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识人用人有学问
11607300000069

第69章 相信别人是一种智慧

应该说,任用某人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都是基于对这个人的能力和可信度的基本判断。不排除有中途发现这个人不合适而换人的情况,但总体上是因为觉得可行才会用这个人。用人的效果如何也是对领导者判断能力的一个考验。

三国期间,不光政治局势错综复杂,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盘根错节。当时诸葛亮为刘备重用,他的哥哥诸葛瑾则为孙权重用,兄弟俩分别处于对立的政治集团之中。

在孙权与刘备的吴蜀联盟期间,诸葛亮出使东吴,诸葛瑾出使蜀国,做了不少有益于两国联合抗曹的工作。后来关羽一死,刘备与孙权的联盟破裂,形势剧变。刘备率大军亲征东吴,一定要报杀弟之仇,任何人(包括诸葛亮)都劝不住。

孙权有些后悔,不想与刘备交战。这时,诸葛瑾利用他和刘备的私交,写信劝刘备不要兴兵前来。可这时,有人说诸葛瑾悄悄派心腹与刘备暗通情报。孙权说:“我与诸葛瑾乃生死之交,他不会辜负我,正如我不会辜负他。”然而,流言飞语越传越广。陆逊上书请孙权找诸葛瑾谈谈,消除大家的顾虑。

孙权回答陆逊说:“诸葛瑾与我共事多年,情同兄弟,相互信任,诚恳相待。他的为人我是知道的,没有道理的事他不做,不仁义的话他不说。刘备过去有求于我,派诸葛亮来吴,我曾对诸葛瑾说:‘你与他是同胞兄弟,一般来说,弟弟跟哥哥走比较顺理成章,何不把你弟弟留在东吴呢?如果他能留在吴国,我会写信向刘备说明一下,请他随别人的意愿行事。’诸葛瑾回答我说:‘我弟弟诸葛亮已把自己交给别人。献身于君主是命中注定了的缘分,从道义上讲,不应三心二意。弟弟不留吴,正如同我不投奔刘备。’他的话足以感动神明,如今他怎会私通刘备呢?前些日子,我得到谣传和汇报,都立即把书面报告封好交给诸葛瑾看,亲笔写条子给他。我与他至诚至交,不是闲言碎语所能分开的。”

此后,诸葛瑾也一直受到孙权的高度信任,始终担任着东吴集团重要的智囊角色。

古人云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陈寿《三国志·吴主传》

【点悟】孙权会用人是公认的,虽然晚年好猜忌,但是,在对诸葛瑾的态度上,孙权始终看得很准。对于稳定东吴集团的团结和发展,诸葛瑾完全起到了孙权希望的作用。

当代案例

二战时期,蒙哥马利是英国功绩最杰出的元帅。蒙哥马利总结自己多年的军事指挥经验,将其指挥哲学归因于一个字——人。他的成功之道,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用人得力。

1942年8月13日,蒙哥马利风尘仆仆地赶赴开罗就任第八集团军司令。汽车行驶到亚历山大港外的十字路口时,他与自己的学生兼部下德·甘岗偶然相遇。甘岗时任第八军情报处处长。当年在军校训练时,甘岗对蒙哥马利新颖而大胆的讲课方式和对年轻人的乐善好助怀有敬意,而蒙哥马利也很看重甘岗这样头脑敏捷、足智多谋、大有潜力的“可畏后生”。

当天晚上,蒙哥马利就命令德·甘岗为他召集指挥官开会。会上,他宣布了一项大胆的计划,任命德·甘岗为第八集团军参谋长。这项计划甚至连甘岗本人都蒙在鼓里。

英国陆军当时并没有参谋长这一职务,司令员需要亲自协调各位参谋官,处理各种细节问题。蒙哥马利的前几任都是这样工作的。沙漠作战,事务繁杂,这几个前任都事必躬亲。结果,他们就像在森林中穿行一样,边走边剥树皮,停停走走,却永远没有走出树林,见不到整个树林的风貌。

蒙哥马利上任之前就洞悉了这个弊端,为了能抓住关键问题,不陷入琐碎的事务中,他决定找个人来帮他。这个人必须思维敏捷、头脑清醒而果断,而且能高效地工作,能处理好细小问题。同车来参谋部的路上,蒙哥马利一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个老部下。

蒙哥马利心里清楚,虽然甘岗工作时高度紧张且非常机敏,但他平素喜好喝酒,讲究衣食,与自己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如此性格、脾气相去甚远的两个人,能成为最好的搭档吗?蒙哥马利做了认真的权衡,终于确认这些差异并不重要,也许两个人还能因此相得益彰呢。他觉得再也没有人比甘岗更适合做参谋长了。

蒙哥马利宣布这项任命时,全场寂静。全体参谋人员都清楚地意识到这项任命的严肃性。蒙哥马利的用人是正确的,以后的作战实践也证明了甘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参谋家。可以说在北非战场上,没有德·甘岗,也就没有蒙哥马利的辉煌。

非常解读

三国时代的斗争,其实也是一场人才的斗争。三个集团的领导者,在用人上都有自己的风格,而且也都有用人不疑的特点。孙权和诸葛瑾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信任的基础是了解,孙权对诸葛瑾、蒙哥马利对甘岗的任用,都是以具体的考察和分析为前提的。难得的是,领导者在此基础上能够坚信自己最初的判断,不被外来的因素所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