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11886200000013

第13章 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1)

)第一节 幼儿领导性格培养的意义

有句谚语:“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的性格是周围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和实践的改变而改变;二是性格与一个人事业上的成败关系密切,好的性格能给人带来幸运,成为事业成功的羽翼,不好的性格也能给人带来厄运,成为事业上的绊脚石。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生活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中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作为个性的核心,性格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差异,也是影响其事业成败及其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最初期,亦为关键期,幼儿的性格教育属于最初的起点教育,这种起点教育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时代的呼唤: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取决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科技、高文化素质的人才,需要高质量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性格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幼儿园课程中,健全性格的培养开始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幼儿性格发展状况和性格教育现状都还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例如,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片面强调认知教育,忽视了情感、伦理道德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缺乏身体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就认知教育而言,也主要是准备升学考试,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校教育“窄化”为智育,又把智育“残缩”为分数。在评价学生时,也常把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忽视对性格的评价。高智力、高分数的学生成了学校生活中的“红人”,他们常受表扬、奖励,享受种种荣誉,殊不知,这些学生在性格上常常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由于智能的光环作用,使得他们身上的这些缺陷往往不易被发现,以致未能得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这些幼儿长大后一旦遭受挫折或失败,就会在日常行为中暴露出或多或少的变态、失常表现。重智能,轻性格,己成为各类学校教育的通病,这一片面的教育取向己经产生了许多不良效应。可以说,现有的重智能、轻性格的学校教育模式亟待待改变。

当前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从重视智力发展到逐渐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例如,日本的学校重视学生的性格教育,美国提出公民应具有17种品德的教育,即自律,守信,诚实,实现最佳自我,利己但不损人,敢于说“请原谅,我错了”,即勇于承认错误等。注重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将关系到民族的盛衰和国家的命运。

二、完整性格的诉求: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古今中外,世界上许许多多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无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有何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具有领导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顽强的进取精神,取得成功的自信心,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特曼(Terman)曾对智力超常的1528名儿童进行了系统的追踪研究,并对800名被试中成就最大的20%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两组人员中最明显的差别在于他们的个性因素的不同。成就最大一组的进取心、自信心、谨慎、不屈不挠、完成任务的坚持性等个性因素,明显地强于成就最小的那一组。赵中天对中外53名学者(包括科学家、发明家、理论家)和47名艺术家的传记进行研究,发现他们除了卓越的智慧以外还有以下一些共同的性格特征:(1)勤奋好学;(2)为实现理想勇于克服各种困难;(3)虚心学习和实践;(4)坚信自己的事业一定成功;(5)争强好胜,有进取心;(6)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由此可见,任何卓越的活动成果都包含着积极的性格特征,领导的个性是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独生子女的拯救: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由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出现了一代新的人群——独生子女。随着时间的流逝,第一代独生子女也已经逐渐进入为人父母的角色,而这样一代特殊的群体以及他们的后代给社会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领导性格。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普遍地位优越,造成他们“娇气”“霸气”,使他们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导致他们形成了依赖、不独立的性格品质。独生子女还有一个致命的性格缺陷是不合群,由于独生子女家里没有兄弟姐妹,没有集体活动,加之家中长辈的宠爱,他们在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依然以自我为中心,或不敢、不善与同伴交往,形成孤僻的性格。

1993年起辽宁师范大学与日本福岗教育大学进行了“少子化时代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在对中日2749名幼儿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现在的中日幼儿有以下性格问题:挑食、任性、做事拖沓、懦弱、胆怯等。特别是我国独生子女的现状所反映出的一系列教育问题,更是让人担心。唯我独尊、骄横任性、不尊敬父母、长辈,合作性、独立生活能力差等不良性格,更是有害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幼儿的父母及幼儿园的保育员和老师中也常听到这样的反映:“现在的幼儿真是不好教育”、“幼儿的心理很难理解”。

综上所述,在我国幼儿园对幼儿进行领导性格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家庭幸福,以及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

)第二节 幼儿领导性格培养的内容

人的性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人生的生活历程而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性格成长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了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性格,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不太可能。实验证明,婴儿出生以后就开始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态度和习惯性行为,3岁以前是性格的萌芽期,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开始产生。3-5岁,形成性格的雏形,但这一时期的性格很不稳定,易受环境影响。弗洛伊德特别重视童年的意义,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在七八岁时己经基本定型。我国亦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可见幼儿期的性格培养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性格教育是基础的。

在中国传统知性理论,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直以“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为性格培养标准。但随着新知识经济的到来,新教育观念的渲染,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培养“好孩子”性格已逐渐转变为“要从小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性格”。因此,幼儿教育也应当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将培养中国式的“好孩子”转变为培养具有领导性格的幼儿。

首先,对幼儿进行领导性格的培养重点之一就是自信心。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健康幼儿必不可少的性格特征,也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信的幼儿往往表现出乐观、谦逊、勇敢、果断等品质,富于创造性、进取心和探索精神,学习上显得积极主动、充满兴趣。一个缺乏自信的幼儿绝对很难面对生活上的困难与挑战。自信心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信心容易获得成功,而获得成功,又可增强自信心。古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对幼儿来说则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先体验成功,幼儿才容易增强自信心。

第二,我们要注重对幼儿合作性格的培养。试想一位优秀的领导人是不可能缺少自己的左膀右臂,因此,合作品质在领导性格中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当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但对“合作”的含义理解不够,具体误区表现为:片面认为只要两个以上幼儿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就是合作;只注意培养合作意识,忽视合作与分享意识一齐培养;存在盲目性,缺乏明确目标,系统性、科学性等等。因此,首先要正确理解“合作”的意义。合作是指两个以上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自愿结合,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利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交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分享了快乐,获得了满足,这就是“幼儿合作”的内涵。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如是互借玩具或各玩各的,只能算是“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

当今独生子女存在的最大弱点就是自我控制能力极差。而自我控制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个性品质之一,需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在日益增强,但还只是刚刚开始发展,他们还经常不能控制自己,行动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的自控行为很不稳定,随情景而变化,有时表现得好些,有时表现得差些。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及时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积极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个好的领导一定是一个有高度责任心,对自己工作认真负责的人。然而对于年幼的孩童来说,同样需要从小培养他们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特别是当今充满竟争的时代,责任心就更加重要。所谓责心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为、承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同时无任在生产上,无任在课堂上,无任在学校里,无论在混合队里,都需要有责任心,这是很重要的。”

除上述基本内容外,耐心、宽容、勇敢都应是我们培养幼儿领导性格的重要内容。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加上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易分心等,使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易耐心的培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应从多个角度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培养教育。

作为一种非智力性因素——宽容这种优秀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长期熏陶、影响、引导、培养的结果,所以我们不仅要珍视这种结果,更需重视形成这种结果的过程。因为没有后者,前者将无从谈起。我们生活在一个并非具有真正意义上平等的社会,因而这个社会需要宽容;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需要合作、协作的社会,因而人人必须学会宽容。宽容的品质是适合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素质,所以培养幼儿具有优良的宽容品质,是每个教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胆怯,其实质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者特定对象的胆小、害怕、畏缩,伴有相应的生理上的变化甚或出现逃避行为表现。胆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曾有过的一种在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情绪状态。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儿童产生惧怕心理的原因与成年人一样,关键的问题是成年人懂得如何去应付恐惧,而孩子们却还不知道。”对于胆怯的幼儿,应该注重并加强其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如,独立购物,自行选取适当的物品等)。鼓励并带引他多和别人交往,特别是与开朗活泼的同龄人交往;鼓励并带引他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如参加志愿者团体等)。最终借助家庭、学校、伙伴、亲朋好友的作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交平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第三节 幼儿领导性格的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

性格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一个人从小开始,经受什么样的风雨洗礼,经受什么的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要想找到培养幼儿领导性格的途径我们首先要明白,究竟哪些因素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一、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与性格

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其实,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关系更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种见解与巴甫洛夫关于性格是先天的神经类型与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合金’的思想相一致。

(二)环境因素与性格

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罢了。人的体态、成熟程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这些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样处于逆境,为什么消极者消沉、悲观、退缩,而积极者坚强、奋发、进取,就在于两者内在心理活动的不同。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

(三)自然因素与性格

南北方因为气候不同,高原、平原、海岸地带由于地势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北方人往往粗犷、豪迈、外向,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高山地带的人意志坚毅,海岸地带的人心开阔,平原地带的人多克制。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带有普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也会感觉得到这种影响。但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比如,不论是高原、平原、海岸、北方、南方都有意志坚毅、善于克制、含蓄内向、粗犷豪爽的人。否定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不对的,而自然决定论也是不对的。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也是这样,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一般也有个别。

(四)社会因素与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