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古国印象(刘兴诗讲地球曾经的印记)
11764300000013

第13章 勇士的国度,斯巴达

“在第一次希腊和波斯战争中,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率领三百斯巴达勇士及其希洛随从们,在希腊北部温泉关抵挡五万波斯军队的轮番猛攻,一步不退的坚持了很长时间,为希腊联军在海上集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成为后来希腊联军战胜波斯军队的关键,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成为千古绝唱,史称斯巴达三百壮士。”在史诗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那段念词不仅激起了所有人的沸腾热血,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热血中生、在热血中亡的古老部落——斯巴达。

在电影中,每一瞬间的光影都描述了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之一:温泉关之战。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亲率30万大军征战希腊。希腊各个城邦迅速派出军队结成了联军,准备抵御波斯军队的入侵。

防线的最前线设在由斯巴达城的国王列奥尼达亲率的本城300精兵和4000余联军镇守的温泉关。但是其间由于叛徒的出卖,波斯军队从希腊军队的身后形成了围剿之势。勇猛的列奥尼达为了保存联军实力,不让其精英部队全部丧失,决定让联军首先撤退,而自己则继续率领300精兵死守温泉关,为联军的顺利撤退提供充分的时间。

留守的斯巴达士兵在面对数以十万波斯大军浩浩荡荡蜂拥而至时,并没有丝毫地畏惧,相反,他们的士气高涨并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整个战争整整持续了2天,虽然最后列奥尼达和他的300精兵全部阵亡,但是波斯军队却损失了20000多士兵,薛西斯一世的两个兄弟也在此役中战死。面对斯巴达士兵的忠心与勇猛,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曾经在战争中导致眼瞎和腿伤的两名勇士,当其听到温泉关失守的消息后,痛不欲生,眼盲的勇士跑到战场上对着空气厮杀,而腿伤的勇士请人抬他到战场上去杀敌……英勇的战士们留下了一个个不屈的身影,所以千百年来,后世每每读到这场战役的人们,无不沉醉在斯巴达人朴素、无畏的战斗精神之下。就连我们的鲁迅先生,也曾经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中,怀着几分感慨、几分激愤,写下了《斯巴达之魂》这样的飞扬篇章。

而他们,那些斯巴达的勇士们也留下了至今令人唏嘘不已的墓志铭:“过客啊,请带话给斯巴达人,我们踏实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将长眠在这里。”

300名斯巴达士兵个个都是战场上的英雄,他们的英勇表现令人尊敬。关于他们如何的奋勇杀敌,如何的视死如归在许多书籍中都有提及。当我们缓缓地翻开前人们的书籍,我们不妨将这些勇士的精神力量放在一旁,去寻找真正斯巴达人的身影,去碰触那岁月下的真实。

斯巴达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迈锡尼文明时期斯巴达作为古代希腊的重要城邦。其地理位置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科尼亚,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当雅典已经在政治上形成民主制度的时候,斯巴达的政体却以独裁为特点,形成寡头政治。按照这样的政治体系,斯巴达规定所有男人必须从军。斯巴达拥有众多国有奴隶,称为黑劳士。431年,斯巴达及其同盟者与雅典及其同盟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了,战争因斯巴达及其同盟者的胜利而结束。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期,同时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取而代之的是斯巴达的独裁。

说斯巴达是一个铁血国度,一点都不为过。即使对于他们自己的小孩,斯巴达人也一样的严格苛刻。在斯巴达,人从刚一出生就要受到各种严厉的考验。刚出生的婴儿经历的第一次考验就是体质检验,如果检验不合格,他们就会被抛弃到荒山野岭。斯巴达的母亲也是特别的,她们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好的战士,于是她们用烈酒为婴儿洗澡,在她们眼中,这种考验都受不了的婴儿宁愿他死去。

斯巴达的男孩早早的就会开始军事训练。7岁前的男孩由其双亲抚养,他们的父母不惜冷酷无情,也要从小开始训练他们成为独立坚强的战士。在7岁后,这些还是孩子的男孩们就会编入团队进行军训。他们要被训练为绝对服从、身手敏捷、不怕艰苦的军人,所以每年均会被火辣辣的皮鞭鞭打,并不许求饶或叫喊。

如果一切顺利,当男孩过了12岁,便会被编入少年队,只能光头赤脚,不论天气冷暖均只许穿一件外衣,并只可在军营里作少量进食,逼使他们在外面偷取食物,锻炼他们的身手。在偷取食物的过程中,如果被人发现就证明他身手不灵活,就将面临被重打的危险。长大到20岁时,则会成为正规的军人。而在其30岁时便会成亲,即使这样也逃脱不了每天军训的命运。斯巴达军人的退役年龄是60岁,但退役后的士兵仍要作为预备军,随时候命。

另一方面,斯巴达的女孩们也并不容易。年过7岁的女孩会留在家里,但并不像中国的女孩般在家刺绣,而是进行艰苦的体格训练,因为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强壮的母亲,才能生育出坚强的战士。因此斯巴达的妇女十分坚忍,并不怕看到儿子浴血沙场。当儿子要上战场时,她们并不会为其祝福,只会给他一个盾牌,并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这就是在说,要么打胜仗回来,要么光荣战死,在盾牌上被人抬回来。

而对黑劳士的奴役,其生活是更加艰苦。在斯巴达的黑劳士完全没有任何地位,他们作为人的资格被无情剥夺,他们只能称得上是斯巴达人的公有财产,因为没有任何权利的黑劳士甚至可以没有任何理由的被主人杀害,在战争中他们是绝对的先锋。在那里,黑劳士成为斯巴达人取乐的工具,节日里,斯巴达人通过灌醉黑劳士,并将其拖至公共场所任意欺凌的方式来寻找乐趣。为了让黑劳士永远铭记自己的奴隶身份,他们每年必被鞭笞一次。惨无人道的行为激怒了黑劳力,引起其多次的起义。

斯巴达残忍的军国主义传统成就了斯巴达人的骁勇善战,这种精神带领着斯巴达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著名的波希战争的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国王奥尼达及其五千兵马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拼死血战,成功阻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虽然他们全部战死,但是却换来了希腊的最终胜利,这其中斯巴达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上文曾提及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也是由于斯巴达人的誓死抵抗,以斯巴达的最终胜利结束。但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斯巴达取得了胜利,称霸了希腊,但其实力大大削减。在那之后不久,斯巴达便败给了新兴的底比斯,尔后,又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从此走向衰亡。

我们不清楚也无法得知后来的事情,但我能从这语句中明白,战争对于他们来说就如同一种信仰,神圣而决不容许任何玷污,他们一生都为“战争”二字而活,追求自我的信仰。

或许在现在已不会出现如此热爱与追崇战争的人,“斯巴达”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被遗忘,而现在谈起来也大多是“和平拥护者”的一片唾骂声,而那种信仰,也被冲刷得一干二净,淹没在反复的错误和历史中。

我们无从得知这个帝国后来发生的种种,只知晓,这个视战争高于一切的国度,在战争中没落,直到公元396年,象征斯巴达王权地位的斯巴达城被哥特人毁灭,斯巴达的历史也被彻底终结。

在亚历山大死后,斯巴达人重新看到了曙光,以为可以重拾昨日的风采。但是恢复独立地位之后的斯巴达仍没有能够再次站起来,衰亡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其间,虽然克里昂米尼三世的改革一度使斯巴达重现生机,但在公元前222年,塞拉西亚战役的失败,克里昂米尼三世的逃亡,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最后,斯巴达于公元前192年被亚该亚同盟吞并,不久之后罗马共和国又击败了亚该亚同盟,从此斯巴达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而它以独立城邦出现的历史也已成为了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