数的人不是“纯粹”的体型,而是混合体型。人的体型都是由三种基本成分(内胚性、中胚性和外胚性)配合而成。他用七等级量表来评定每一种基本成分,三个基本成分评定的结合,就是一个人的身体类型。三个基本成分的得分表示各种基本成分的近似强度(第一个数字表示内胚叶的强度;第二个数字表示中胚叶型的强度;第三个数字表示外胚叶型的强度)。谢尔顿用其所制定的人格特质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评定,发现社交性等特质和内胚叶型高度相关,外向性等特质和中胚叶型高度相关,拘束和被动性等特质和外胚叶型高度相关。三种气质分别具有30种行为倾向,它们是:

内脏紧张型:

(1)姿势和动作都很优雅。

(2)喜欢肉体享受。

(3)反应迟钝。

(4)喜欢隆重的仪式。

(5)喜欢社交活动。

(6)具有圆滑的个性容易与他人交流感情。

(7)能宽容别人。

(8)经常感到满足。

(9)不容易被锻炼琢磨。

(10)圆滑的感情疏通、外向。

身体紧张型:

(1)姿势和动作紧张。

(2)喜欢冒险。

(3)精力充沛。

(4)喜爱运动。

(5)喜欢冒险。

(6)大胆和直率。

(7)勇敢和具有斗争性。

(8)具有攻击性。

(9)声音缺乏抑制力。

(10)看起来比他的年龄要老些。

头脑紧张型:

(1)姿势和动作具有强烈的抑制力。

(2)反应敏捷。

(3)喜欢畏缩和保守的作风。

(4)心情过分激烈和过分担心。

(5)情感不外露,对情感有控制力。

(6)常常注意自己的眼睛和面部的表情。

(7)对别人恐惧。

(8)社会活动性差。

(9)不喜欢吵闹。

(10)态度和容貌都具有年轻的气质

谢尔顿还把他的分类应用到精神病人和少年犯中去。他发现在精神病医院中大量的男性内胚叶型患者表现出狂郁综合症,中胚叶型往往成为偏执狂,外胚叶型往往是离群的孤独者或精神分裂者。1949年他对男性少年犯罪的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属于内胚叶型或中胚叶型。这种体型也是商业领袖、著名政治家、艺术家或天才知识分子的特质。

体型理论指出了身体特征和气质之间的相关,这对以后的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但是它过分夸大了生物性因素和遗传的作用,忽视了社会环境对气质的作用。克雷奇默和谢尔顿的研究,在理论概念上、方法论上以及数据分析上的问题都受到不少学者的批评,人们对他们所提出的体格类型和气质之间联系的强度也不太相信。体型与气质之间或许存在某种相关,但一些研究表明,这种相关并不高,并不象他们所讲的那样简单和直接,不能认为体质和气质之间有因果关系。大多数人强调环境的作用,环境既影响一个人的身体特征,也影响人的心理特征。当前,多数心理学家倾向于生物学的变量和经验的变量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为个体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提供一个基础。一个典型的观点是:具有不同身体特征的儿童会引起其他显著人物的差别反应,这些反应反馈给儿童,就为他们的心理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基础;这一功能包括人格和社会行为,他包括自我控制行为(例如,关于饮食和锻炼),它反过来又可能影响他们的身体特征。克雷奇默把一切人都归入精神病患者,这是不正确的。但是,他提出的气质概念已为很多人所继承。

(二)心理学类型论

1、荣格的类型论、在心理学的类型理论中,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最为著名。1913年,荣格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的性格,后来,他又在1921年发表的《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充分阐明了这两种性格类型的特点。他在该书中论述了性格的一般态度类型和机能类型。

一般态度类型。荣格根据心理能量的指向划分性格类型。个体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倾型的人;心理能量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性的人。外倾型的人,重视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兴趣广、易适应环境;内倾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孤僻、缺乏自信、害羞、冷漠、寡言、常自我欣赏和陶醉,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外倾型和内倾型是性格的两大态度类型,也就是个体对特有情境的反应的两种态度或方式。

机能类型。荣格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机能。感觉告诉你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你它是什么;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处和向何处去。一般说,直觉在荣格看来是允许人们在缺乏事实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推断。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组合,荣格描述了八种性格类型。外倾思维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但又偏向于思维。其思想特点是一定要以客观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想过程,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人格特点。内倾思维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思维功能。其除了思考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身的精神世界,情感压抑,冷漠,沉溺于幻想,甚至表现为固执,刚愎和骄傲等人格特点。外倾情感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又偏向于情感功能。其情感符合于客观情境和一般价值。思维压抑,情感外露,好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内倾情感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情感功能。其感情由内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思维压抑,情感深藏,沉默,力图保持隐蔽状态,易忧郁。外倾感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又偏向于感觉功能。其头脑清醒,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对事物并不过分地追根究底。寻求享乐,追求刺激,情感浅薄,直觉压抑。内倾感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感觉功能。他们远离外界,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世界中。其知觉深受心理状态的影响。艺术性强,直觉压抑。外倾直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又偏向于直觉功能。他们力图从外界中发现各种可能性,并不断寻求新的可能性。这种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内倾直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直觉功能。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可能性。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

荣格并非截然地把人格简单划分为八种类型,他的心理类型学只是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用来说明性格的差异,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兼有外倾型和内倾型的中间型。纯粹的内倾型的或外倾型的人是没有的,只有在特定场合下由于情境的影响而一种态度占优势。每个人也能同时运用四种心理机能,只不过各人的侧重点不同。此外,外倾型和内倾型也并不影响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荣格的类型理论已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管理、医学和职业选择等领域,因这种划分带来了使用上的方便。现在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内外倾是人格的主要特质,心理学家还编制了测量内外倾的量表。

2、威特金的类型论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长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教育测验服务社心理学研究部工作。他早年从事知觉个别差异研究,以后研究场依存性问题,在场依存性的研究中做出了贡献。威特金等人在研究知觉时发现,有些人很难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有些人较易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他根据场的理论,将人划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两种类型。场依存性的人,比较容易受当时环境中的其它事物(包括知觉者本身的状况)的影响,很难离析出知觉单元;场独立性的人,比较少受知觉当时的情境影响,比较易于离析出知觉单元。许多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处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之间,或多或少地处于中间状态。因此,大多数人是相对场依存性的人或相对场独立性的人,但为表述上的简明,也称之为场依存性的人或场独立性的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认知方式中的一个主要的方面,也是研究得最多的方面。威特金指出,场依存性的人和场独立性的人,是按照两种对立的信息加工方式工作的,场依存性的人,倾向于以外在参照(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性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主体感觉)。

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维度不仅存在于知觉过程中,而且普遍地存在于思维和性格等领域中。场依存性的人,独立性差,并且容易受暗示;场独立性的人,有较大的独立性,并且不易受暗示。场依存性的人,对于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感到困难,场独立性的人,比较容易完成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场依存性的人,更多地利用外在参照,用外在的社会参照来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他们的行为是社会定向的。场独立性的人,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他们的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具体地说,场依存性的人,社会敏感性强,容易注意他人提供的社会线索,并且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场独立型的人,社会敏感性差,不大注意他人提供的社会线索,比较独立、自信、自尊心强。场依存性的人注意他参与的人际关系;场独立性的人喜欢孤独的非人际情境。场依存性的人对他人有兴趣;场独立性的人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场依存性的人善于并爱好社交,社会工作能力较强;场独立性的人不大善于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