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几岁懂经济30几岁不受穷
11606700000003

第3章 用经济,打开财富之门

(第一节 奥卡姆剃刀定律:把简单复杂化是傻瓜)

在面对所谓的“难题”时,人们总是习惯往复杂处去想,不愿将其简单化处理,结果反而增加了事情处理的难度。

生活百态

张强是某电子科技公司的一名测试员。公司新近开通一项新业务,按照以往的惯例,业务开通前需要进行大量的业务费率测试、功能测试等。如何最有效率地完成业务测试,并保证尽可能地覆盖现有业务,成了他与另一位同事争论的焦点。

同事主张对所有现网的业务都进行一次测试,如果人不够,可以加人,测试工作量大概为8个小时,这么做的目的在于预防以后出了问题是由于没全部测试而承担责任。张强则主张分析业务的系统实现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测试。他认为这个业务是原有业务的延续,再从头进行测试没有什么必要,简单抽测即可,而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业务功能测试等方面,免得出现真正的测试漏项。

最终,经过多次争论,同事同意采用张强的方式,结果这种方式使工作效率比以往的任何测试都提高了一倍。为此,公司领导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号召大家学习他们这种敢于创新、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经济学一点通

据说在亚细亚的一座古城里,有一辆古代皇帝遗留的战车,车辕上有一个十分复杂的结子,谁能解开它谁就能征服亚洲。一时间,很多企图得到亚洲的人都试图来解开它,但很多天过去了,没有人成功。有一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经过这里时,也尝试着去解开它,同其他人一样他也失败了,于是他抽出剑将这个结子一劈两半,说:“管他什么结子,让亚洲在我的剑下屈服吧!”

很多人以为这个看似复杂的结子只有用复杂的方法才能解开,结果想尽了办法却没有成功,而亚历山大却用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将其劈开。

故事虽然简单易懂,但其背后却有个深邃的经济学名词——奥卡姆剃刀定律。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

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困难。比如,一个不经常联系的朋友忽然打来电话约你吃饭,这里你心里可能会有很多想法:他结婚了?发达了?还是有事要我帮忙……而事实上就是朋友间一起吃个饭,聊聊天而已。很多时候,我们宁愿把事情复杂化,也不愿简单处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只有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但事实上事情如果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就会导致精力的浪费,而高效能总是来自简单化的操作。因此,我们处理事情时,要找到关键的部分,去掉多余的枝节,那么成功将变得更加简单。

拿着“奥卡姆剃刀”审视一下自己的行动,当一件事情有两种或以上的解决方案时,选择最简单的;当一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说得清楚时,别开口讲第二句;当一个目标能以最短的路径到达时,绝对不要拐弯抹角……是的,这看似很吝啬,不过也最朴素、最正确的。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不能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你也就不能改变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奥卡姆剃刀定律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排除干扰,把握事情的实质,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是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经济学关键词

奥卡姆剃刀定律,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趣味解读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水平,其实,简单有效的处事方法才是生活中最应该掌握的艺术。

(第二节 示范效应: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

学经验要学实质而非依样画葫芦,当经验成堆、模式成群时,别忘了择善而从,切不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

在个人发展上,应该坚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千万别陷入东施效颦的陷阱。

生活百态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

乡下有一个丑女子,名叫东施,相貌一般,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和儿女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东施效颦”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西施手捂胸口而皱眉的样子无疑给东施带来了负面的示范效应。西施抚胸而皱眉的前提条件是她具备这样的特质,像东施那样不具备这样的前提条件,无论怎样皱眉头也不会美。从西施的角度可以归纳出示范效应,但从东施的角度来看就是照搬模式了。

经济学一点通

“示范效应”这个名词最早是心理学家对人类行为研究所作的总结,现在已广泛地被经济学家用于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尤其是人类的消费行为。

一个群体中,某些有影响力的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尽管在起初被视为有违传统,但有可能会逐渐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从而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一种潮流。

示范效应往往是双向的,这就是所谓坏榜样和好榜样所带来的影响。从动态上看,示范效应最终会使少数成为主流。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示范效应呢?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利·伯克尔的著作《口味的经济学分析》中的理论中,可以得到解答。

说起来有意思的是,伯氏理论的获得竟和他经常陪太太去餐馆有密切关系。当时,在加利福尼亚有两家海鲜餐馆。伯克尔发现他太太总有一个很奇怪的行为,就是在两家餐馆中,她总选座位被占满的那家。而在伯克尔看来,两家餐馆质量完全一样,差别在于,其中一家餐馆客人多,而另一家客人少得可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经过细心观察研究,伯克尔得出了后来获诺贝尔奖的基础理论之一:理性的人们支持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是否理性取决于生活的方式……因此,不可能存在一个其行动对于每个人都是理性的行动集。也就是说,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其他消费者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即消费的示范效应。

毋庸置疑,消费者在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收入与消费及其相互关系时,会和其他消费者相比较。例如,单位组织向灾区捐款,有些人在这时不一定是以自己收入的高低来决定捐款的数额,他们会先看看周围的人捐了多少,然后判断自己应该跟哪些人捐一样多。如果他收入高,他也不会多捐,他担心有出风头的嫌疑;如果他收入较低,他也要向某一部分人看齐,甚至“打肿脸充胖子”都可以,他不愿意被别人视作小气鬼。从理论上讲,这里所表现的就是消费的示范效应。我们看到消费者分成了许多群体,有许多消费者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算在一定的群体内,他的消费会向这个群体内的其他人看齐。

在市场环境下,特别是在商品供应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消费的示范效应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比如说,有人看到别人的衣服漂亮,不管自己穿着好不好看,也要千方百计弄一套穿在自己身上,就如东施一样,不管自己美不美,先学了再说。“名牌效应”也是示范效应的典型现象,这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商家会不惜重金聘请明星做广告了。

经济学关键词

示范效应,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趣味解读

喜欢模仿、攀比是我们人性的弱点之一,但是不要忘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在短暂而又忙碌的一生中,活出自我,亮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才无愧人生。

(第三节 边际效用递减:难忘的“第一次”)

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饥饿时,吃的第一口饭比第二口饭香,第二口又比第三口香……谈对象时,第一个比第二个难忘,第二个比第三个难忘……工作时,对待第一份工作比第二份卖力,以此类推,越是到后面,越没感觉和激情。

生活百态

有个人肚子饿了,去买煎饼吃。他一连吃了六个,觉得还是不饱,就买了第七个吃,刚吃了半个,就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心中很懊悔,用手打着自己的嘴巴说道:“我怎么如此愚痴!如果早知道后头的半个煎饼能吃饱,那么我只要买这半个煎饼就是了,前头的六个煎饼不是多吃了吗?”

——佛教《百喻经》

经济学一点通

这个故事就暗含着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是经济学上的关键术语,常常是指新增的意思。边际考虑就是只考虑最后的一个或者新增加的一个所引起的变化,从而判断事情的整体性质。

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边际概念,是西方经济学自亚当·斯密以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经济学家把它作为一种理论分析工具,可以应用于任何经济中的任何可以衡量的事物上。正因为这一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的分析方法,故有人称之为“边际革命”。边际学派认为,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使全部欲望得到满足,他们只能根据欲望的重要性进行分配,首先满足最重要的和较重要的,但是总有一个是最后被满足的、最不重要的、意义最小的处在边沿上的欲望,它是在随着资源的减少而首先放弃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边际欲望,满足这种边际欲望的能力就是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也是个公理。以吃馒头为例,假如边际效用不变,也就是后面一个馒头永远跟前面一个一样好吃,那会发生什么?我们将永远吃下去,永远吃不饱!这将是一个多么令人恐怖的景象啊。

可以说,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比如谈对象,第一个对象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第二个对象给我们的印象就没有第一个那么深刻了,第三个没有第二个深刻,以此类推。在这里,感情的效应值随着你所谈朋友数量的增加而在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初恋那么让人难忘的原因。

经济学关键词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趣味解读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之所以让很多人大有感触,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在起着重要作用。而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成功者不会让这种心情影响自己,他们会朝着目标,一直坚定自己最初的信念。

(第四节 马太效应:走出贫穷的怪圈)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越有钱的人越“闲”越有钱,越穷的人越“忙”越穷。那么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经济学玄机呢?

生活百态

《新约·马太福音》里说,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即借用这段话,类比社会中存在的上述现象,并称其为马太效应。

经济学一点通

让富有的人更富有,让贫穷的人更贫穷。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对于领先者来说就是一种优势的累计,当你已经取得一定成功后,那就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强者随着优势的积累,将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而贫困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穷人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包括知识水平、努力程度等。而自身的贫困反过来又让穷人缺少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这其中的潜在逻辑就是穷人因为穷所以穷。

经济学的灵魂是自由和公平,这也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还穷人以“起点公平”是经济学努力的方向。

所以你不想在任何所在的领域里被打败的话,你就要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并且不断地扩大你的优势。当你成为领头羊后,即便你的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他人更大的收益。

目前,一部分垄断行业工资水平过高、工资增长过快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也是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通过采取措施促进非垄断行业的企业职工工资收入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对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采取措施,加以有效调控。这样才能让社会更加公平,更加稳定。

经济学关键词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莫顿首次将这种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一种现象。

趣味解读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建立优势,就要在此领域迅速做大,累积财富潜力,从人脉、资金、阅历、经验等方面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宝库。

(第五节 替代效应:精明的经济人懂得因时而变)

替代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如果能够很好地认识并能充分利用这种效应,那么会受益颇深。

生活百态

一场大范围降雪使各地的青菜价格猛地涨了不少。细心的人会发现,青菜价格涨了,但买的人跟着少了。据卖菜的摊主说,虽然青菜价格涨势凶猛,但整体上还不如正常天气下赚得多。原来随着鲜菜价格的大涨,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们开始盯上了价格一向稳定的腌制蔬菜。“菜价涨得凶,只有腌菜价格没动。一年到头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偶尔换换口味也不错。”于是,腌制的萝卜、雪菜、苋菜、霉干菜等都卖得不错。不过,随着天气转好,鲜菜价格恢复平稳,鲜菜的销量也随之上升了,腌菜又重新回归“冷宫”了。

经济学一点通

这其实就是替代效应在发挥作用。

比如,你在市场买水果,一看到橙子降价了,而橘子的价格没有变化,在降价的橙子面前,橘子好像变贵了,这样你往往会多买橙子而不买或少买橘子了。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互为替代品。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

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在这里,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

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量。

替代效应指的是这样一种倾向,即当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增加对该种商品的消费(以该种商品作为“替代”);而当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减少对该种商品的消费(该种商品被“替代”)。

有替代品的物品往往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该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例如,黄油和人造黄油很容易互相替代。假设人造黄油的价格不变,黄油价格略有上升,就会引起黄油销售量的减少。与此相比,由于鸡蛋是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食物,鸡蛋的需求弹性要小于黄油。

经济学关键词

替代效应,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

趣味解读

在现实生活中,当梦想难以实现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退却,会选择找寻替代物,或者是退而求其次,而正是因为这种迁就妥协,造成了很多人的平庸,成功不能打折扣,更不能替代。

(第六节 二八法则:做少数的有钱人)

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常占多数。因此,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数,即能控制全局。

生活百态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中,他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不论是早期的英国,还是其他国家,甚至从早期的资料中,他都发现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

这就是著名的“二八现象”: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也就是说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反映在数量比例上,大体就是20%:80%。

经济学一点通

二八法则可引申为,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常占多数。如在某个单位中,20%的人通常代表80%的人的发言权;在销售公司里,80%的销售额是20%的商品带来的。

在商品营销中,商家往往会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

遵循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和问题,精确定位,加强服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的普尔斯马特会员店始终坚持会员制,就是基于这一经营理念。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也非常注重二八法则。比如,摩托罗拉公司认为,在100名员工中,前面25名是好的,后面25名差一些,应该做好两头人的工作。对于后25人,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对于表现好的,要设法保持他们的激情。

二八法则反映了一种不平衡性,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

——20%的客户为企业带来约80%的利润;

——20%的罪犯的罪行占所有犯罪行为的80%;

——20%的“汽车狂人”制造80%的交通事故;

……

经济学关键词

二八法则,是指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趣味解读

心理学家说,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他们一出生就鹤立鸡群。对于年轻人来说,掌握二八法则,学会利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财富时,我们就成功了。

(第七节 长尾理论:小需求催生大产业)

“长尾理论”是把双刃剑,只有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且能正确地运用它的人,才能运用它来为自己创造财富。否则就会一败涂地。因此,对待“长尾理论”的正确态度是:要慎重,要因产品而异。一般情况下,单一企业不宜使用此理论。

生活百态

马云与中小网站有不解之缘,据说这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当年,竞争对手想要把淘宝网扼杀在“摇篮”中,于是同各大门户网站都签了排他性协议,导致几乎没有一个稍具规模的网站愿意展示有关淘宝网的广告。无奈之下,马云团队找到了中小网站,最终让多数的中小网站都挂上了淘宝的广告。此后,淘宝网歪打正着地红了,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C2C商业网站。马云因此对中小网站充满感激,试图挖掘更多与之合作的机会,结果让他找到了重要的商机。

在中国所有的网站中,中小网站在数量上所占比重远远超过大型门户网站,尽管前者单个网站的流量不如后者,但它们的总体流量仍是相当庞大的。而且,中小网站由于过去一直缺乏把自己的流量变现的能力,因此,其广告位的收费比较平民化。这恰好符合中小企业广告主的需求。

过去,一个网络广告如果想要制造声势,只能投放在门户网站上,但其高昂的收费令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经济学一点通

在对目标客户的选择上,马云独辟蹊径,事实证明,马云发现了真正的“宝藏”。其实,用经济学的话说,它是在利用“长尾效应”。

2004年10月,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了“长尾”的概念。他将集中了人们需求的流行市场称为“头部”,而有些需求是小量的、零散的、个性化的,这部分需求所形成的非流行市场就是“尾巴”。“长尾效应”的意义在于“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这就是“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描述了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小数乘以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等于一个大数,即许许多多小市场聚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大市场。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常有一些颇有趣味的商业现象可以用“长尾理论”来解释。如在网上书店亚马逊的销量中,畅销书的销量并没有占据所谓的80%,而非畅销书却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占据了销量的一半以上。

再如彩铃等数字音乐的出现,让深受盗版之苦的中国唱片业找到了一个陡然增长的、心甘情愿地进行多次小额支付的庞大用户群。此前,有意愿进行金额可观的正版音乐消费的客户群,其数量少得可怜。

如果说“长尾理论”是一种理论观点的探讨,甚至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经济业态,无可厚非,但如果以它引导企业行为,其效果未必是乐观的。

首先,“长尾”绝不意味着仅仅是把众多分散的小市场聚合为一个“大尾巴”,而是还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头部,以及头部与尾巴之间的有效联系。

其次,无论怎么说,相对畅销品讲,“长尾”是非热销产品,属遗留产品或滞销品,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市场上,都属“处理品”,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有意或着力生产这些产品,更不可能把这些“滞销品”和“处理品”作为企业的利润来源甚至是利润支撑点,否则,那就是本末倒置,舍近期大利去追逐远期小利。

再次,在传统商业现有的游戏规则下几乎不可能。因为传统商业目前仍然是以“销售量带来的收益持平或者超过成本”这一商业常识作为指导,如果在自己的“零售网络”中最终聚集的用户数量还是非常少的话,依然无法通过这种产品赢利,这时要在“长尾市场”中做生意,不是为时已晚,就是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济学关键词

长尾理论,是指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

趣味解读

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长尾理论”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聪慧的人善于利用它,从而达到事业上的制高点;而愚昧的人只会被其拖累,最终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