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长大有意思
11773800000025

第25章 足够幸福的事情

我一直特别迷恋带图画的书。从小学读到中学,最多买的还是连环画。中学时特别喜欢放暑假,我哪里也不去玩的,等爸妈都去上班了,我快快活活地关好门,把吊扇开到最大档,然后仰面躺下了,身边放上一大摞连环画。

有几套书是每个暑假的保留节目,像《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都是百看不厌的,这些古典名著都是先看了连环画,然后再看字书。或者两样夹花着看,看着看着,小小的书本从指尖落下,人也随之滑入梦乡,书里的那些人就挤挤挨挨进到了我的梦乡了,他们亦真亦幻地活动起来,就像窗外的树枝在我眼皮上投射下来的斑驳的光影。

到了高一,我成了全班唯一一个还订《好儿童画报》的学生,因为很单纯地喜欢着那个大眼睛的专门做好人好事的海虹姐姐。

至今一直热烈地爱着那些绘本,贪婪地收集着,喜欢着图画拉着文字一起舞蹈。

它们在很多方面渗透了我的写作。比如,我写小说,必先在脑子里出现一个场景,一开始是写模糊的影子,在那里影影绰绰说着话,我必须专心,调动自己全部的感官和情绪,当他们终于一点点清晰起来时,就随着我在键盘上轻舞飞扬起来了。这样的感觉,真有点像在自编自导自演一场独角戏啊。

我如此害怕又热爱着阅读,害怕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常常在阅读中高山仰止,然后节节败退的人。那些美妙无比的好书,让我叫绝之余,又有点黯然:我还能再写么?

好在过后不久,自己总能重整旗鼓,在文字的森林里呆呆向前冲。

因为那些心爱的好书,能够随时为我注入灵感。像《大地上的事情》,是一个几乎无名的读书人苇岸写的小小的书,他穷尽一生,也就留下一本两本这样的书。

我读了他那些短短的读书笔记,它们把我引向了无数优秀而纯粹的经典,也让我知道,可以用那样一种散文般感性深情的语调去写书评。

得过文字和插画两项欧洲大奖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一本奇书,它彻底挣脱了文体和题材的一切束缚,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去想象去发挥。它让我豁然开朗,很想很想去尝试一些“四不像”的作品,稀奇古怪,又充满想象。

最近在看的一本台湾的《礼拜三的糕饼课》,更让我遇到惺惺相惜的知音一般雀跃,没有想到,手头已经写的一本由甜品得来灵感的小说《提拉米苏带我走》,与它有一点点异曲同工之妙呀。

我不敢预知未来,但只要想到只要活着,只要眼睛还有足够视力,只要心灵还充满期待,那无数好书奇书等着你看过来,它们随时可能让你的世界为之焕然一新,这就是足够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