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纸金
11810200000070

第70章 抵押债务危机(3)

2000~2002年期间,发生了很多公司丑闻,审计公司为此受到了严厉谴责,并需要接受《萨班斯法案》规范其行为,现在它们又面临着很大压力,需要给银行和对冲基金持有的债务担保证券进行正确的估值。它们近期按要求开始执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即公允价值会计准则,2007年11月后财务报表编制需要采用此准则),该准则要求建立明确的公允价值框架,并极力强调如果存在市场的话,要使用实际市场交易作为定价依据,而不是使用模型定价。

从2007年夏开始,一些观察家相信,这种市场驱动的公允价值,以及多数金融公司对这个准则的提早采纳,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与危机相关的资产核销数量。他们相信,这在市场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迫使银行去筹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资本。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董事长威廉·伊萨克便是持有这种看法的一位观察家,他批评美国证交会“至今还很顽固,拒绝抛弃一个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做法,逼迫银行对资产进行过多而无充分理由的减记。”他所说的这种破坏性做法,就是要求银行采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不过,银行采用该规则时,无须像投资银行一样,对一切资产都要实行按市计价。银行可以指定某些资产为持有到期资产,因此这些资产仍可按历史成本减预期损失准备的价格进行估值。必须按市计价的资产,只是在交易型账户中持有的资产,银行预期不会保留这些资产。

这些资产若存在交易市场,会按市计价——但如果没有交易市场,可以使用贴现现金流模型进行估值——到危机期间结束时,银行已能用贴现现金流模型对一些可交易的资产进行估值(产生的结果与历史成本减预期损失准备的计价方式很相似,这是比接受市场上所谓的“过火物品抛售价”估值法有利得多的一个估值方法)。从根本上讲,银行可以声称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已严重受损,完全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市场。美国证交会和银行监管部门也允许银行在这个问题上拥有很大的灵活性,2009年4月,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的机构)迫于美国国会施加的很大压力,修订了该准则的一些条款,允许对其作出更有利的解读。所以说银行(并非华尔街公司)从未将一切都按市计价,它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回旋余地,可以将按市场价减记的资产数量降至最低。换言之,它们的资产减记本来可能会糟糕得多。

尽管如此,由于银行仍然在交易型账户上持有大量这类资产,到2007年9月,它们的确已开始报告遭受了大量来自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损失。好几家银行报告说,它们试图通过卖空一些信用品质较弱的抵押证券,买入品质较强的证券,来对冲自己的风险敞口,但对冲操作并未产生很好的预期效果——因为要卖出品质较弱的证券很不容易,而买进的品质较强的证券的价格也一路下滑。

政府干预

金融危机蔓延到所有市场,致使投资者争相奔求安全港湾——如美国短期国债之类的资产,金条价格也随之飙升。美联储竭尽所能,想在这一切混乱之中探出一条出路,又是削减利率,又是向市场注入巨量流动性。其中有些流动性用来支撑已有财务压力的银行和投行,但除此之外,增加的流动性并未流入惊恐不已的抵押贷款证券市场,也未进入房屋贷款市场。没有新的抵押贷款,美国各地的房价继续下跌,从众多经济评论家的口中也听到经济要出现衰退的预测,他们在财经媒体几乎没完没了的电视节目中作为嘉宾频频亮相。

2007年10月,美国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宣布,为了让市场流动状况恢复常态,计划设立一个新实体,购买大量悬在市场之上的抵押贷款证券。他强调说,这一行动并不是政府对债务担保证券业进行“财政救助”,而是私营部门在财政部全力支持下将进行的自由市场行动,几个月以来,财政部为促成这样一场交易,极其认真地作出努力。这个新实体将命名为总体流动性增强实体,由美国三家最大的批发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组织并提供顾问服务,它们在债务担保证券市场都有相当大的风险敞口。政府说,这个计划启动之后,政府将不再承担任何角色。

总体流动性增强实体不久便被冠以“超级导管”之名,也就是为特殊投资实体设立的特殊投资实体。总体流动性增强实体会以某种方式,为自身这个超级导管从市场组织融资,然后从旧有的导管中收购资产。银行将竭尽全力组成银团,提供数千亿美元的信用额度,给总体流动性增强实体提供足够的融资,虽然受邀进入银团的很多银行,可能并不愿意为拯救竞争对手而出力,不愿意在流动性危机正肆虐的时候,通过承担大量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来拯救对手。关键问题是,购买债务担保证券时,价格怎样确定?是以催缴保证金而导致的清盘价来估值,还是按高得多的现金流模型确定的内在价值来估值?如果以清盘价来估值,银行持有的特殊投资实体为什么想卖呢?如果以现金流模型确定的价格来估值,提供融资的银行又为何要买入呢?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两难问题。到2007年10月,市场流动性已停滞6个月,在金融市场内广泛蔓延,又造成了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资产核销,总体流动性增强实体计划终于被放弃。

资产核销高峰

到2007年12月底,资产核销值已累积到极高水平,并将继续上升,持续数个季度。尽管2008年第二个季度还有一些资产核销,但彭博资讯公司报道说,到2008年4月底,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银行,已在债务担保证券和贷款支持证券上,遭受了2 500亿美元的贷款损失,在前者也就是在与抵押有关的贷款上的损失,大约占全部损失的3/4。2007年位列报告贷款损失名单前几名的是:花旗集团,损失410亿美元;瑞银集团,损失380亿美元;美林证券,损失320亿美元;美洲银行,损失15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损失126亿美元。摩根大通在危机开始前,处理掉了一个特殊投资实体,报告损失仅为97亿美元。德意志银行和瑞士信贷分别损失74亿美元和63亿美元。大约30家其他外国银行总计有750亿美元以上的资产核销。在银行系统之外,另有1 000亿美元左右的损失,主要由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承担。到2008年年中,估计金融业资产核销值已上升到5 000亿美元,第三季度还会继续上升。

英格兰银行在2008年5月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银行可能在审计公司施加的压力之下,过多地核销了资产。英格兰银行使用主流的相当悲观的抵押贷款违约率和贷款损失率假设数据,通过自己的模型发现,大约9 000亿美元(平价)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当时具有占平价81%的基础价值,而由信用违约掉期指数确定的市场价格,给这些证券的估值却是平价的58%。因此,英格兰银行说,资产核销值超过这类证券真实价值的部分,可能达到了2 000亿美元,这会给一些勇敢坚定的投资者留下创造利润的空间,因为市场必然会对风险重新定价。

然而,也有其他有关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总值估测数据,大于彭博资讯和英格兰银行的测算,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特别悲观的数据,估计全球总损失在1万亿美元左右。为了反映抵押债务危机造成的所有经济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能包括进数据测算中的所有因素都考虑到。按损失的美元价值来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使得2007年危机规模很大,既大于20世纪90年代日本银行业危机,也大于1986~1995年期间的美国储贷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测算出危机影响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这大约只有日本危机对经济影响的1/2,但稍大于储贷危机的影响。2007年危机的影响仅在1年的时间里产生,相比之下,日本危机和储贷危机产生影响的时间要长得多。然而,新经济泡沫(2000~2002年间)的破裂,在股市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造成的市场价值总损失逾8万亿美元,损失和经济影响都要大得多。但2007年危机主要是影响了美国和欧洲的大型金融机构,这些机构最早感受到了冲击,遭受了损失。随着危机波及全球经济实体,影响便更加恶劣,促使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干预,这是前几次危机中所没有的。

银行深陷财务困境

抵押债务危机的后果对银行业的影响将是持久深远的,因为所有银行都要削减开支,缩减信贷业务。好几家大型银行被迫变动领导层,重新考虑基本的业务战略。多数银行还筹集新资本,填补被抵押业务消耗掉的资本,大大地稀释了原有股东的权益,另外还有些银行因深陷财务困境,与其他银行进行了合并。

瑞银集团

2007年7月,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彼得·伍夫利被迫辞职,由另一位瑞士人高管马索尔·罗纳接任,他原是集团首席风险官。10月,瑞银集团宣布:本季度财报总体上可能会出现亏损;休伍·肯金斯将会让位,由罗纳接管投资银行子公司;集团首席财务官克莱夫·斯坦迪西也将辞职。

12月,瑞银集团宣布再核销100亿美元资产,预计全年会报告亏损,并宣布已静静地从新加坡和中东地区的主权财富基金手中,筹集到了110亿美元的新资本。2008年1月,瑞银集团又宣布了一些亏损,至此,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有关的损失累计已达187亿美元。2月,杰克尔·约翰逊,这位摩根士丹利机构股权部前主管,被任命为瑞银集团投资银行子公司首席执行官,他是3年内担任此职的第4人。由其他信贷业务包括杠杆收购贷款造成的损失,使所有被核销的资产值达到令人震惊的380亿美元。在瑞银集团年度会议上,这时还是董事长、有着“特氟龙”之称的马塞尔·奥斯佩尔宣布,他不愿再连任,将由瑞士人外部董事、律师出身的彼得·科勒接替。

奥斯佩尔58岁,自1997年以来一直是瑞银集团的关键人物,在这之前一年,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合并成了瑞银集团。奥斯佩尔和瑞银集团的其他股东无奈地看着瑞银集团股票从2007年6月历史最高点跌去了66%,而在股票达到那样的高位时,瑞银集团曾骄傲地俯视欧洲两大主要对手瑞士信贷和德意志银行。瑞银集团的瑞士籍核心股东认为这些事情根本就难以置信;强大而骄傲的瑞银集团,竟能给大量美国住宅抵押贷款弄得难以为继,实在是不可思议。“对我们而言,这就像是爆炸了一枚原子弹。”康拉德·哈姆勒这样说,他是瑞士私营银行威格林银行的执行合伙人,持有大量瑞银集团股票。2008年5月,瑞银集团又被迫筹集150亿美元股本,筹集方式是向股东增发股票,发行价按本已很低的股价的深幅折扣确定。

美林证券

2007年10月底,美林证券宣布核销大量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之后,解雇55岁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斯坦利·奥尼尔。奥尼尔是第一位掌管华尔街重要公司的非裔美国人,他完全是靠个人奋斗成功的。作为阿拉巴马州一个小镇农场主的儿子和一个黑奴的孙辈,奥尼尔先在亚特兰大通用汽车一个装配线找到了工作,当时他家为了让父亲能在一家汽车工厂工作才搬到了此地。通用汽车发现他是一个聪明而勤奋的小伙子,便邀请他进入通用研究院学习,这是一所为优秀雇员开办的公司内部大学。他在学校里成绩优异,毕业后又被哈佛商学院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