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于是整体物价水平上涨,也就是说手中的钱不值钱了。货币是实物交换过程中的媒介,货币也就代表着所能交换到的实物的价值。在理想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长应当与实物市场实物数量的增长相一致,这样物价就能稳定,就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生活百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有一个小偷去别人家里偷东西,看见一个筐里装满了钱,他把钱倒了出来,只把筐拿走了。在当时的德国,货币贬值到了在今天看来几乎无法相信的程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里,德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战争本来就已经使德国经济停滞不前了,但战胜国又强加给德国极为苛刻的《凡尔赛和约》,使德国负担巨额的赔款。德国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1923年还被法国、比利时军队占领,令德国的经济雪上加霜。
无奈的德国政府只能日夜赶印钞票,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为赔款筹资。由此,德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最剧烈的超速通货膨胀。从1922年1月到1924年12月,德国的物价以惊人的速度上升。每份报纸的价格从1921年1月的0.3马克上升到1922年5月的1马克、1922年10月的8马克、1923年2月的100马克,直到1923年9月的1000马克。在1923年秋季,价格更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飞起来了:一份报纸价格10月1日2000马克、10月15日12万马克、10月29日100万马克、11月9日500万马克,直到11月17日7000万马克。
在这样巨大的经济危机之中,德国人民遭受了极大的苦难,没有工作,没有粮食。德国人民对外国帝国主义、本国政府极为不满,德国各地斗争、骚乱不断发生,德国社会处于严重的动荡之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的纳粹党建立了,纳粹党利用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掀起了对内反对政府、对外要实现民族复仇的浪潮。
经济学一点通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它的直接反映是物价持续上涨。如果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也就是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那么,一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会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呢?
1.外贸顺差
外贸出口企业出口商品换回来的外币都要上交给央行,然后由政府返还本币给企业。企业挣了很多的外汇,央行就得加印很多本币给他们。本币印得多了,但是国内商品流通量还是不变,那么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2.投资过热
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使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政府会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那么就有可能印更多的纸币。
另外,还有诸如类似德国的财政赤字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常是由经济运行总层面中出现的问题引起的。
那么个人如何才能尽可能有效地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呢?下面有三点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投资长期且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合理规避风险,但要面对金融崩溃的风险。
第二,投资黄金,投资黄金能让你的损失尽可能地减少,因此期望值别太高。
第三,投资土地和房产,但投资土地和房产受政策干预的影响较大。
总的来说,个人是很难准确预测未来走势的,要想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只有具备相对完善的金融知识。
经济学关键词
货币贬值,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货币贬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趣味解读
货币也许会贬值,但是我们自身的价值永远只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我们心怀希望,不断朝自己的梦想前进,谁也不能贬低我们存在的价值。
(第二节 低碳经济)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
生活百态
2010年1月17日中午12点左右,从广州二号线万胜围站开出的地铁车厢里,20多名只穿短裤,露出大腿的青年男女旁若无人地翻阅报纸或看书,原来这群年轻人是想借此宣传环保,提倡低碳生活。
受美国、英国等国家多个城市已经举行了“不穿裤子搭地铁活动”的启发,梁先生在广州发起了类似的活动,想借此宣扬低碳生活方式、迎接广州亚运会。
这些参与者身上都打出各种口号,比如梁先生的背包上就贴着“低碳经济是地球的退烧药”标语,还有的手拿宣传纸牌“RESCUCE THEEARTH!(拯救地球)”,一位参与者的口号则颇有幽默感,上书“低碳生活,洒‘脱’到底”。
20多岁的广州人小吴特别强调,“现在地球污染如此严重,我们再这样下去,地球就‘玩完’啦!但这道理如果在教科书上严肃地说100次,也不一定能吸引大家的兴趣,倒不如用这种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
经济学一点通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为人们所认识,不只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对一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和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必须承认的是,尽管一些地方目前把“低碳”的概念提得很响,但大都仍处于最初的探索和试验试点阶段,而且,除农村沼气、城市节能灯的推广普及成效显著外,其他方面往往是政府在“唱主角”。
经济学关键词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趣味解读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低碳经济的原理也同样适用。我们不要为了眼前的小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际交往,我们才能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找到平衡点,取得双赢。
(第三节 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会长期存在。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因为泡沫迟早会破灭,不存在第二种可能,否则经济史将会改写。
生活百态
西方谚语说:“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股票市场和土地市场热得发烫。从1985年年底到1989年年底的4年里,日本股票总市值涨了3倍。土地价格也是接连翻番,到1990年,日本土地总市值是美国土地总市值的5倍,而美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日本的股票和土地市场不断上演着一夜暴富的神话,眼红的人们不断涌进股票和土地市场,许多企业也无心做实业,纷纷干起了炒股和炒地的行当——整个日本社会都在为之疯狂。
灾难与幸福是如此接近,正当人们还沉浸在喜悦中时,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像自由落体一般往下猛掉,许多人的财富一转眼间就成了过眼云烟,上万家企业关门倒闭。土地和股票市场的暴跌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坏账,仅1995年1月至11月就有36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倒闭,引发了剧烈的挤兑风潮。极度繁荣的市场轰然崩塌,就像一个泡沫破裂了一般,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泡沫经济”。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完全是在苦苦挣扎中度过的,不少日本人哀叹那是“失去的十年”。
经济学一点通
泡沫经济源于金融投机,金融投机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最早的泡沫经济可追溯至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在英国政府的授权下垄断了对西班牙的贸易权,对外鼓吹其利润的高速增长,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南海股票的空前追捧。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其股价迅速下跌,犹如泡沫那样迅速膨胀又迅速破灭。
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行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行状况。但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得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泡沫经济得以形成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
1.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呈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一些手中拥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
2.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还缺乏一种有效的监控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
经济学关键词
泡沫经济,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趣味解读
一个大的泡沫是疯狂的人们齐心协力吹起来的,因为人往往认为自己是如此的聪明,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自觉不自觉地帮助幕后的操作者“诱傻”,一旦泡沫破灭才猛然醒悟,原来自己只是一个棋子。
(第四节 股票)
如果近期等钱用的话,最好不要投资股票,哪怕是被认为的最优股也不宜购买。只有在不等钱用的时候,或者即使损失了本钱,生活也不至于受影响的时候,才能投资。
生活百态
1929年,丘吉尔从财政大臣的职位上卸任后,他带着自己的家人到加拿大和美国旅行。他们先到了加拿大,9月进入美国,受到美国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金融家巴鲁克的盛情款待。巴鲁克陪丘吉尔参观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当时丘吉尔已有55岁了,却颇有激情,马上开户进场炒股。在他看来,炒股赚钱实在是小菜一碟。
丘吉尔的第一笔交易很快被套住了,这使他很丢面子。他又瞄准了一只很有希望的英国股票,心想这家伙的老底我都清楚,准能获胜。但股价偏偏不听他的指挥,一路下跌。他又被套住了。如此折腾了一天,丘吉尔做了一笔又一笔交易,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泥潭。下午收市的时候,他的账户大幅度亏损。丘吉感觉颇为丢脸,一个劲儿地向巴鲁克抱怨。
这时,巴鲁克递给他一本账簿,上面记载着另一个“丘吉尔”的“辉煌战绩”。原来,巴鲁克早就料到丘吉尔在政治上是个老手,其聪明睿智在股市中未必有用武之地,加之初涉股市,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因此,他提前为丘吉尔准备好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吩咐员工用丘吉尔的名字开了另外一个账户,丘吉尔买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卖什么,丘吉尔卖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买什么。
经济学一点通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每一只股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债权债务关系。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不可偿还性
股票是一种无偿还期限的有价证券,投资者认购了股票后,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级市场卖给第三者。股票的转让只意味着公司股东的改变,并不减少公司资本。
2.参与性
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选举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资意志和享有的经济利益,通常是通过行使股东参与权来实现的。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大小,取决于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从实践中看,只要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达到左右决策结果所需的实际多数时,就能掌握公司的决策控制权。
3.收益性
股东凭其持有的股票,有权从公司领取股息或红利,获取投资的收益。股息或红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的赢利水平和公司的赢利分配政策。股票的收益性还表现在股票投资者可以获得价差收入或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低价买入和高价卖出股票,投资者可以赚取价差利润。在通货膨胀时,股票价格会随着公司原有资产重置价格上升而上涨,从而避免了资产贬值。股票通常被视为在高通货膨胀期间可优先选择的投资对象。
4.流通性
股票的流通性是指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通过股票的流通和股价的变动,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赢利潜力的判断。
5.价格波动性和风险性
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例如,称雄于世界计算机产业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当其业绩不凡时,每股价格曾高达170美元,但在其地位受到挑战,出现经营失策而导致亏损时,股价又下跌到40美元。如果不合时机地在高价位买进该股,就会导致严重损失。
经济学关键词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趣味解读
股票的股价涨跌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变化,之所以股价的波动经常出现差异化特征,源于资金的关注情况,他们之间的关系,好比水与船的关系。水溢满则船高(资金大量涌入则股价涨),水枯竭而船浅(资金大量流出则股价跌)。
(第五节 基金)
投资基金,最忌讳的是用价值投资的手段分析一只基金,却用短线手法来交易。频繁的短线交易,不过是为券商带来了丰厚的手续费。短线交易、波段操作的难度其实更大于长线投资,即使运气好,也不过只能挣点儿蝇头小利,因为缺乏足够的定力,常常在买进几天之后就匆匆卖出,然后再去寻找另外一只基金。
生活百态
早在2003年,作为一名银行的柜员,小李就和同事一起,不遗余力地为普及大众基金理财知识做着准备。那时股市低迷,一年基金的手续费都赚不出来的情况很正常,很多基金的净值还不到1元。小李感觉推销基金就像推销保险一样,说得天花乱坠,客户还是不能接受它。有一次,小李“语重心长”地对一个客户说:“现在股市低迷,指数那么低,你买了这个股票型的基金做个长期投资,早晚它会翻番的。”结果那个客户用很不屑的眼神看了看他,撇了撇嘴走了。
一气之下,小李自己买了几只基金。转眼到了2006年,他惊喜地发现,基金产品的净值在普遍上涨。于是,市民们开始议论和购买基金了。因为这一年小李要买房,还了贷款,经济方面比较拮据,所以只要股市有个风吹草动,基金价格稍微下降,他就急忙卖掉,生怕被套住。终于,房款交齐了,贷款提前结清了,可是小李买的基金没怎么大赚。看着同事们抱住的几只基金都翻番了,小李的心里有些失落。
经济学一点通
我们现在说的基金通常指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在美国称为“共同基金”,英国和中国香港称为“单位信托基金”,日本和中国台湾则称“证券投资信托基金”等。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于证券的集合投资理财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一般是信誉卓著的银行),由基金管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的收益,也承担因投资亏损而产生的风险。我国基金暂时都是契约型基金,是一种信托投资方式。
与股票、定期存款、外汇等投资工具一样,证券投资基金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投资渠道。那么,与其他投资工具相比,证券投资基金具有哪些特点呢?
1.集合理财,专业管理
基金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有利于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降低投资成本。基金由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管理和运作,基金管理人一般拥有大量的专业投资研究人员和强大的信息网络,能够更好地对证券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与分析。
2.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必须以组合投资的方式进行基金的投资运作。基金通常会购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股票,投资者购买基金就相当于用很少的资金购买了一揽子股票,某些股票下跌造成的损失可以用其他股票上涨的赢利来弥补,因此可以充分享受到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好处。
3.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基金投资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基金投资收益在扣除由基金承担的费用后的盈余全部归基金投资者所有,并依据各投资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额比例进行分配。为基金提供服务的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只能按规定收取一定的托管费、管理费,并不参与基金收益的分配。
4.严格监管,信息透明
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增强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信心,中国证监会对基金业实行比较严格的监管,对各种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并强制基金进行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
5.独立托管,保障安全
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投资操作,本身并不经手基金财产的保管,基金财产的保管由独立于基金管理人的基金托管人负责。这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衡机制对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重要的保护。
有一个“72法则”可以简单快速测算出你的资金翻番需要多长时间,用72除以你的预期年收益率的分子,得出的数字就是你的资金翻番需要的年数。假如你预期年收益是9%,你的资金大概在8年后翻番;假如你的预期年收益为12%,大概需要6年的时间实现翻番。所以,在基金投资上,投资者宜放长线钓大鱼。
经济学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趣味解读
投资基金,最忌讳的是用价值投资的手段来分析,却用短线手法来交易。因为频繁的短线交易,只是为券商带来了丰厚的手续费。
(第六节 期货)
有人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做期货,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做期货,那是地狱。”期货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让你一夜暴富,也可以使你一夜赤贫。无论如何,伴随高利润的永远是高风险,要想做期货生意,一定要有一颗大心脏才行。
生活百态
根据《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范蠡不仅是一个天下闻名的谋士,他还是一个做生意的奇才。勾践灭吴之后,范蠡深知历史上但凡效劳过国君、力谋大业的人在成功之后都难逃被杀的结局,于是在一个夜晚偷偷地收拾好珠宝,携带家小连夜逃走了。他泛舟五湖,七绕八拐地到了齐国,在海边种起了庄稼,没几年,就挣了几十万。这引起了齐国国君的注意,请他去做宰相。但范蠡很清楚,他从一个平民老百姓,一下就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经济上还是“万元户”,吃好穿好,被人夸赞阿谀,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又向齐王辞职,把大部分财产都分给了当地村民,搬到了陶(今山东定陶北)。这回他不种庄稼了,他做起了期货,没几年,又成了大富翁。
范蠡从他做期货的短短几年中总结出一个道理——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也就是说,当商品的价格到达了一定程度,就要像粪土一样舍得抛出去;但假如低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当宝贝一样赶紧屯积起来。这就是如今“越跌越买,越涨越抛”这一炒股原则的古代版。范蠡说:“贵上级则反贱,贱下级则反贵。”一件商品的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跌,跌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涨。这是市场对于价格的调节作用:东西太贵了,没有人买,商家必然要降价出售;而降到一定程度了,商家又没有利润了,不生产了,必然又要涨。
那么,期货是什么东西,能让范蠡短短几年就富甲一方?
经济学一点通
期货交易是从最初的现货远期交易发展而来的。最初的现货远期交易是双方口头承诺在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即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这种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于是便出现了1571年伦敦开设的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86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建立缴纳保证金的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
期货的赚钱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赚取买卖的差价。
小林在小麦每吨2000元时,估计麦价要下跌,于是他在期货市场上与买家签订了一份合约,约定在半年内,小林可以随时卖给买家10吨标准小麦,价格是每吨2000元。五个月后,果然不出小林的预料,小麦价格跌到1600元每吨,小林估计跌得差不多了,马上以1600元的价格买了10吨小麦,转手按照契约以2000元每吨的价格卖给买家,这样就赚了4000元,原先缴纳的保证金也返还了,小林就这样获利平仓了。小林采用的其实是卖开仓,就是说,小林的手上并没有小麦,但因为期货可以实行做空机制,小林可以先与买家签订买卖合约。而买家为什么要与小林签订合约呢?因为买家对小麦看涨。事实证明,小林的判断是准确的,否则如果在半年内小麦价格没有下跌,反而涨到2400元,那么在合约到期前,小林必须被迫高价购买10吨小麦,然后以契约价卖给买家,这样小林就亏损了,而买家就会赚4000元。
期货的交易是以实物为依据,但事实上并不是真的在买卖小麦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个人投资者购买的期货按照中国目前的制度都是不能交割实物的,只能作为一种理财手段。但期货商品的价格确实是围绕实物的市场价格波动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期货相对于股票来说可以说是实体的。但从小林的例子看出,期货的交易方式和股票是相差不多的,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一样,也许更加惊心动魄。
经济学关键词
期货,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
趣味解读
投资期货的风险和收益各一半,但如果年轻人能够投资自己的未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肯定会收获一个成功的人生,且没有任何风险,显然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