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这种说法,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本意是说,希望老天爷不受陈规束缚降生各种人才,引申为为人处世不墨守成规。
虽然这个说法出自清朝,但两千年前孟尝君的用人行事,已经完全说得上是不拘一格了。在生死存亡关头,孟尝君依靠看似不上台面的鸡鸣狗盗之徒,成功脱离险境,可以算是对“不拘一格”的另一种注释。
事实上,古人留下的这些灵活的处世哲学和智慧,贯穿着我们的历史和文明。不论古今,一些成功的识人用人案例都在有意无意中契合着这些智慧。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无疑更需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工作与社交方式。在激烈紧张的世贸谈判中,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不按照常规出牌,在特殊情况下成功地运用特殊的手法解决问题,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才不问出身,至今已成一句老话。有的人拿这句话干大事,也有人拿这句话来敷衍。怎么敷衍呢?他们说,人才当然不问出身了,可问题是,你是人才么?不客气地说,无数例子可以证明,只要使用得当,一个看起来不是人才的家伙也会在合适的位置上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门客三千”。他对门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门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昭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门客软禁起来,想找个借口杀掉他们。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秦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帮助自己脱困。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作为交换条件。这可叫孟尝君为难了,因为刚到秦国时,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秦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白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储藏室里。这个门客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松地钻进储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门客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还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怎么可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古人云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刘向《战国策》
【点悟】这里肯定了孟尝君的处世与用人之道。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点悟】以执拗闻名的王安石,认为正是因为“重用小人”,才使孟尝君仅有小得而无大成。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馀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点悟】这是最有意思的说法,似贬似褒,虽然说孟尝君得人,但大约也有些影响不好的意思。孰轻孰重,那自然需要现在的用人者来掂量了。
当代案例
无论前人对孟尝君怎么评价,毕竟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孟尝君的待人知人之道,其实难度系数不低,但也并不是一切场合的万用药方。合理运用这种用人之道,需要相当高的处理能力和处世经验。在漫长的中国入世谈判过程中,龙永图就采取过类似的用人之道。
当时,龙永图特意挑了一位最不适合当秘书的同事当了自己的秘书。一般的领导秘书,细致周到是最必需的素质。而龙永图挑的这个哥儿们,最大特色就是大大咧咧,根本不会照顾领导。每次一起公出,不是他去提醒龙永图该走什么程序了,而是龙永图跑到秘书的房间,告诉他到点了,该动身了。日程安排也是这样,秘书还没有领导记得清楚。一个活动是10点开始,这哥儿们就说是10点半。做秘书做到这样,也算是高得不能再高的境界了。
尽管这秘书貌似极其不靠谱,但龙永图明白,这时候非得用他当秘书不可。当时的入世谈判是马拉松拉锯战,对手个个难缠,龙永图还要承受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越谈越上火,脾气比平时大得不是一点半点。
谈判席上跟老外拍完桌子,回来了,龙永图一句话都不说。这时候一般下属知道领导脾气正不顺,多半不敢跟他多话。但是这位秘书跟没看见一样,不敲门就溜达到龙永图办公室,也不跟一般同事那样叫“龙部长”,开口就是“老龙”,要不就是“永图”。他往那儿一坐,翘着二郎腿,想起什么说什么,常常东拉西扯地出上一堆经常不着调的主意。龙永图正在气头上,时常就会忍不住把这位秘书大骂一顿。
这时候这位秘书的特长就发挥出来了,任龙永图再怎么骂,他压根不往心上去。龙永图刚刚骂完,没几分钟秘书又接上了:“老龙,你刚才那个说法可能有点问题。”不光是特别能扛骂,这秘书其实也称得上是世贸专家。以当时的情况,一般人通常不敢向龙永图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有了这么一位秘书,龙永图就能听到更多角度的消息。对于正在进行的谈判和当时有巨大压力在身的龙永图来说,这位秘书简直是不可替代的。
世贸谈判结束之后,龙永图的脾气已经脱离了非常状态,这时候就不再需要这样的非常秘书了,他就把这位同事调到了其他岗位。启用这个秘书的方式很另类,但也的确得到了实在的效果。
非常解读
人才不问出处,本来是一句了不起的经典。但在经过无数的实践与解读后,却被生出了一条“潜规则”来:不管怎么说,你必须得是个人才,我才会给你“不问出处”的待遇。事实上,领导者还没用他,又怎么会知道他不是人才呢?识人不是这样识的。
孟尝君和龙永图一样,他们做的事情很简单——把人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当处在合适的位置上时,人才自然就是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