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古国印象(刘兴诗讲地球曾经的印记)
11764300000012

第12章 短命的王国——亚历山大帝国

关于亚历山大大帝国一夜扫平敌国的勇武气势,一度带着强烈的传奇色彩。而这个帝国的伟大君王的离奇陨落也激起了几千年来人们的一声叹息。但这个国度的传说并没因其消失而在人类文明史上失去一席之地。相反,关于这个帝国的更多探索与故事在众多的影视、书籍作品中得到了永生。

亚历山大大帝国的铁蹄所到之处,几乎都成为了它的城池。在亚历山大大帝国盛极之时,其版图包括今天的希腊、马其顿、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全境,印度部分地区之多。

这个存在于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23年的大帝国,最兴旺之时则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在位之际。在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在位的时候,他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征服了整个希腊,尔后,其子亚历山大整合了希腊的力量便开始东征,从此史上最有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国建立了。

马其顿原是希腊北部的一个经济落后,鲜为人知的城邦,而到了腓力二世的时候,这个弱小的城邦开始走向富强,并到达了鼎盛时期。强大后的马其顿开始扩充自己的疆土。腓力二世于公元前338年击败了反对他的希腊联邦,从此,原本地位卑微的马其顿一跃成为了全希腊的霸主。但是腓力二世从此也面对着各种威胁,公元前336年,在其女儿的婚礼上,他被波斯派来的刺客成功杀死了。从此,马其顿进入了腓力二世之子——亚历山大统治时期,此时的他年仅20岁。

亚历山大从小就是个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人。12岁的他胆识就非一般人能比,那时的他毫无畏惧地驯服了别的骑手不能驾驭的烈马;13到16岁时,他成为了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在这一时期,他向老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从小他就受到他最喜欢的书——《伊利亚特》中的人物阿喀琉斯的影响,并一心想向他学习,创下属于他的辉煌的丰功伟绩。腓力二世的被害给他提供了一个客观条件,此时那些被征服的希腊城邦纷纷起义暴动,认为这是摆脱马其顿帝国控制与奴役最好的时机,但殊不知年轻的亚历山大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就平息了骚动。此时,野心勃勃的亚历山大,一方面为了扩大自己的疆土,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庞大的军队以镇压和巩固希腊各城邦的反对势力,他将目光投向了领土辽阔、资料丰富、财富滚滚的波斯。

从此,亚历山大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的讨伐之路。首先,他率领部队消灭了那里少量的波斯军队,占领了小亚细亚;然后,他又挥师北上,向叙利亚进军,在伊苏城,他与波斯王大流世三世的部队相遇,大获全胜,并俘获了他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当亚历山大来到大流士的宫殿时,他被眼前的豪华所折服,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样才像个国王!”但他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胜利。接着,亚历山大挥军南下,进军腓尼基,同时又派手下大将攻占了大马士革并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经过7个月的艰苦奋战,他亲自率领的部队终于攻下了推罗城,3万推罗城居民被卖为了奴隶。

这次远征使亚历山大收获不少,除了领土的扩大,战利品的获得,他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远征之前的亚历山大狭隘的认为希腊民族是神圣的,是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而东征后的他发现,波斯人与希腊人具有同样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也应该和希腊人一样受到尊敬。在这样思想意识的影响之下,他开始倡导各民族之间的公平、平等以及和睦相处。在平等思想的指引之下,他有了一个伟大的计划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从此,他开始了融合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东方人之路。首先,他自己作了表率,与大夏贵族罗克珊娜结婚,并鼓励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同时,在苏萨城,他迎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与亚历山大同一天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婚礼上,亚历山大宣布: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给新婚夫妇馈赠了许多礼物。

从另一个侧面来讲,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这次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从此,在东方的城市中开始出现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而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开始传入希腊、西方,这大大促进了世界的融合,推动了东西方的发展。同时,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一条东西方贸易的通路被打通了。在东征中建立的许多城市后来都逐渐发展成为了商业中心。

亚历山大在战争中除了体现出了他的勇猛之外还向世人展示出了他的对于如何保证战争胜利的独特视角。在希腊人那里,一般都以私人企业为主来为军队提供必需品补给,但是亚历山大与他的父亲不同,他们不信任这些私人企业,而是拥有一个专门为波斯战役的庞大军队提供补给的军队组织。这为战争中必需品的补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另外,由于马其顿人不像希腊重型步兵那样,必须自己背负盔甲和武器,所以腓力二世通过减少士兵随从的方法,每四名士兵才有一名随从,以此来实现军队后勤需求的最小化。但是,这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由于随从较少,所以能够携带的自身食品也较少。

军队物资的运输方式等问题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牲畜拉的比驮的多”一直是一个至理名言。但是马其顿人却宁愿选择驮载牲畜,主要依靠驮马和驮骡,每匹可驮载200磅左右。因为比起四轮马车和牛车,这些牲畜能够更容易地随军通过复杂的地形;而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古代马具的低劣使得使用马车并不比使用驮载牲畜高效多少。

在击败了波斯军队之后,出于种种原因的综合考虑,亚历山大选择了沿海岸路线继续推进。在那里,他找到了高产的农业和拥有便于收集食物的发达运输网的城市。这样,他通过征集或从在收获季节食物丰富的城市购买的方式补给了他的军队。沿海路线还提供了便于行军的密集而良好的道路,这样,军队每天就可以行进15英里,而且每周可以休息一天。这样的安排使得士兵得到了适当的休息,同时也使驮载牲口有时间放牧去补充它们的食物,以保证更高效的劳动。这样,便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重要的后勤基础。

“让我们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亚历山大抱着这样的雄心开始了自己的统治,只可惜当时处于日暮西山的希腊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气势。不久,马其顿的国王亚历山大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踏上了征服亚洲的征途,开始实现自己的抱负。马其顿王国也因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但是这种好景不长,幸运之神并没有一如既往的眷顾这个王国,这个称霸一时的君主无法料及自己突然间的英年早逝。由于死亡降临得太过突然,接班人尚未明确,亚历山大死后,王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况,国内争夺王权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在这场残忍的争权夺势的战争中,他的母亲、妻子与儿女统统被反对党杀死。将领们也开始纷纷拥兵自立为王,使得曾经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王国从此分裂为若干个希腊化的国家。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犹如昙花一现,只存在了短短的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