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几岁懂经济30几岁不受穷
11606700000002

第2章 懂经济,开启人生大智慧

(第一节 理性经济人)

用经济人的“理性”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能避免生活中许多无意义的冲动和疯狂,让我们有限的生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培养自己的理性精神,以理性人的心态面对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从容。

生活百态

案例一:

有位妇人在纽约市的多家报纸上刊登了一美元卖宝马车的广告,人们并不以为意,因为一美元不可能买到宝马车。一周过去了,没有人去买这辆廉价的宝马车。刚毕业的青年约翰看到这则广告,就满怀希望地拿着一美元按着报纸上的地址去买这辆宝马车。很快,约翰就和卖车的妇人办好了手续,约翰问道:“为什么这辆宝马车只卖一美元呢?”妇人说:“因为我老公去世了,他的遗产全是我的,只有那辆宝马车是属于他情妇的。根据他的遗嘱,要把这辆车拍卖,拍卖所得款项全部归他的情妇。所以,一美元即可。”约翰高兴地开着宝马车回家了。

案例二:

有一个经济学家、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约好去打高尔夫球。正当玩兴正浓时,他们发现有一个人老是在球场上漫无目的地乱跑,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兴致,于是他们决定去向球场交涉。球场的管理人员向他们解释:“球场为了向全社会上的残疾人献爱心,星期一下午是向盲人免费开放的。今天是星期一,那个到处乱跑的人是盲人。如果他的行为影响了你们,我向你们表示道歉。”三人听后,有三种不同的反应:牧师听后大为感动,遂决定抽出一定时间,免费为残疾人祈祷;医生听后,马上决定,向球场学习,并准备在他的诊所里,留出一定的时间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服务;经济学家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有些不明白,你们球场为什么不把向盲人开放的时间从白天改到晚上?”

经济学一点通

案例一中,宝马车只售一美元,这在外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对妇人自己而言却不是这样的,因为卖宝马得来的钱要给老公的情妇,而不是归她所有,所以在她看来宝马卖的钱越少越好。

案例二中,从理性视角来看,白天与黑夜对于盲人没有区别,把对盲人开放的时间从白天改到晚上,一点儿都不损害盲人的利益。如果盲人在白天和正常人一起共享高尔夫球场,盲人的利益虽然能得到保证,但显然,正常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就是说,盲人的利益是建立在牺牲一般人利益基础上的,如果这样,球场资源的配置是缺乏效率的。经济学家从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看问题、看世界,不能不说他们是最理性的人!

这在经济学上,就涉及到一个概念——理性经济人。实际上,在经济活动中,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比如说买一件商品时,我们都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绝不会希望买“物次价高”的商品,因为在经济活动中我们会保持自利性和理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理性”是永恒的价值导向。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对理性经济人有较为清晰的阐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亚当·斯密的这段论述向我们表明:人和人之间是一种交换关系,我们能获得食物和饮料,是因为商家们要获得他们所需要的。

大卫·李嘉图提出了经济人的“流氓假设”: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的,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尽可能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行动。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程度满足的理性的人。显然,经济人都是自利的,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追求。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无论个体的行为是成功地为个体带来正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还是带来了负的经济利益的损耗,在作出决策时个体都是理性经济人。在社会以及经济活动中,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也许在结果上某个人买了“物次价高”的商品,但这不会改变他是理性经济人这一事实。

经济学关键词

理性经济人,是指个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趣味解读

人只要做理性经济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改进做出贡献。”

(第二节 沉没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要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

生活百态

某企业在两个城市的交界处买了一块地皮。企业领导的初衷是投资30万元办一座生产豆奶的食品加工厂。

结果工厂一生产就亏损了,很不景气。如果就此打住,这30万元对于企业来说也不算什么。但是企业领导很不甘心,不愿让这笔钱就此打了水漂,于是又投资70万从德国引进全套的进口设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以赢得效益,结果还是赔了。

此时如果放弃这家工厂,将其折价处理,应该说损失还可以承受。但是领导的思维却是这样的:已经投入了100万,如果放弃损失太大,不如继续在这块地皮上投入,以期扭亏为盈。

于是又作出决策——投入300万——在这里建立大型生产基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基地也成了笑谈。

经济学一点通

通常,沉没成本主要是指厂商花在机器、厂房等生产要素上的固定成本。从固定生产要素的无形损耗程度看,这些固定要素会因技术进步或产品的更新换代而引起贬值,从而产生无法补偿的损失。

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作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成本一旦沉没,就不再是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具有无关性,即不管企业对之作出何种决策,都难以改变。所以,应对沉没成本,最合理的方法就是管理者在继续作出各种决策时,不再考虑沉没成本。当然,话说回来,一个企业无论如何都应该尽量减少沉没成本,这需要企业首先要努力避免失误的决策,能从企业、市场的诸多方面对项目作出准确判断。管理者也应该认识到,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中,投资决策的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一旦出现,则需要避免一错再错,这才是真正考验管理水准的时候。另外通过合资或契约,采用非市场的管理结构等,对减少沉没成本都是十分有利的。

2000年12月份,计算机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Inter)宣布取消整个Timna芯片生产线。Timna是英特尔公司专为低端的PC市场设计的整合型芯片,当初在将巨资投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英特尔公司的预测是:今后计算机减少制造成本的途径将是通过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设计来实现,针对这一分析,公司大力着手生产整合型的Timna芯片。可是后来,PC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PC制造厂商通过其他的系统成本降低方法,已经达到了目标,为Timna芯片投入的成本成了典型的沉没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英特尔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果断决定——让这一项目下马——从而避免在这个项目上消耗更多的资金。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尽管Timna芯片给英特尔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及时放弃的做法使得英特尔公司得以将资源集中应用于其他领域,其收益很快便消除了沉没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上这个例子中的做法是不再理会沉没成本,这也正是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建议。因为不管沉没的是什么,又有多少,对未来而言,都已经没有意义了。彻底放弃那些沉没的东西,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才是智慧的体现。

沉没成本不仅对于企业,对于个人来说也很常见。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时候沉没成本只是价格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比如,一台新买的电脑价值6000块钱,可是用了不到一个月,一种升级款式的电脑(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更新换代)价钱才5000元,而且还打出广告,说原来的那款用6000元买的电脑“再加600元就可更换一台新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为原来的电脑付出的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变成沉没成本,除非你用这台电脑创造效益,收回部分投资。除此之外,还有二手车市场,一辆新车在使用几个月后准备卖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车况当然不会有多少损耗,但是价格却不可能再回到原价了。这时候,原价和现在卖价的差额就是沉没成本。并且,如果不能及时出手,时间越长,这个沉没成本就会越大。

沉没成本从理性的角度说是不应该影响我们决策的,因为不管你是不是继续正在做的这件事,你的钱已经花出去了。作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你应该仅仅考虑将来要发生的成本(比如需要忍受的狂风暴雨)和收益(看电影所带来的满足和快乐)。不管作出何种决定,沉没成本既然已经产生,就不应该成为影响我们其后决策的因素。

经济学关键词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趣味解读

正所谓覆水难收,已经付出的或是已经失去的,早已无法挽回,我们能做的便是把握当下,珍惜当下。

(第三节 恩格尔系数)

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越贫穷。

生活百态

过去,中国人见了面,习惯打招呼:“吃了吗?”但这一在中国流行了许久的问候语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一句“你好”取代了。

子曰:“食色,性也。”食欲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中国人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话,对老百姓来说,吃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因此我们中国才形成了一个让外国人不理解的现象,不管在哪里见面,不管何时见面,总要问一句:“吃了吗?”

中国人习惯的“吃文化”已经深入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打人叫“吃拳头”,行不通说“吃不开”,受不了叫“吃不消”,靠女人的男人被称为“吃软饭”的,打官司叫“吃官司”……可见,吃在中国人的心中是多么重要!

可是,为什么“吃了吗”慢慢被“你好”取代了呢?经济学家认为,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吃上的支出比例越来越小,而在服装、汽车、娱乐上的消费比例越来越大了。这种现象被称为“恩格尔系数”降低。

经济学一点通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这就是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推论:

1.随着家庭收入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就会下降;

2.随着家庭收入增加,用于住宅和家务经营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体不变;

3.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和储蓄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就会上升。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越困难。

经济学关键词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

趣味解读

消费结构是由收入来决定的,很难“被改善”。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增加了,那么其消费结构肯定会进行升级,就如电脑更新换代一样。

(第四节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一种成本,指一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另外其他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也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样东西。

生活百态

有户人家的女儿长得很漂亮,于是两家男子同时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但是很有钱,西家的男子长得俊美但是很穷。

父母犹豫不决,便征询女儿的意见,要她自己决定愿意嫁给谁:“要是难以启齿,不便明说,就袒露一只胳膊,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

女儿便袒露出两只胳膊。

父母感到奇怪,就问其原因。女儿说:“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经济学一点通

机会成本,又称选择成本,是指作出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作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艺文类聚》

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曾用热狗公司的事例来说明机会成本的概念。热狗公司所有者每周投入60小时,但不领取工资。到年末结算时公司获得了22000美元的可观利润。但是如果这些所有者能够找到另外其他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们所获年收益达45000美元。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机会成本,它表明因他们从事了热狗工作而不得不失去的其他获利更大的机会。

如果几种选择之间优劣分明,作决策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比如,有甲、乙两家公司,其他情况都相同,甲公司答应每月付你1000元,乙公司答应付你1200元,应该去哪家公司是不言自明的。但如果都愿付你1200元工资,你就很难判断去哪一家更好。当然,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两种方案的成本收益完全一样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更多的是它们优劣相近,难分伯仲。这时我们就要费心权衡。在甲、乙两公司均愿意每月付给你1200元工资的例子中,如果你接受了甲公司的工作,从而得到每月1200元工资的同时,你就会失掉乙公司每月付你1200元的机会,因此你获得1200元收益的机会成本也是1200元。

经济学关键词

选择成本,是指当消费者花费了一定的精力,搜寻到相关的信息,建立起备选集之后,作出择优决策过程阶段所发生的成本。

趣味解读

没有什么是不劳而获的,稳定的事业,舒适的生活,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才能够得到。我们就像是一粒种子,在破土而出之前,总是会经历一段黑暗期的,而这黑暗期,便是我们所说的选择成本。

(第五节 GDP)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一地GDP的总有效累积数值越大,表明这个地方越富有。当年的GDP有效累积越多,说明当年此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

生活百态

一天饭后去散步,为了某个数学模型的证明,两位青年又争了起来,难分高下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甲就对乙说:“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愿意出5000万。”5000万的诱惑可真不小,吃还是不吃呢?乙掏出了纸笔,进行了精确的数学计算,很快得出了经济学上的最优选择——吃。于是甲损失了5000万,当然,乙的这顿“餐”吃得并不轻松。

两个人继续散步,突然又发现了一堆狗屎。这时候乙开始剧烈反胃,而甲也有点儿心疼刚才花掉的5000万,于是乙说:“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给你5000万。”于是,不同的计算方法,相同的计算结果——吃。甲心满意足地收回了5000万,乙似乎也找到了一点儿心理平衡。

突然两个人号啕大哭:“闹了半天我们什么也没得到,却白白吃了两堆狗屎!”他们想不通,只好去请教他们的导师——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泰斗。

听了两位学生的话,没想到泰斗也号啕大哭起来。只见泰斗颤巍巍地举起一根手指头,无比激动地说:“一个亿啊!一个亿啊!我亲爱的同学,感谢你们,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就为国家的GDP贡献了一个亿的产值!”

经济学一点通

在经济学中,常用国民生产总值和GDP来共同衡量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手段。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之差。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它并不能反映出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以及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也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GDP,不能只片面地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而不顾资源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经济学关键词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趣味解读

鸡蛋总量多了固然很好,但我们不能为了片面地求多,而极端地“杀鸡取卵”,可持续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

(第六节 商品)

从出生我们就开始接触商品,从初中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商品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商品呢?空气、水声、冰山、海水、雨水,等等,这些属不属于呢?

生活百态

商品二字,在一般人看来是个很枯燥的经济学概念,不过看看下面这些有趣的商品,你也许会改变一些看法:

冰山:世界上最奇特的商品,莫过于丹麦格陵兰岛出口的冰山了。这是10万年前的冰,被认为是纯净的,没有污染的。

水声:美国商人费涅克周游世界,用立体声录音机录下了千百条小溪流、小瀑布和小河的“潺潺水声”,然后高价出售。有趣的是,他的生意兴隆,购买水声者络绎不绝。

泥土:太平洋上的瑙鲁,是一个由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矿产十分丰富,但岛上没有供农作物生长的土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瑙鲁出口矿产,同时进口泥土,以便种植农作物。

雨水:日本商人发现,水在阿拉伯国家是贵重商品,便着手向阿拉伯国家出口雨水。第一个购买这种商品的国家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个国家每年进口大约2000万吨雨水,用来浇灌农作物。

空气:日本商人将田野、山谷和草地的清新空气,用现代技术储制成“空气罐头”,然后向久居闹市、饱受空气污染的市民出售。购买者打开“空气罐头”,顿时香气扑面,沁人肺腑。

黄沙:一些阿拉伯国家有广阔的沙漠地带,但这些沙漠中的黄沙不适于建造游泳池,而英国的黄沙却是建造游泳池最理想的材料。在石油丰富的阿拉伯国家兴建游泳池热时,英国的黄沙备受青睐,价格猛增。

经济学一点通

商品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我们每天的吃、喝、穿、用、行,样样离不开商品,只要兜里有钱,我们随时可以买到想要的各种商品。但是究竟什么才是商品呢?

作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比如,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虽然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但这些都不是劳动产品,所以它们不能叫作商品。

作为商品,还必须要用于交换。商品总是与交换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用来交换的,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能叫商品。比如说在古代,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家庭生产,种出来的粮食和织出来的布,尽管都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家庭成员自己使用,并没有用来与他人交换,因而也不是商品。

因此,商品可以简单概述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并不是从人类出现之初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商品产生的基础。因为社会分工,才提出了进行交换的要求,也才有了进行交换的可能。社会分工的特征,表现为每一个劳动者只从事某种局部的、单方面的劳动,只生产某些甚至某种单一的产品。而人们的需要或需求则是多方面的。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生产者便必然要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自己不生产而又需要的产品。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

2.所有权不同

所有权不同是商品得以产生的前提。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能发生交换行为。产品交换的双方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成为经济利益的对立面。这就决定了双方的交换不能是不等式的,而只能是等式的,即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劳动产品的交换既然是等价的商品交换,那么,生产者的生产过程就成为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过程。

经济学关键词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趣味解读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其实也是一件商品,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和人交往中实现自己的交换价值。

(第七节 汇率)

前一段时间,美国为什么不停地给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币升值可令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能打击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并反过来刺激中国大量进口他们的商品,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生活百态

一个外星人到地球参观,看到地球上有两棵果树,一棵种在欧洲,一棵种在中国,都结了果子。外星人很眼馋,对接待人员说:“我要买你们的果子吃。”

接待人员说:“好,但要先确定你到哪里去买,到中国去买,1元1个;到欧洲去买,1欧元1个。”

外星人说:“那我用1欧元买一个好了。”

接待人员说:“且慢!其实你不用花钱就可以,你先从中国借1个果子,到欧洲去换1欧元,拿1欧元到中国去,就可以换10个果子,拿一个果子还给中国,你就白得了9个果子。你再拿9个果子去换9欧元,再到中国去换90个果子,再拿这90个果子再去换90欧元,到中国去换900个果子——这样下去,中国的果子都被你买光了!”

外星人说:“哪有这样的好事!那中国人为什么不到欧洲去卖个好价格?”

接待人员说:“中国有关方面规定,10元人民币等于1欧元,也就是规定了中国10个果子等于欧洲1个果子啊!”

经济学一点通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要拿到国际市场上竞争,其商品成本一定与汇率相关。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25,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涨到8.5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低。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变强,肯定好卖,从而促进该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汇率跌到8.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必将有利于美国出口商品。因此,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就会有利于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反过来,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却会大大刺激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一战以前,确定汇率不像现在这么麻烦。当时,各国货币都规定黄金含量,持有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黄金。两国货币的汇率,就是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叫作铸币平价。比如,1英镑含黄金113.0格令,1美元含黄金23.3格令,两国货币的铸币平价就是4.9,因而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就是1:4.9。当然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汇率也会有所波动,但由于有黄金作保证,汇率波动的幅度是很小的,那时候的汇率,被称为固定汇率。

汇率的波动会给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带来大范围的波动。正因如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相对稳定的货币汇率政策。

然而,要维持汇率稳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很多:

1.国际收支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如果为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

如果通货膨胀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低。

3.利率

如果一国利率提高,则汇率高。

4.经济增长率

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5.财政赤字

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6.外汇储备

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经济学关键词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趣味解读

正常情况下,狗用三条鱼从猫那里换来一根骨头,但如果狗那里骨头的需求量突然增多,而鱼又不够的情况下,便会要求用三条鱼从猫那里换来两根骨头,虽然猫不乐意,但它只能接受。可见,汇率的变动有时也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第八节 财政赤字)

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但是,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这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这是现在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

生活百态

2004年,《福布斯》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是20世纪美国最优秀的总统?在美国前总统里根去世后,这一原本没有定论的问题又再次成为美国人争论的焦点。最后,被美国公众认为最会搞经济的克林顿荣登榜首。

克林顿为何被评为20世纪最优秀的美国总统?原因是,美国政府一向以财政赤字而闻名,而克林顿时代赤字却转为盈余。

在克林顿入主白宫的8年内(1993年到2001年),美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非常强劲,年均涨幅高达3.5%,高于吉米·卡特和里根两人在任时的水平,只是稍逊于肯尼迪和约翰逊所在美国60年代经济腾飞时的表现。而且在他的任期内,美国就业形势一片大好,新增加的就业机会远远多于除卡特之外的任何一位二战后的美国总统。此外,克林顿也很会把握时机,他在美国人均收入涨幅停滞多年,刚刚出现上升势头的时候适时决定增税,使联邦政府的收入出现了大规模的盈余。最终,克林顿凭着一个规模最小的政府机构,实现了自约翰逊总统时期以来美国GDP最强劲的涨幅,也使美国政府自杜鲁门总统以来,首次真正出现了财政盈余的局面。

但小布什上台后,适逢经济衰退,又对外连续用兵,导致再次出现高额赤字。巨大的财政赤字引发贸易赤字,美国成为“双赤字”最为严重的国家。

经济学一点通

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总会制订一个当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若收入小于支出,为财政赤字。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如果国家财政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那么这种支出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用红字书写,这就是“赤字”的由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并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在现实中,很多经济处于上升状态的国家都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财政赤字看来似乎不可避免。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在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长期的财政赤字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很大负担,不是长久之计。

经济学关键词

国家财政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

趣味解读

通俗地讲,财政预算就比如是你根据已往的惯例估计年底能得到多大的“红包”,然后计划如何消费这个“红包”。

(第九节 产权)

在公众意识不强的社会中,产权属于公众,不属于某个人时,就没有人愿意对该物进行管理,那么这就很容易让该物荒废,实现不了其应有的价值。所以只有通过产权界定,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生活百态

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小时候的他就聪明过人。

一天,他同村里的孩子跑到村外玩,来到离村子很远的地方。突然他们发现前面不远的路边长着一棵李子树,树上长满了诱人的李子。

几个动作快的同伴,眨眼之间就像灵巧的猴子一样爬上了树。王戎却在后面慢慢地走着,对眼前的景象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并说道:“李子肯定是苦的。”

这时,树上的几个孩子都摘了几个最大最红的李子吃了起来。“哇!”他们全都不约而同地吐了出来。

“真的……真的太苦了!王戎,你吃过吗?你怎么知道这些李子是苦的呢?”

王戎说:“路边的李子树不归任何人所有,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如果是好吃的李子早被人摘光了,哪还轮得到我们?”

经济学一点通

为什么王戎能够从李子树不归任何人所有这点,就能推断出树上的李子是苦的?这就牵涉到经济学中的产权概念。

从私有财产的出现到市场经济的确立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产权指的是财产的实物所有权和债权,它侧重于对财产归属的静态确认和对财产实体的静态占有,基本上是一个静态化的范畴。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产权更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它不再是单一的所有权利,而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

前面我们讲的“路边苦李”的故事表明,既然李子树的产权是属于公众的,不属于某个人,自然就没有人愿意对李子树进行培育,树上的李子是苦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此,只有通过产权界定,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市场交易行为才能得以延续。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产权明晰,所以,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必须把保护产权作为重中之重。产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产权使所有者权责一致,即所有者有权使用自己的资源,获得由这种使用得到的利益,也承担使用不当带来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就会最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

经济学关键词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趣味解读

产权,通俗地说就是财产权利。如果我们买了一个土豆,那么我们就是这个土豆的产权所有者,我们可以吃掉它,也可以把它送人。

(第十节 消费效用)

效用是心理满足程度,无法具体衡量,但我们可以从每个人的行为中“看”出来。比如一个消费者在买一本书之前,先要看一看它的内容,至少包括目录、前言等,还要看一下它的定价,衡量一下是否值得买。若他对这本书的评价(即这本书对他的效用)小于定价,他是不会掏腰包的,只有等于或大于时才会买。由于每个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不同,最终会有人买,有人不买。

生活百态

兔子和猫无意间争论起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兔子抢先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萝卜,那股清香味儿,特别是秋天的萝卜,吃起来还甜滋滋的,我一想到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这个意见:“我认为世界上没有比鱼更好吃的东西了。你想想,那鲜嫩的肉、柔软的皮,嚼起来又香又鲜。只有最幸福的动物,才懂得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好东西。”

它们两个都坚持自己的意见,争论了好久,还是得不到解决,最后只好去找猴子来作公论。

猴子听了它们的意见后说:“你们俩都是十足的傻瓜,连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都不知道。我告诉你们吧,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桃子!”

兔子和猫听了直摇头,说:“我们以为你要说别的什么,没想到你会说桃子,那玩意儿毛茸茸的,有什么好吃的?”

兔子、猫和猴子对不同的食物各有偏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这就是效用的作用。

经济学一点通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用来衡量消费者从一组商品或服务之中获得的幸福抑或满足的尺度。有了这种衡量尺度,我们就可以在谈论效用的增加或者降低的时候有所参考,因此,我们在解释一种经济行为是否带来好处时有了衡量标准。

虽然效用是心理满足程度,无法具体衡量,但我们可以从每个人的行为中“看”出效用来。经济学依赖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即人们在作选择的时候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价值的那些物品或服务。正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抽烟,那么香烟对于他而言效用就很高,但对于一位不愿意闻烟味的女士来说,香烟就是效用很低甚至是负效用的东西。很显然,在作决定的时候,烟民自然会把香烟视为至宝,而女士们更钟情于化妆品、衣服之类的东西。

经济学关键词

消费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所有满足,例如人们在饥饿的时候会产生食欲,消费食品就可以使食欲得到满足。

趣味解读

虽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有些东西的效用是具有普世性的,比如赞美,大多数人都爱“消费”,而且“消费”后都很满足。

(第十一节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税率随个人收入增加而递增,低收入者使用低边际税率,而高收入者使用高边际税率。个人所得税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我们有必要重点了解一下个人所得税及其征收的办法。

生活百态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拿到了一笔外快,但在扣税后,就感觉少了一大笔钱。因此,如何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税收筹划,怎样合理避税、节税就成了不少人关心的话题之一。

老肖于1月15日进入终南海贸易公司工作,月工资为10000元,公司的工资结算是在每月的30日,所以该月老肖的应发工资为5000元,扣除掉约20%的四金和2000元的个税起征额后为2000元,则老肖本月的应纳税额为2000×税率-速算扣除数=2000×15%-125=175元。到了第二个月,老肖的应发工资为10000元,还是扣除掉约20%的四金和2000元的个税起征额后为6000元,则老肖二月份的应纳税额为6000×税率-速算扣除数=6000×20%-375=825元。那么,如果公司每月发放两次工资,即每次5000元,则缴税额为175×2=350元,而每月发放一次的话则需缴税825元。公司是否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进行避税呢?

如果老肖的月工资为2000元,则扣除掉20%的四金和2000元的个税起征额后为0,则应纳税额也为0。但某月因为公司原因只发放了1000元,公司并承诺其差额1000元在下月补发。那么,在补发的这个月中,老肖的工资为3000元,扣除掉20%的四金和2000元的个税起征额后为400元,则应纳税额为400×税率-速算扣除数=400×5%-0=20元,本来每个月都不应缴纳个税,现在却多缴了20元,这一部分是否应该返还给老肖呢?看来个人所得税的问题还真是难倒了很多人。

经济学一点通

个人所得税分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主要包括以下11项内容:

1.工资、薪金所得。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济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5.稿酬所得。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纸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这里所说的“作品”,是指包括文字、图片、乐谱等能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的作品;“个人作品”,包括本人的著作、翻译的作品等。作者去世后取得其遗作稿酬的,应按稿酬所得项目计税。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提供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作者将自己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计税。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9.财产转让所得。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自有财产给他人或单位而取得的所得,包括转让不动产和动产而取得的所得。对个人股票买卖取得的所得暂不征税。

10.偶然所得。个人取得的所得是非经常性的,属于各种机遇性所得,包括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含奖金、实物和有价证券)。

11.其他所得。

经济学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其实是指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趣味解读

任何东西都不是不劳而获的,要想有所得,我们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我们的“个人所得税”可能是我们休闲娱乐的时间,也可能是和家人团聚的时间,是否值得,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看。